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秦始皇兵马俑是一大奇迹,它有几个坑
1、兵马俑共有三个坑。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秦始皇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西安导游美女
2、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下河村西安旅游找导游。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世界经度109.2733E,纬度34.3853N导游西安费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1975年7月10日,陕西省临潼县发现秦代兵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94年10月14日,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发掘现场正式向中外人士开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为开放典礼剪彩。
二、兵马俑三号坑的秦俑为何没有头四号坑为何是空的
1、第一个问题是兵马俑三号坑,是所有坑面积最小的,但是大量的俑都没有头,现在学术界有没有一个可信的解释?还有一个问题,兵马俑出现有四号坑,是一个空坑,这个学术界有没有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兵马俑现在不能开挖,像学术界还有一些考古方面有没有一个可信点的解释?
2、袁仲一:关于三号坑的问题,三号坑大部分俑没有头,头跑哪儿去了?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三号坑塌陷以前人进去了,遭到严重的破坏,用了几百公斤重的头往下脚朝上,这显然是人为破坏的,遭到认为的严重破坏,俑头没有了,跑哪儿去了呢?我曾经给大家讲那么一个例子。有一天我在田野转的时候,王建村的村民见到我说袁师,我挖了一个东西。我说你给我吧,他说我到家拿去,结果是一个俑的半个头,我问他在哪里挖的呢?就是现在秦俑博物馆南围墙那个地方挖出来的,这半个俑头拿回去一对对到三号坑里的俑头上了。三号坑被大量的破坏以后,俑头被打碎以后丢到外面去了。那是不是都是丢在外面去了?这个说不好,但是根据上面讲的这个例子,说明有些是散失在外面的,这是关于三号坑的问题。
3、关于四号坑的问题,学术界是有争论的,四号坑位于三号坑和二号坑中间的位置,我提出来四号坑是存在的,横宽长度是96厘米长48米宽,但是这个坑没有修成,坑西北角非常清楚,但是坑目前没有修成,为什么没有修成呢?文献上曾经有记载,骊山就是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又叫骊山。当时陈胜吴广造饭,直接打到了秦国都城。当时修陵的人很多,于是都赦免打仗去了,于是这个将军带着人打仗去了,这个坑就没有修成。古代军阵的编列一般分为左中右三军,加上一个指挥部,现在看起来一号坑是右军,二号坑是左军,三号军是个指挥部,唯独缺少一个中军,而这个坑所在的部位正好是在一号坑的中间北面,二三号坑之间中间的部位找导游西安。古代打仗的时候说有三军方可以战,有三军才可能打胜仗的,没有三军不行的,这个没有修成,这是个学术问题。有的人说这是后人挖了一个大土壕,还有的人当时修兵马俑坑的时候,没有土了,上面盖土没有坑了,在那儿挖土了。但是为什么挖得那么整齐呢?这是一个学术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有四号坑和没有四号坑全是军阵的队列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不说我的观点就一定是对的,大家可以研究,可以讨论。
三、秦始皇兵马俑坑有多少坑
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1、一号坑最大,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2、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3、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
一般战车上有两名车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
御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御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四、兵马俑有几个坑
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
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