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A

兵马俑门票怎么制作(兵马俑是啥做的)

西安旅游A 2024-08-08 2
兵马俑门票怎么制作(兵马俑是啥做的)摘要: 本文目录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是用活人烧制而成的吗一、兵马俑是如何制作1、秦始皇兵马俑的塑造技法是“模塑结合”,但这种模塑结合的归纳有许多地...

本文目录

  1. 兵马俑是如何制作
  2.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 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是用活人烧制而成的吗

一、兵马俑是如何制作

1、秦始皇兵马俑的塑造技法是“模塑结合”,但这种模塑结合的归纳有许多地方值得探究,把握得不好,很可能影响对秦兵马俑造型艺术成就的估价。西安当地导游

2、兵马俑塑造中,基本的塑造技法是用泥条盘筑出空心的陶俑陶马形体,然后再二次覆泥或多次覆泥,并以堆、贴、捏、塑、刻、划、刮、削、琢、抹等多种方法进行细部加工塑造,其中个别地方也用到了所谓的“模”制,如俑头的内壳、手和个别形体非常小的附贴件等。由于俑头是人物造型中最重要也是公认成就最高的地方,因而这里的“模”制情况很关键。按照考古工作报告提供的资料可以清楚看出,俑头的制作非常复杂,工序似乎有十多种,其中就有模制粗胎,也就是模制出一个粗具头形的椭圆状内壳,接下来是在这个内壳上多次覆泥,塑作出不同的脸形,堆贴捏塑刻削描画出眼鼻口耳胡须发髻冠饰来。不过,模制内壳虽然是俑头制作中的一道必要工序,却远不是关键性工序。由于塑造中在内壳上面的覆泥一般很厚,因而内壳作用于人物塑造尤其是个性塑造方面的因素其实非常小,以至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性的工序恰恰是随后的几道工序,真正的创作正是在后面的几道工序中实现和完成的,不然就无法理解秦俑头像千人千面的艺术成就了。

3、其实,泥塑中使用粗胎是一个普遍现象,稍大一些的泥塑作品,其制作之初都要有一个粗胎,只是这种粗胎形式并无定法,多种多样,大多则是用柴草绑扎起来的,然后就可以在上面敷泥塑作。由于不考虑烧造,敷泥便没有严格限制,因此,粗胎的制作也不十分严格。秦始皇兵马俑俑头制作中先做出来的粗胎则不一样,它必须符合烧造的要求,因此薄厚要尽可能均匀一些,以便能够较容易地烧透,同时还必须留够表面覆泥的余地,为面部个性刻画创造充足条件。在这种严苛要求之下,粗胎制作显然比普通泥塑制作要细致。秦人非常聪明地选择了模制粗胎的技法,既满足了上述要求,同时也兼顾到了俑头的强度要求,显示了秦代艺匠们的高超智慧。

4、俑头制作中的粗胎制作尽管如此复杂,其定位仍然是粗胎,是俑头制作中的辅助部分,在秦俑整个艺术创作中,它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这和现代泥塑中绑扎粗胎的作法意义相近,与“模制”传递的观念却是不同的,何况从俑头粗胎的模制中,我们所感觉到的是秦俑作为陶塑比普通泥塑更难更复杂,丝毫体会不到一般模制艺术的那种感觉。比起来,秦俑的手多数是可以作为模制看待的,不过在秦俑艺术创作中,它毕竟只是次要的部分,在只有四字的秦俑塑造技法归纳中,不应该有它的身影。

5、“模塑结合”作为对秦俑塑造技法的基本概括,会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人们心目中对秦俑造型艺术成就的感受。很多观众在详细了解了秦兵马俑制作之后,在为古人的创造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对这种简单地概括提出了异议。有专家认为秦兵马俑的塑作中,“模制的意味”其实是非常淡薄的,秦兵马俑陶塑作品是一件件精心塑造出来的精美艺术佳作,使用的许多辅助技法也都很有创造性,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它的艺术品位,这一点的确应该强调再强调。

二、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1、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导游西安美女

2、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4、秦俑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武士俑,在清理和修复过程中,经过考古学家的反复观察、对比、研究,总结出了陶俑的制作方法的共同规律。概括来讲,陶俑的制作是塑模结合,以塑为主。即首先用泥塑成俑的粗胎,经二次复泥加以修饰和刻划细部。俑头、手借助于模制成粗胎,再进行细部的刻画。躯干部分则采用手塑。在头、手、躯干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套合为完整陶俑。

