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五一西安三日游
西安著名小吃很多,比如羊肉泡馍,葫芦头,肉加馍,凉皮等等,泡馍要吃老孙家或者同盛祥的,葫芦头要吃春发生的,肉加馍要吃樊记,凉皮都基本一样,另外钟楼西边鼓楼巷子里,是西安回民小吃一条街24小时营业,最著名的有贾三灌汤包子和红红酸菜肉丝炒米饭,还有马永信的黄桂柿子饼和其他烤肉等民族小吃应有尽有,进去转一圈就已经回味无穷了。
玩的地方:推荐大雁塔,南北广场都不错。亚洲第一石材和音乐喷泉广场,景致和设施都好,以及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革命公园等等都不收费,历史方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刚实行免费,但是要预约,还有城西的丝绸之路起点雕塑也有历史文化背景,还可以乘坐二环环线车参观古城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成就,另外西大街的仿古建筑和南门周围包括书院门都是值得一转的,还有大雁塔去过之后还可以去大唐芙蓉园,最好晚上去,灯光和水幕电影都好就是门票稍贵。
当然,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这些就不用说了,有时间还可以去华山。
住钟楼,市中心,出行方便,在钟楼开元商场隔壁东边巷子里有文商宾馆,东亚饭店,东亚饭店标准间100--180都有,大小不一。
本人觉得那就住东亚饭店吧,住后楼120得标间,还安静,出门就是罗马市商业步行街和开元商城,主要是在市中心,东大街上。
以上所说的小吃代表西安的饮食文化和旅游资源,另外推荐你住宿的地方,离上述地方走路几分钟,地图上就有。
最重要记住:要提前订,不然不好说房间有没有,抱歉以上地点本人没有网址
先说说西安最具代表的旅游线路―――东线(就是临潼县,距离西安45公里,景点有兵马俑,华清池等,因为在西安的东边,所以俗称为东线):
先说交通,可以乘坐306路旅游专线,票价8元/人,最好先去华清池(门票70,学生证半价,老年证65岁半价,70岁免票),因为兵马俑是终点站,最后在兵马俑坐车可以有位子呀,看完了华清池,有兴趣可以上骊山去看兵谏亭,就是捉蒋介石的地方,
看完了也改吃中餐了,呵呵,要想吃好又不贵,就到县城的街道去,找个当地人吃饭的比较多的地方,就便宜实惠了。
吃完了在去看兵马俑(门票90,学生证半价,老年证65岁半价,70岁免票),这里可要准备上一个下午呀,要不也对不起这90元/人的门票呀,一定要看仔细了。其他的景点有临潼博物馆(门票24元,)骊山兵谏亭(门票45元)秦始皇陵(门票40元),秦陵地宫(门票15元),这些景点就看你个人的兴趣和你口袋里的银子了,呵呵,自己作主吧,反正要看的话都是顺路。
如果想舒服也可以包车去,一般出租车120-150,或者找住的酒店和当地的旅行社联系。
再不就参加旅行社的散客拼团,车费20-35不等,其实都是一样的车,就是看你的侃价本领和找的人是谁了,一般来说酒店的贵,直接找旅行社的最便宜了,不过跟散团的缺点就是看的景点多,时间紧张,还要去一个购物店,优点就是省心,他们上门接送,免去自己找车了。
行程—西安市内景点:大雁塔(25元,另登塔20元)—大雁塔北广场(免费)—陕西历史博物馆(50元)—碑林(45元)—关中书院(免费)—西安古城墙(40元)—钟楼(20元)—鼓楼(20元)—回民街(免费)—化觉巷大清真寺(12元)
第一站:“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大慈恩寺)
开放时间:8:00——19:00;游览时间:1小时左右
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现印度)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
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4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登上七层可以俯瞰西安城区。
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车可直达。从钟楼打车大概14元左右。
最好不要在火车站附近吃饭,那里以前的饮食只能用糟蹋粮食来形容,不过现在稍有改观,如果实在要再火车站吃饭,我个人推荐几个地方,首先是位于出站口西边的银湖小吃城,解放饭店的小吃城,还有广场对面的加州牛肉面,钻石酒店一楼的豪享来中西餐,虽然贵点,但是最起码都是明码标价,不宰客。市中心建议就在清真大寺旁边的鼓楼小吃一条街上吃一些东西,贾三灌汤包、平娃烤肉、红红酸菜炒米等,不过吃之前要说清楚你的要求,比如要不要辣椒等,而且要适应这里人说话的习惯,都比较大声,好像吵架,当然这里好多人都这样。同时注意这里大部分为清真餐馆,需要尊重民俗习惯。注意:这里的泡馍会有牛羊肉之分、烤肉也有大小串之别,所以价格也不一样。吃饭时不要要太多,这里的份量一般都比较多。
