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
1、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但每一个兵士的脸型、发型、体态、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人和马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2、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
3、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西安导游找谁
4、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5、将士们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6、还有身穿胡服的骑士,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有头戴长冠的驭手,两臂前伸,双手握缰,技术熟练;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的下级指挥官,着长甲,手执吴钩;有头戴鹖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7、一般战士的也是各有表情:有的嘴唇呶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
8、其中,骑兵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
9、它们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
10、每匹战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地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仔细观察,陶俑的某些细部如发丝、盔甲上的铁板乳钉、皮带扣子,甚至人俑鞋底上麻线的针脚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11、兵马俑全部加以彩绘装饰,因埋于地下时间长久,颜色大部分脱落,个别的保存了部分彩绘颜色,有黑、红、蓝、白、粉红等。色彩既艳丽又和谐。
二、秦始皇陵为什么打不开
1、之所以没有开启秦始皇陵,主要与挖掘耗费成本大,保存技术不到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2、耗时三十多年,动用七十多万人,直到秦始皇因病逝世还未修建完成的秦始皇陵。以异常庞大的陵墓规模,和其所隐藏的文物价值和巨大历史研究价值,闻名于国内外的考古学界。而至今我国仍未展开对秦始皇大墓的挖掘,主要是出于文物保护和挖掘成本过高的考虑。
3、通过考古学家们的实地勘察,若想要开启秦始皇陵,在最开始的准备工作阶段,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由于规模过于宏大,在开启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宽和长都近五百米的大棚方可,以便应对发掘过程中的各种恶劣天象,因为挖掘秦始皇陵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但如此庞大的大棚建设,至今还未能有成功的先例。
4、再加上能够预想到的巨大人力和物力消耗,目前并不适合开启皇陵。其次,据有关史料记载,在秦始皇陵的地宫之中,设有弓弩和水银等机关,来应对擅闯皇陵的盗墓者,因此不开掘陵墓,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5、另一方面,地宫深埋于地下26米,而据考古人员探测,在约16米的位置就已经被水覆盖。若强行打开,那么整个地宫就会被淹没,一切将会毁于一旦。
6、此外,即使侥幸打开地宫且没有被水淹,现代的文物保存技术也未必能达标。兵马俑被挖掘之初,本是鲜艳夺目的彩色陶俑,但在出土之后,因被氧化迅速褪色成泥土的颜色,很是令人惋惜。
7、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考古技术落后以及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郭沫若等人在定陵挖掘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让整个考古学界都为之扼腕叹息。珍贵丝织品、书籍和其它文物的永久性损坏,无疑给人们敲了一个警钟。也因此国家下达政策,除去一些抢救性挖掘或其它意外情况,不得随意对帝王级别陵墓进行发掘。
三、秦始皇陵可以参观吗
秦始皇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去参观。
以秦始皇陵为中心,方圆2公里范围内都是秦皇陵的范围,其中包括主陵、陪葬陵、兵马俑等,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陪葬陵位于秦陵的东北方向。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陵,作为陪葬陵兵马俑有两个意义:1、秦始皇在阴间的卫队,保卫陵寝不受骚扰;2、秦始皇是一位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他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特仍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
四、在秦皇陵兵马俑参观完怎么去咸阳机场
公交线路:临潼101路→ 307路→机场大巴纺织城客运站线,全程约82.7公里
1、从秦始皇陵博物院(兵...步行约1.1公里,到达华乐站
2、乘坐临潼101路,经过1站,到达兵马俑站
4、乘坐307路,经过13站,到达纺织城枢纽站
5、步行约210米,到达纺织城客运站
6、乘坐机场大巴纺织城客运站线,经过2站,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站
7、步行约210米,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五、秦兵马俑是否已经挖掘完毕了
因为现在还没有这个技术能够保护好兵马俑,兵马俑刚挖出来的色彩是十分艳丽的,但是由于技术没有达到,保存不了,只要一接触空气没多久,兵马俑上的色彩就会挥发,所以再继续挖掘下去的意义也不大,所以现在主要采取保护措施,不再挖掘。
目前严格来说应该挖了四个坑了,一二三坑都是有兵马俑的,但是第四个坑却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但是具体有多少坑现在也不知道,因为也没有勘探过。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兵马俑
六、秦皇陵兵马俑中的武器都到哪里去了找个西安导游
秦皇陵兵马俑,我们都很熟悉,是秦始皇陵的殉葬品,作为千古一帝的确与众不同,殉葬都是如此宏大的规模。很多人慕名而来,也有很多没机会去亲眼看看兵马俑的人在网络上看到过照片,然而,大部分的兵马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原本握着武器的手里现在是空的。一两个也就罢了,但是为什么大片大片都是空着手的?那些武器究竟去了哪里?
殉葬,是古代丧葬习俗其中的一种,人殉即活人陪葬,出现的时间非常久远,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奴隶制的时代最为盛行。这种做法在我们现在看来,既残忍野蛮又毫无人性可言,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行为,非常流行。不过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很显然用陶俑代替了活人殉葬,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以至战国时期的一些军事相关的历史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的。虽然秦朝并不是最先停止人殉的,但如此规模的俑来代替人殉,却也是一个顶峰。各个陶俑的长相、发型,细微之处都是不一样的,看兵马俑,对于古人的智慧只能大为感叹,这样庞大的规模和精细程度,绝无仅有。
很多兵俑的手中,我们都能看到,是空的,而手所围成的形状,刚好能够放得下一些兵器,而且在现存的兵马俑坑中,留下有少部分的青铜箭头和少量青铜剑,以及部分的铁质兵器。这说明,兵俑的手里的确握有兵器,更何况这样一个浩大工程,秦始皇也不可能允许在这样的问题上面出错,所以武器一定是有的,但是都去哪里了?
在兵马俑的发掘过程中,曾经发现过兵俑手中紧握着的长兵器,之所以被保存下来,还是因为这件兵器被埋藏在了隔墙当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盗洞,尽管不了解盗墓本身,但是很多人一定看过有关盗墓题材的小说,有盗洞,意味着这里曾经有盗墓贼光顾,那些兵器,毕竟都是用于实战的兵器,很有实用价值,因此被盗走,是一种可能性。
另外,一直有人认为,是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而且从兵马俑残存的一些木条、麻绳等物件焚烧过后留下的痕迹来看,焚烧的时间距离兵马俑的建成时间并不长,再加上只有大规模社会变动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项羽的嫌疑是最大的。
不过,不管是阿房宫,还是兵马俑,究竟是遭到过怎样的劫难,究竟是不是满怀对秦国恨意的项羽,都是未知数,他只不过是嫌疑最大的人,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罪犯”,还是得看将来的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