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A

兵马俑演义门票(秦始皇兵马俑门票预订官网)

西安旅游A 2024-06-18 1
兵马俑演义门票(秦始皇兵马俑门票预订官网)摘要: 本文目录秦兵马俑的资料秦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门票预订官网一、秦兵马俑的资料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

本文目录

  1. 秦兵马俑的资料
  2. 秦兵马俑
  3. 秦始皇兵马俑门票预订官网

一、秦兵马俑的资料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当时历史上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二世这位未经风雨锻炼的新皇帝惊慌失措,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幅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为之奈何”的哀求。这时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迎合,并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兵马俑演义门票(秦始皇兵马俑门票预订官网)

总之,陵园工程由选点设计、施工营造到最后被迫中止,前后长达37~38年之久,在我国陵寝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时间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长8年。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见《秦始陵园渊源试探》、《文博》1990年第5期。)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秦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仔细推敲,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

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水经注》的解释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徒具空名的国王个人意志来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当时的礼制及陵墓的设计意图方面寻找答案。

首先,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墓的位置不无关系。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长者在西、晚辈居东的原则。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可见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其次,陵墓位置的选择也与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相关。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春秋时期的秦公墓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战国时期的秦公墓依然承袭了“依山造陵”的典范,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幛。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总之,秦始皇陵园的位置既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也体现了“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

秦始皇陵位于临撞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迷信风水宝地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地质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骄山到华山工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众所周知,自古就有“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附会之风过重,一时间还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根据初步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佰、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桶、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桶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规模之大可见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没有设计蓝图呢?

据史书所说“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绝非任意,必定是按设计图有计划地营造,纵观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难想象其中的关联之处。具体设计蓝图如何,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据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还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而已。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在统一之前有无这一官职无从考证,但无论有无,肯定有一种机构专管宫廷的土木建筑工程。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其“穿三泉”。《汉旧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之语。有人认为,秦陵地宫不浅也不深,书中提到的“三泉”无外乎人们经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类。据《吕氏春秋》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骑山中心主峰———望峰之下。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喝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否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这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

二、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已成为世界第八奇迹,是中国的国宝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航空旅行白皮书黄金周出游全攻略。但当人们未认识它的时候,却被视为不祥之物。六七十年前,秦陵东的临潼县西杨村的一农民打井,挖掘了好几天打不出水,却挖出了一个瓦人,象真人一样大小。他憎恨这怪物在作弄他,把瓦人吊在树上,砸得粉碎,以消晦气。50多年前,在秦陵西面,农民耕地挖掘仅1米处秦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仔细推敲,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

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水经注》的解释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徒具空名的国王个人意志来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当时的礼制及陵墓的设计意图方面寻找答案。

首先,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墓的位置不无关系。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长者在西、晚辈居东的原则。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可见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其次,陵墓位置的选择也与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相关。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春秋时期的秦公墓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战国时期的秦公墓依然承袭了“依山造陵”的典范,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幛。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总之,秦始皇陵园的位置既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也体现了“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

秦始皇陵位于临撞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迷信风水宝地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地质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骄山到华山工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众所周知,自古就有“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附会之风过重,一时间还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根据初步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佰、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桶、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桶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规模之大可见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没有设计蓝图呢?

据史书所说“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绝非任意,必定是按设计图有计划地营造,纵观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难想象其中的关联之处。具体设计蓝图如何,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据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还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而已。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在统一之前有无这一官职无从考证,但无论有无,肯定有一种机构专管宫廷的土木建筑工程。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其“穿三泉”。《汉旧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之语。有人认为,秦陵地宫不浅也不深,书中提到的“三泉”无外乎人们经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类。据《吕氏春秋》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我们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其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段清波介绍,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中煤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环境所工程师周小虎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今年元月初,秦始皇陵区气温降至零下12摄氏度,封土堆上的石榴树正常开花结果,而在封土堆南墙外的石榴树却冻害严重,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差别特别明显。“墙外的土壤未经扰动,而封土堆土壤的结构和含水量则已发生改变,又因为墙内地下存有地宫,才使得土壤相对温度较高,从而造成植物长势的差异。”周小虎解释说。

在这次勘探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经验证,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在修建宫墙的施工中,为了检测用泥土夯实的宫墙是否坚硬,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段清波说,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6厘米厚,相当精致和坚固。“超出我们预想的是,宫墙顶面甚至高出了当时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现封土下33米,整个墙的高度约30米,非常壮观!”在土墙内侧,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道石质宫墙。段清波说,根据探测,发现墓室内没有进水,而且整个墓室也没有坍塌。“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这与宫墙的坚固程度密切相关!”