推荐:老孙家羊肉泡(东大街和东门外都有店面)老黄家羊肉泡(西门外),同盛祥羊肉泡(钟鼓楼广场),春发生的葫芦头(粉巷旁)土门第一碗的葫芦头(土门),樊记肉夹馍(竹岜市)秦豫肉夹馍,王魁,王恒这二家的肉夹馍也不错,永明岐山面(南稍门和劳动南路),)德发长饺子(钟鼓楼广场,解放路的饺子(解放路),薛家米皮(分店很多)。这都是特色小吃,其实西安的特色还有很多,只要是在市区不妨多尝试一些小吃,西安高档饭馆多集中在东大街、长安南路和南二环一带。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华山南依秦岭,北瞰黄渭,东控崤函、晋板,西望古都长安,是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
华山峪景区:它包括古华山道沿途各景点,如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青柯坪、北斗坪、回心石、千尺、百尺峡、老君犁沟、卧牛石仙境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
云台景区:北峰是云台景区的主要景观。它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又因其四面悬空,独秀云表,有若云台,所以又叫“云台峰”。绝顶处有一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观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好地方。云台景区景观有擦耳崖、白云峰、梁张山、上天梯、日月崖、三元洞、御道等。
朝阳景区:东峰又叫朝阳峰,海拔2090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得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有景观数十余处,位于东石楼峰侧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纹,像一巨型掌印,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此外,东峰还有青龙潭、甘露池、三茅洞、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东元门等。中峰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古时曾把它算作东峰一部分,今人将它列为华山五座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满襟袖。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此峰又被称为玉女峰。
落雁景区:南峰是华山最高峰,它海拔2160.5米,也是五岳最高峰,由落雁峰、松桧峰、孝子峰三峰组成,整体峰势像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除此之外,落雁景区还有华山极顶、长空栈道、炼丹炉、升表台等著名景观。
莲花景区:西峰海拔208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瓣、芙蓉峰。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仗,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山。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 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西峰上景观俯拾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以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
五云峰景区:五云峰是一纵向山岭,上苍龙岭,过八公龛便到五云峰,登上主峰的道路在岭上千回百折,意境多变,出神入化,颇具景致。五云峰景点以奇石古松为要,主要有八公龛、上马石、五老松、夫妻松、卧虎松、锦鸡守玉函等。
西安到华山约120公里,交通:在西安城东客运站有发往华山的旅游专车,发车都比较准时,火车站东广场的停车场也有发往华山的游1路,早晨7点发车,晚上5点返,过华山西门停在华山东门停车场。大约2个小时钟头就可到达华山。
