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秦皇陵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
- 在秦皇陵兵马俑参观完怎么去咸阳机场
- 为什么说秦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 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
- 秦皇陵兵马俑有着怎样的神态
- 秦皇陵“兵马俑”是否是按真实比例制作的
一、秦皇陵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
秦皇陵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由于陶俑体型高大,制作时,首先考虑如何能使它稳固地站立起来,于是陶工们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将腿部做成实心圆柱体,承受腿部以上躯体的重量,使之不易压塌;二是在俑的足下粘接一块足踏板,这样除了可以增加下部的重量,降低重心外,还可以使俑和地面的接触面增大,从而使陶俑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二、在秦皇陵兵马俑参观完怎么去咸阳机场
公交线路:临潼101路→ 307路→机场大巴纺织城客运站线,全程约82.7公里
1、从秦始皇陵博物院(兵...步行约1.1公里,到达华乐站
2、乘坐临潼101路,经过1站,到达兵马俑站
4、乘坐307路,经过13站,到达纺织城枢纽站
5、步行约210米,到达纺织城客运站
6、乘坐机场大巴纺织城客运站线,经过2站,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站
7、步行约210米,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三、为什么说秦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除了阿房宫,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兵马俑了。秦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约37千米的临潼区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秦皇陵兵马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立即引起世界的轰动。
3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呈品字形颁布,总面积2.28万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多件。
3个陪葬坑中,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000多平方米,坑内有6000多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
坑东端有3列横排的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好像是前锋部队。在它们的后面,是由6000多名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是一座大型军阵。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4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的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像是统帅三军的指挥部,出土了68个陶俑和四匹马一辆车。
四、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
1、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但每一个兵士的脸型、发型、体态、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人和马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西安 私人导游。
2、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西安 找导游
3、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4、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5、将士们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6、还有身穿胡服的骑士,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有头戴长冠的驭手,两臂前伸,双手握缰,技术熟练;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的下级指挥官,着长甲,手执吴钩;有头戴鹖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7、一般战士的也是各有表情:有的嘴唇呶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
8、其中,骑兵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
9、它们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西安不找导游
10、每匹战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地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仔细观察,陶俑的某些细部如发丝、盔甲上的铁板乳钉、皮带扣子,甚至人俑鞋底上麻线的针脚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11、兵马俑全部加以彩绘装饰,因埋于地下时间长久,颜色大部分脱落,个别的保存了部分彩绘颜色,有黑、红、蓝、白、粉红等。色彩既艳丽又和谐。
五、秦皇陵兵马俑有着怎样的神态
1、据考证,这些兵马俑,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而创作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也各俱形态。
2、在这些俑中,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3、它们之中,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有身高近2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有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的武士俑;还有身披铠甲,右手执长矛,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总之,这些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4、兵马俑坑内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A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土里2000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无疑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六、秦皇陵“兵马俑”是否是按真实比例制作的
去过西安,看过“兵马俑”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秦朝的人好高大!全是威武雄壮的士兵!目测都在180cm以上。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份兵马俑的出土报告:在西安找导游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兵马俑的通高在182cm-198.5cm,但除去底座,从头顶到脚底的高度在170.5cm-181cm,这还包含头发的高度。报告没有给出头发的高度,我们可以估计一下,不说多了,就按平均5cm算吧,那么兵马俑的实际身高是在165.5cm-176cm。
那么这个身高是秦朝人的真实身高吗?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关于殉葬的一些文化:
在奴隶社会,用活人殉葬是一种主流的殉葬方式,这称为:“人殉”!特别是到了殷商时期,人殉达到了鼎峰,几乎所有的贵族墓都有活人陪葬。到了周朝,本着“德政爱民”的原则,人殉的风气才得以收敛,但仍未断绝。一直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才先后废除人殉制度。秦国是从秦献公时开始正式废除的。
按照这种说法,以后的殉葬就用陶俑、木俑来代替了。那么这里有个问题:这些陶俑、木俑是按照什么标准做的呢?是按照真实比例,还是某种特定标准?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确切证据。只能靠合理推理。
据史书记载,秦皇陵兵马俑是由秦丞相李斯主持修建,大将章邯负责监工完成。我们不能从正面看出兵马俑是否按真实比例制作,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来印证。那就是从古人身高方面来考证。
通过大量对西周到西汉这一时期出土的古人骨骼身高进行还原,得出以下数据: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先秦到西汉,中原一代的人的平均身高大概就在166cm(男性),也就是说166cm的身高算是男性的中等身高。那么由此看,兵马俑的身高普遍在这个身高之上。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兵马俑全是模仿秦朝军人来制作的。按照历代参军的要求,军人都是有身高限制的。
特别是在战国初期的秦国,他们在河西一役中被吴起的“魏武卒”击败,秦国从此组建新军(从商鞅变法起,秦国就更注意强军了)。秦国对于新军的选拔非常严格,身高、力量、负重等,选拔后还要进行残酷的体力训练和阵法演练,这支新军后来成为秦国的制胜法宝。
《荀子.议兵》曰:“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按照这样的发展,到秦国统一全国的时候,“秦锐士”应该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而兵马俑的制作标本很有可能就是秦锐士!。换句话说就是:兵马俑的高度完全有可能是当时秦人军士的真实身高体现!
分析到此,如有异议,请多讨论,谢谢!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