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西安著名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安著名景点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钓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闻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漳州去厦门包车。”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
根据记载,太公钓鱼台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县伐鱼河谷,而三处中又以幡溪钓鱼台最为有名。因为,姜太公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从此以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许浑,宋代诗人苏轼都曾游览于此,并赋诗记胜。唐代的钓鱼台就此建庙塑像,历经3次重建,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一些庙宇,祭钓堂、殿、廊、楼、台和一石驮五柏等壮观奇景。《吕氏春秋》(水经注)有“太公钓兹泉”的记叙,民间亦有“太公背泉垂钓”、“周文王纳谏邀贤”、“武吉代薪奉母”等传说。古往今来,钓鱼台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的名句。站在伐鱼河上的瓦子坡村南眺,秦岭群峰峥嵘起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近看,奇峰耸峙,翠柏葱绿,庙宇宏伟,水色碧透,绚丽诱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屹立在伐鱼河畔的奇特巨石——“丢石”。丢石,是一块庞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岗岩体,上大下小,呈碗形,丢石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裂隙。丢石北侧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1米见方的苍劲大字:“孕磺遗璞”。丢石高6.6米,上部直径11.2米,下部直径仅4米,伐鱼河湍湍急流擦石而过,大有一触即倒之势,然而,千百年来,它始终“稳如泰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雄伟壮观的姜太公庙在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房屋出檐斗拱,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为唐贞观初年所建,明嘉靖年间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此为钓鱼台景观之一。周文王庙,由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布局严谨,巧夺天工。隔河山腰,还有规模更加宏伟的武王庙和武吉庙。武吉庙内原有一根武吉担柴用的铁肩担,重60公斤,“_”中丢失。据钓鱼台碑得记载,这里自唐代设神修庙,计有庙宇、祭堂17处,殿、廊、搂、台共40余间,现在多数已重建恢复。从丢石顺水而下,河水层层下跌,浪花飞溅,向下游直泻,形成一个个深潭,犹如朵朵雪莲盛开。离丢石100米处,有一水面宽广,水色碧透的深潭,名“滋泉”,泉边有一石英花岗岩巨石嵌入河心,巨石上有两道4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浅槽,相传姜子牙来此隐居后,每每在此垂钓,年深日久,便在巨石上跪出了两道槽痕。钓鱼台即由此得名,侧方岩壁上雕凿有“钓鱼台”3个巨型篆字。
从丢石溯水而上,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有“一步跨过伐鱼河”之称。沿峡谷再上河谷,豁然加宽。一座双曲拱大坝挡住了去路,这即是“钓鱼台水库”。钓鱼台水库,坝顶宽2米,坝长200米,坝高50米,水深45米,总库容量255万立方米,1973年开工,1978年12月建成,可灌溉2200公顷农田。水库大坝东端有一八角亭,记载了水坝开工时间,使用人力及竣工日期,具有古代亭台楼阁和现代建筑艺术的综合风格,典雅灵秀。大坝中间有一观景楼。登上观景楼,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钓鱼台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不少风景。夏秋季节,水面碧波荡漾,周围高山披红挂绿,湖光倒影,煞是好看,游人乘坐小船或游艇漫游水面,恍如置身于桂林漓江之上,杭州西湖之中,十分惬意。从坝侧溢洪跌下一道瀑布,约40多米高,瀑布飞流而下,如白练垂挂,似银河倾泻,訇然之声震耳欲聋,水珠飞溅数丈之远,日光照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竟幻化出一道绚丽无比的七色彩虹,云蒸霞蔚,壮观无比,充满诗情画意。冬春季节,水库冰封水面,光滑平整如明镜,雪落山间,银装素裹,一片银色世界。巨厚的冰层,成了游人的天然滑冰场。水库的天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风景画。
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在商世,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俗话。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发现。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迎聘。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业,自己亦名留青史。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华山又称太华山,位于西安城东120千米的华阴市以南。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华山。华山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被称为“华山如立”,整个山体线条简洁,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壮丽。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等景观,均给人以仙境般的美感。
各位游客朋友,华山不仅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人文景观也令人震撼与叹服。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数十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华山还是道教名山,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华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游记和传说故事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20_年,华山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从玉泉院出发,去游赏众多惊险瑰丽的景观。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青柯坪,请看东边的一块巨石,名叫“回心石”,前面是华山第一道险境千尺幢,以前体弱者到此石处向导就劝其回头下山,故有“回心石”之名。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元朝道士贺志真带领两个徒弟在华山开道凿洞,每凿一洞,就让给别人,这样天长日久,两个徒弟就有些不高兴,认为本想跟师傅学点东西,现在不但没学到什么东西,而且天天吃苦凿洞,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天,师徒三人在南天门外悬空凿洞时,两个徒弟心怀叵测,砍断绳索,眼看师傅坠人深渊。两个徒弟随即下山,当走到回心石处与师傅相遇,因此知道师傅已经成仙,不是凡人了,于是悔恨不已,决心回心转意,又随师傅上山修炼。后来两个徒弟也都修炼成仙了。
千尺幢是一条峭壁上的大裂缝,陷在两旁的巨石之间,共370余级台阶,坡度极陡,每级台阶的宽度不过三分之一的脚掌,幸好两旁都有可助攀爬的铁链。仰望天际,一线天开。俯视脚下,如临深渊。石级顶端犹如井口,倘若把“井口”用铁盖盖住,通往华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称之为“太华咽喉”。