“这种宫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这种崭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称为‘秦陵式’。秦陵式宫墙对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还无法预知。”段清波说。

除了宫墙,研究人员发现在秦陵周围地下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

段清波说,长约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实是堵墙,底部由厚达17米的防水性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宽的黄土夯成,规模之大让人难以想象。“阻排水渠设计相当巧妙。秦始皇陵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落差达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有效保护了墓室不遭水浸。”段清波说,《史记》中记载的“穿三泉”中,“三”其实是个概数,其实应该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

段清波风趣地说:“秦人太聪明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国家大剧院,也不过是按照这套办法来解决水浸问题的。”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来这里参观,称赞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荆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

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西安导游私人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看了兵马俑,人们不禁要问:修筑兵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们大致有四种说法:“守卫京城的宿卫军”、“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送葬的俑群”、“为表彰军功所树立的纪念碑”。据秦陵考古发掘表明,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是模拟他生前的宫城图。3座坑位于陵外城东东门大道北侧,似是驻扎在京城外守卫京师的宿卫军。

秦兵马俑身上隐蔽处多有刻画或戳印的文字,据一些专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有些文字有待破解。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分体制作,然后安装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后,再入室烘烤。原来的兵马俑着有颜色,因年久剥蚀,现在看到的只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1.1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发现一个瓦人头,继而挖到三个跪首的瓦人,就丢在一边无人过问。

解放前夕,焦家村农民又挖出两个跪首的瓦人,象泥塑的菩萨,信佛的农民特地盖了个土地庙供奉。1974年,西杨村的社员打井时,发现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实际是个“瓦盆爷”,立在陶俑的上身,农民认为挖不出水,又是这个“瓦盆爷”作怪,又要把它吊起来。水保员赶到临潼博物馆,请他们来鉴别。他们也不懂,就把它运到博物馆暂存,还把碎片进行粘补,花了两个多月又修复了三个陶俑,但没有向上级汇报。有个新闻工作者发现这件事,写了《内参》,建议国家文物局注意这一情况。此事,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随后,由陕西省组织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经过几年的开拓,石破天惊!发掘出了秦始皇兵马俑,揭开了考古史上新的一页。

最初发掘的几座俑坑,有严重的火灾痕迹,桥梁烧毁,陶俑变红,坑内布满炭灰。火灾是怎样引起的?是坑壁进行火烧处理时遗下了余火?

有人认为这火灾是秦末的战火引起的。据《水经注》记载:“项羽入关发之(始皇陵),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日九十日不能灭。”由此可知,当时项羽掘开陵墓,把丰富的随葬品洗劫一空,最后又付之一炬,大火一连烧了三个月,一批珍贵的社会财富和物质文化遭到浩劫。

然而,这“楚人一炬”的理由欠充分,最合理的判断是地下气燃烧。俑坑里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使温度增高,促进氧化;而温度的上升和氧化的加速,又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和甲烷的产生。这样反复循环,终于使甲烷饱和、温度达到发火点。当时项羽部队盗掘后,墓门敝开。一牧人为找羊,举火把进入墓中,引起大火在地下燃烧起来。1973年,咸阳杨家湾发掘一座汉墓,揭开墓室后,是一片火后惨象,当年火势之大,真可谓“流金烁石”,不但金属器物熔化,连墓砖也熔炼得象饴糖一样,这样看来,秦俑坑的地下火还是小的。

大型兵马俑的主人几乎已成定论,原因是古书上有记载说秦始皇曾下令将陵墓向外扩展300丈,而兵马俑坑在陵墓外城以东,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秦汉的1尺,等于现在的23厘米,300丈折合现在的尺度仅有690米左右,而秦始皇兵马俑却距陵墓达1710米。

