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给老外当导游是怎样一种酸爽的体验
说流利的英文后,一个优势就是我可以兼职做很多有意思的工作,比如当英文导游。
称呼他们为我的外国”客人“吧(总觉得怪怪的)。我的外国客人来自全球各地,由于我说英语,99%来自欧美(尤其是欧洲,不管母语是什么,客人的英语基本都能达到无障碍交流的水平),其中有游客、外企的商务人士及家人等等。
很多人问我,外国人怎么找到你的?这一行里,口碑很重要。一个客人满意你的语言水平和沟通表现(比语言水平更重要),他就会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因为英语好的中国人他不认识别人,呵呵。你带过的外国客人多了,自然会有些声誉,就不用担心客源了。(当然,建立个人品牌推广自己也是很总重要的。)
有的客人非常Highly-prepared,画好路线图PDF一摞资料,来中国的前一年就联系我确定时间和行程。也有的客人是经朋友介绍的临时安排,上午得到消息,下午就开始。
老外比较倾向于自助游,所以通常来说,客人们是2至5人的小group,夫妻二人、一家四口,或者一伙朋友等等。也有特例,最奇葩的经历是,给国际学校的高中生带实践课。一个外教领着30多个中国青少年,加上我将近40个中国人,一整天说着英语,到处压马路。当时路人看过来的眼神也是醉了。
我生活在天津,当英文导游其实说简单了就是带着外国客人市内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去长城看看(话说长城真的是所有老外在中国的must,我觉得别人好几辈子的长城都让我这几年去完了)。
天津,作为一个直辖市,在老外中的知名度极低。赶不上北京、上海、广州、西安也就罢了,甚至连厦门、成都都比不上。不过这一、两年好了些,因为国际游轮母港的开放,也因为一次爆炸。
很多老外以为天津仅仅是北京附近一个码头的名字。(100年前就已经不再这样了,好不?)
还有很多老外住在北京好几年都不知道在半小时的动车里程外,有一个大城市叫天津。他们也许听说过,但以为是一个town!(有人口将近1600万的town吗?)
老外们对中国历史了解之少,对中国发展状况了解之少,我也是近几年才有深深的感触。(我们国家的对外宣传还要继续加强啊。人民日报调调下,表介意)
但我们对人家又有多深的了解呢?比如法国的、澳大利亚的二线城市?(美国恕我不敢举例,可能真有不少人了解。美国电影横扫全世界啊!)
这倒也给我做英文导游带来了便利,文化古迹那些一大段一大段的历史年代和名人,自然就不需要介绍了(要记住其实还真难)。说了老外们也没有什么概念,说不定还嫌我碍了他们东张西望。给外国客人讲解天津的历史,我基本上一句话带过:100年前,在中国的南方最繁华最开放的城市是上海,在北方是天津!客人们一下子就 Wow!明白了。这招真的是屡试不爽。
客人们一下子关于天津的问题就多了起来,我们就这样愉快地聊开了。
旅游如同课堂,我们习惯讲授与聆听,老外习惯讨论和问答。作为英文导游,我特别享受跟老外客人们的互动,尤其偏爱那种“十万个为什么”类型的客人。
因为你来我往,聊天越嗨气氛越好。气氛轻松了,客人更轻松地问,我能更好地答。
他问题的角度,我回答的方式,本身就是旅行。这就是当英文导游和当中文导游最大的区别!老外来中国旅行除了最著名的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最感兴趣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城市面貌的不同。比如我们是不是还在穿同一制式的衣服,路上跑什么牌子的汽车,冬天怎样供暖,周末怎么放松,1升汽油多少钱,超市周末开车去还是平时走着去,商场几点关门.......