5、俑头的制作,首先采用合模法或单模制作与手塑结合制成俑头的粗胎。在出土秦俑中,使用单模和手塑结合制作的陶俑数量较少,大多数俑头是使用合模法制作完成的。合模法一般是将俑头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半,分别用单片模制作,然后将两片单模相合粘接成完整的俑头大型,再进行面部五官部位的细部刻画处理。陶俑的双耳大多采用单模单独制作成型后,贴接于头的两侧。俑的发髻,有的采用在后脑堆泥雕刻成型;另一种系单独模制后贴于头顶。发辫有的是在头上相应的部位刻削成凹槽,将预制的发辫嵌镶在凹槽内。发辫为浅浮雕。

6、俑头的细部雕饰,重点是面部的五官、胡须及发纹,面部的五官是在模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细节的雕刻、修饰,刻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如陶俑的眉骨、眉毛有的雕成山岳形,有的雕成弯月形、柳叶形,在眉骨上用阴线刻画出细细的眉毛。陶俑眼部和口部刻画也于细微处颇具匠心。怒目者眼球雕塑得暴出;举目仰视者,上眼皮与眉骨交接处凹陷;性情恬静者,口缝与嘴刻画成直线;表情严肃者,口角折纹下垂。

7、每个陶俑的表情不同,其面部的肌肉也相应地有所变化。神态孔武者,眉间的肌肉雕得隆起,年老者,在额头刻画出皱纹;年轻者,用刮抹的技法使面部肌肉圆润丰满。面部的三庭、五岳的肌肉的厚薄,骨胳高低起伏的变化,经过细致刻画都表现得十分合理。

8、陶俑的胡须有的是刻画出来的,有的是贴接上去的,如双角自然下垂的八字胡,大部分是采用减地法刻成的,上面再用阴线刻出细细的胡丝;平八字形的两片板状小胡,一般是贴接泥片再刻胡丝;圈腮大胡,是用堆泥或贴接泥片再经刮削、雕刻而成。

9、陶俑的发型变化多样,其雕刻方法也各不相同。篦纹型发式,是在头的初胎上覆层薄泥,再用蓖状工具刮划出发纹;弦纹发式,是在俑头的初胎上覆厚泥,再用棒状工具由下而上一圈圈刮划而成螺旋纹状,额角的鬓发,多数是用蓖状的工具刻划出发纹。为了表现出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有的在额角堆泥,雕成凸起的绳索状鬓发,藉以显示人物性格的粗旷。经过细部的雕饰、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特征。

10、陶俑躯干的塑造,先用泥作成粗胎,在粗胎大型上再进行细部特征的刻画,如衣纹、铠甲、腰带、带钩等等,陶俑躯干的粗胎是由下而上逐段叠塑制作而成。首先制作陶俑站立的脚踏板,脚踏板都是用方形的模具制作,制作方法和今天农村脱泥坯的方法相同。脚踏板制成后,塑造陶俑的双脚,并在其上接塑双腿及短裤,由于腿部的装束不同,俑腿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俑腿一般是将泥片折叠反复锤打成圆柱形的泥棒,再接塑在脚跟上,为了显现俑腿筋骨,肌肉的变化关系,要再进行细部的刮削修整。空心腿的作法是用卷泥片法或泥条盘筑法制成。陶俑下身短裤的制作,是在实心腿和空心腿的上段外侧拍印一周粗绳纹,把预制的泥片包裹在上面塑成短裤的裤管。

11、接着,是塑造陶俑的躯干。陶俑的躯干都是空腔,是用泥条盘筑法塑成。首先是以泥块将俑的双腿连为一个整体。在上部沿周边堆泥作成高约10厘米、厚4~8厘米的椭圆形式长方形的底盘。待俑躯干的基盘阴干后,在底盘上用泥条盘筑法开始塑造躯干。陶俑躯干部位高1.1~1.2米,不可能用泥条一次盘筑塑成,一般是以腰为界分成上下两段制作,即先将下段的体腔,一次盘筑成型后,待稍微阴干后再作上段。为了使盘筑的泥条接茬密实,在内侧以麻布等编织物衬底,并用木锤等锤打。

兵马俑门票怎么制作(兵马俑是啥做的)

