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导游词作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评语】:文章开头导游专业的语言。第二段介绍景点。第三段现补充一些相关的故事,增加文章的内容。这篇作文,是一篇关于长城的导游词。导游词的格式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从本文的内容来看,这三部分的内容都具备。其中重点讲解部分,小作者不但介绍了长城的构造、作用,还介绍了关于长城的二个精彩故事,让游客对长城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在结尾还有温馨的提示。如果我是一名普通的游客,我对这样的讲解是满意的。
来,游客们。今天我们就要到我国著名文化遗产景点长城参观。我叫陈睿,大叫可以叫我小陈。
看!那里有一条长龙,我们今天就要登上这条长龙。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现在已经踩到了长城的方砖上,不要小块这一块方砖。这在古代相当于一块金子,因为这种方砖的烧制是皇宫特制的,方砖露出地面只是方砖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在地下。原来方砖表面有鎏金,由于年代久远,现在看上去就是一块陈旧的砖头而已。接着看看你们手扶的城墙,那是一块块巨石搭砌。想一想古代没有现代化大型机械,他们是怎么搬运上山和搭建的呢?你是不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由然升起一种敬意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呀!再看长城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方形台,这个地方可以屯兵,还可以在这里放烽火,打仗的时候,方便相互呼应。
说起长城,我们不得不讲一个有关于它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因此长城倒塌800多里,够震撼吧!
另外一个故事大家也应该有所耳闻。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周幽王再举烽火征兵的时候,屡屡受骗的诸侯再也不上当了。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西周灭亡。褒姒被掳去后,下落不明!
各位游客,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也已经登上了长城。要想明白更多的长城故事,自己踩着长城去了解吧。两个小时以后准时在刚才集中的长城脚下集合,带好孩子,跟好伴,留下足迹不留垃圾哦!
大家好,很高兴见到你们。我就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刘孟卓。大家也可以称呼我刘导。“不到长城非好汉!”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游览这美丽又壮观的长城吧!
长城是我国古代秦始皇为守卫国家而修建的。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全长一共一万八千多里。从远处眺望长城,就好像一条长长的龙蜿蜒盘旋在八达岭之上。走到长城上,墙的两侧都是用砖一块一块搭起来垛口,而且墙上还有两个口,有一块凹一块凸,一个供射击用一个供侦查用,真是一举两得呀!
我觉得秦始皇是一个非常专制的人。修长城的时候,秦始皇派人把十八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全部抓去修长城。那时候没有起重机,没有挖掘机,多少人的汗水,多少人的鲜血才建成了这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关于长城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有一天秦兵要抓一个叫范喜良的人修长城,于是范喜良躲到一个院子里,遇见了美丽的姑娘孟姜女。孟姜女帮助他躲过了搜捕,不久以后范喜良与孟姜女结了婚,过起了幸福的日子。但好景并不长,有一天秦兵找到了他,并把他抓走了。后来,孟姜女去找自己的丈夫,经过打听才知道自己的丈夫范喜良已经死了,于是她伤心的大哭起来,也不知道哭了多久,长城都被哭倒了八百里,最后她跳海自尽了。这个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好了,今天的一日游到此结束,希望下次我还能带大家游览更美的景点,祝大家旅途愉快!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兵马俑的导游词。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导好了。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我们坐的车也是去临潼的,行程大约四十分钟。我想提到西安的临潼,你们肯定会想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按次序下车。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原来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来到了秦朝,一个大臣对秦始皇说:“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觉得这样对您不是很妥当,不如让能工巧匠们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何?”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就答应了下来。其实要不是那时候秦始皇的'一点头,今天就见不着这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军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个。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导游词《兵马俑的导游词》。满是大将风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个体格健壮,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
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打仗时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驹。看前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将军俑、武士俑还是骑兵俑,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爱到轻微的呼吸声……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时光飞逝,今天的秦兵马俑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准备启程回宾馆,接着后几天的活动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孩子们,大家好!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小王,今天有幸为大家介绍万里长城。