一日游:早上西安出发,约10点抵达华山,开始爬山,北峰,东峰,环游南峰、西峰,返回金锁关沿原路下山。体力好的人可以,也要10个小时左右。体力一般的最好是选择乘坐缆车往返。西安哪找导游
二日游:第一天早晨游览玉泉院后登山,经北峰而上至金锁关。然后有两种安排:一是由三峰口行至岳官或西峰,安排好食宿,游览西峰诸景、赏夕阳晚霞;第二天清晨,于西峰顶或南峰顶观日出,遍游南峰、东峰、中疑,返回金锁关,沿原路下山。二是自三峰口南行,游览中峰诸景后,在中峰或迎阳洞或东峰下榻。第二天游东西南峰后回金锁关,沿原路下山。(注:方案一适用于黄昏前抵达峰顶者,方案二适用于黄昏后抵达峰顶者。)
一日游:由东山门乘汽车至黄甫峪瓦庙沟乘索道至北峰。游览北峰及附近诸景,再力所能及地向三峰步行游览。黄昏前返回北峰,乘索道、汽车出山。
二日游:第一天乘汽车、索道上至北峰。游云台峰、苍龙岭及沿线诸景,至金锁关,夜宿西峰或东峰具体情况同步行二日游。第二天观日出后,环游三峰区,再经金锁关下至北峰,乘索道、汽车下山。
乘火车:华山站下即可,乘公交3元即到景区(或至西安后转车)。
门票:100元,学生、军人90元。对持有寿星证者,可优惠至50元,索道单程60元,来回110元。上山中巴10元,往返20元。
气候华山上四季景色不同,气候各异。一般山顶上的气候比山脚下低10摄氏度左右。春季,山顶上多雨雾,常常形成云海,所以请随时注意天气预报。夏季气温较高,有时可达三十八九摄氏度,能见度强,可看到日景和山间瀑布。秋季,温度适中,能见度强,可看到日景和山间瀑布。秋季,温度适中,是登山的最佳季节。冬季山上多雪,山势更显挺拔。
携带哪些东西:即便是春季登山,也要带着防寒衣;夜间要带上手电筒,华山以险著称,行李以轻便为宜;老年人要自带拐杖、手套;雨天须带伞,登山耗费体力,可在山下买水,也可自带。
华山特色小吃:除其他陕、粤、川各大菜系外,下列特色小吃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凉皮、凉粉、锅贴、大刀面、豆腐脑、干馍、锅盔、紫卷、菜团、旋面、炉齿面、油糕、黄河鲇鱼等。
北峰饭店:床位120张,内设餐厅可同时容纳100人用餐或300人流水席用餐。咨询电话:(0913)4300062
五云峰饭店:共有80余张床位,内设餐厅可同时容纳60人用餐或150人流水席用餐。咨询电话:(0913)4300078
另外,在东、西、南、中峰还有东峰饭店、中峰饭店、西峰饭店、南天门饭店等各类档次不同的国有接待饭店。
华山金融宾馆:位于玉泉路北段东侧,三星级标准。咨询电话:(0913)4363119转外联部
70岁以上,凭身份证免;65岁以上老人、军人、残疾人学生
凭有效证件半价;国家离休干部凭证全免
国家新闻部颁发的正规记者证全免(记者证、工作证、身份证)
旺季:1/3---11月底全价90、优惠票45
淡季:1/12---2月底全价65、优惠票35
65岁以上老人;1.2M以上学生;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半价
国家新闻部颁发的正规记者证全免(记者证、工作证、身份证)
全价:70元时间:07:30—18:00 83818684
3、大雁塔 65岁以上 15元/人(凭优待证)
周一—周五 12:00 21:00(每周二检修停放)
周六、周日 12:00 14:00 16:00 18:00 21:00
4、碑林 1.20(含1.20米)以下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团体小学生、离休
干部、残残疾军人和享有光荣称号的省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20--1.40米儿童、70岁以上、现役军人、残疾人、学生(成人院校除外)半价。
70岁(凭身份证)以上、现役军人、学生(凭学生证)半价20元/人
6、城墙 65岁以上 20元/人(凭身份证)
7、华山 70岁(凭寿星证或身份证)以上全免;65岁以上和军人半价50元/人
全价:100元;缆车:单程60元、往返110元(无优惠证策)
8、乾陵旺季价格:1/3---11月底46淡季;1/12---2月底 26
11.永泰公主墓旺季价格:1/3---11月底26;淡季价格1/12---2月底 16
延安景点价格(壶口瀑布\枣园\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
壶口国家离休干部全免,其余无优惠。
延安所有景点70岁(凭寿星证或身份证)以上全免。
全价:壶口瀑布61、枣园21、杨家岭16、延安革命纪念馆16、宝塔山41
12、黄帝陵、轩辕庙无优惠证策全价黄帝陵+轩辕庙91。往返电瓶车10
14、钟楼、鼓楼 15元/人淡季12月01日---03月30日08:30---17:30
