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B

秦皇陵兵马俑门票价格(秦皇陵 兵马俑)

西安旅游B 2024-06-13 2
秦皇陵兵马俑门票价格(秦皇陵 兵马俑)摘要: 本文目录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秦始皇陵为什么打不开西安兵马俑旅游攻略及注意事项秦皇陵“兵马俑”是否是按真实比例制作的一、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

本文目录

  1. 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
  2. 秦始皇陵为什么打不开
  3. 西安兵马俑旅游攻略及注意事项
  4. 秦皇陵“兵马俑”是否是按真实比例制作的

一、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

1、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但每一个兵士的脸型、发型、体态、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人和马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2、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

3、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4、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5、将士们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6、还有身穿胡服的骑士,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有头戴长冠的驭手,两臂前伸,双手握缰,技术熟练;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的下级指挥官,着长甲,手执吴钩;有头戴鹖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秦皇陵兵马俑门票价格(秦皇陵 兵马俑)

7、一般战士的也是各有表情:有的嘴唇呶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

8、其中,骑兵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

9、它们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导游美女西安。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

10、每匹战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地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仔细观察,陶俑的某些细部如发丝、盔甲上的铁板乳钉、皮带扣子,甚至人俑鞋底上麻线的针脚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11、兵马俑全部加以彩绘装饰,因埋于地下时间长久,颜色大部分脱落,个别的保存了部分彩绘颜色,有黑、红、蓝、白、粉红等。色彩既艳丽又和谐。

二、秦始皇陵为什么打不开

1、之所以没有开启秦始皇陵,主要与挖掘耗费成本大,保存技术不到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2、耗时三十多年,动用七十多万人,直到秦始皇因病逝世还未修建完成的秦始皇陵。以异常庞大的陵墓规模,和其所隐藏的文物价值和巨大历史研究价值,闻名于国内外的考古学界。而至今我国仍未展开对秦始皇大墓的挖掘,主要是出于文物保护和挖掘成本过高的考虑。

3、通过考古学家们的实地勘察,若想要开启秦始皇陵,在最开始的准备工作阶段,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由于规模过于宏大,在开启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宽和长都近五百米的大棚方可,以便应对发掘过程中的各种恶劣天象,因为挖掘秦始皇陵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但如此庞大的大棚建设,至今还未能有成功的先例。

4、再加上能够预想到的巨大人力和物力消耗,目前并不适合开启皇陵。其次,据有关史料记载,在秦始皇陵的地宫之中,设有弓弩和水银等机关,来应对擅闯皇陵的盗墓者,因此不开掘陵墓,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5、另一方面,地宫深埋于地下26米,而据考古人员探测,在约16米的位置就已经被水覆盖。若强行打开,那么整个地宫就会被淹没,一切将会毁于一旦。

6、此外,即使侥幸打开地宫且没有被水淹,现代的文物保存技术也未必能达标。兵马俑被挖掘之初,本是鲜艳夺目的彩色陶俑,但在出土之后,因被氧化迅速褪色成泥土的颜色,很是令人惋惜。西安找个导游

7、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考古技术落后以及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郭沫若等人在定陵挖掘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让整个考古学界都为之扼腕叹息。珍贵丝织品、书籍和其它文物的永久性损坏,无疑给人们敲了一个警钟。也因此国家下达政策,除去一些抢救性挖掘或其它意外情况,不得随意对帝王级别陵墓进行发掘。

三、西安兵马俑旅游攻略及注意事项

西安兵马俑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景点,也是世界顶级的历史文物和遗址,是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全面展示,每天都会吸引全球各地大量游客的观光,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游玩攻略和指南。

开放时间:(3月16日—11月15日) 8:30—17:00

(11月16日—3月15日) 8:30—16:30

交通:西安火车站东广场坐914、915、游5(306)或者在大雁塔北广场乘坐307路

本科大学生和以下的学生门票半价60元。

一、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人。

三、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凭身份证或学生证、户口本免费参观(需要有成年人陪同,一个成年人只能带一个未满16周岁的孩子,多带的话会收取半价门票60元)。

