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
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存在其余寺院瞠乎其后的显赫位置和巨大范围。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当初寺院面积的7倍。其修建金碧辉煌,装潢富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英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个别外域传入我国的货色,老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依据什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本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呈现。大家晓得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凑近大门的两尊,不明白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_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分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异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硕大无朋,即便用手微微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非常动人。各位游客,你能猜出这是什么起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吊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锻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久长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传播。但以往人们都认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实在此景指的是大雁塔,由于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光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家喻户晓,普通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高台上,初建于来日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旁边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逝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概与孔子同时期。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_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泥像。厦门包车一日游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主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收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慈恩寺的门口,因为我国佛教寺院大多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山门也称三门,东为无相门,西为无作们,中为空门,象征着佛教的入门三解脱,走进山门,我们可以看到钟鼓二楼东西对峙,东边的钟楼内悬挂有一口明代的大铁钟,重约三万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钟四个字;西面的鼓楼内有一面直径约2米的大鼓,僧人们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晨钟暮鼓,交相辉映。寺院的钟声每天敲108下,象征着破除人的108中烦恼,及“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渡众生。”就是说,听到寺院的钟声,就可以消除一切烦恼,得道成佛了。
钟鼓楼的北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的是三身佛,中为法神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三身佛的两侧是佛祖的两大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边有普贤菩萨像和文殊菩萨像,他们分别象征着真理和智慧。东西两侧还列坐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过去是法堂,法堂是为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堂内墙壁上贴有三张拓片,中间的是玄奘负笈图,两侧是玄奘的两位弟子,圆测与窥基,圆测是新罗国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法师当时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背后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是由玄奘亲自设计并督建的,用以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与佛像。最初的塔为5层,砖表土心,不可攀,后来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将它重新修建并增高至十层,后经战乱毁坏,到五代时又重新修建,改为七层。现在的大雁塔基本上就保留了这次修缮后的状貌,为楼阁式砖塔,高64.7米,共七层,塔内建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都建有砖拱门,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中,嵌有两方石碑,是李世民和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二碑均为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被称为“二圣三绝碑”。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大慈恩寺(4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20_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从历史博物馆出来,吃了臊子面,我们继续步行来到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就在博物馆的东南方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那大慈恩寺为什么称为“慈恩寺”呢?因为唐代着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归来,觉得母亲对自己的教养付出了很多,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请求唐玄宗李隆基为母亲建了大慈恩寺。
一进慈恩寺大门,两边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抬头往上望,我看见一座塔,高约几十米,塔顶呈三角形,这就是大雁塔,共有七层。那大雁塔由来是什么呢?话说大慈恩寺内,以前的和尚都是吃肉的,有一天,一个和尚出去找肉吃,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着急,忽然看见天空有只大雁,就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如果我有一把弓和一枝剑,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啊!”刚说完,那大雁的翅膀忽然折了一下,立刻掉了下来,之后就摔死了。那个小和尚见到他自己一念,大雁就掉了下来,以为是佛爷们的功劳,从今以后他们的寺内再也不吃肉了。后来在大雁降落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塔内有许多拱门,第一层的拱门非常多,进入拱门内,可以看到石壁上刻着许多字。以前有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如果能够得中进士,就能在石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是着名的“雁塔题名”。唐代就有此规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也刻上自己的名字呢。不过很可惜,唐代过后,大雁塔突然被雷击倒了,直到明朝才翻修,所以石壁上刻的都是明清朝金榜题名的进士。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个方形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玄奘正在念经呢,他眉头紧锁,双眼闭目,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呢,或许他在虔诚念佛呢。
往上走,走到第四层,就看到一个玻璃匣子,匣子内装着一个宝香炉,香炉里放着两颗圆圆的小粒子,呈乳白色,非常小。一粒直径只有一毫米,另一粒也只有一点二毫米。这是什么呢?这是镇寺之宝—舍利子,它是由一些得道高僧圆寂后,烧成骨灰留下来的。如果在哪位和尚的骨灰里发现了这种东西,就说明这个和尚得道了。
在大雁塔最高层,也就是第七层,四周分别有一个拱门。从拱门上往下看,大雁塔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
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最新的陕西大慈恩寺导游词范文
★ 2019年5篇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
★ 5篇有关陕西大慈恩寺的导游词范文
★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3篇
二、西安大雁塔的英文导游解说词是什么
1、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意思是将砖的 6个面磨光,用石灰、三合土、米浆粘连)的砌垒技术。大雁塔的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砖墙上显出“棱柱”来,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结构坚固,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2、The Heavenly King and the Buddha in line drawings appear on the door frames and horizontal bars on the four sides of the pagoda's base. They are vividly portrayed in smooth lines and show a high level of workmanship. They serve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of the Tang Dynasty. Out of these artistic works, the one on the horizontal bar of the west door is the most precious. It is a rare piece of art now used for the study of the Tang architecture.