20元/人旺季03月31日---11月31日08:30---22:00
15、清真寺 12元/人 08:00---18:00
16.华山索道往返110元/人;单程60元/人。
其余按身高1.2M---1.4M,往返55元/人
第一天:东线,(就是临潼,距西安45公里,车程约1.5个小时)游览被誉为第八大奇迹馆的兵马俑90(1、2、3号俑坑、铜车马),华清池70(九龙湖、唐御汤遗址、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
回到西安如果时间早就去大雁塔,晚上可以看雁塔广场的音乐喷泉表演,很好看的。
第二天:乾陵(距西安200公里,车程2小时)参观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两位皇帝的合葬墓——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陵墓——乾陵46(司马神道、无字碑),永泰公主墓26(墓道、壁画、石棺),乘车(约80公里,车程1小时)参观目前世界上唯一珍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寺院——法门寺28(大雄宝殿、法门寺塔、地宫、佛指舍利)。
由于乾陵的交通不方便,建议乘坐旅游团的散客拼团车去,他们的景点去得多一点,时间稍显紧张,但是比自己去坐公交车方便,也安全。景点有:咸阳博物馆,黄土民俗村,乾陵茂陵
第三天;市内游览西安明城墙40,碑林45,陕西历史博物馆35,下3-4点游完这三个景点,休息后乘夜间火车返回
二、秦兵马俑是谁发现的
问题一:秦兵马俑的发现人是谁?打井队与“瓦盆爷”
1974年,当喧闹的春天又一次来到骊山脚下的时候,西杨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开始了。这天,生产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来到村子西南边柿园一角的西崖畔上。他们一会儿望望骊山的峪口,一会儿又环顾周围的地形。用镢头在一块长满刺蓟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这是为了队上打井所确定的井口位置。
第二天,以杨全义为组长的6个青壮年劳力,就在画圆圈的地点开挖了。
工程一开始挺顺利的,可是想不到两天之后就遇到了坚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土层;当挖到约3米左右的时候,又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红土。在3米深的土层下面突然出现红土,这简直不可思议。农民猜测说:“这莫不是先辈手里的一个砖瓦窑吧?”
第5天,更奇异的景象出现了。正在抡着镢头的杨志发,忽然在靠井筒西壁的脚下,发现了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啊,一个瓦罐!”他惊叫了一声。
最后挖出来的根本不是一个瓦罐,而是一个“瓦盆爷”。用普通话说,就是挖出了一个陶制的神像。
“西杨村挖出了神像”的消息,在方圆村子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前来围观。年轻人打趣地说:“这可真应了1958年的那首民歌,挖到龙王爷的水晶殿上了。”老年人横看竖看说:“这一定是地下的十八罗汉!”……
正在大家为这刚出土的“瓦盆爷”闹得满天神佛的时候,公社一个叫房树民的水保员前来检查打井。
“怎么你们这口井打了这么多的日子,还没有打出水来?”水保员问。
“你看,我们打出了这么个玩艺。”干部社员指着一个俑头给他看。
“啊,这是什么?”水保员开始也愣住了。但他在仔细观察了一下打井的现场后,很快地叮嘱说:“这个井暂时不能再打了。”
“你们看,这些方砖不是和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砖一模一样吗!”这个略具考古知识的水保员,第一次把这些陶俑和5里之外的秦始皇陵联系在一起了。
接到水保员的电话后,县文化馆的3位同志当即飞车赶来。有一个约40岁左右的,名叫赵康民,就是专管文物的。他仔细地查看了这些“瓦盆爷”后,果断地说:“什么瓦盆爷,很可能是国宝!”说着,他取出自己随身带来的一叠麻纸,细心地将比较完好的俑头、俑身和俑腿全部包扎了起来,放上车子。然后嘱咐干部、社员,要他们用萝筛将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红土,全部筛过一遍,以便将每一块碎片都收集起来,连同弩机箭镞随后一并送交县文化馆。始而好奇、继而高兴的社员们,在送赵康民回县的时候,禁不住纷纷问道:“这些玩艺是不是秦代的呢?”赵康民兴奋地说:“现在还很难说。如果是秦代的话,那就是千金难买!”