注:以上免票需出示相关有效证件从检票口专用通道直接入院参观,无需换票。

从兵马俑到秦皇陵(丽山园)往返这趟大巴车是免费的,千万不要坐门口的出租车。(乘车点:从兵马俑出来,会经过一条比较长的步行商业街,步行街的终点就是乘车点,会有很大的提示牌,并且景区门票上面也有简易的地图)

不要租电子讲解器,建议跟其他游客合起来拼一个讲解,非常划算,讲解效果比电子设备好太多了。尽可能早上去,早上兵马俑人少,感受度好,尤其一号坑那里。

建议人多就专门请一个,人少就跟其他游客一起拼一个吧,毕竟1个人是90元,5个人也是90元(我们当时拼了一个10人的团,人均不到二十还含耳麦),这个耳麦需要说一下,景区禁止用扩音喇叭,所以,请讲解员耳麦必需品。

讲解员会有一个小麦克风,游客每个人会有一个无线耳麦。讲解员通过小麦克风把讲解的声音传到游客的耳麦上,而且信号距离范围也比较大20——30米,所以根本不需要紧紧跟着讲解员,也能听到,而且很清楚,即使嘈杂的境也不受影响。这个耳麦钱个人觉得很值得花。

如果有人在景区门口给您推荐其他景点(比如,八大奇迹观、鸿门宴、临潼博物馆、扁鹊纪念馆等)千万不要去,千万不要去。

秦皇陵兵马俑门票价格(秦皇陵 兵马俑)

兵马俑门票共要三次验票,务必妥善保管。

四、秦皇陵“兵马俑”是否是按真实比例制作的

去过西安,看过“兵马俑”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秦朝的人好高大!全是威武雄壮的士兵!目测都在180cm以上西安不找导游。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份兵马俑的出土报告: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兵马俑的通高在182cm-198.5cm,但除去底座,从头顶到脚底的高度在170.5cm-181cm,这还包含头发的高度。报告没有给出头发的高度,我们可以估计一下,不说多了,就按平均5cm算吧,那么兵马俑的实际身高是在165.5cm-176cm。

那么这个身高是秦朝人的真实身高吗?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关于殉葬的一些文化:

秦皇陵兵马俑门票价格(秦皇陵 兵马俑)

在奴隶社会,用活人殉葬是一种主流的殉葬方式,这称为:“人殉”!特别是到了殷商时期,人殉达到了鼎峰,几乎所有的贵族墓都有活人陪葬。到了周朝,本着“德政爱民”的原则,人殉的风气才得以收敛,但仍未断绝。一直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才先后废除人殉制度。秦国是从秦献公时开始正式废除的。

按照这种说法,以后的殉葬就用陶俑、木俑来代替了。那么这里有个问题:这些陶俑、木俑是按照什么标准做的呢?是按照真实比例,还是某种特定标准?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确切证据。只能靠合理推理。

据史书记载,秦皇陵兵马俑是由秦丞相李斯主持修建,大将章邯负责监工完成。我们不能从正面看出兵马俑是否按真实比例制作,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来印证。那就是从古人身高方面来考证。

通过大量对西周到西汉这一时期出土的古人骨骼身高进行还原,得出以下数据: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先秦到西汉,中原一代的人的平均身高大概就在166cm(男性),也就是说166cm的身高算是男性的中等身高。那么由此看,兵马俑的身高普遍在这个身高之上。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兵马俑全是模仿秦朝军人来制作的。按照历代参军的要求,军人都是有身高限制的。

特别是在战国初期的秦国,他们在河西一役中被吴起的“魏武卒”击败,秦国从此组建新军(从商鞅变法起,秦国就更注意强军了)。秦国对于新军的选拔非常严格,身高、力量、负重等,选拔后还要进行残酷的体力训练和阵法演练,这支新军后来成为秦国的制胜法宝。西安当地导游

《荀子.议兵》曰:“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按照这样的发展,到秦国统一全国的时候,“秦锐士”应该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而兵马俑的制作标本很有可能就是秦锐士!。换句话说就是:兵马俑的高度完全有可能是当时秦人军士的真实身高体现!

分析到此,如有异议,请多讨论,谢谢!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68280.html发布于 2024-06-1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