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安康黄河瀑布自驾游门票多少钱
黄河游览区免费开发时间:面向中高考考生推出免门票、游船半价的优惠政策。6月6日至8月31日,凡参加2021年中高考的全国考生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览时,可凭本人中高考准考证或录取通知书享受免票优惠,凭本人高考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乘坐黄河游船可享受半价优惠。
微信搜索并关注【太原本地宝】微信公众号,聊天框回复关键词【壶口瀑布】,即可获得壶口瀑布免费门票预约入口、预约流程、山西省其他A级景区免费预约入口,还有其他更多关于太原本地的信息,快来看看吧!
山西壶口瀑布景区的门票是82元,旅行社团体有折扣.
黄河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
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
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
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
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于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壶口瀑布门票90元一人。半票:6周岁至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免票: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年人、记者、残疾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凭相关证件免票。
壶口瀑布60岁不免门票,70岁才免门票。
1、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2、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3、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唯一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4、2018年9月29日,山西黄河壶口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紧急通知,通知称“接黄委会通知,国庆节期间,山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将保持比较高的水位,不具备开放条件。为确保安全,国庆节期间景区暂时关闭。”
免费,免票对象: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残疾人(凭士兵证、残疾证等有效证件并同时出示身份证)、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凭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北38公里处的晋陕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
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骇浪翻滚,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其雄壮之势,无与伦比。与瀑布相关的景观还有“千里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旱地行船”等。
2021年9月,全国共有306家5A景区。
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长治市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
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
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
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
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
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
衢州市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景区
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
临沂市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
烟台市蓬莱阁旅游区(三仙山-八仙过海)
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焦作市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
湖南省湘西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
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
临夏州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景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白沙湖景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景区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6家5A级景区。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
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长治市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
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
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
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
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
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
衢州市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景区
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
临沂市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
烟台市蓬莱阁旅游区(三仙山-八仙过海)
