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西安城墙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西安城墙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古城墙。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国家AAAA级景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
西安明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从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古城墙已经有 1400多年的历史,从明初扩建府城算也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西安古城墙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数十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西安城墙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城墙环于西安城四周,固若金汤,气势不凡。登上城楼,既能俯瞰西安风光,还可以在城楼上骑单车,观看城楼上的精彩演出。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 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西安不找导游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
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二、如何穷游西安
首先,欢迎你来到13朝古都西安。
朋友喜欢穷游,这也是一种乐趣!并不是因为害怕花钱而选择穷游,因为穷游本身会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就像西安街头,满眼的欧美背包客一样,穿着普通,还特善于讨价还价。
不管是你怎么来的,这个过程我都不给你算钱了。
到达西安,首先要解决好住宿问题。不建议您露宿街头,还是找个便宜的旅社吧。西安的自助游高度发达,各种档次的酒店应有尽有。建议住在青年旅社,或者太空舱旅社中,一天大概几十元。当然,有些城中村的小旅社会更便宜,不过您的有时间去找。
首先就是西安钟鼓楼,只要你不上去,在下面转转是不花钱的。钟鼓楼周围还有“回民街”,“都城隍庙”,“五星街教堂”,“书院门”,“卧龙寺”,这些都是不要钱的!
然后就是雄伟的古城墙,不上去就在下面的顺城巷,或者环城公园里转转,感受一下城墙的高大雄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时间合适,还可以在南门口看到仿古仪式!
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不免票,用身份证领票。
大雁塔景区,只要不进庙是不要钱的。大雁塔北广场喷泉,大唐通易坊,大唐不夜城,唐城墙遗址公园,沿着这些顺序一直到达“曲江南湖遗址公园”!一路上全免费!
西安市大小公园全免费,“兴庆宫公园”,“汉城湖公园”,“莲湖公园”,“昆明池”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有“大唐西市”,“大明宫遗址公园外围”等等!
很开心你问题的描述不是“怎么规划可以实现最少的钱来穷游西安”,这样说明不是因为穷而穷游,更多的是为了以性价比很高的方式获得更好的体验。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没有那么便宜。不会有那种吃饭住宿游玩都不花钱的好事,省钱和体验,一定是体验在前,这可是穷游的追求啊!所以,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就不要多花。
意义重大的景点,掏门票也要进。而西安其实很多都不用要门票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必去。免费,蹭着别人的讲解就可以听,了解陕西文化的非常好的渠道。
钟楼,必去。可以不上去,站在路边看,或者去太平洋咖啡的三楼窗口欣赏夜景,位置好找,可以俯瞰钟楼附近一圈。
大雁塔,必去。可以不用近寺院或登塔,我觉得远观就非常好看,至于历史,自己搜攻略都可以,也可以和当地的人聊,让他们给你讲,虽然可能不专业不全面,但一定有趣,顺别跟本地人聊聊本地文化。
兵马俑,必去,买票也要去。为什么?虽然看了太多兵马俑的图片,但绝对不会有你进入兵马俑俑坑那一瞬间带来的震撼,会将你对历史文化的感受和体验推向高潮。
书院门,必去。碑林博物馆可以不进,但你要再书院门好好走走,跟路边买字画的大爷聊聊天,聊聊书法文化,绝对惊喜。
城墙,必去,门票54。你不上去你可能不知道城墙有多雄伟?上边有多么宽?你不能体验放眼城内的宽阔感觉,满眼都是历史。你可以步行一段或者一圈,当然也可以选择骑行。建议下午四五点去,能看夕阳,还能看夜景,体验达到极致。
