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钟鼓楼、西安城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找导游西安。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导游西安费用?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热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这些木刻浮雕故事,给钟楼增添了不少历史趣味。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平方米。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南边的匾额是:“文武盛地”,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是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立。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1953年,国家拨款对鼓楼进行了大修,设立了文管所,精心保护,使鼓楼更加秀丽巍峨。现在,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二、西安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1、西安作为西部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拥有非常独到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这里是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做得非常好,满足你的观看欲望,还有著名的兵马俑和大雁塔,下面给大家分享西安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2、西安,中国历史上先后13个王朝在此建立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古都。那么,到底是这个地方有什么神奇之处,让这么多帝王选择在此建都呢?我想在历史遗迹还没有完全被毁掉之前,要赶紧去看一看。
3、大家都知道节假日的景区,是万万不能去的,尤其是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西安,所以我避开月初的五一,月末的端午节,在5月中期的时候出发去了西安。这个时候的西安还没有很热,气候也还算是舒服的。
4、我是周五请假一天,连上周六日,共计有三天的时间(但是实际上,最后一天预订中午12点的飞机,早晨起来收拾下就去赶飞机了,所以行程与标题中提到的两天并没有冲突)接下来大家就和我看一下,是如何用两天来游西安的,保证会给很多初次去的小白们提供无数有价值的经验!
5、由于上班族时间都是比较紧,行程一般不会有很长时间,所以如何提升旅行的效率以及节约旅途中交通花费的时间,是旅行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于是在出发前,我查阅了大量的旅游攻略和无数的帖子,制定好了行程安排,并查好了所有的交通路线,详尽到让我同行的小伙伴惊叹。然而理论与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我踩了很多坑,很多网上攻略推荐的景区没有参观的价值,所以,行程也要做到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千万不要因为计划行程被打乱破坏自己旅行的好心情。
6、前边提到了,交通的选择一定要本着节约时间的宗旨,我是从北京出发的,选择Z19次列车,20:40发车,次日8:31达到西安站,理由有二:首先,出发时间是八点四十,下班赶到北京西站乘车时间很充足,且可以提前一晚出发;其次,次日八点多到达西安站,时间早,不耽误当天的行程。需要提示的是,此班火车是卧铺火车,硬卧相对便宜,但是票不好买,一定要提前预定,不然就像我一样犹豫了一下,只能花高价买软卧票了。
7、此外,行程较短,不适宜带过多的东西,我只背了一个小的双肩包,带了必需品:身份证、现金、防晒霜、太阳镜、充电宝、充电器、耳塞、换洗内衣、旅行化妆品、纸巾、洗漱用品(火车上用的到)当然对于臭美的妹子来说适合拍照的裙子完全可以带一两件。出发的时候穿了舒服的运动裤+T恤+舒服的运动鞋,因为这样的装扮在卧铺休息比较便利。
8、强烈推荐迪卡侬的轻便背包,我用的就是,很便宜,但是质量很好,关键是包本身很轻,对于一天都在不停走走走的我们来说,负担越小越好,我不会告诉你我的包里,其实还装了凉鞋和相机。然而事实证明凉鞋是鸡肋,妹子们,每天两万多步的运动量,如果你考虑脚的感受的话还是尽量穿着舒服的运动鞋吧。
9、8点30分,火车准时达到西安站,旅程正式开始了。
10、来到西安,不去看看世界著名的八大奇迹之一,简直就是白来了有木有啊。而兵马俑景区不在市区,且距离市区大概有两个小时的路程,所以我们不能先回酒店再去兵马俑,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下了火车出了站直接左拐,到达公交站,乘坐直达景区的游5路,票价5元。有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会在现场提醒,乘坐正规公交,千万不要跟着黑巴士走。