第二天,装满6架子车的陶俑碎片,到了临潼县文化馆。于是,全世界所有博物馆都罕见的第一批特大陶俑的修复工作,就在著名的骊山华清池旁这个小小的文化馆陈列室的一角开始了。
把一块块碎片找到一起,按照原来的茬口用树脂胶又将它粘合起来,即使是姑娘的绣花也不能比它更细致。这位年轻的考古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摸索着,细心地工作着,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把文物修复,待弄清个究竟后,再具文上报。就这样,使得这个重大文物发现的消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还不为外间所知。
就在这期间,一个在中国新闻社工作的、名叫蔺安稳的记者,回到家乡临潼县来探亲。这样,赵康民惨淡经营、不为外间所知的修复工作,进入了这个记者的视线。
“啊,这么重大的发现,为什么不上报?”记者望着一个初步修理好了的铠甲俑和两个短褐俑问道。
“连我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清它,该怎么上报?”年经的考古人员也不无道理。
6月24日,蔺安稳探亲假满回京。第二天,......>>
问题二:秦始皇兵马俑是谁发现的,在什么时候?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参观兵马俑时,说了一句话:“兵马俑很了不起,发现兵马俑的人也了不起。”到兵马俑参观的外国元首有很多,但是像克林顿这样指名道姓要见发现人还是头一次。于是,当年兵马俑发现人之一的杨志发有幸见到了克林顿。关于兵马俑的发现人问题,时隔30年,依然有多种不一的说法。兵马俑博物馆一位女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人们比较认可的兵马俑发现者就是西杨村的农民杨志发。杨志发,当记者提出要对他进行采访时,没想到被他摇头拒绝。问他为什么不接受采访,老人家只嘟囔着说了一个字:“烦”。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如此烦心呢?显然当地其他农民竞相争夺发现权让他感到了不快。有人提议,与他一起照相。他一口答应,不过照一次相,要收50元人民币。尽管老杨要收钱,可要与他合影的游客仍然不少。记者从侧面了解到,除了克林顿接见过他,曰本NHK电视台还曾把他请到曰本,专门讲述当年发现兵马俑的过程。但由于其他农民对发现人的异议,让这位整天坐在博物馆商品部悠闲地签名售书的老人如今变得有些不安。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三:秦兵马俑是谁最先发现的? 1974年,陕西省临潼区下和村杨培彦、杨文学、杨新满等几位农民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兵马俑。
问题四:秦兵马俑是谁发现的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参观兵马俑时,说了一句话:“兵马俑很了不起,发现兵马俑的人也了不起。”到兵马俑参观的外国元首有很多,但是像克林顿这样指名道姓要见发现人还是头一次。于是,当年兵马俑发现人之一的杨志发有幸见到了克林顿。关于兵马俑的发现人问题,时隔30年,依然有多种不一的说法。兵马俑博物馆一位女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人们比较认可的兵马俑发现者就是西杨村的农民杨志发。杨志发,当记者提出要对他进行采访时,没想到被他摇头拒绝。问他为什么不接受采访,老人家只嘟囔着说了一个字:“烦”。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如此烦心呢?显然当地其他农民竞相争夺发现权让他感到了不快。有人提议,与他一起照相。他一口答应,不过照一次相,要收50元人民币。尽管老杨要收钱,可要与他合影的游客仍然不少。记者从侧面了解到,除了克林顿接见过他,曰本NHK电视台还曾把他请到曰本,专门讲述当年发现兵马俑的过程。但由于其他农民对发现人的异议,让这位整天坐在博物馆商品部悠闲地签名售书的老人如今变得有些不安。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五:是谁先发现的兵马俑?“秦俑”最早报道者:兵马俑的发现应该是创造性劳动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在尘封两千年之后破土而出再现人间,至今已整整31载。然而,围绕“兵马俑发现权”的资格认定,当年打井的几名陕西临潼农民却踏上一条旷日持久的索权之路。2003年12月,当年的农民之一杨新满代表9名“秦俑发现人”,联名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递交了一份《关于‘秦兵马俑发现人’资格认定的申请报告》,要求该馆颁发证书,确认包括他在内的9名农民对秦兵马俑的“发现权”。