大明宫遗址公园,必去,只看免费的部分也行。否则尽量买套票,不要分开买。作为唐代最大的的宫殿群,大明宫有4个故宫那么大,如今只剩下了地基。丹凤门广场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历史。
会展中心还有最新开发的天坛公园,可去,免费。目前只能远观,不可近看,没有太大的广场,推荐的目的只有一个,不只是北京有天坛圜丘,西安的比北京的早1000多年,规模更大些。
华山,必去。来了西安不去趟华山绝对会遗憾,去感受一下五岳之首的险峻。
没有什么比味觉来的更直接了,想吃就吃,名气太大的小吃街反而较贵,建议去永兴坊、回坊等地方,悄悄地,很多大学门口的当地美食即便宜又地道。
首选青旅,有气氛,还省钱,没准还能交到朋友或者旅友一起上路。
青旅推荐书院门青旅(这个永康书记都去过呢)。
于碑林区南门顺城西路,距离咸阳国际机场45公里,乘机场大巴到钟楼,步行十分钟就到了。距离火车站4公里,可乘603、608路到南门站下车。
这个旅舍地理位置非常棒,面对的城墙,一出门就能爬城墙。离非常漂亮的永宁门非常非常近,基本上出门穿过城墙就能欣赏到永宁门以及护城河边的的城墙美景。再往前走就是王府井,无论购物还是交通都非常方便。
其他的还有湘子门国际青年旅舍,汉唐驿国际青年旅舍、古城青年旅社等等。都是氛围体验相当好的旅社。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陕西省省会。西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北京,西安,洛阳,南京)。西安,世界十大古都之一。西安,自古帝王都,自西周至隋唐,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去西安旅游,座火车还是飞机去,这个费用每个人不同,你自已算。到西安后,一个标准间的费用200元左右。吃饭一人一天按80元计算,座公交车或地铁一人一天按20计算。剩下的就是景点门票了,兵马俑一人150元(淡季120元)。华清池一人110元(淡季80元),骊山国家森林公园70元(淡季45元),法门寺120元(淡季90元),华山180元(淡季100元),大唐芙蓉园120元(淡季90元),碑林博物馆75元(淡季50元),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100元(淡季80元)等等。这此网上都有,你看你去哪一个自已计算一下成本。
我是2017年6月28日去的,至30日在西安玩了三天,我是从洛阳座普通火车去的,单程票价54.5元,我们一家子,往返车票共计272.5元(孩子半价票),我们住的汉庭大唐芙蓉园店,在网上订的房,一天150元,二天共计300元,我的出行全是公交车,我们一家人三天座车大约100元(包括去兵马俑)。吃饭一天120至150元。
我去的景点有:张学良公馆(凭身份证免费领票),钟楼鼓楼(我没有登楼,不收费),回民街,兵马俑(一人150元,16岁以下免票,请了导游100元),陕西历史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大雁塔广场(我没有登塔,不收费),小雁塔(我没有登塔,不收费),西安历史博物馆(凭身份证免票)。因时间紧,西安还有很多景点都没有转到,以后有机会了再去。
我们一家人三天西安游玩,往返路费272.5元+住宿300元+兵马俑门票400元+吃饭买水不足300元+车费100元,一共消费1300左右元。我转的收费景点少。但景点转的不算少。
当然,如果你要穷游,我的费用你还可以往下扣。
1.首先得解决住宿问题,西安虽然是一个大城市,但是本身城市发展还不够完善,想要住便宜的地方还是有的,可以住青旅,或者是去大学附近住,像西安的高校比较密集、交通又比较方便的地方去住,比如地铁2号线“韦一街”附近的八里村,西安地铁2号线最南的“韦曲南”附近的何家营村等等,其它的高校附近则需要坐公交了;西安南部的长安区的发展程度本身就要比西安市主城区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在长安区住宿,价钱相对低廉且性价比高。
2.吃的话,也可以去大学附近的一些城中村吃东西,价钱优惠而且比较美味。
3.出行的话,西安地铁、公交比较方便,去一些小的地方的话还可以骑共享单车。
4.旅游景点。西安大部分景区都是外围免费,核心区收费,如果你不是特别专业的游客可以在外围看一下就行了。像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曲江、秦二世幕、环城公园、钟楼、回民街、杨虎城止园、张学良公馆、唐城墙遗址公园、青龙寺、兴庆宫、八仙庵、世博园、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汉城湖、杨虎城陵园、杜公祠等等著名景点都是可以做到免费游览的,当然像登西安城墙景区、参观钟楼内部、参观慈恩寺里面、参观大唐芙蓉园内部这些项目都是要收费的。
我在一个节目里拍摄过一系列西安旅游的视频,以下是本人出境的截图。
西安是个很好旅游选择,南方很多人以为西安是什么西北地区,按照区域分块它属于中部城市,那里雾霾很出名,去的时候要注意。
淡季11月份去的话价格相对便宜,离市中心10分钟车程的住宿不超过200元,我当时是160一晚,要是在大唐芙蓉园附近没有便宜的酒店,景点附近的都贵。
