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秦皇陵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
秦皇陵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由于陶俑体型高大,制作时,首先考虑如何能使它稳固地站立起来,于是陶工们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将腿部做成实心圆柱体,承受腿部以上躯体的重量,使之不易压塌;二是在俑的足下粘接一块足踏板,这样除了可以增加下部的重量,降低重心外,还可以使俑和地面的接触面增大,从而使陶俑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二、秦始皇是谁秦始皇时代资料秦皇陵和兵马俑
1、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秦始皇帝生于前259年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嬴姓秦氏,又名赵政(赵正)[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3]。出生于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因生于邯郸,故名赵政)。
3、秦始皇,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秦阳陵虎符
4、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想了解真正的秦始皇的话在《真秦始皇》这本书中有着详细的介绍。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创立者。
5、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
6、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冢所用黄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采石场之间,该地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岸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足见其雄伟神奇。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7、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
8、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万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拥有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1]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秦始皇陵兵马俑
9、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10、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三、秦皇陵兵马俑有着怎样的神态
1、据考证,这些兵马俑,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而创作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也各俱形态。西安导游费用
2、在这些俑中,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3、它们之中,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有身高近2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有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的武士俑;还有身披铠甲,右手执长矛,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总之,这些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4、兵马俑坑内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A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土里2000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无疑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四、秦皇陵兵马俑形态都是什么样的
1、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但每一个兵士的脸型、发型、体态、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人和马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2、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
3、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4、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5、将士们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6、还有身穿胡服的骑士,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有头戴长冠的驭手,两臂前伸,双手握缰,技术熟练;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的下级指挥官,着长甲,手执吴钩;有头戴鹖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7、一般战士的也是各有表情:有的嘴唇呶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
8、其中,骑兵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
9、它们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西安私人导游网。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
10、每匹战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地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仔细观察,陶俑的某些细部如发丝、盔甲上的铁板乳钉、皮带扣子,甚至人俑鞋底上麻线的针脚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11、兵马俑全部加以彩绘装饰,因埋于地下时间长久,颜色大部分脱落,个别的保存了部分彩绘颜色,有黑、红、蓝、白、粉红等。色彩既艳丽又和谐。
五、秦皇陵“兵马俑”是否是按真实比例制作的
去过西安,看过“兵马俑”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秦朝的人好高大!全是威武雄壮的士兵!目测都在180cm以上。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份兵马俑的出土报告: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兵马俑的通高在182cm-198.5cm,但除去底座,从头顶到脚底的高度在170.5cm-181cm,这还包含头发的高度。报告没有给出头发的高度,我们可以估计一下,不说多了,就按平均5cm算吧,那么兵马俑的实际身高是在165.5cm-176cm。
那么这个身高是秦朝人的真实身高吗?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关于殉葬的一些文化:
在奴隶社会,用活人殉葬是一种主流的殉葬方式,这称为:“人殉”!特别是到了殷商时期,人殉达到了鼎峰,几乎所有的贵族墓都有活人陪葬。到了周朝,本着“德政爱民”的原则,人殉的风气才得以收敛,但仍未断绝。一直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才先后废除人殉制度。秦国是从秦献公时开始正式废除的。
按照这种说法,以后的殉葬就用陶俑、木俑来代替了。那么这里有个问题:这些陶俑、木俑是按照什么标准做的呢?是按照真实比例,还是某种特定标准?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确切证据。只能靠合理推理。
据史书记载,秦皇陵兵马俑是由秦丞相李斯主持修建,大将章邯负责监工完成。我们不能从正面看出兵马俑是否按真实比例制作,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来印证。那就是从古人身高方面来考证。
通过大量对西周到西汉这一时期出土的古人骨骼身高进行还原,得出以下数据: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先秦到西汉,中原一代的人的平均身高大概就在166cm(男性),也就是说166cm的身高算是男性的中等身高。那么由此看,兵马俑的身高普遍在这个身高之上。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兵马俑全是模仿秦朝军人来制作的。按照历代参军的要求,军人都是有身高限制的。
特别是在战国初期的秦国,他们在河西一役中被吴起的“魏武卒”击败,秦国从此组建新军(从商鞅变法起,秦国就更注意强军了)。秦国对于新军的选拔非常严格,身高、力量、负重等,选拔后还要进行残酷的体力训练和阵法演练,这支新军后来成为秦国的制胜法宝。
《荀子.议兵》曰:“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按照这样的发展,到秦国统一全国的时候,“秦锐士”应该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而兵马俑的制作标本很有可能就是秦锐士!。换句话说就是:兵马俑的高度完全有可能是当时秦人军士的真实身高体现!
分析到此,如有异议,请多讨论,谢谢!找个西安导游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六、在秦皇陵兵马俑参观完怎么去咸阳机场
公交线路:临潼101路→ 307路→机场大巴纺织城客运站线,全程约82.7公里
1、从秦始皇陵博物院(兵...步行约1.1公里,到达华乐站
2、乘坐临潼101路,经过1站,到达兵马俑站
4、乘坐307路,经过13站,到达纺织城枢纽站
5、步行约210米,到达纺织城客运站
6、乘坐机场大巴纺织城客运站线,经过2站,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站
7、步行约210米,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