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秦兵马俑是否已经挖掘完毕了
因为现在还没有这个技术能够保护好兵马俑,兵马俑刚挖出来的色彩是十分艳丽的,但是由于技术没有达到,保存不了,只要一接触空气没多久,兵马俑上的色彩就会挥发,所以再继续挖掘下去的意义也不大,所以现在主要采取保护措施,不再挖掘。
目前严格来说应该挖了四个坑了,一二三坑都是有兵马俑的,但是第四个坑却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但是具体有多少坑现在也不知道,因为也没有勘探过。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兵马俑
二、秦始皇陵门票年收入
旺季:每年3月1日至当年11月底,全票90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45元人民币/人次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全票65元人民币/人次,优惠票35元人民币/人次。
对下列部分人员实行优惠参观门票,优惠券为35元/人:
1、现役军人(含武警)凭本人军官证、士兵证;
3、年满65岁以上(含65岁)的老年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
6、年满70岁以上(含70岁)的老年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免费参观;
10、享受优惠人员在检票口持有效证件验证后放行。
三、秦兵马俑出土后如何防止其风化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刘荣辉告诉本报记者的第一句话也是“兵马俑没有被污染”。
“说污染是需要科学鉴定的,要经过长期检测,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科学地讲,绝对没有污染也不可能,这是个需要探讨的话题。但暂时的维护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刘荣辉说。
风波的起源,还要回到今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几个研究单位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
为拯救秦俑彩绘蜕变、脱落和霉变等问题,今年3月3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美国沙漠研究所四家联合启动“秦兵马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特征”研究项目。
“也就是这项环境监测项目最近引起了媒体的讨论。”吴永琪说。
据其内部管理层透露,这一研究项目是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曹军骥最先提出和该馆合作研究大气污染,该馆为了做预防性保护,于是决定合作。
据该馆保管队负责人赵昆透露,这一项目2年内投资人民币200万元。尽管具体出资额度目前仍在商讨之中,但研究并未中断。预计通过2年时间的观察、数据积累,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尔后,曹军骥在接受几家英文媒体采访时,为了说明这一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可能有夸大兵马俑受大气污染的言辞:“如果不加以保护,兵马俑百年后将粘满尘土。”而媒体在翻译时,将尘土翻译为煤堆,此后这一消息让国内外一片哗然。
于是,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要求下,7月7日,曹军骥出现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会议室,向媒体解释:“此前的报道完全是一种谣传和误解。”
7月13日,曹军骥告诉本报记者,有关兵马俑的任何问题他都不接受采访,他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经达成协议,由赵昆作统一答复,并表示双方的合作事宜目前也没有完全确定。
到底兵马俑有没有受到大气污染呢?该馆几位管理人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表示,该馆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掌握了兵马俑的保护技术,有足够证据说明兵马俑没有受污染。
“当然你说兵马俑一点污染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兵马俑的危害源就是空气中的氧化作用,所以我们才进行空气质量测试。”吴永琪这样解释今年启动的空气监测项目由来。
吴永琪表示,兵马俑在彩绘、整体牢固性、表面风化、霉菌等方面需要重点保护,而该馆在这些方面的保护技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该馆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发掘现场的保护工艺,首次成功地保护了整体彩绘秦俑。随后该馆又解决了出土之后的兵马俑整体牢固性保护和防止表面风化的问题。
对于兵马俑早期发生霉菌的问题,吴永琪表示,霉菌在挖掘时候生长很快,但都及时得到了清杀,目前始终处于该馆研究人员的控制范围之内。2001年,该馆与比利时扬森还合作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微生物实验室”,对菌种进行培养、分析。
“所以,目前我们对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事后的补救,而且是在提前预防,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状态。”吴永琪说。
7月18日,陕西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张群喜、西北大学考古系刘成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表示,没有数据说明兵马俑被污染。从目前来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掌握的三种保护技术确实解决了兵马俑的维护问题。
“目前的设备检测不到兵马俑有任何变化,即使它有变化,也只能说是自然不可抗拒力,只能是忽略不计,我们的责任是将这种变化控制到最小。”在采访的最后,吴永琪说。
按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说法,兵马俑没有被污染的另一佐证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可观,其维护资金不存在任何问题。
据该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介绍,旅游旺季来这里参观的世界各地游客每天多达三四万人,淡季也有两三千人。淡季门票的价格人民币65元/张,旺季价格为人民币90元/张,每年的门票收入达人民币1.5亿元。
据赵昆介绍,维护资金主要来源于该馆的门票收入。“每年用于兵马俑的维护费用约为300万元,”赵昆说,“且这几年的维护费用呈上升趋势。原因是这几年研究项目增多、要进行更规范的科研管理等,且鼓励内部人员寻找更多的研究项目。”
四、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寻找西安导游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9]。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西安哪找导游。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马俑西安旅游找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