我们从远望去,长城好似是一条沉睡的金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呀,身为炎黄子孙,怎能不看我国的骄傲、奇迹之一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段的长城是修筑在八达岭上的,高大,固若金汤。如果你仔细看,就能看到上面的方型的口。其实这口是暸望口和射口,供暸望和射击用。它们的背后还有成排的,两米多高的垛子。为什么要有垛子呢?这是因为在打仗的时候,两米多高的垛子正是最好的掩护。
长城还有几个传说故事,例:孟姜女哭长城、万年灰与燕京城、冰道运石……我给大家讲讲“冰道运石”吧: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好了,我先不多说了,长城还有很多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奇迹与美景,先参观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游,作文长城导游词。我要提醒你们几点:你们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在城墙上乱涂乱画。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长城是修筑在陡峭的山岭之间的,它从东头的山海关一直修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共有一万三千多里。从远处看就像一条长龙趴在山脉上,所以又叫做:万里长城。
好,现在我们已经在八达岭上了,游客们,请看正前方有一块碑,上面刻有“八达岭”几个红字。大家可以把它拍下来,做为一个到过八达岭的留念。
请大家低下头,看看脚下的方砖,它是十分平整的,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左右两旁是两米多高的垛子,每两个垛子之间的是了望口,供了望,小学四年级作文《作文长城导游词》。每个垛子下面的是射口,供射击用。打仗时,屯兵们既可以自我保护,还可以保卫国家,真是一举两得。在顶上的是方形的城台,又叫烽火台。它还是战士们的堡垒。士兵们可以在里面居住。如果要告诉另一个堡垒有要紧的事,要保卫国家时,这个城台上就会点燃火焰,邻近的巡逻士兵见了,也会通报上级点火,就这样一个个的传下去。长城上便都点起了火,大家一起准备着作战。
大家看,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充满智慧啊!可是,这长城的修筑也是饱含了无数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和劳动的呀!大家可能难以置信,其实这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的,相当于30多个小孩儿那样重。古代没有任何先进的交通工具,只靠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才得来的,不知有多少人们累到在长城下
长城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说也说不尽,你们慢慢参观吧!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杨欣乐,大家可以叫我杨导。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四川松潘的黄龙风景名胜区参观。
黄龙主景区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它曾获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黄龙里最精彩的景点就是五彩池。五彩池海拔3900米,是黄龙景点的最高处。它共有693个钙池,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好像五彩的宝石镶嵌在原始森林中。在五彩池里,有的池子大得像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有的池子小得像一个大南瓜那么小;有的池子形状像海浪,有的池子形状像一朵小花……漫山遍野的碳酸钙围堤,高低错落,层层相连。由于池水中富含钙离子等,池水对太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的原理,使得池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色彩各异,简直就是人间瑶池。
另外,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用手去触摸水池,保护好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好了,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祝大家玩得愉快!
藕花深处是鼋头渚最幽静的地方。据说:1931年“藕花深处”这组景建成时,杨翰西的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酒宴之后,园主便请来宾为这建筑题名。当时这亭立于小岛之上,四周都是荷花。而且没有东面的这座小桥,只有西边的曲桥相通,有人题名“湖心亭”,杨翰西觉得太俗。
这时有一个工匠说:“我是否也能题个名字?”杨翰西想,你能题什么好名字呢?但转念一想,你说说也无妨,就说:“你说吧。”那工匠说:“我读书时读过李清照的《如梦令》,我记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念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里亭子四周都是荷花,而且这亭子又最深,题‘藕花深处’怎么样?”杨翰西觉得这名字题的非常确切,便将此亭题名为“藕花深处”。
现在我们看见的“藕花深处”额是1981年由田原书写的。亭子东面的小桥是文革时建造的,虽然避免了走回头路,但“深处”的意境却没有了,本来“深处”就是到极限了,没法再往前了,现在通了,也就不深了,完全破坏了原来的意境。为什么还留着这座桥呢?主要是考虑到鼋头渚的客流量太大了。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一下西安临潼出土、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兵马俑!它是中国的名胜古迹,与秦始皇一起于1978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进入兵马俑博物馆,我们首先要参观的是一号俑坑。一号俑坑是最大的俑坑,也是兵马俑最多的一个俑坑。在一号俑坑,里面的兵马俑大部分是武士俑。它们的目光炯炯有神。大家别看它们灰头土脸的,其实当年秦兵马俑都有鲜艳的颜色呢!
参观完一号俑坑,前方迎接我们的是二号俑坑。在这个俑坑里面,有很多的铜车马。每一辆铜车马前面的陶马都和真马一般大小。还有一些兵马俑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这真是叫人拍手叫绝啊!