最近,经一位名叫陈景元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也许会给旅游者启发。他通过对獬冠、铭文的细致分析研究,认为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

公元前306年,昭王年少即位,太后(秦始皇是她的玄孙)摄掌政事。太后临终之际下令近臣为她殉葬。秦昭王为人仁厚宽容,在人殉的要求未予满足的条件下,对于自己出身之母,塑造真人大小的殉俑,布置一个辎重车队,象征性的让太后回归自己的楚国故地,看业也是符合当时的各国习俗风尚的。

一队队擐甲贯骨的武士,在钢钎和毛刷剔指下露出本来面目,都是七尺之躯、仪表堂堂。令人惊讶的是,不少武士上唇的髭尖上翘,蓄着大家熟悉的“仁丹胡”。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们误认为“仁丹胡”是“欧风东渐”的舶来品,中国人蓄“仁丹胡”是模仿德国的威廉皇帝。鲁迅先生看了《列帝图》里唐太宗的上髭后,恍然大悟,专门著文辩诬,指出“仁丹胡”原来是一种国粹。秦始皇兵俑坑里的“仁丹胡”武士们,比唐太宗早837年,可见“仁丹胡”实是我国的国粹,远古已有之矣。

出土的跪坐女俑,容貌端丽,举止安祥,当是阿房宫里的侍女。她们衣饰整饬,但都光着一双脚板,初见者无不诧异。

其实,秦汉宫廷侍女一般都是光脚的。她们在宫廷室内服役,地下铺有氍毹(地毯)或地衣,光脚无妨走路。更重要的原因,“徒跣”(光脚“是罪人的标志,那时宫女的来源大都是罪人的妻女,他们在宫廷里地位低微,光脚正好用以区别尊卑。70年代初,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长信宫灯,造型是一位持灯跪坐的宫女,裾下也是一双光脚,为秦俑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秦始皇兵马俑门票预订官网

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门票实行“一票制”管理。门票价格为:120元/人次

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网络订票可提前7天购买,售票厅售票时间为:3月16日—11月15日??8:30—17:00,11月16日—3月15日??8:30—16:30。

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检票时间为:3月16日—11月15日??8:30—18:00,11月16日—3月15日??8:30—17:30。

四、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请携带有效学生证及身份证入园参观。

五、观众往返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丽山园两景区参观,可免费乘坐旅游专车。

六、订票成功游客请携带有效二代身份证在检票口刷二代证入园,入院后请妥善保管有效证件,以备各参观点查验。

七、门票当日有效,请您安排好时间入园参观。

八、在规定时间内未使用,参观日期或票型选择错误的观众在未使用的情况下30天内可申请退票,经过系统审核后票款会在15-20个工作日内退回。

九、检票时须人、证一致方可入院参观。

一、65周岁以上老人,凭本人中国居民身份证免费参观。

二、残疾人凭有效残疾证免费参观。

三、中国现役军人、军队院校学员、退伍老红军战士、革命伤残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四、由家长携带的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凭本人中国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户口本免费参观。

注:以上免费观众需出示相关有效证件从检票口专用通道直接入院参观,无需换票。

参考资料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网-首页

我就经常带朋友去兵马俑玩,后来慢慢发现和旅游团一起去或者找导游带你玩是很划不来的。要想学到东西的话,最好是自己可以提前查阅相关兵马俑的知识,了解每一个佣坑的特点,然后再去现场观看,效果比导游讲好多了。

坐车先到西安火车站,乘坐306、915、914路公交车可直接到达。建议乘坐306路,全程7元,价格便宜,走高速节约时间,终点站即为兵马俑停车场。从火车站到兵马俑路上基本要1小时左右。导游美女西安

306沿途经过华清池、骊山等地,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顺便去转下,华清池70元、骊山不到100元,可先去华清池,然后继续乘坐306去兵马俑。参观华清池、兵马俑基本3小时就够了。骊山估计就要半天多了。华清池门口有拉客的当地人,说会便宜怎么的,其实不必要,华清池和骊山停车场都是免费的,如果自驾完全可以自己停放,不用听他们说。转完华清池在门口坐306到兵马俑。