11、可以在路上通过各大网站提前把兵马俑的门票订好,到时候直接不用排队买票。门票相对较高150元/张。我们是在美团网上预定的,在去往兵马俑路上预定的,下车到了景区直接自助取票,非常方便。有一个包含手绘地图的套票,千万不要买,没有什么收藏价值。而关于兵马俑周边还有很多景区:骊山、华清池等。不推荐去!骊山是一座山,个人觉得山在哪里都有,没有太强的独特性,并且短期行程,还有很多其他更有价值的景区。至于华清池,更不推荐,就是当年杨贵妃泡温泉的几个池子,我们也从其他去过的游客那里得到了印证。
12、兵马俑,本预计游览2个小时,但是如果想要全部游览完,需要4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大家一定要计划好,不要耽误后边的行程。到达景区差不多11点了,到了午饭时间,门口有很多饭店,包括西安特色小吃和连锁快餐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我选择了一家西安小吃店,先品尝了一下肉夹馍,虽然是景区,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吃饱喝足,兵马俑走起。
13、对于历史古迹,其实说实话如自身没有很强的文化沉淀,那么还是要找个靠谱的导游来解说的,不然你只能是觉得看了一堆又一堆的破碎兵马俑。但是单独找导游费用是比较高的,我们进去之后发现很有导游在景区内拼团,十人成团,每人费用30元,还是很划算的,讲解大概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带你领略这八大奇迹的奇迹之处,真的让人震撼不已。
14、游览完几个兵马俑坑之后,是要去秦始皇陵墓的,但是耗费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所以最后放弃了,据导游说游览价值也不大,因为陵墓并未开发,只能看下外观。
15、下午2点游览完兵马俑景区,然后在景区周边的纪念品店逛了下,2:30左右我们准备回市区到酒店办理入住,放下背包,继续后边的游览计划。
16、按照百度地图显示,我们回到预定的酒店需要两个半小时,算了下时间我们下午的计划基本上要泡汤了,然而一起拼团的成员中认识了一对非常聊得来的90后小情侣,他们是自驾游,非常热情的要送我们回市区,这大大的节约了我们的时间,3点半我们到达了预定的酒店。
17、酒店的选择也要慎重,其中最重要的是位置。我选了了在大雁塔旁边的7天酒店,步行至大雁塔只需要5分钟左右,而且距离陕西省博物馆、地铁站等都非常的近。这大大节约了我们路程上的时间。酒店也是从美团酒店上预定的,真不是给美团做广告,请读者原谅木有钱的工作党!酒店紧挨着大雁塔,但是价格真的非常Nice。美团上有提前订和连住优惠什么的,我是提前大概一周时间预定连定了两个晚上,价格每晚还不到200元,这个价位大大低于我的预算。
18、办理好入住,简单的休息之后,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我们本来预计是到半坡遗址公园的,但是路程需要1个多小时,时间已经非常赶了,问了当地人半坡遗址游览价值也不是很高的,所以我们直接去了大雁塔。
19、大雁塔是在慈悲寺里,先需要花50元买进庙的门票,然后登大雁塔的话需要再买一张30元的登塔门票,略微小贵。
20、大雁塔上边什么都没有,寺庙里边也是只有几个庙宇,但是在大雁塔上看西安的全景还是不错的,而且大雁塔这么出名的建筑如果不登一下,还是多少有些遗憾。
21、下午五点多,坐在大雁塔脚下,微风袭来,十分凉爽,听着大雁塔上风铃发出的叮当声,人的内心都寂静了下来,久久不愿离开,那是一种完全从现世中超脱出来的惬意。
22、大雁塔周边推荐的还有大唐不夜城什么的,其实就是边上的商场,然而现在商场基本上处于倒闭的阶段了,也无从找起不夜城了。时间渐晚,我们准备直奔回民街去吃小吃,此时兵马俑偶遇的小情侣约我们去小吃街——永兴坊。说是比回民街口碑更好。于是我们就一起结伴前往。
23、永兴坊,我觉得特别像是北京的大栅栏,古色古香的建筑,集聚了西安各种特色小吃。
24、整体的建筑和景色不错,尤其是到了晚上,大片大片的红色灯笼亮了起来,非常漂亮。小店的老板沿街叫卖着,加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好不热闹,我们几个人就一路走一路吃着。但是说实话,并没有特别值得推荐的美食。沿街尝了几种小吃,其中少不了西安特色——羊肉泡馍。
25、总体来说,味道中规中矩吧,反正来了西安不吃一下总是遗憾的,吃了也不会让你太失望。而且是自己撕馍,记得旁桌一个男生撕了20分钟,也是让我们震惊了,因为他说撕的越小越好吃,大家下次去的话不妨亲自去验证一下。后来无意中我们还是去了回民街,相比之下,还是更加推荐大家去回民街,后边我会再进行介绍。
26、大雁塔音乐喷泉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我们9点左右从永兴坊打车回酒店,看时间已经错过了音乐喷泉的时间,本打算第二天再看,但是路过大雁塔时候发现音乐喷泉还在继续,我们就下车过去了。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喷泉的四面都围满了人,这也可以看出大雁塔音乐喷泉的魅力。喷泉随着音乐随意变换造型和颜色,真的是很美很美。