甚至作为导游,我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部分,我的样貌衣着、精神面貌、语气手势,在相处的几小时内都生动给这个城市做着感性的诠释。
所以,做英文导游,语言能力过关是远远不够的。
国际化的文化背景知识非常重要!或者至少,你应该常出国旅行。
如果交流是一本书,语言是纸张,文化是内容。
要做一个让外国客人满意,一个有口碑不发愁订单从哪里来的英文导游,就需要回答得了客人的问题。
外国客人的问题非常多,要回答,就要知道他们为什么问。有时很简单,但如果你不知道国外的普遍情况,你的回答就没法让客人满意。(闲扯一句,咱们出国旅行流行起来是最近十年的事,而老外普遍跨国旅行经验丰富,见闻多。)
比如交通,和客人走在路上,前面红灯了,右拐道上汽车继续前行、右拐。客人就问了,为什么红灯了汽车还不停下?你们不是红灯停,绿灯行吗?
这时你就要知道,我们国家的交通规则是允许的free right turn的,而有些国家不允许。所以客人没见过!
不过咱们国家的交通状况,确实让所有老外大跌眼镜,尤其是第一次来中国的。他们习惯了道路上车辆让行人的交通,来到这里,用“手足无措“形容绝对不为过。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看不懂交通信号灯。在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旦遇到路口,瞬间蒙圈。
有个澳大利亚客人做了特别形象的比喻,我后来经常借用来跟客人调侃。他说在中国,过马路本身就是一次冒险之旅(an advanture)。算上城市观光,真是花一份钱买了两样体验,值了!
关于交通,每每客人说Your traffic is very crazy的时候,我就笑着说Crazy,no no no,"flexiable"(灵活)。客人也跟着哈哈大笑。问题回答了,客人还开心。
类似的话题还有好多,比如引起老外客人们共同关注的还有:
天津这么多高楼,这跟纽约一样啊。
路好宽,没想到基础设施这么好!
为什么路上那么多女孩撑伞,又没下雨?(他们不明白中国女生要美白,他们都是美黑)
这里汽车是允许停在盲道上的吗?(每次都尴尬地承认是不允许的。还没想到如实又好玩的回答)
哎呦,小果子串在竹签上卖是个好主意。(那明明就是糖葫芦!)
路边这么多花儿呀,摆的真好看。(咱们国家花坛、绿植园林造型真的世界一流。)
你们给自行车把手穿棉衣服,好可爱(冬天车把上的防冻手套)
这些问题,作为导游不管于公于私都需要回应啊。仅仅笑一笑,是不够的。
最后就是体力了,好的体力肯定是需要的。一天走个7、8公里也是常事,遇上去长城就更是这样。不过,呵呵,我找到一个偷懒的办法:选择需要往返的路段,这样就可以坐在原地,等着客人们爬上去再返回来与我会合了。
不过很多时候,老外客人们都挺有趣,说说笑笑的。中午一起吃个饭,下午坐下来喝个咖啡,也不觉得走了太多。
当英文导游就是这样,身体”酸“,精神”爽“。(不过天天这样,身体真的会吃不消。腿疼、头大!)
用”酸爽“这个词做标题,也不算是标题党吧!