到了兵马俑先到卖票处买票,现价110元,如有学生证、军官证可打折。经过2道门就进入了兵马俑,里面有导游拉客,说是免费,但最后都要收费或者让你买东西,所以慎重选择。进去可先转1号坑、顺势3号坑、2号坑,然后是铜车马展厅,时间充足可以去看看环幕影院。最后可凭票在正门买票处乘坐免费转车去秦始皇陵,那里也有一些小的展厅,然后凭票免费坐车回来。当你的票上被打了4个孔就证明整个兵马俑你已经转完了。转完后在兵马俑大门外的停车场做306返回西安火车站,最后一班车是晚7点。

兵马俑外面有很多买小兵马俑的,基本就是2元1个,5--10元一盒,有兴趣可以买,兵马俑里面的就有点贵了。门口有卖小吃的可以试下,但也有点贵,KFC和德克士也有,呵呵。

基本就这么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兵马俑小孩不能去看原因;是因为兵马俑是在室内,因此空气的流通不是太好,这样一来的话小孩子可能会感觉不舒服。还有就是兵马俑的形象可能会让一些小孩子感到害怕。

首先并没有明确规定兵马俑不适合小孩子去看,但是景点里规定超过1米5孩子就要买票,可能和兵马俑博物馆里面的气氛有关吧。就算是大人看到那么多兵马俑在一起会一些怪异。毕竟是陪葬品,阴气比较重,可能是怕太小的孩子在里面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吧。

另外,兵马俑是在室内参观的,人多的话,空气不流通。孩子小,看到这些兵马俑也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见到这么多的假人,小孩子说不定内心还会害怕。所以如果想要带孩子去参观兵马俑的话,一定要等到小孩子再大一点再去。

去看兵马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忌讳,只是有人觉得不太吉利,毕竟中国人对于墓葬是比较忌讳的。奴隶制社会时,都会有以人殉葬的传统,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这是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1.秦始皇陵博物馆门票实行“一票制”管理。票价是:

1.65岁以上老人凭中国居民身份证可免费参观秦始皇陵博物馆。

2.残疾人凭有效残疾证可免费参观秦始皇陵博物馆。

3.中国现役军人、军校学员、退役红军战士、革命伤残军人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秦始皇陵博物馆。

4.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父母携带,可凭中国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户口簿免费参观秦始皇陵博物馆。

谢谢悟空邀请。汉中很多景点都去过,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但只有一天时间的话,就很紧张了,下面我列出的每一个选项都需要1天左右的时间,供需要去汉中旅游的朋友们参考。

1)汉中城区。汉江大桥、汉中博物馆、拜将坛,尤其是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对了解汉中的历史很有帮助。

2)褒斜栈道风景区。官方叫石门风景区,这个景区距离汉中市区非常近,只有十几公里,景区有山有水,景色怡人,石门十三品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

3)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众多,熊猫谷可以看熊猫。佛坪的各种野味、野生菌不可错过。

4)城固的桔园风景区。采摘,观景,基本就是国庆中秋那一个月时间。橘子好吃还特便宜。

5)青木川古镇。在宁强县,孙红雷主演的电视剧就在那里拍的,古街,古建筑,古民居保存比较好,另外青木川地处川甘陕三省交界,这里原始森林留存较多,有自然保护区,各种珍稀动植物很多,金丝猴大熊猫就不用说了,中学课本上的珙桐都能见到,环境非常好,好吃的东西也比较多。

6)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古木、山、怪石、瀑布、溪水,夏天秋天都不错,个人更喜欢秋天去。

7)油菜花。3月份的时候,就可以了,汉中油菜花堪比贵州和云南的,号称最美油菜花海。

汉中市九县两区游玩的地方很多,但有些距离汉台区较远的县就不说了,说了,你把时间都用在跑路上了,虽然有句话叫:重要的在于过程。

一、先说汉中市的政府驻地汉台区。如果要了解汉中市的历史文化,非汉中市博物馆,也就是古汉台莫属。顺便附近的拜将坛和饮马池也可以去看一下。如果要了解汉中市的现代城市发展,可以到兴汉新区汉人老家去转一转。