12、待陶俑躯干的大型塑好阴干后,开始粘接俑的双臂。陶俑的双臂为空心,直形臂一般用泥条盘筑法制作成型,曲形臂是以肘处分为两节分别制作粘合而成。俑的双臂粘接于躯干胸腔两侧后,为了增强接茬处的附着力,在粘接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固,并在下端以丁字形木架支撑。

13、陶俑的手都是单独制成的,伸掌形俑手的制作有以两片模制粘合而成,握掌形手是用捏塑结合制作,并刻画出指甲、关节、手纹及筋骨和皮肉、使俑手“皮肉明备,骨节暗全”。俑手制成后插接于陶俑双臂袖管内。

14、经过这些工序,陶俑躯干的大型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对陶俑作进一步的细致雕饰。衣纹的雕饰,是在躯干的粗胎上以细泥涂覆,覆泥后经过打磨抹光、刻画、塑造衣襟、衣角、领口,以及衣服的各种裙纹。衣角、衣领采用浮雕加阴线刻的技法。衣襟、袖口的纹饰则作成浅浮雕的效果。俑腰间束的革带多用减地法刻出外形,再在上面刻划或模印三角形、菱形等花纹。带钩则采用贴泥作成浅浮雕或高浮雕的效果。铠甲有的是在俑的粗胎上直接雕刻,有的是在粗胎上覆细泥,雕成浅浮雕效果。甲钉、联甲带等通常以单模制成后粘于甲片之上。

15、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陶马,形体高大,栩栩如生。经过考古学家多年来的反复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了秦人制作陶马的工艺过程。秦人在制作陶马时,一般是先将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尾等分别制作,然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经过二次覆泥修饰,雕刻成型。阴干后入窑焙烧,最后绘彩。

16、马头有窄狭和宽博两种,作法也随之相异,前者主要借助于模具制成左、右两半,合缝线位于马头正中,下颔部位单独捏塑后粘接于马头的下部。宽博型的马头,则由五块泥片拼合粘接而成。在马头合缝线内侧一般都要覆泥加固,马头上的附件,如耳朵和飞鬃,都是捏制成型后,在马头相应部位挖孔嵌入。

17、陶马的颈部和体腔部中空。颈部是由左、右两片不规则的倒梯形泥片拼合粘接而成。陶马体腔分为臀、腹和肩胸三段,每段也都是由若干块泥片拼合而成。从陶马体腔的内壁观察,所有泥片的合缝线处,都在内侧覆一层硬泥经过锤打使接茬牢固。

18、马的四肢和尾部通常为雕塑而成。从己折断的马腿观察,陶质密度大,无气孔,坚硬如石,泥层呈书页状叠压,说明马腿是用泥反复折叠锤炼塑成型。马尾都是手塑,雕刻成型。马尾的上端都作成圆形或方形的榫头,以插入臀部。

19、陶马的各个部件分别制作完成后,开始进行拼装组合。组合的方法是由下而上逐片逐段粘合,先由腿到体腔,再接上颈、头、尾,从而组成马体的大型。拼装组合的工艺过程首先是把预先制作的四条马腿按照固定的位置立起,之后,搭好马腹下的支撑板,开始安装马的躯干。陶马躯干的安装的具体做法,今天已难以确知。其中一种推测是秦人可能将马的臀部、腹腔、胸腔三段在拼装以前即粘接成为一体构成躯干,拼装时将马的躯干置于马的四肢及支撑板上,从腹腔两侧各开一孔,将手从孔中伸进去在躯干与四肢结合点上覆泥加压锤打,使合缝密实。其后,先将陶马马头与颈部粘合为一个整体接于躯干上。由于马头与颈部的重量很大,在与躯于对接时,下面应有一个丁字形的支架,承托马头和颈的重力。最后,在马的臀部开一个方形孔,将事先制好的马尾插入方孔内,外部再覆泥加固。

20、在马的各个部件安装完成后,对陶马外表的一些细部要作进一步的修饰。马的躯干外部普遍涂一层细泥。经过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显得马体肌肉十分丰满。在马胸部堆贴泥块,雕刻出凸块状胸肌,双肩处覆厚泥以显示肩胛的高大宽博,骑兵的鞍马在马背上还要堆泥雕出高浮雕的鞍桥和浅浮雕的鞍鞯。陶马的四肢经过细致的刻削打磨,圆的地方溜圆而有光泽,扁的地方棱角分明,皮肉、骨节的关系清楚。