27、音乐喷泉不远处就是大雁塔,夜晚的大雁塔在灯光的映射下也是别有风味,或者说更具古朴的风情。而喷泉溅起来的水打在身上,也洗去一天的炎热和疲惫,顿时觉得整个人清清爽爽。
28、温馨提示,为了避免错失好风景,大家一定要记好大雁塔音乐喷泉的开放时间,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平日和周末时间是不太一样的,此外每周二设备检修不开放,不要白去一趟。建议晚上看,因为喷泉有灯光的变换,白天是看不出来的,效果大打折扣。
29、欣赏完喷泉,第一天的行程也结束了,回到酒店休息养精蓄锐。
30、第二天第一站安排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馆9点开门营业,不需要买票,但是需要带着身份证兑换门票,距离我们住的酒店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所以我们9点左右到博物馆门口。
31、然而我们预估错误,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顿时就绝望了,排队大概要一两个小时,这个时候救星出现了——黄牛贩,从来没有如此喜欢过黄牛贩啊,她手里可以直接拿到票,每张售价20元,20元买2个小时排队时间,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时间非常紧张的上班族来说,所以果断买了票直接进到博物馆里。
32、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了西安的历史发展,我相信进入参观的多一半是对历史人文感兴趣的,所以和兵马俑一样,找个导游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贪图价格低租用博物馆里边的自动讲解机,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定位不准确。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是浪费了好几十人民币积累的经验,最后无奈出来找导游。
33、博物馆里边提供的导游,第一收费贵,第二,不是想找就能找到,还要排号等待。不要担心,有很宝贵的经验分享给你们,也是基于我在兵马俑的经验,找私人导游,果然,一会有人主动找到了我们,是一个在校的学生,收费也相对合理。带着我们游览了整个博物馆,领略了陕西的历史发展和几大古都的变迁。
34、大概花费了两个小时完成了整个游览,11点左右我们前往下一个景区——曲江池遗址公园,并且在路线上看到它和唐城墙遗址距离非常近,可以一起游览了,集群性比较高。
35、然而去过之后才发现,只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而已,没有太多的特色,如果对于西安本地人来说,周末逛逛不错,但是对于我们这样子的游客来说就不太值得游览了。所以此景区不推荐。
36、而参观唐城墙遗址,也花费了我们好多力气,最终发现只是一个墙而已,所以很多攻略大家一定要仔细斟酌才。
37、距离曲江池遗址公园不远的地方是大唐芙蓉园。这景区并没有在我们的计划之内,但是路过之后我就后悔了,后来打听了下,大唐芙蓉园晚上还有实景演出,非常不错。
38、推荐大家去大唐芙蓉园,同样建议晚上去看,因为芙蓉园也是古建筑风格,晚上加上灯光会非常美,同时演出也是在晚上进行的,但是一定要提前买票,后来看过在美团网或者去哪儿上都能买到,非常方便。这一行没有看成大唐芙蓉园,也是本次行程的遗憾之一。
39、游览完曲江池到达下一站的的钟鼓楼。这里大家可以买通用的联票,直接到售票处购买就可以,买完直接登楼。
40、鼓楼上有一些文物进行展览,同时可以眺望西安的街景,大致需要30分钟就能够游览完了,然后需要下楼走大概三五分钟就到了钟楼,路上有很多有特色的小店,大家感兴趣可以逛一逛。
41、钟楼要比鼓楼大很多,红色楼阁穿梭前行,内部是西安历史相关的文物展览,钟楼之上可以看到四面八方角度下的西安城。而我们在一侧发现有一条街很是热闹,这是什么街呢?我们下去看到路牌才发现原来这就是回民街。本来是放弃了回民街,选择了永兴坊,结果没想到原来它就在钟楼边上,那么不去都不行了,果断前往。
42、回民街,玲琅满目的小吃店,川流不息的人群,比较起来,比永兴坊要大,美食要更加丰富,氛围要更加热烈。强烈推荐小吃货们去一下,可惜我当时已经吃过午饭,实在没有肚子继续吃,于是找了在西安很火的一个连锁甜品店吃了最爱的芒果,歇了歇脚。
43、我吃的是奶油芒果奶昔,不如芒果捞好吃,建议大家吃芒果捞。
44、整个回民街可以游览一两个小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安排游览时间。我们时间较紧,玩了一圈就打车去了西安古城墙。
45、西安古城墙是强烈推荐的一个景区西安找个导游。游览时间上来说更适合临近傍晚的时候游览,从下午天色渐晚在古城墙上骑从游览,然后看日落,再到天色降临欣赏古城的夜景,整个灯光亮起来的时候真的是太美了。
46、我之前没有经验,买票时候工作人员介绍城墙晚上12点才关闭,而且晚上景色更美。所以我们打算晚上等城墙,中间就出现了很多空档的时间,我们去坐了游船(可以买古城墙和游船的通票),然后去大众点评上推荐的店吃晚饭,这家店叫大海子西府民俗村。