西安古董多,博物馆不能错过,建议去西安博物馆在小雁塔,人不多,陕西历史博物馆人多还要排长队。兵马俑作为地标的话可以看的,市中心开车去约1小时,但是人多,门票150贵,我也没什么兴趣。
景点的话可以去钟楼,30门票,学生半价,里面有小部分文物,大部分都是一些文字简介,个人觉的没什么好看。钟楼正处于市中心的中心,上去钟楼后可以看到交通高峰期西安堵车这一个壮观。
大唐不夜城的仿古建筑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是真的美,不过我去的时候(2018.11)还处于修缮状态,雏形已经表现很出色了。
是吃货的话不能放过西安种类繁多的小吃了,回民街,先不说是给外地人逛的,特色小吃是齐全的,100够吃5、6样小吃,价格也比较高,毕竟是景区,但都是明码标价,算不上坑,买卖自由。肉夹馍,臊子面,羊肉泡馍,糊辣汤,面食。导游西安费用
说下我最不喜欢的小吃,糊辣汤,各种蔬菜勾兑芡而成的糊汤,没有加辣,非常咸,咸的舌头发麻,感觉盐是不用钱的,南甜北咸,我觉得大部分南方人会不习惯这个小吃。
我很喜欢陕西凉皮,爽口,但是很多网友和我说,来到凉皮正宗的地方吃了一碗不正宗的凉皮,对于来自外地的我来说,比我以前在广州吃的凉皮好吃,即可,对陕西这个著名小吃凉皮有深刻印象,即可。
永兴坊,也是美食一条街,在那里我体验了一下之前很红的摔碗酒,5块一碗,酒不香,只有一小口,碗质量不好,不用担心摔不碎,但是这个算是陋习,不环保。
----------------------------------------------------------------------------------
----------------------------------------------------------------------------------
穷游,是很多人的梦想,却不是都有勇气兑现。假如要做一个背包族,假如要穷游西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假如要来西安旅游,能找到便宜又有特点的住宿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家交通便利又有feel的青年客栈,没准儿能找到你喜欢的味道。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几家青旅在团购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如果要入住的话,一般都要提前在团购网站上电话联系,并且预定才能保证顺利入住。
湘子门国际青年旅舍地址:碑林区湘子庙街16号距永宁门地铁站481米交通:乘坐公交车可从南门里站下车,603路、12路、600路等电话029-62867888西安湘子门国际青年旅舍,相传此建筑为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堂兄遗留下的,现为重点保护性传统民宅,由两部分组成,前院是传统性四合院。后院是仿古建筑,酒店附近就是酒吧一条街------德福巷
西安书院青年旅舍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门里顺城西路2号交通:乘车可到永宁门站联系方式:029-87280092西安书院青年旅舍是清代庭院式民居,环境清幽祥和。有双人间也有多人混住间。书院有三个房子,第一个是前台,第二个有酒吧,第三个有餐厅。
正之道青年旅舍地址:小南门里顺城巷东20米城墙根下
从火车站: 1.西安站: A:步行至火车站西站(360米),乘坐608路(或6路),在小南门站下车(7站)。
B:乘坐706路至小南门站下车(8站)。
有双人间也有多人间,小院古香古色风格独特。地理位置不错。与书院门仿古街、德福巷酒吧街、城隍庙、环城公园、明代城墙、等距离很近。旅舍是一幢四层楼的独立建筑,建筑风格独特,仍保留着中国古典风韵。走进旅舍,中式的古董屏风、家具,传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古城国际青年旅社地址:莲湖区莲湖路4号(北大街地铁站b口)距北大街地铁站112米联系方式电话029-87365338旅舍的装修布局都很有情调,客房内大红色的床和桌子与绿色的墙壁呈现强烈的撞色美感。如果想吃特色,往南走大概10分钟就可以抵达回民街,吃饭很方便。整体感觉古香古色、有标准间也有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男女分开住的多人间。乘车可到北大街站下车。
瓦舍旅行酒店电话: 029-86228851地址:新城区北关正街9号4楼(近地铁站安远门站C出口)这间青旅靠近城墙根,比较安静,很文艺的感觉,有楼顶露天酒吧。有标准间,也可以男女混住,适合全家出游或者是自由旅行的人。
撒哈拉青年客栈地址:莲湖区北院门180号(回民中学对面)联系方式:029-87287631坐落在回民街旁边,闹中取静的地方。细长的夹道上有一块扁,古风古色就进入看了看,夹道两边的白墙上画满了涂鸦,进去也不算很大的一个小院子,两层楼,像古宅。
汉唐驿青年旅舍地址:碑林区南长巷7号(新城广场南侧)交通:距钟楼地铁站500米左右联系方式电话029-87287772有标准间和多人间,闹中取静,外国人居多,环境不错,运气好了还能听到小bar驻唱。
首先应该选一家合适的酒店,推荐的商圈是钟鼓楼商圈。主要景点可以去钟楼,鼓楼,西安城墙,回民街,大雁塔,小雁塔以及大明宫公园,都可以通过查询手机地图自行前往。周边,还可以去兵马俑,华清池,华珊的。因为距离西安市区较远,所以通常需要安排一天的时间自行前往,不太方便,可以参加一日游。