21、古代对陶制品原料的选择和烧制都有着一定的标准。《天工开物》记载:“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并且要“调践熟泥”。说明古人在选取陶制品原料时,要求掘地二尺,取无沙的粘土。原料选好后,还要泡制成熟泥,方能制坯成型。若原料不细,则土粒不密实,泡制不精,满布气孔,影响成型。即使烧成后,成品也粗糙而无光滑感。

22、秦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胎壁,一般厚约2~4厘米,最厚的地方达10~20厘米。陶俑、陶马的胎壁泥质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泥质细密、均匀,内层泥质较粗,掺和有颗粒均匀的白色砂粒。制作兵马俑的陶土就是取自秦始皇陵附近的黄褐色土,选取的陶土在使用前还经过了晒干、碾轧、淘洗等一系列工序,除去土中的杂质,使陶土细腻可塑,达到雕塑制作的要求。为了增强兵马俑的机械强度,使大型的陶俑、陶马不仅易于成型,而且不会因受高温而扭曲变形或膨胀炸裂,秦代的工匠们在陶土中掺杂了经过精心筛选的石英砂粒。

23、陶俑、陶马的烧制与砖瓦陶器一样,其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谈及古代烧制砖瓦时说:“凡柴薪窑,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火转锈,凡火候少一两,则锈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这说明掌握火候在焙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火候低,不但烧制的成品表面无光泽而且内部也不能烧结,变成夹生的“嫩火砖”,温度过高不是炸裂就是变形。只有烧成的温度恰到好处,才能使烧制品色纯、质坚、形正。兵马俑焙烧的温度,大致在950~1050℃之间,和我国古代陶器的烧成温度是相近的,说明对陶俑烧制火候已经掌握得相当熟练。

24、陶俑、陶马因部位的不同,胎质厚薄不均,薄的地方仅1~2厘米,而最厚的地方达到了10~20厘米。加之陶俑、陶马体型较大,这就为焙烧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使形体高大,各部位厚薄不均的陶俑、陶马受火均匀,秦代的工匠们在制造工艺上采取很多措施。为了避免各部位厚薄不均而产生焙烧困难,在陶俑制作中,工匠们尽量减少泥胎的厚度,如陶俑的衣下摆和腿、脚等部位,泥层厚达10~20厘米,而躯干部分的胎厚仅2~4厘米,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陶俑的上部已烧结,而下部的衣摆、腿和脚等部位烧不透,产生夹生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工匠们将俑腿制成空心,在衣下摆部位的内胎上堆起一道道的泥棱,在泥棱上覆盖大块泥片作衣的外表,将下摆制成空的内外两层。这些措施有利于陶俑、陶马各部位受火均匀,烧结的时间大体相近。

25、为了使陶俑、陶马在焙烧过程中通气流畅,不致炸裂,秦代的工匠在陶俑、陶马适当的部位还留有通火、透气的孔眼。如在陶马腹部左右两侧留有一个10厘米直径的圆孔,使火焰可以通过圆孔均匀进入马的体腔内。在陶俑身上也留有一些通火和透气的孔道,或在陶俑的臀部留一两个圆孔,或在陶俑头顶开一个径约1~1.5厘米的圆形小孔,使陶俑的胎壁受火均匀,排气方便。

26、秦兵马俑的烧制成功,足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制陶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是用活人烧制而成的吗

1974年,骊山脚下的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几个破碎的陶片、陶头。在经过考古队的勘测之后,秦始皇兵马俑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传奇,也是秦始皇留给后代的瑰宝。

到目前为止,有关兵马俑的谜团,还有很多,诸多专家还在做长期的研究。那么,高度逼真的兵马俑是不是由真人烧制而成?其实,考古专家早已找到了答案。

1979年,在经过5年的长期考察之后,考古队的专家们完成了兵马俑的考古工作,随之,兵马俑博物馆开放了。这是我国第1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人形陶俑,它们在大小以及形状都有着很明显的变化。

从外形上看,每一个出土的兵马俑,都十分逼真,其高度大概在1米8左右,面部表情活灵活现。甚至,连盔甲上的纹路都十分清晰。可见,陶俑工匠在制作的过程中打磨的非常仔细。此外,每一个陶俑的表情手势,发型也都各不相同,每个人俑的姿势也都不尽相同,有站立勇、跪射勇、车马勇等等。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的记载,据说,工匠在制作兵马俑时,秦始皇是派了一对亲卫兵,到这里来做人体模特,每一个陶俑都是严格按照真人比例做成的。