47、因为前两天一直都在吃肉夹馍、泡馍、各种凉皮和面,所以晚餐我们没有点这些,而是尝了一下特色菜,但整体来说评价最高的是米酒,味道不错。
48、特色茄子、排骨(菜名不记得了)不适合多吃,比较腻。份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如果人多的话倒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价位也比较大众,我们吃了这么多菜花了200多块。
49、吃完了出门发觉天已经完全黑了,准备去登古城墙,由于距离不是很远,加上西安夜景真的是美翻了,所以我们找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行过去。
50、夜骑西安,从人流和车辆中穿梭前行,阵阵清风从耳边吹拂而过,一切是如此的惬意和美好。
51、然而美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路上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我们错过了古城墙晚上的演出,到的时候已经是快9点了,表演人员都已经退场(之前我们不知道还有演出),所以要去西安的朋友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52、除了没有看成演出之外,我们也没有骑行成功,因为城墙上的车辆租赁是到九点半的,20分钟的时间我们不可能骑完了整个城墙,这是来西安第二大遗憾。
53、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不能丢掉了一份好心情。
54、细看夜晚的西安城墙上都是我最爱的红色灯笼,点点的红光映照在城墙古道之上,远处是喧嚣的现代都市街道,相互交映,形成鲜明的对比。大有逃离现世,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隐士心境。
55、沿着古城墙走了很久,找了一处座椅,坐下,就这样安静的坐着,体验者前所未有的平静与美好,久久不愿意离去。
56、也许若干年之后我还会再来到这个地方,不知道那时候的心境是否还和现在一样呢?不觉得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愿现世安稳,择一城孤老!
57、或许这就是旅行之于我的意义和魅力所在——在旅行中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58、两天行程结束,第三天没有安排,睡了个小懒觉去子午路吃了个早饭(子午路是西安老字号连锁店,距离酒店非常近,步行10分钟),买了给同事朋友们的伴手礼,滴滴上预约了到机场的顺风车,虽然是周日,但是路况很好,不会堵车,12点的飞机,十点出发,不到11点顺利达到咸阳机场。
59、最后说说伴手礼和机票的事情,关于伴手礼,两天多的行程一直在看,纪念品类推荐兵马俑、铜铸特色酒杯和卡通兵马俑。对于美食,推荐真空包装的肉夹馍、凉皮和油泼面,亲自品尝过了味道很不错。
60、而机票,我是在出发前一个月开始关注几个机票预订的APP,最终在美团上预定了回程机票,总价格(包含机建费、燃油、保险和延迟险)450元左右,这个价格基本上已经是最低的了,跟我出发的软卧价格差不多!而且预定了机票之后,手机会随时发送相关信息的提醒(登机、飞机飞行状况等),适合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
61、到此为止,我的整个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希望会对即将去往西安旅行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三、西安城墙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西安城墙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古城墙。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国家AAAA级景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
西安明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从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古城墙已经有 1400多年的历史,从明初扩建府城算也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西安古城墙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数十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西安城墙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城墙环于西安城四周,固若金汤,气势不凡。登上城楼,既能俯瞰西安风光,还可以在城楼上骑单车,观看城楼上的精彩演出。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 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