出千尺幢不远是百尺峡,这里是登华山的第二道险关。两壁高耸,中间夹有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上刻“惊心石”三个大字,游人要从石下小路穿过,确实惊心动魄。此后还有仙人桥、俯渭崖、黑虎岭等小险处,就到了登山的第三道险关老君犁沟,这是夹在陡峭石壁之间的一条沟状险道,深不可测,有石级570有余。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华山的精华部分——西峰。西峰,又称莲花峰,得名于峰顶翠云庙前右侧的那块大石,其状如莲花,山峰奇拔峻峭,如刀切剑削,壁立千初。此峰最髙处有“摘星台”,登台俯瞰,秦川茫茫,蓝天如洗,浩瀚无际,渭、洛二水如银带,北望黄河细如丝。唐代大诗人李白观赏此景后曾写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美丽诗句。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西峰上美丽景观比比皆是,还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词。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特别是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太乙莲台,此石头如莲花瓣覆盖石上,顶上的松树在气象站没有砍去一半前,就像莲花的莲蓬一样,很有意思!各位朋友,华山景区还有东峰、南峰、北峰等美景,请大家一边攀登一边欣赏,3小时后在山下停车场集中返回。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来华山。
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是你们此次西安之行的导游,我姓__,大家叫我__导好了。今天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秦兵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大约需要四十分钟车程,等到了那里,你就可以看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其实就是秦兵马俑的陪葬坑。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原来在以前的朝代,皇帝死后都要活人陪葬,后来到了秦朝,一个大臣对秦皇说:“之前的朝代都是用活人陪葬,这对您不是很妥当,不如让能工巧匠打造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何?”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答应了下来。其实要不是秦始皇当年的这个点头同意,就没有今天这气势雄伟的秦兵马俑。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依次下车。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_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八千个。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号坑。在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平方米;坑内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盖起了一个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在细细游赏,游赏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大家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将军俑。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还有很多精彩的武士佣、骑兵俑、良马。这些兵马俑一个个神态各异、精彩绝伦,真是看了大饱眼福。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形象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秦兵马俑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祝大家接下来的旅程愉快!
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自然景观峭拔险峻,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推荐旅游购物商店15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120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100多条航线。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以机械、电子、电工、航空航天、轻工工业为主,拥有500多个科研机构、40余所大专院校,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城市。
中国明西安府城墙。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城墙周长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大新建的。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迹。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12厘米。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个。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之内。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南城角台为圆形外,其他3个为方形。据发掘得知,这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角未动而保留下来。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6座。除南面箭楼下无门洞外(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门洞高宽6米,深19.5米。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楼的背面有两层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护城河宽20米,深10米。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全面整修。
二、陕西旅游名胜古迹,写一篇幽默,风趣,又吸引人的简短导游词
陕西旅游名胜古迹,写一篇幽默,风趣,又吸引人的简短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陕西。您想见识历史上大秦帝国横扫六国的浩荡雄兵吗?请跟我去咸阳看一看秦始皇陵兵马俑;您想感受一下千古帝都的雄奇壮阔吗?请您随我去西安逛一逛故宫;您想和千古美人杨贵妃一样泡温泉吗?请让我带大家去华清池享受一下,做一回“杨贵妃”。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陕西。您想见识历史上大秦帝国横扫六国的浩荡雄兵吗?请跟我去咸阳看一看秦始皇陵兵马俑;您想感受一下千古帝都的雄奇壮阔吗?请您随我去西安逛一逛故宫;您想和千古美人杨贵妃一样泡温泉吗?请让我带大家去华清池享受一下,做一回“杨贵妃”。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山有水,还有种的植物,水果等。希望大家能来到我的家乡好好观赏一下。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和动人的传说。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儿,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著奇光异彩。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三峡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但又是最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坠门天下雄”五个大字。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莲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在湖北秭归、宜昌两县境内,东起香溪口,西至南津关,约长70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肝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兵书宝剑峡在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得名。传说是诸葛亮存放兵书和宝剑的地方。
崆岭峡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滩中礁石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水涨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道弯曲狭窄,船只要稍微不小心即会触礁沉没,加之有民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河谷狭窄,岸壁陡峭,峰顶奇石腾空,巖间瀑布飞泉。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岩石屹立,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余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长江三峡不仅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正在兴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这两项新兴的人文景观和原有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长江三峡蔚为壮观的新景观。