二、关于介绍西安的导游词
西安是有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作为一名导游,要结合西安景点的特色,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介绍西安的导游词,欢迎参考!关于介绍西安的导游词1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在中国的西北部,美丽的西安市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有标志性建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雄伟、最有盛名的还要数大雁塔。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的西安的标志。雁塔的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的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的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的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从远处望去,你会发现大雁塔略有倾斜,这可是有来头的。过去,西安有过数次的地震,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后来,塔下身部分为土质,地下水不均匀,使大雁塔加速了沉降倾斜,现在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归正”。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经过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的青砖塔变得坚固结实,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保护、社会建设中,不减昔日古典的美丽,笼罩这一层迷人、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探寻佛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亲爱的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尔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的丰碑,记载着蒙古民族沧桑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烟台的海。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小姐这首《何日君再来》是我们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但我相信,我们之间友情的花朵会常开,XX地区的美景永远常在,今日离别后,什么时候你会再来?关于介绍西安的导游词2各位尊敬的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导好了。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我们坐的车也是去临潼的,行程大约四十分钟。我想提到西安的临潼,你们肯定会想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桶。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按次序下车。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原来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来到了秦朝,一个大臣对秦始皇说:“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而我觉得这样对您不是很妥当,不如让能工巧匠们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何?”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的,就答应了下来。其实要不是那时候秦始皇的一点头,今天也就见不着这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军对。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到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是非常多的,有6000多个。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满是大将风范。再看那些武士俑,一个个体格健壮,而且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的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打仗时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驹。看前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不管是将军俑、武士俑还是骑兵俑,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爱到轻微的呼吸声……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时光飞逝,今天的秦兵马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准备启程回宾馆,接着后几天的活动内容……关于介绍西安的导游词3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们国家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关于介绍西安的导游词4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家来到西安,西安是著名的古城,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几天,那么首先我们就去秦始皇陵观光。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约五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重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就开始营建陵园,修剪时间长达38年。工程浩大,气魄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过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型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家在游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大声喧哗。2。不要拥挤,要有秩序的参观。3。不要乱写乱画,保护文物。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关于介绍西安的导游词5哈喽!欢迎大家来到西安,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刘琳,我和大家初次见面,请大家多多关照,下面我们就前往清华池吧!朋友们,我们正在走廊,请大家往前看,那就是黄河母亲,她一身雪白,还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用乳汁哺育这他,这黄河母亲大概有两米多高。我们联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妈妈肯定也这么爱你吧!黄河母亲大家已经看过了,我们就去对面那座山吧!它叫作鸟山,必须坐缆车去。请大家做好准备,缆车要出发了!请大家往下看,这就是清华池,很美丽吧!好了!大家该下缆车了,我们已经到达鸟山了。请大家往里面走,看!那是八哥!多么可爱呀!大家自己看吧!可不要掉队哦!好了!大家应该看完了,我们下山吧! look!那是青春泉!听说只要用哪里的泉水洗脸,脸上永远不会有皱纹哦!青春泉的左面是皇上和他的妃子洗澡地方,只要往里面头一两个硬币,就会来年有好运!好了!今天的清华池一日游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请大家不要忘记今天哦!
相关文章:
3.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5篇
三、外国游客对北京的评价怎么样
1、做过几年外语接待工作,大部分接待的是来自于德国,瑞士奥地利的客人,这些客人对于北京的态度基本上是负面的。
2、首先,北京是超级大都市,堵车比较严重,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瑞士,奥地利,德国,这三个国家普遍是不采取建设高楼大厦以及建设超级大都市的价值观的。因此,绝大多数来自于瑞士,奥地利以及德国的客人,对于遍地的高楼大厦持比较负面的评价。
3、他们会觉得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生活起来很不舒服,走在街上经常要时不时的抬头看,脖子很酸,有时候看不到天空。
4、像北京这种风格的城市,对于东南亚美国的客人来说可能相对来说好一点,但对于欧洲的客人来说,吸引力不是很大。
5、其次,由于外国媒体的误导,北京政府等同于中国政府。外国媒体普遍把北京和不好的事情划上等号。对于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污蔑厦门自由行导游。
6、所以,客人是带着不好的联想来到北京的,即使北京的人民再怎么热情,再怎么友好,也很难改变他们的偏见。所以,当他们离开北京以后,到了中国其他城市,往往会对其他城市的接待人员抱怨北京的感觉。
7、第三,北京的接待人员生存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接待的过程中,对于客人的二次消费要求比较多,这也是造成国际游客对于北京印象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8、往往觉得北京的接待人员非常的不友好,如果他们不做二次消费,接待人员的态度就会比较差。甚至连司机的态度都会比较差。再加上北京经常堵车,有时候他们会觉得司机的迟到是因为他们没有二次消费,所以司机故意放慢了速度,耽误他们的时间。
9、第四,由于国外媒体的洗脑,他们到达北京以后,看到的中国和他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中国会有很大的区别。再加上做接待工作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企会让他们产生不好的联想。
10、他们会总是认为接待人员带他们看的都是设计好的内容,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美化过的内容,他们觉得看到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所有看到内容,他们都觉得是表演,是秀。所以,带着不信任去参观北京,参观的感觉就是不信任。
11、他甚至会认为接待人员来自于政府部门,对他们进行洗脑,所以他们会觉得非常的排斥。这些都是源于西方的媒体对中国乱七八糟的报道。
12、一个德国人,对北京的评价是,街道真宽!路真平!真干净!
