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秦始皇兵马俑的超简短的资料20字左右
简介:规模巨大、场面威武、科学和艺术水平高超,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导游美女西安。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始皇陵可以说是中国的第八大奇迹了,它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连外国人也纷纷为之惊叹,法国总统曾经参观过秦始皇陵,他对秦始皇陵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在他眼里秦始皇陵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的第八大奇迹,来到中国不看兵马俑简直是人生的一大损失,如今秦始皇陵的形象已经传入了世界各国的眼里,也深入到众人的心里。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二、兵马俑基本现状20字
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临潼县秦始皇陵东边的2公里处。
过去这里的农民,经常在地下发现所谓的“瓦人”,本地人称之为“瓦瓦爷”。
据说,很早以前,在这一带打井或者挖墓穴,就会有“怪物”出现,并“兴妖作怪”,不是新墓穴突然塌陷,就是井水忽然枯竭。
有时,怪物索性直立于井壁,“鼓嘴瞪眼”地看着劳作的人。
曾哪吵斗经有个很大胆的农民,在恼怒中把“怪物”刨出来,吊在太阳下暴晒。
1973年3月,当地宴寨乡西杨村的农碰贺民,在距离秦始皇陵1500米处打井时,“怪物”又出现了。
只是这时候,已经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农民,并没有被“怪物”吓倒。
经过中央和陕西省文物部门一年多的发掘整理,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的秦兵马俑坑出现于世。
一年之后,在俑坑的东北侧20米处,又相继发掘了面积为6000平方米、曲尺形的三号坑和面积为520平方米、凹型的三号坑。
这三个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
一号坑深5米,坑的东部为南北向长廊,排列着三列横队,每列有70个战袍俑,似为军阵的前锋。
其后是东西向的11个过坑,排列着38路纵队,似为军队的主体。
坑坑的南北两端和西端,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别面向外,似为军阵侧翼和后卫。
二号坑似为一个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驽兵)组成的多兵种混合部队了。
三号坑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
面对这70000余件身高1.8米至1.9米的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身高1.5米、长两米的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其中有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的寒毒箭头,它加入了7.71%的毒性铅,杀伤力更大)。
据《旧汉仪》上载,当年筑秦皇陵时,有一天主持造陵的李斯丞相,向秦始皇禀报:“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至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意思是说,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修得很大,工程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秦始皇听后,下令说:“其穷行三百丈,乃至。”
至于为什么要行三百丈,史书上没有说。
在兵马俑被挖掘以后,人们经过丈量,发现俑坑恰恰是陵墓的“三百丈”之内,才恍然大悟。
看来,《旧汉仪》上的这段只是含糊的文字,原来就是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关兵马俑的唯一的一处文字记载了。
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发现和出土,对研究我国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以及建筑、冶炼等,都有李磨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请采纳哦!
三、为何发现兵马俑的农民,在此事后会整整倒霉了20年
1、说到秦始皇兵马俑必须得说一下,当年那个打完井之后发现了兵马俑的农民,当初如果不是他的话,哪里有现在的奇迹兵马俑导游西安美女。即便是别人发现了兵马俑,谁又能保证不会被利欲熏心,倒卖文物换取金钱。发现兵马俑的那个农民就是兵马俑的奠定者,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财富,能让后世之人能够看到兵马俑的全状。
2、1974年的3月份,陕西省农民杨大哥在抗旱挖井的时候,挖出了一堆兵马俑和身子的碎片。当时农民特别迷信,认为杨大哥挖出了地神,认为这是对地神的不敬,所以纷纷都跪地祷告。当时杨大哥把挖出来的这些东西拉到了考古部门,由此震惊世界的发现因此展开。没有杨大哥的文物保护意识,兵马俑估计很长时间才会被发现。
3、当时这个县城建立了杨大哥30多块钱,他主动地把这笔钱交给了生产队,生产队又把这为数不多的30块钱发给了每一个村民。除了获取的奖励,还得了另外一个荣誉称号,那就是发现兵马俑的第1个人。刚开始发现兵马俑的时候,村民还感觉特别光荣,感觉这个宝贵的东西是在自己家村子发现的。
4、但是后来因为必须要进行挖掘,所以这个村子要集体搬迁,离开生育自己的故乡,大家开始愤怒了。他们大骂杨大哥,因为30块钱就直接把祖宗给卖了吗。面对村民的指责,杨志发不敢说什么,只好自认倒霉。这么多人挖井,为何让自己这个老实人挖到。从1975年开始,他就离开了这些村民,索性独来独往,不跟其他人说话。
5、在1998年的时候,杨大哥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克林顿想要访华,第1站就是西安,并且参观了兵马俑。克林顿当时提出,想要见一见那个兵马俑的发掘人,陪同的中方官员说,发现人只是一个乡下的农民。但克林顿却依旧坚持,去见一下这位农民大哥。没办法政府只好派人把杨大哥找去,让他去见克林顿。
6、当时克林顿请求他为自己签名,杨志发在本子上面画了三个圈圈。让克林顿比较感慨的是,如果在美国的话,发现兵马俑的杨大哥,绝对会获得一笔巨额的财富,但是这是在中国,所有的物品都是中国所有。后来克林顿回国之后,又邀请杨大哥去访问,命运有了巨大转折点。如果不是克林顿,杨大哥估计早就被遗忘了,更不可能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现在的兵马俑馆长。
7、据说兵马俑早期应该是彩色的,而这些陪葬坑,只不过是它的陪葬区一小部分,估计还有很多区域并没有被发现,成为了世界奇迹之一。后来因为文物管理方面并不算多完善,这些兵马俑挖掘出之后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失去了原本的颜色。让人感慨的还是杨大哥的命运,从一开始的农民到谩骂,到后来的兵马俑馆长,估计很少有人命运如此曲折。
四、秦兵马俑的资料20字
简介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 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西安私人导游。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寻找西安导游。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历史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攻灭了他的最后一个对手齐国,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13岁登基,23岁亲理国政,39岁征服六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10年9月,秦始皇逝世下葬在陕西临潼县城东10里的骊山,他的陵墓北临渭水,气势雄伟,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