在制造兵马俑时,由于整个工程量巨大,皇城内的工匠因人数不足,无法完成。因此,秦始皇为了加快速度,下令将全国各地会制作陶俑的工匠都聚集到骊山来,为他打造兵马俑。这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的工匠就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工匠一多,就难以保证质量,容易出错。故而,秦始皇为了追责到个人,要求每一个兵马俑的身上,都要有制作工匠的名字、来历和地址。

历经千年岁月,神秘的秦始皇兵马俑,在考古专家的探查下,终于重见天日。这些出土的兵马俑,除了外形逼真之外,兵马俑的队形特点也值得一提。

在其队伍中,不仅有人形陶俑,更有战车,战马,弓箭、武器等,他们都以秦朝当时最强的战争形态排列。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陶马造型也各有不同。有的竖着两只耳朵静立,有的似乎在嘶鸣。陶马的大小与真马一致,高约1米5,身长大概在两米左右,总体数量超过了100多匹。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木质战车100辆,数件武器,比如当时秦代常用的弓、箭、矛、盾、弯刀等武器。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02、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造如此庞大的兵马俑

关于秦始皇为什么制作兵马俑,后代给了几点解释。兵马俑其实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古人封建思想十分严重,秦始皇也不例外,他生前享受了许多荣华富贵,那么在来生如何保证自己的地位呢?为了保证来生应有尽有,能够再次征服天下,所以秦始皇命人制作了兵马俑。

根据史记显示,嬴政13岁就当上了皇帝,直到54岁退休之后,骊山陵墓也没修建完成,还是在秦二世的延续之下,才完成了这个历史奇迹。可见,兵马俑修建在当时是一个庞大而艰难的工程。西安找导游

除此之外,秦始皇修建兵马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秦始皇征战六国,因他而死的百姓、士兵无数,这些冤死的人在阴间难以投胎,而秦始皇害怕死后到阴间被这些人报复,所以建造了兵马俑,想在死后,这些兵马俑陪葬在周围,保护自己的安全。

不过,在编者看来,这应当只是后人杜撰的说法。我想,作为一国皇帝的嬴政,之所以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来制造数量庞大兵马俑,更多的,是想向后代展示当时秦朝的强盛。加之,由于古代人迷信,秦始皇也没有逃出这个恶圈,陪葬之风盛行,这才打造了兵马俑。

这些人形陶俑,实际上是秦始皇用于替代大量活人殉葬的替代品。要知道,在秦始皇之前,历代国君死后,一般都采用数量众多的活人殉葬。

兵马俑门票怎么制作(兵马俑是啥做的)

此外,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在晚年时一心追求长生,而兵马俑就是他与死亡对抗的一个法阵,所以才会在骊山上修建陵园。

兵马俑门票怎么制作(兵马俑是啥做的)

03、兵马俑到底是不是真人烧制而成

兵马俑的逼真程度,让我们不得不怀疑,里面是不是真的藏有一个真人呢?其实这一问题,考古专家已经给我们找到了答案。因为,兵马俑在出土之时,同时还出土了一个兵马俑废品坑,里面都是兵马俑的碎片,比如胳膊,腿,躯干,头等,他们全都是泥做成的,而且是空心的。所以,兵马俑里面并没有真人,完全由泥土炼制而成。

这也说明,当时的陶俑制作技术还不十分完善,不能直接烧制完整的人形陶俑。因此,工匠们一般会分开炼制四肢、躯干、头等部分,分开炼制成功之后,再联合到一起,最后涂上颜色。

04、兵马俑的历史价值(中国的文化瑰宝,世界的奇迹)

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传奇的皇帝。他不仅打破了我国大分裂的局面,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奇。除了兵马俑之外,比如长城、秦直道、阿房宫等。这些工程,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古人的勤劳和智慧。同时,这些伟大的历史奇迹,都充分表明当时秦朝的国力是何等强大。

时至今日,兵马俑不仅是我国的瑰宝,在世界上也被列为十大奇迹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奇迹。因此,许多外国人也纷纷慕名而来。早在1987年,兵马俑的名声就打到了国外,每到旅游旺季,兵马俑博物馆就会迎来许多外国游客。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84089.html发布于 2024-08-0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