13、一个波兰人,中国人民真友好!机场卖个萌,行李超重也没事!厦门导游协会
14、一个新加坡人,北京太堵了,又热又闷!妈的!再也不来了!
15、一个美国人,卧槽,我以前吃的都是假中餐!美国中餐馆就是垃圾!左宗棠鸡居然不是中餐!三观毁了!
16、一个法国人,北京不错,挺好的。
17、另一个美国人,第一次来北京觉得很好,整个气氛和上海香港很不一样。很严肃,庄重,果然是权力中心,整体喜欢。
18、另一个法国人,以前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时隔数年,再次到北京的状态是:这是哪?这又是哪?
19、外国游客如何评价北京,我不知道,我只谈我的经历。北京是古都,有很多古迹,北京人也很健谈,国际国内的形势,都是可以说上一些。吃的东西也很多,各人胃口不一样,还是值得去一次的地方。
20、目前居住在法国,认识的法国人中有去过中国的。他们对北京的评价普遍很好,更醉心于中国的历史风貌遗存,因为这里是中国仅存的皇城,是世界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共有七项。皇家遗迹遍布,随便走走,可能就会有意外惊喜,来一次不期而遇,是许多外国人认为最中国的地方。
21、他们的确是出于真心喜欢,并不是因为客套而说的奉承话,法国人既爱讲场面话,也比较直率,会实话实说,可以感觉到。下面写几个实例,大家可自行判断。
22、最早去的一位男士,现年龄五十岁左右,是在二十几年前,到北京找姑姑玩儿,他姑姑和大使馆有联系,从事法语教学和翻译工作,他讲了一些趣事。在北京玩儿了一个月,还去了郊区不少地方,虽然地名已不记得,但每天都是新鲜的,居然可以不带重样儿,开心坏了。
23、当时他住在建国门,和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揣了一张写有住址的纸条儿,以防找不到回家的路,便直奔天安门广场。骑车转悠了好久,乐不思蜀,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当他决定返程时,发现自行车胎瘪了,他想这下坏了,要怎么回家。这时,有路人见他的自行车出现问题,就想帮他修理,虽然没弄好,但是他很感动。
24、最后只能叫辆出租,可身上又没带钱,但他打算试试。没想到,真有北京的哥同意送他回家。尽管语言不通,他还是手舞足蹈,试图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司机师傅和他就这样很高兴地聊了一路。
25、回家后,他很沮丧地找到借他自行车的人,非常抱歉,并告诉对方车子坏了,但是他会想办法把车修好后,再还给他。对方竟然表示不用了,他自己会想办法搞定。
26、这一趟建国门天安门之间的旅程,让他十分动容,得到了几位北京市民的帮助和宽容对待,他对中国人心存感激,更喜欢北京和中国了。
27、而他对现在中国也抱有好奇,便给他看了一些视频,各种奇迹般的桥梁,公路,高铁,他非常惊讶,把老婆和朋友叫过来一起看,大家都看的很入迷,特别认真。他直说,这可不再是我认识的中国了,完全是一个新的国家。
28、给一个女邻居也看了一些视频,我们坐过复兴号,买的二等座车票。当她看到这么漂亮的车厢时,直说:对我而言,这是一等座。以前在电视上听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强国,但完全不了解。看了这些后,我明白什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9、她是个聪明人,马上就知道中国经济为何如此强劲,历史悠久的铁路和成就斐然的高铁,是法国特别引以为豪的国家高科技名片。而今中国高铁已然赶超,更加豪华舒适,配色时尚,让法国这个设计大国的新高铁都黯然逊色。