古都西安大雁塔华硕兵马俑骊山黄帝故里等等相对古迹比较多吧
1、临潼景点。主要游览兵马俑、秦始皇墓、骊山、华清池。
2、曲江景点。主要游览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寒窑遗址公园、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曲江遗址公园。
3、环山景点。翠华山、清华山、南五台、高冠瀑布、汤峪温泉、王顺山、朱雀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楼观台等西安周围景区。
4、秦岭野生动物园,可以在游赏完后在野生动物园外面的游乐城玩一些惊险***的游乐专案。或者去未央湖游乐园,体验高空弹跳、摩托艇等专案。
5、市区景点。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开元广场、曲江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汉城湖、钟楼、鼓楼、兴庆公园、碑林、书院门、大明宫、阿房宫、明城墙等。
6、汉中景点。南湖、石门水库、褒河栈道、张良庙、定军山、武侯墓。
7、西线景点:太白山、法门寺、昭陵、乾陵、钓鱼台、茂陵。
8、东、北方向景点:玉华宫、药王山、华山、壶口瀑布、宝塔山、杨家岭、枣园、红石峡、沙湖等。
另附长安八景:曲江流饮、雁塔晨钟、灞桥飘柳、草堂烟雾、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同学们好!欢迎你们大家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王,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往这边走。
我们现在要去参观1号俑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我们看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秦始皇自13岁登基时就开始建造秦始皇陵,直到他驾崩前还没有完工。皇陵建造了38年。这座皇陵墓占地约25万平方米左右。在这陵墓周围有守卫了2000多年、占地2万亩的兵马俑方阵。
现在人们公认秦兵马俑有三大特点:一是多,现已挖掘出的兵马俑,分三个坑,约有8000多个武士俑,600多个战马俑。充分展示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强大兵力。二是精,大到布局排阵,小到肌肤纹理无不蕴含巧思、一丝不苟。三是美,秦俑阵有令人震憾的壮丽美感、气势磅薄、威武雄奇。
好了,现在请大家四处参观1小时后在门厅集合。
陕西简介吗?这是关于陕西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现在我将把陕西的概况介绍给大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位于黄河中游,南部跨汉水上游,北部跨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北资源兼备,多种景观俱全。公元前28世纪左右,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活动过。自周开始又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个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赫连夏在定边、长安建都24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省份。
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秦亡后,项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称“三秦”。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全省拥有各类文物景点3.5万余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7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省会西安市,是七大古都之一,在1000多年间,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司马迁墓、勉县诸葛亮墓、明代西安城墙、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大慈恩寺、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法门寺以及出土文物、大雁塔、小雁塔、扶风法门寺塔、高陵三阳寺塔、泾阳的崇文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子长县钟山石窟以及蓝田县水陆庵雕塑、西安碑林、耀县碑林、略阳碑林、摩巖题刻的代表陕南的石门栈道题刻、著名石刻昭陵六骏、汉茂陵石刻、唐乾陵石刻和唐桥陵石刻、以及众多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唐代艺术馆、咸阳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乾陵博物馆、临潼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耀州窑遗十博物馆、司马迁纪念馆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再加上陕西的民俗文化艺术:安塞腰鼓、陕北的剪纸、各地的农民画、以及民俗的布艺等,更进一步促进了陕西省旅游业持续稳步的发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这个长廊可不一般。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赵邯郸故城在邯郸市。历经8王,共158年,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赵都的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余脉,土筑残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龙台、北将台、南将台等,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龙台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当时主要宫殿基址,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丛台在邯郸市内。相传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为阅兵与歌舞而建。原名武灵台,登台纵览古城,楼阁园林,湖光山色,尽收眼帘。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诸榭,以战国时燕将乐毅号望诸君命名。台北有七贤祠,内有燕赵名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的塑像。现丛台已扩建为丛台公园。
学步桥在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据文献记载,原为木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桥。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谓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人步履优美,燕国寿陵的少年前往学步,不但没有学会赵国的步法,反而连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记了,弄得不会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左权墓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厦门导游比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南艾铺十字岭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安葬在涉县石门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郸。
响堂寺石窟*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分南北两窟。窟内石雕精美,闻名遐迩。和村东石窟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王朝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邺都(今临漳县),一是晋阳(今太原市)。响堂地处两都来往必经之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营造宫苑,凿窟建寺。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是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三、西安8大景点导游词~(简短点的)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