然而,陕西文物部门对此事却始终保持沉默。当地文物部门驳回几名打井农民索要发现权的理由是――《文物法》对具体个人的表彰,只有当他在文物的捐献、保护方面有突出贡献时,才给予文物研究员或其他称号。
正当他们与当地文物部门就发现权一事陷入争论僵局之时,此事日前再掀轩然***。原临潼文化馆馆长赵康民从幕后走出,并坚称:“我才是兵马俑的发现人,因为是我第一个认识到兵马俑的历史价值。”
几年来,对于外界纷纷扰扰的“兵马俑发现权”之争,70多岁的文物工作者、原临潼文化馆馆长赵康民始终躲在幕后。在他看来,几个当年的打井农民对于“兵马俑发现权”的索要,“简直是一种滑稽”。
“我才是发现人,而且是唯一的。”赵康民对此显得底气十足。他认为,没有人会对他是第一个认识到兵马俑的历史文物价值的人而提出非议,所以赵康民坚信自己才是兵马俑的真正发现人,因为《辞海》对于“发现”一词的定义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赵康民认为,上世纪70年代,9个打井农民只能说当初是看到了兵马俑,但并没有将其当一回事。
直到兵马俑被挖出45天后,这些被农民肆意处置的文物出现在临潼文化馆工作的赵康民眼前,他惊呆了,马上组织社员收捡散失的陶俑碎片,同时去废品收购站把被农民卖掉的碎片作价收回。他又带领社员用铁筛子把井土全部过筛,许多残砖、陶片,包括陶俑的手指、耳朵等都被筛了出来,之后他让社员们把破碎瓦片装了满满3架子车,拉到文化馆。
赵康民把这些陶俑残体碎片作了初步整理,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便亲自到井旁扩大发掘。此后,赵康民整天在文化馆的文物修复室里忙碌,仔细清理这些缺胳膊少腿的陶俑,像绣花似地进行拼对、粘接,先后修复出两件完好的武士陶俑。“在我的手里,粉身碎骨的陶俑就这样复原了。”赵康民自豪地说。
赵康民回忆,198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在考察时看到修复的秦俑,曾对赵康民说:“你给国家立了大功。”赵康民说:“那是农民打井时发现的,让我碰上了。”谷牧副总理说:“不对,农民打井打出来了,他们不认识。你碰上了,认识了,你有功嘛。让我碰上了,我就不认识,我也就无功嘛。”
“对发现权索要的真正动机是利益的驱动。”赵康民认为,目前“秦俑热”一浪高过一浪,历久不衰,这也正是31年前原本不成问题的“发现权”在这几年却成了焦点的根本所在。
在这股“秦俑热”大潮中,在兵马俑博物馆开设旅游商店的一个年轻经理,想出了一个绝招吸引游客。他把当年打井时最早挖到陶俑的农民杨志发请到商店,作为“特邀嘉宾”,并私自刻制了一方“世界第八奇迹发现人”的印章,让杨志发专为顾客签名盖章售书。杨志发因此出了名,还曾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留念。
签名不是免费的,是有偿的。商店扣除利润后,杨志发每月能有上千元的收入。受到启发,兵马俑博物馆周围顿时出现了多名“兵马俑发现人”。赵康民告诉记者,高......>>
问题六:秦兵马俑的发现人是谁兵马俑的所在地西安临潼区西杨村有个农民叫杨志发。
1974年当时还是生产队,当年天旱,他和几个社员负责打井抗旱,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地下有几个泥做的人头,他们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出于好奇而带回村里,村民看了,有的说挖出了鬼,有的说是挖出了当年的城隍庙,迷信的村民给城隍烧香膜拜,有的不知是凶是吉心中惶惶,有的人家里死了人埋怨杨志发触犯了了神灵,要杨志发充当孝子,披麻带孝乞求神灵赦免。这样搞了一阵子,杨志发害怕了,为了避免人们的责难,他跑到山上躲子起来。
挖出泥人头的事后来传到一个记者的耳躲里,这位记者蹬着自行车到这条村里进行实地观看,并带走了两个陶俑。其实他也不懂这是什么东西,仅据他的知识找到了县文化馆的熟人研究。文化馆开始重视这一发现,从而逐级上报到北京。北京博场馆很重视这一发现,专门派人到现场,最后带走了几车陶俑进了京,经过多方考证证实这是秦俑,从而轰动了世界。
问题七:秦兵马俑的真正主人是谁 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六国的神勇之军。然而,一个叫做陈景元的人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对兵马俑属于秦始皇提出了种种质疑。
那么,在他心中,谁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呢?