30、一位亲戚的朋友,四十多岁的男士,公司高管。他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因为一些词汇在此之前,哪怕是中国人都没这样说过。他在2018年,去中国旅游两周,北京是首站,还去了上海,西安。他反复和我说了几次,特别喜欢北京。
31、北京给他的印象是"安静,悠闲自在,很放松,没那么多人"。听到后,立即引发了我的瞳孔地震。这么评价北京,还是一个外国人,吓不吓人。
32、国内外有多少游客嫌弃北京的热门旅游景点,是人挤人,人挨人?有多少北漂有过在地铁中无需行走,被挤着直接凌波微步的经历。当然外国游客肯定都是坐旅游巴士,他们不会经历早晚高峰的北京地铁。
33、心里打着鼓,但不好意思问,毕竟是初次见面,周围有不少人。估计是他跟上海做过对比,才觉得北京相对而言,人还是少的。这点我也有感受,上海的人多到爆,城市虽然很大,但相当密集紧凑。而且北京不少皇家御苑里面的空间非常开阔,比如在天坛,用一个台湾博主的话讲,像走通天大道,有没有?慢慢溜达,感觉确实蛮舒服的。
34、楼上邻居,一位三十左右的小伙子,前几年出差,去的北京上海,他供职于法国某运动品牌店。前后也说了好几次,从他个人角度来讲,他喜欢北京超过上海。
35、他本打算用半天时间游览颐和园,听到这儿,我含蓄地微微笑了一下。接着他说,进去以后发现太大了,半天时间根本走不完。颐和园真的好美,他太喜欢了,但好像是重建的吧?既然他问了,那我也要简单快速的少少地谈一下历史。
36、西方人的学校教育,会掩盖历史上他们曾犯下的累累罪行。所以他们会学鸦片战争,因为那是英国人发动。但历史课上不会去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是北京三山五园中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东方世界最璀璨的建筑明珠。何止圆明园,同时把另外五园也同时洗劫一空并烧掉。现在的颐和园前身是清漪园,在慈禧太后主持下于1888重建。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毁损破坏,现代进行了修复。
37、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因为我知道法国人可以允许自己随便批评国家,但听不得别人说一点点不好,哪怕是久远一些的史实。见他已经慢慢低下头,掩饰目光中透出来的诧异,可已经被我捕获。果然,没几个法国人知道英法联军这档事。
38、接着他又谈起了在长城旅游的经历,但忘记去的是哪一段。一切仿佛历历在目,他从中间开始,两侧的所有敌楼全部爬过了,我对他的体力深表钦佩,去过长城的都知道,一般咱们只能上下一侧,看到另一侧已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啦。而对身体素质好的外国人,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难得的人生机会,要好好享受一番爬长城的乐趣。
39、他也微微有些得意,那时他的表情和描述,就完全是沉醉在对那段美妙旅程的回忆中。到了最高处,周围几乎没有人,只有他在。那种独一无二的震撼感无法形容,这趟长城之旅对他而言,实在是非常完美。
40、在法国网站上看到一些法国人写的北京游记,评价也相当高。油管上也看到一些法国人在北京拍的视频,他们基本都是背包客,或是几个朋友,或是一家几口,开心享受的很。他们觉得北京是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地方,是可以不断去探索传统中国的之美的地方。
41、以后会慢慢翻译并发布这些游记和视频内容,来过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和从没有来过的外国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42、路宽,人友好,美食多,堵车多,古迹多