汉台区郊区东西南北我寻思了一下,有两个地方可以去看一下。一个是褒斜栈道石门水库和天台山可以去爬下山。最后,汉中一江两岸的天汉湿地公园也不错,这几天芦苇花开了,可以去感受一下网红的感觉

好了,就这五个地方你一天也跑不完,还是选择性的去吧。西安不找导游

二、距离汉台区最近的区县,就是南郑区,过了汉江上的几座大桥就进入南郑区了。

南郑区的景点很多,较近的有汉山广场和汉中现在最大的佛教寺院开明寺。较远的有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但黎坪太远,一天时间去玩,基本就走马观花。

三、再近一点的县就是城固县,距离汉台区30公里。城固县是出使西域的张骞的故乡,可以到张骞墓去拜谒一下。

四、接下来就是勉县了,距离汉台区40多公里。中国的智慧之星诸葛亮的墓地就在勉县定军山脚下,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可以去拜谒一下,当然,还有新修的诸葛古镇也可以去转一下。

除了这两区两县,其他的县来回都要一二百公里,因为时间关系,暂且就不说了。

汉中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西北小江南”。悠久的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最具特色。如一日周边游,白天重点游览石门栈道风景区,既览阅到汉中的两汉三国历史文化,又感受到汉中的山水风光,返程晚饭后再去瞻望一下古汉台、拜将台,更可加深对汉中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可游览南郑的“一山两湖”,感受汉中的秀丽山水。也可重点游览勉县的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诸葛古镇,深切感受汉中三国文化和智慧化身诸葛亮的风采,等等。总之,汉中周边自然优美,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旅游汉中,定会游得尽兴。

我对于现在的汉中来说,是个外地人了!汉中周边一日游地方还真的有几个,也都不错。

首推黎坪森林公园。景区分五个部分,不同景色和看点,里面有交通车,跟公交一样,方便。相当于石泉中巴大峡谷这样的五个小景区。门票100元,比安康人厚道多了!这个季节你可以前一天下午去,住一晚上,凉爽,清心。

其次推荐光雾山。川陕交界处,80千米左右。风景看起来也很好,这季节只能享受凉爽,看不到红叶是个遗憾。

第三推荐留坝。紫柏山森林公园去领略高山草甸的风景挺不错。顺带参观一下张良庙,一条线上两个点,所以放前面。

第四推荐宁强的草川子。这个景点我没有去过,听朋友说景色比我去过的汉水源要好。其实汉水源也不次于周至的森林公园哦!

第五推荐去褒河的栈道,这个比较近,时间也短,看看也不错。然后驱车40分钟左右奔武侯墓,现在修的真不错,早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进去玩的小庙了。想晚点回去你还可以去泡个温泉20分钟就到,这个温泉我觉得比临潼的水要好。对了,别去诸葛古镇哦!河滩上新修建的,相当于泾阳的茯茶小镇。

大家好,我是火龙哥,喜欢旅游。大家都知道古代汉中有著名的汉中八景,那么现在汉中有什么好玩的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汉中的旅游景点那些适合一日游,希望对大家旅游计划有所帮助。

这里是著名的文化古镇,唐代还有两位皇帝在此避难,始建于秦汉时期,华阳古镇旅游不仅是感悟历史,这里还有很多珍惜的野生动物,是著名的大自然宝库。这里还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红军军部驻地。

是著名的三国军事家政治局诸葛亮的墓地,在定军山山脚下,因为当年诸葛亮曾经被封为武乡侯然后这里也被叫做武侯墓。在墓园里面有两棵桂树,据说是当年汉朝的桂树。这里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张良庙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胜地,是为了纪念留侯张良修建,据说是张良十世玄孙张鲁当年的汉中王修建,在庙门上有一副楹联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大繁至简,说明了汉初三杰张良的一生。现在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火龙哥,喜欢旅游喜欢分享,一生好入名山游,大家喜欢旅游可以关注。