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焦作市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
湖南省湘西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
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
临夏州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景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白沙湖景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景区
二、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找西安导游。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攻灭了他的最后一个对手齐国,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13岁登基,23岁亲理国政,39岁征服六国,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10年9月,秦始皇逝世下葬在陕西临潼县城东10里的骊山,他的陵墓北临渭水,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1974年3月,当地农民在打井施工中挖到一件陶俑,他们立即停工,向有关部门作了报告,经考古专家、科技人员的鉴定,确定为秦朝之物。随后,在附近又先后发现了3个大坑,获得了惊人的收获,终于揭开了人类历史文化宝藏的一大秘密。原来这里有一座规模巨大、举世罕见的兵马俑坑,这8000多兵马俑,在地下足足沉睡了2000多年。
1976年,有关部门在这里盖了座大厅,以利于挖掘和修复工作,后来,又把这座建筑物定名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座高22米,长230米,拱顶跨度72米,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览大厅。博物馆展厅以一号兵马俑坑为主体,向观众展出兵马俑坑发掘现场和坑内的出土文物,以及秦陵出土的部分重要文物。西安私人导游
那么,俑是什么东西呢?古时代,奴隶主死了,往往要把活的奴隶和死人一起埋葬,以为这样一来,奴隶主在阴曹地府也能叫奴隶替他赶车、做饭、劳动。后来,不用活人陪葬了,改用木制或泥制、陶制的人形偶像,这就是俑。以后俑也包括葬品中的其他动物偶像,如马俑、牛俑、鸡俑、狗俑等等。
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为14260平方米,是最大的一个俑坑。坑的东部为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横着站立有3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筑有隔墙,将坑分为东西向的11个过洞,38路武士俑排成纵队,一律向东。每 4路武士之间有战车4辆。第一号坑的南、北两个较为狭窄的过洞中各站2排兵俑,中间较宽,则各站4排兵俑,均纵队排列,威武整齐,背西面东,毫不含糊地直指来自东方的敌人。这是秦军“常阵”形式的一种“外向型”军阵。这些兵俑也叫武士俑,身高都在l.75米以上,披铠甲或战袍,面呈古铜色。他们个个凝目聆听、镇静机智、仪态英武,有一种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一排排齐整威武的武士俑,宛如一支由几千名真人组成的“秦之三军”,气势磅礴。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灭六国,天下一”的雄壮军容,令人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这里的兵俑有步兵、骑兵、车兵三大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担任前锋冲锋的和跟在车后面的步兵都是轻装,不穿铠甲,短袍束带,还打着绑腿,便于奔跑。驾驭战车的武士手上都有护手甲。从身份上分,有兵士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是不戴冠的,而军吏是戴冠的,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销甲也有区别。
陶俑中间的木质战车,每乘前都有4匹体形健壮,骁勇善战的骏马,均雕镂精致,鎏金错银、金碧辉煌,使人联想起金戈铁马,中原逐鹿的激烈战斗场面。车后并排站立3个铠甲俑,分别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都携弓挎箭,执长兵器。坑中出土的戈、矛、剑、吴钩、弓、戟等武器都是经过铬处理的青铜制品,至今还寒光逼人,锋利如新,显示出2000多年前的秦朝的冶炼技术已达到了很高水平。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人陶马在神情上的区别和脸型的不同。军吏一般表情严肃,岁数也大一些,有的额头还有皱纹。武士的表情是担当个性化的,不仅让人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甚至有的还可大体猜想出他们是哪地区的人。那方脸盘、宽额头、高颧骨、浓眉大眼、阔口宽腮,纯朴憨厚的,大概是关中人;那个头略矮,圆脸,尖下巴,薄嘴唇,显得十分机智,好像是四川人;这个高颧骨,宽厚的耳轮,薄眼皮、小眼睛,结实强悍的,可能是陇东人吧;这个方脸盘,阔口厚唇,额头很宽,强壮有力的,也许是陇东的羌族人吧;还有那下巴扁阔、圈腮大胡,圆口薄唇的,说不定是西北的少数民族。还有那陶马,这是以真马为模特儿塑造的,陶马身长 2米,肩高 1.29米,通首高 1.54米。它们有的双眼前视,长嘴微张,四肢腾空,似乎正在待命,奔赴战场;有的前腿如一柱,后腿如弓,蹄踝细,具有跑马的特征。据畜牧专家鉴定,这些陶马的形象,很像是洮河马种。直到今天,它还是我国著名马种之一。
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5个探方,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已挖出的这些陶俑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的陶俑、陶马当在6000件以上,足见规模之宏大。
一号坑仅仅是“地下御林军”的一个部分,一号坑的东端北侧和西端北侧,分别还有二号坑和三号坑。
呈曲尺状的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部往北20米处,面积约6000平方米,它东西最长为124米,南北最宽为98米,深5米。坑内主要是战车和数百个骑兵俑和射手俑。这是一支由步、弩、车、骑4个兵种组成的“特种部队”。
三号兵马俑坑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豪华型驷马战车1乘,长冠甲俑4名,另有64名侍卫分立两侧。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揭开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一页。也反映了秦朝军事编制和装备情况,对我国军事研究也有助益。秦朝的雕塑上承殷周,下启汉唐,表现了其着重细节刻划的特征。这几个兵俑如仔细观察,可见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它从神态、表情、容貌、动作、姿势、服饰等方面,细致入微地刻划了不同年龄、经历、兵种、职位的人物所特有的神情举止,精神风貌和内心感受。而战马则形体高大、劲健有力,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的机警敏捷、强壮善驰。这些逼真而给人以巨大艺术感染的秦俑雕塑,是古代艺术大师技术和心血的结晶。
