本文目录西安导游美女
一、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 私人导游。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9]。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马俑
二、兵马俑的考古历程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
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
1994年3月1日,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寻找西安导游。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三、兵马俑二号俑坑中有什么重要考古价值
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但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
四、为什么说兵马俑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不但对研究军事史上有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对艺术史、科学史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再现了2200年前中国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秦始皇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它和埃及、希腊等地的艺术精品的不同之处是以磅礴的气势、巨大的规模、严整独特的艺术结构震惊世界。它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秦朝,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挥着千军万马,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
2、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我为我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五、兵马俑下面藏有古物,考古专家却禁止深挖,原因为何
1、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每一个兵马俑的形态都不一样,我们大家在观察兵马俑的同时,肯定也察觉到了兵马俑中的一些异样,比如说有一些土墙并没有被完全发掘,这些墙是存在的,但是考古学家却禁止深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认为兵马俑下方肯定还藏有更多的古物,若是能够深挖的话,这些古物就能够重见天日了,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谷物,而且还能够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很大的帮助呢。
2、其实从考古学家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考古的时候所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而兵马俑的挖掘程度肯定也是经过考古学家的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考古学家会把兵马俑挖到不能够再挖的程度,而这个程度就是人们口中的生土层,在挖掘的时候一旦遇到了生土层,那么就不继续挖掘了,而所谓的生土层就是没有经过翻动的土。考古学家在考古的时候,并不会完全的通过猜测来对古代的建筑物进行挖掘,他们会有属于自己的客观的判断!挖到了生土层之后,其实也就代表着里面不会再有古物了,里面再出现古物的几率非常的小,因此考古学家也就没有为了这小概率而继续深挖的!
3、现代科学家在进行考古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半发掘的模式,这种方式不会给遗址和古墓造成过大的伤害!而兵马俑之所以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兵马俑,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的去感受兵马俑,做到更好的文化宣传,并且这样做并不影响考古学家对兵马俑的研究,我们在参观兵马俑的时候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兵马俑。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相关部门曾经对外公布过兵马俑已经禁止进行挖掘了!当初人们在挖掘兵马俑的时候技术还没有如今那么成熟,并没有办法把它完全发掘出来,而如今就算我们的技术已经成熟了,也不可能违背规定去再次开发兵马俑了。如今,考古学家在对兵马俑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是研究已经挖出来的那些物品,而且,相关人员还需要对这些文物进行修复,因此对于兵马俑下方究竟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文物,大家也就不会过多关心了,毕竟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4、其次,大多数遗迹中所出土的东西全部都是,处理干净之后放在博物馆中的,并且需要调节好这些物品周围的空气湿度和光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存,虽然说这样做可以让人们在研究这些物品的时候更加的方便一些,但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考古,也需要根据每一处遗迹的实际情况!而兵马俑就是一个例外,兵马俑是不能够采用这种普通的考古方式的,而是必须要采取就地保护法!
5、兵马俑用就地保护法自然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兵马俑的规模非常的庞大,若是完全把他们挖掘出来的话,如此大规模的兵马俑是没有办法进行运送的,而且也没有足够大的博物馆,可以用来摆放这些兵马俑。当然了,有一些人可能会说,没有大的博物馆就可以建造呀!建造大的博物馆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却非常的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而若是把这些兵马俑放在原址处的话,那么不仅可以让游客前往参观,还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除了国人可以一睹兵马俑的宏伟壮观之势,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也慕名前往!还有就是,把这些兵马俑放在博物馆中的话,人们在参观这些兵马俑的时候,兵马俑所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会大打折扣的。
6、最后,若是深度挖掘兵马俑的话,那么依靠我们现在的技术,是很难保证兵马俑不会因为缺氧而变色的,因此文物就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了解了以上这些原因后,相信大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考古学家禁止深挖兵马俑了吧,也许有朝一日我们能够看到完全出土的兵马俑,但是现如今是万万不能着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