质疑一俑坑离秦陵那么远,是秦始皇的吗?
那是1974年11月初,陈景元到南京博物馆办事,博物馆的同志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告诉了陈景元。一直对秦陵抱有浓厚兴趣的陈景元特意跑到西安进行考察。
陈景元是建筑学方面的一名普通学者,退休前在江苏省国土局工作。在兵马俑发掘现场考古队员的帐篷里,陈景元幸运地见到了当年兵马俑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前任馆长袁仲一教授,然而,陈景元和袁仲一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也正是从这次会面开始的。
陈景元在这次西安考察当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疑点:从秦始皇陵到俑坑最近也要1.5公里,如果再加上俑坑本身的宽度,这个距离还要远一些。从常理上讲,谁会把陪葬坑放在这么远的一个位置上呢?骊山是块风水宝地,除了秦陵外,周边经常会发现其他墓葬。既然这一带墓葬密度相对较大,怎么敢肯定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
他把这些疑问写出来转给考古队,希望得到信服的解释,然而没有得到回信。
那么为什么袁仲一一直没有回信呢?其实,在袁仲一看来,他和陈景元初次见面时就已经回答了陈景元的疑问。袁仲一说,秦陵范围广阔,除地宫之外,还环绕有内城和外城。兵马俑虽然在外城之外,与秦陵貌似很远,但从面积看,它们的距离是合乎比例的。对于这个解释,陈景元仍不甘心。终于,他又发现了几条有力的证据。
质疑二秦始皇为什么放着铁兵器不用,而选择落后的青铜兵器陪葬?
在兵马俑1号和2号坑,大量的步卒围绕着战车排成一列列整齐的大小方阵,陈景元由此推断,战车是这支部队的主力。
然而,自殷周以来直至春秋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车战的弱点逐渐暴露,常常是顾得了左边顾不了右边。那么,秦始皇还会在交战时大量使用落后的战车吗?
陈景元指出,秦始皇当政以后,连年的战争迫使他对军队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大量采用骑兵和步兵相配合,使之更加轻便,易于作战。从这点判断,兵马俑坑中的那支部队应该不是秦始皇的军队,它的年代肯定更早一些。
对于此,袁仲一认为,不能因为俑坑中出现战车就否定它属于秦始皇。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说秦国取缔了战车。战车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两军交战时,它在速度和冲击力上的优势是步兵和骑兵无法比拟的。兵马俑坑的军阵,正是战车、骑兵和步兵有机组合的典范。
陈景元显然并不同意这个解释,他又指出了另一个疑点:俑坑中发现了很多笨重的青铜兵器,秦始皇这样一位善于征战、统一六国的国君,会放着先进的铁兵器不用而去选择落后、笨重的青铜兵器陪葬吗?这显然有悖于常理。
对于这一观点,袁仲一认为,铁兵器代替铜兵器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冶炼技术的普及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秦代出土的兵器基本上是铜兵器,铁兵器极少,整个秦陵也只出土了两三件,以此认为铁兵器代替铜兵器与实际情况不符。
质疑三秦始皇的强者之师,竟然连头盔都不戴?
陈景元的质疑仍没结束:秦始皇的军队既然是一支能统一六国的强者之师,在装备上也应该是一流的,然而,俑坑里的这些兵俑没有任何头盔保护。难以想象,这种简陋的武装能在近距离厮杀的战场上获取胜利。
的确,在秦陵附近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石铠甲坑。从已经拼合起来的石盔石甲,我们似乎看到了秦国军队的威武英姿。奇怪的是,既然秦国军队配有头盔,那兵俑为什么没一个人戴呢西安导游费用?