从已挖掘的情形来看,一号坑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车步相间。而二号坑则车兵占了很大部分,步骑也有一定数量,呈混编形式。三号坑似乎是秦军的“军事指挥部”。那么,这些由兵马俑组成的这支象征性军队,是属于什么样性质的部队呢?据考古学家鉴定:一号俑坑是右军,以战车和步兵相间,以步兵为主,明显地分出前锋、后卫、主体、侧翼;二号俑坑是左军,有弩兵、车兵、骑兵、步兵,是一个多兵种的联合编合组,明显地分出4个单元,正如古代兵书中的大阵套小阵的模样;三号坑是指挥部,虽然很小,只有战车1辆,但旁边是护卫的80名武士,武士手持的不同弓弩、矛、戈、戟这些实战的武器,而是更多地体现仪仗性的表现威武气派的殳。这3个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这些由一队队身穿铠甲、战袍的武士和威武的马队、车队组成的森严的军队,似乎是再现了秦始皇当年的战功和军威。
据考古学家们分析:秦代的咸阳宫和咸阳城是驻有几万军队的。他们可以分为3种:宫城内的叫侍卫军;宫城外的叫屯卫军;京城外的叫宿卫军。3种军队的人员组成和使命是不一样的。对照之下,兵俑俑象征着宿卫军,它的人员是各郡国征调来的,任务是保卫京师,也可以调出征战。但是,这些宿卫军是不能随便进出皇宫的。它生动地体现了秦国兵强马壮、横扫六合、北劫匈奴、南平百越,统一海内的壮丽图案。
再有,陶俑的制作工艺也有其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并采用八窑烧制和出窑彩绘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形陶俑和俑马。陶俑的头部主要采用了合模法塑制,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则用模制或手制。
秦始皇确实是个雄才大略的封建统治者,统一中国后他希望建造这座地下王国,来使自己及子孙万世不朽。可是,真正不朽的不是秦始皇,而是他的奴隶们留下的灿烂辉煌的工艺精品。许多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考古学家看了这个博物馆,感慨万千,赞叹不已。有的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到过中国。1979年初,叶剑英元帅参观这座举世无双的博物馆后,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1995年岁末,新华社的一条消息说:一件最完美的“绝品”金缕玉衣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被发现。这种古代君王方可享用,据说可以使尸体不腐、灵魂不灭因而能让人“永垂不朽”的特殊葬衣,是用4000多片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片用金丝串连起来的。当地西安导游
徐州是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边界的交通、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有史以来,围绕徐州进行的战争多达200多次,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均为争夺徐州进行的。徐州又名彭城,历史上就有“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之说。这里是汉高祖刘邦起家的地方。西汉建立后,刘邦分封诸王,将徐州周围36个县划为楚国,分给他的弟弟刘交楚元王,史称楚王,此后共延续了12代楚国,他们死后都葬在环绕徐州的山丘之中。至今考古学家已发现了8位楚王的陵寝。可惜的是,这些陵寝已被盗掘过不止一次,真是十墓九空。徐州周围有很多以“洞”为名的山,如山洞山、南洞山、东洞山等,其实,这些洞就是被洗劫一空的古墓。
徐州东郊的狮子山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海拔只有60米高的小山包。
徐州已发掘的汉墓群、兵马俑和位于北郊茅村附近的东汉画像石墓被并称为“汉代三绝”。然而狮子山楚王陵的发现,还要从汉兵马俑的出土引起考古学家们的重视说起。
1984年冬天,一部推土机在狮子山的西南部取土时偶然地铲出了一批汉兵马俑,这是继1965年夏季陕西咸阳发现汉兵马俑、1974年春季在西安临潼发现秦始皇兵马俑之后我国出土的第三批兵马俑。徐州兵马俑博物馆于1985年建成对外开放后,考古学家们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工作,而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这样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为何葬在这里?从已经发现的咸阳兵马俑和临潼秦始皇兵马俑来看,这里一定是汉代某个王陵的陪葬物。考古学家们开始寻找,目光渐渐地集中在这座状如卧狮的山丘上,他们草拟了各种有关陵墓形状的模拟图,利用各种仪器进行探测,还请来了地质勘查队钻孔探究,然而却一无所获。勘探工作进展的非常困难,当时由于山丘上已生息繁衍着几百户人家,民房鳞次栉比,不能采用大规模的普探,而是采用梅花桩的勘探方法。尽管如此,探察还是要受到干扰,花钱征用民房由于经费和各种原因也未能全面展开,这种漫无边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做法只得作罢。有一次考古人员在征用了一户民房打下的探沟距楚王墓的外墓道仅10米之远,就此失之交臂一晃6年过去了。
考古队员就是这样在小小的山丘上一找就是6年。1990年的一天,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王恺在狮子山村里找线索与老人闲聊时,听了86岁老人张立业说,他家祖辈挖过很深很深的大地窖,其中最大一个能放1万多千克红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与老人的交谈使这位考古学家心里一动,他想狮子山上都是石头,怎么可能挖出这么大的地窖,职业的敏感驱使王恺即刻意识到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考古队员在张立业老人的配合下在张家已废弃的地窖里开始了寻找历史的遗迹。当探沟挖到地下3米时,发现了外墓道上人工开凿的痕迹,这一消息传出,人们欣喜若狂,多年的盼望,终于来了。为了弄清陵墓的具体位置和外围结构,他们又作了勘探和探沟,化了整整2年时间,直到1992年才最后确定楚王陵的位置,它距离陪葬的兵马俑队阵只有500米远。
上报和论证徐州狮子山发现楚王陵的报告很快就转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狮子山的居民陆续开始搬迁。一切挖掘和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94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发掘狮子山楚王陵,并将徐州狮子山楚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