汉中周边有许多可以玩的地方,就看你喜欢自然风景还是什么了,我也只能给你推荐几个了。

汉中黎坪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汉中南郑区黎坪镇,距离汉中市区65公里,自驾前往大概需要3小时左右。风景很不错,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是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如果前往的话记得备一件外套,会冷。

青木川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宁强县青木川镇,地理位置特殊,陕甘川交界处,距离汉中市区197公里,自驾前往得4小时左右,要去的话得早早起来出发。去了青木川好好感受一下明代古建筑的魅力和棒棒的风景。

汉中天台山。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中汉台区武乡镇,距离汉中市区18公里,可以去看看天台十八景,天台山游玩后可以去褒河吃个鱼或者花果山、河东店农家乐尝一尝汉中特色菜。

个人比较喜欢自然风景,所以推荐的都是这种,见谅见谅。

你一定要看完我的推荐,因为这是一处独一无二的景点。

如果你想去游览汉中知名的景点,那我推荐你在南湖风景区、兴元湖公园、莲湖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陕南珍惜植物园、勉县武侯祠、武侯墓、略阳灵崖寺、西乡五指山中选择一两个吧。

如果你厌倦了名山大川,我推荐一处神秘的景点给你。

从勉县出发,沿茶张公路往北行驶48公里,有一处鲜为人知的风景区。因为一个神话故事让人只敢远观而不敢亵玩。

这个地方有一处深潭,每次只要有人往潭里扔石头,天气晴得再好也会骤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所以当地人称其为"雷堡荡"。

雷堡荡位深山密林之中,其上下共有九个连续的深潭,在短短200米的距离,落差竟然高达百米。雷堡荡位于正中,是最大最深的一个。让人称奇的是,这九个深潭都是溪流凿石壁而出,形成大小不一的酒坛状深潭,个个深不见底。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在潭边久坐也会觉得寒风彻骨。传说有一年持续干旱了三个多月,眼见着庄稼颗粒无收,就连山头上的树木也快被旱死了。于是人们去寺庙求雨,寺庙里的高僧说求雨需要去雷堡荡,并且非要下潜水底才可以。大家望着深不见底的潭水望而却步。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个年轻人自告奋勇要求下潜求雨。于是人们找来割了三天三夜的藤条接在一起,这藤条足足有几公里长。年轻人将藤条帮在腰间,一步步潜入水里。岸边高僧不停做法。直到第三天,年轻人才顺藤条上来。上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成了"。当人们再问其他事情时,年轻人只说了一句"以后求雨不用再潜水下了,只需要扔个石头进潭里即可",再也不愿多说一句。所以现在只要扔个石头进去,准会下雨。

在1980年的春天,有人看到潭里有一条巨大无比的娃娃鱼探出半个身子到岸边透气。于是我村和邻村几个不怀好意之徒就动了歪脑筋。他们用炸药和雷管,自制了炸弹。偷偷扔进了潭里,想把那个巨大无比的娃娃鱼炸出来。结果只看到一股白烟从潭里窜上去,在几人头顶盘旋片刻,往西南方向消散开去。在1981年的洪水中,这几个人无一幸免,全部死于洪水,有一个人住的地势很好,在山顶上,竟然也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掩埋了。这件事在附近几个村子几乎家喻户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随意去往雷堡荡潭里扔东西了。偶然路过,也只能在潭顶的山崖上远远观望。

现在,附近的村民所剩无几,知道这个故事的老人大多已不在人世。雷堡荡的神秘已少有人知。这也正好给这片净土留下来宁静。

其实很多村子都有一两个不为人知的神话故事。如果你有,请你讲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吧。大家好,我是精彩汉中,计划有空去给大家拍几张雷堡荡风景照

其实,汉中的山水间,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景点,它们像害羞的少女,神秘而又低调。也像熟悉的邻居姐姐,虽不为人知但是对于在他周边居住的人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薰衣草庄园是今年6月中旬才新建的夜景,虽没去过但朋友拍的视频真的很美呢,下面是我从朋友那拿的照片,你可以看下

可以去褒河古镇,或者勉县的诸葛古镇,南郑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汉中的天台山,这些地方都值得一去

去汉中火车站对面里面美女多多。保证你玩的痛快!!!!.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70255.html发布于 2024-06-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