袁仲一认为,秦人出身于......>>
问题八:谁最先发现的秦陵兵马俑?兵马俑一号坑是1974年3月临潼县晏寨乡西杨村民在陵坑东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的。1976年通过钻探,在一号坑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发现了二、三号坑。这一发现震惊中外。为了妥善保护这些罕见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1975年国务院批准在一号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300平方米的博物馆,1979年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西安导游找谁
问题九:请问秦陵兵马俑的第一发现人究竟是谁?秦兵马俑发现人的种种说法
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我们是2005年 11月29日从延安回来以后看的。我十年前到这里看过,当时设备还很简单,现在修起楼房,建好了展出大厅。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的气魄。秦兵马俑据《史记》记载曾动用七十多万人花了37年的时间建造。从这个数字看就非同小可。它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它的发现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我们的导游小吕说,兵马俑的所在地西安临潼区西杨村有个农民叫杨志发。1974年当时还是生产队,当年天旱,他和几个社员负责打井抗旱,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地下有几个泥做的人头,他们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出于好奇而带回村里,村民看了,有的说挖出了鬼,有的说是挖出了当年的城隍庙,迷信的村民给城隍烧香膜拜,有的不知是凶是吉心中惶惶,有的人家里死了人埋怨杨志发触犯了了神灵,要杨志发充当孝子,披麻带孝乞求神灵赦免。这样搞了一阵子,杨志发害怕了,为了避免人们的责难,他跑到山上躲子起来。
挖出泥人头的事后来传到一个记者的耳躲里,这位记者蹬着自行车到这条村里进行实地观看,并带走了两个陶俑。其实他也不懂这是什么东西,仅据他的知识找到了县文化馆的熟人研究。文化馆开始重视这一发现,从而逐级上报到北京。北京博场馆很重视这一发现,专门派人到现场,最后带走了几车陶俑进了京,经过多方考证证实这是秦俑,从而轰动了世界。有一年英国女皇访华,到西安时安排参观兵马俑,女皇提出接见兵马俑的发现者,有关部门找到了杨志发见了女皇,女皇请他签字留念,当时杨志发大字不懂一个,便在纸上按了个手印。后来当地领导找了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学签字,并任命杨志发为兵马俑展览馆名誉馆长。自此杨志发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练习写字给游人签名留念,为展览馆努力工作。现在人们在赞领杨志发的奉献精神。
这个故事使我久久不能忘记,但对一些情节我半信半疑。“新中国的农民连自已的名字也不会写吗?”“新中国的农村迷信到要迫逼一个偶然发现陶俑的人为死者作孝子吗?”“逼迫他的势力来自何方?”我百思不解。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是事出有因,还牵涉到《广州日报》、《杂文选刊》、《读者》三家媒体的一场官司:
2002年1月4日,《广州日报》“每日闲情”版刊登了署名赵牧的杂文,题目为《三个画圈人》。该文以鲁迅小说中人物阿Q为陪衬和比照,指名道姓地对杨志发作了失实的报导。该文把杨志发说成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华到西安参观兵马俑时,求见兵马俑发现者,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杨志发哆哆嗦嗦在本子上画了三个小圆圈。”该文还为了论证“命运”、“喜剧”,更是编虚造假说,“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书法――专练签名”,“杨志发被任命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据说月薪8000元人民币,据说如今年逾70的杨志发如果每月在馆内坐馆10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5000元津贴……”
2002年3月,《杂文选刊》第三期“人生解读”栏目全文转载了《三个画圈的人》,同时还特意配了一幅题图漫画,题图中一小人物张开双臂扎于巨人的牙齿之间,文尾对题图注释道:“有时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实在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往往是被某些人的嘴在一张一合之间就定了乾坤。”…..
2002年6月,《读者》第12期“社会”栏目也全文转载了《三个画圈的人》,同时也配以插图,将杨志发绘成同阿Q,一律衣衫褴褛、屈膝叩首,眼巴巴地看着正在转的钱币,其旁放有斩牌和锄头,并有一个挂“哨子”的人居中裁判。西安怎么找导游
杨志发面对三家媒体对他的丑化和贬损。认为自己出生于1938年3月,小学文化程度,1958年参军,1964......>>
问题十:秦始皇兵马俑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驭手,兵士)弓弩俑,马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