43、在北京教老外汉语,问过几个德国学生,他们通常在北京工作三年,有一个说来中国之前从德国媒体了解到的都是负面消息,来北京后发现很多媒体说的消息都是不真实的。他觉得中国东部已经很发达了,就是对随地吐痰和吃饭吧咂嘴有点儿看不惯。另一个德国学生非常喜欢中国,说中国人非常友好,生活非常方便,而且中国人很少抱怨,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北京堵车,他希望多在中国工作几年。
44、8,90年代,2008年左右,以及现在,从三个阶段的跨度,聊一下外国游客对北京的评价吧:
45、我有一位长辈,那个年代在某市外事办供职,那个时候外国旅游团来了要全程陪同,大致是桂林,石林,北京,广州,有时也去内蒙五当召去旅游。在北京的时候会长一些,住友谊宾馆多一些,北京是去故宫,八达岭长城,胡同,燕莎等等标志性的地方。吃饭去全聚德,大致对于北京的历史都感觉不可思议,另外就是巨大的人口,庞大的自行车人群,美食很称赞。不好的看法是嘈杂,厕所不干净,认为清一色的衣着是不是规定要这样穿?而且在天安门广场放风筝这也让他们大为吃惊。
46、北京有个朋友全家在澳大利亚,他们和几个澳大利亚人来北京一起玩的时候,这几个澳洲人感觉什么都好奇。坐了三轮车,最喜欢走胡同,对于鸟巢什么的也就是叹为观止吧。厦门导游蔡永进
47、喜欢问的问题北京是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言外之意是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这里了?北京朋友就说,土澳就那样,脑子一根筋,然后强迫他们看电视,每个卫视给他们看一遍,他们张着嘴,噢。总体来说,他们的评价是北京很大,有许多他们理解不了的东西,认为住胡同的都是穷人?为什么还有公用厕所?那些遛弯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靠什么养活?北京是不是最大最好的城市等等?对于子女尽量接父母住在一起也很好奇。带他们吃卤煮,羊杂,小碗牛肉,喜欢好吃的糖葫芦,街上的人都很热情,见他们都打招呼,个个看起来都非常快乐。负面评价是noise,人很吵,都喜欢大声说话,垃圾多。
48、 18年在北京销签时,认识一个葡萄牙人,他刚来中国,准备留学,学的是贸易法,后来加了他的微信,他刚到北京,觉得哪里都大,走不出去。他的计划是把所有书上写的都逛一遍,这些外国人都带本书,也不知道谁写的,很厚,一本中国游记。按图索骥,感叹故宫,长城,问长城外面也那些人现在说中国话的吗?哈哈。
49、喜欢北京,人热情,东西好吃,他们对于猪杂什么的接受无碍,因为葡萄牙人也吃鸡杂。感觉不好的就是早餐厅不干净,有时纸团扔一地,而且吐痰得多。感觉南城那边发展一般,女孩子们不像传说中的热情。他们熟了以后,去泡酒吧,人家一搭腔就不理他们了,是的,现在北京女孩都说法语了,英语太普通了,何况还不是美英澳新的。不过,后来他找了女朋友,中国四川的。
50、总体来说,北京给外国人的感觉是巨大,有伟岸的建筑,人口那么多,历史悠久,安全,人很热情,都会说些英语,有些美食,年轻人都很忙,子女孝顺父母他们很羡慕。不好的评价是嘈杂noise,人们都很大声的说话,不顾忌周围人的感受;随处丢垃圾;厕所有味道;另外就是有些保守,有些方面吧。
51、其实老外到中国,和我们到国外一样,不会对一个国家评头论足,一般还是尽量称赞的,如果交流久了,会流露出一些自己的真实看法,对于外国人的评价要自信的去看,不要回避,也不要对他们的评价太在意。
52、一位外国游客这样评价北京奥运开幕式: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民族特色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有创意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