还可以去大雁塔,曲江南圈,大雁塔,曲,江南圈,是西安旅行舒适的区域。大雁塔,大雁塔广场汇聚于此,有曲江南湖,可以散步,环境优美,周围商场林立,出行有地铁三号线。
主要景点可以去钟楼,鼓楼,西安城墙,回民街,大雁塔,小雁塔以及大明宫一。只公园,都可以通过查询手机地图自行前往。周边,还可以去兵马俑,华清池。因为距离西安市区教员,所以通常需要安排一天的时间自行前往,不太方便,可以参加一日游。陕北的话,还有延安湖。客户瀑布,黄帝陵,枣园,杨家岭,距离西安更远,开车要五个小时以上,高铁钱我也不太方便,可以参加西安往返的延安二日游。
在西安,晚上可以去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音乐喷泉位于大雁塔北广场中轴线上,东西宽218米,广场上有许多很大的雕塑雕像,你可以在欣赏音乐喷泉的时候,也可以观看一下雕像。西安也有很多著名的小吃,肉夹馍,油泼面还有羊肉泡馍等等,有空的话都可以尝尝。
如何详细和系统的规划穷游西安,我想需要非常了解西安这个城市的人或长期在西安生活的人才能很详细和系统的规划。我可以对穷游提点小的建议。
外出旅游费用由哪几部分组成那,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饭费,门票。
交通费用就是从a地到b地再到c地。怎么省到钱?你在哪里,想去哪里确定好,再合理规划线路。以公共交通为主或者拼车找顺风车,在市区相近较近的景点可以步行或共享单车。这样能节省交通成本。
住宿费怎么省下来那?有青年旅馆,或后半夜打折酒店,网上比较便宜。还有洗浴中心有些是可以提供过夜服务的只需几十元钱。在网吧过夜不知道还流不流行了,反正我在网吧过夜有很多很多次,只要十元钱,大概是十年前的时候很便宜,几块钱都有的,网吧里有很大的双人沙发,便宜实惠。在旅游淡季的时候找旅行社能拿到很便宜的旅店客房,毕竟人家有资源。
饭费,这个太好说了,方便面是必须的。地摊小吃也便宜的很,在提供早餐的酒店住时记得吃早餐时一定要把一天的饭都装进肚子,出来时口袋里装上两个鸡蛋,脸皮厚一点。必要时饿一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听说抽烟也能扛饿。
门票,最好不要逃票,不道德又不安全。购买门票是对景区的认可和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买到便宜的门票就很重要了,还是找资源。可以提前在网上找黄牛或有退票的个人。景点售票处卖票的黄牛也不少,注意还价。还有就是找旅行社,他们拿票都会有有折扣。
无论穷游还是正常游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以上个人意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
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骊山是中|华|民|族历史脉络的见证。
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正式命名为“兵谏亭”。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铜车马的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真车的形状。以前考古发现的车都是木质的,出土时已腐朽,铜车马的出土使jin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
一号坑也是目前拼凑蕞完成蕞令人震撼的一个展厅,你可以看到庞大的士兵陶俑军队矗立在俑坑内,表情形态各异,据说光是胡子的造型就有30多种,自己观察,每一个士兵都栩栩如生,从盔甲到表情,从武器到手掌上的纹路,无一不令人惊叹。
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蕞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三、钟鼓楼、西安城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热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这些木刻浮雕故事,给钟楼增添了不少历史趣味。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平方米。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南边的匾额是:“文武盛地”,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是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立。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1953年,国家拨款对鼓楼进行了大修,设立了文管所,精心保护,使鼓楼更加秀丽巍峨。现在,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