3、塔底层四周门楣上雕刻有天王及佛像等线刻画,这些画刻工高超,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是研究唐代绘画及雕刻的重要资料,其中尤以西门楣的线刻画最为珍贵,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艺术品。大雁塔的得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传说玄奘在印度取经时曾住在一座大乘佛寺内。印度佛教分大乘、小乘两派。大乘吃素,小乘吃荦。玄奘住的这座寺院附近有一座小乘寺。一天该寺的僧人因吃不到肉而发愁,那天正好是菩萨布施日。一个和尚仰天叹道:“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正说着,一群大雁飞来,头雁坠地而死。僧侣们个个惊愕万分,以为菩萨显灵,送来大雁以解饥苦。从此,全寺和尚不再吃肉并改信大乘佛教。他们还在大雁落地处修建了一座塔,取名“雁塔”。大雁塔就是玄奘依照印度那座“雁塔”的形式设计建造的。为了颂扬佛教,纪念玄奘,后来人们就称慈恩寺塔为“雁塔”。半个世纪后,荐福寺塔修成了。两塔遥遥相对,风采各异。因荐福寺塔比雁塔小,人们就将这座塔叫大雁塔,而将荐福寺塔改叫小雁塔了。
4、There is 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the name of the pagoda. It is said that Master Xuan Zang once stayed in a Mahayana temple in India. In fact, there are two major sects of Buddhism in India, the Mahayana and the Hinayana. The Mahayana believers are vegetarians while those of the Hinayana are non-vegetarians. Near the temple where he stayed, there was a Hinayana temple. One day, a monk was just worried about the shortage of meat in the temple. But it happened to be the General Alms Day of the Buddha, another monk looked up at the sky and sighed,“Our beloved Buddha, the Great and Merciful, will not forget what day it is today!” At these words, a flock of wild geese flew over the temple. The head goose dropped dead to the ground. The monks were all puzzled by this, and they concluded that this must be the result of the Buddha's spirit at work: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 wild goose. Ever since then, the monks of the temple became vegetarians and began to believe in Mahayana Buddhism. They also set up a pagoda where the wild goose dropped dead, and called it the Wild Goose Pagoda. The Wild Goose Pagoda that greets us today was acturally modeled after its Indian prototype. It was given the same name in memory of Xuan Zang and in praise of Buddhism. After about half a century, the pagoda at the Jianfu Temple was built. The two pagodas face each other over a distance, but assume different styles. Since the one in the Jianfu Temple is smaller than the Wild Goose Pagoda, it is often called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三、大雁塔导游词
大雁塔导游词大全,身为导游需要进行导游词的编写工作,每一份导游词都是对景点的一种解说,是导游与游客进行交流的重要选择,也是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的导游词格式相差无几,一起看看大雁塔导游词大全。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大雁塔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大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旅游指南: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着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着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着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
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厦门导游公司
在中国之西北部,美丽之西安市是著名之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之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之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之旅游景点,更是著名之古城西安之象征。西安市之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之西安之标志。
雁塔之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之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之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之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厦门包车价格表。可不幸之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之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之不可多得之杰作。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之。过去,西安有过数次之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之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之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之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之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之,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之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亲爱之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之甘德尔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之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沧桑之历史和灿烂之文化。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之一条支脉。
中国之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居多,北面临海之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之海上景观。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烟台之海。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之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之花朵会常开,XX地区之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