大家别着急,还有三号俑坑等着我们呢!三号俑坑是兵马俑最少的俑坑,只有一百来个兵马俑。可是这一百来个俑士都是兵马俑中的大将。三号坑的兵马俑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俑士。所以才说三号坑的俑士是全部兵马俑的“王”!在三号坑里面,大部分都是将军俑。它们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昂首挺胸!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二、西安之旅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厦门酱油导游?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安之旅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前年,我们一家人到西安旅行,是因为爸爸的大学的“同窗好友”一起聚会。我们是坐火车去的,凌晨4点钟才到。我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西安的凌晨犹如仙境一般,街道上没有任何声音,闭上眼睛,犹如来到一个梦幻世界。我深吸了一口气,闻到了……就随着爸爸妈妈去了约定好的宾馆,爸爸的“同窗好友”都在那儿。
在西安,我认识了我的“同窗好友”,就是爸爸同学的孩子,有“麻辣空姐”、“王总”和“小蚂蚁”,我们四个很快变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第二天,我们去了西安古城墙、大雁塔、小雁塔、乾陵。西安古城墙一眼望不到边,我问爸爸为什么看不到边,爸爸风趣地对我说“因为地球是圆的”。其中,乾陵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是早上去的,一直到晚上才回到宾馆。因为那儿太好玩了,到处是鲜花。我一开始不知道乾陵是谁的墓,后来妈妈告诉我,乾陵就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妈妈说她的墓是中国仅存的两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之一,另一座是秦始皇的陵墓。乾陵整个是一座山,里面一定是金光闪闪,另有乾坤。之后,我们又去了咸阳,算起来加上到西安的时间,我们玩了整整七天。真是太过瘾了。
这天,我和我的朋友去了碑林,在买票的过程中,我们碰巧遇见了十班的刘老师,就聊了两句就走了,进了检查票的机器那里,我和我的妈妈就在哪里找导游。
终于找见了导游,我们就这样穿过一个个展厅,对了还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许多的文字有的我看得懂,有的我看不懂。
在这些石碑里面,有一些我比较喜欢的石碑:画中有诗的那种石碑,也就是让你看一个石碑在里面找字,让后在连成一首诗的那种。
之后我们到了下一个展厅,说起来可能会把你吓到,那就是石棺,里面有门,墓,和一个大大的乌龟,其实那个是一个假的乌龟,但那个不是棺材,是陪死人的而死人在一个“房子里”其实这个房子是一个棺材。
穿过了让人凉嗖嗖的棺材展厅,但是又到了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恨外国人的抑制,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停停停,废话少说点,在哪里有4个用泥土刻出来的马,其中两块是有损坏的,还有两块是完整的,原来那两块是复制品,那两块损坏的是美国人因为羡慕我们中国所以将那两块分割了带走了一点,后面有一些石像在这鞋里面有高大的石犀和残忍的狮子,和一个蛋?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不是一个蛋而是一个石怪,导游说这个东西考古学家也没有看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它是任何一个动物。
时光飞逝,一眨眼就要走了,我们依依不舍的走了。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一趟西安,去之前爸爸向我介绍了一下西安这个城市,他是一座13朝的古都,历史悠久,其中唐朝是最繁华的时期,西安还有好多古文物,听的我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刻飞过去。
我们坐高铁来到了西安,游玩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华清宫,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兵马俑,它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展厅和三个佣坑,展厅里有两辆铜车马,做工精细,解说员告诉我们车上面的盖子最薄处只有0.1毫米。三个佣坑最震撼的就是一号坑,挖出来的兵马俑排列整齐,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样,栩栩如生,解说员说刚挖掘出来的兵马俑是彩色的,接触到空气之后颜色就退掉了,而且挖出来的都是碎片,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专家们一片片拼接起来的,我们还在现场看到了专家们在修复兵马俑。
解说员还告诉我们,地下应该还有好多未挖掘出来的兵马俑,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当个考古学家,挖掘出更多的兵马俑。
7月10日晚上22:30,我随着邢周报小记者团队踏向西安之旅。第一次坐火车睡卧铺,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陪伴出远门,兴奋激动让我很长时间才睡着。
第二天我们到达了西安。一切都陌生,我们都得听领队老师的指挥。第一站去了西安城墙,墙高12米,底宽18米,城墙厚度大于高度所以很坚固,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这个城墙的来历还让我知道朱元璋称帝的故事。知道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的来历。
最难忘的还是参观兵马俑,我亲眼看见发现兵马俑的杨爷爷,也看见了好多工作人员在把碎片拼成完整的兵马俑。看到了很大的坑里真正的兵马俑,在那里我听老师讲解长了好多知识。我还买了两盒兵马俑,因为爸爸对我说:咱家已有两套兵马俑,一套是你姥爷买的又早又大是兵马俑爷爷辈的,爸爸买的比较小叫兵马俑儿子辈的,我想我买的就当是兵马俑孙子辈的吧,哈哈哈好笑吧!
西安之旅带给我成长快乐,让我增长知识,我还会参加今后的小记者旅行。
我们首先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一到兵马俑博物馆,我就被它的雄伟与古朴所震撼!我站在一号俑坑旁赞叹道:“哇,这跟语文书上讲的一模一样1”兵马俑排列整齐,气势雄伟,他们一个个手握宝剑,身材魁梧,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方,真不愧是追随秦始皇多年、久经沙场的军队啊!我们仿佛置身于喊杀震天、战马嘶鸣、尸横遍野的古代战场中。后来我从爸爸那儿得知,兵马俑刚被挖掘出来时呈彩色,之后受空气影响迅速变成灰土色,而且多半呈碎裂状,六个月才能接成现在看到的样子,每个俑的碎片都会“物归原主”,不能“张冠李戴”。随后,我们进入号称“青铜之冠”的铜车马展厅,在长方形玻璃展柜内陈放了两辆举世罕见的青铜车马,其中一辆由于部件繁多、工艺复杂,拼装了长达八年之久,我不禁为古人两千多年前的精湛工艺而赞叹!
我们还参观了唐代第三位皇帝李治和我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当我们进入乾陵,一条长长的神道呈现在眼前,两旁是几十个雕刻精美的石像,神道尽头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和李治的“述胜记碑”。墓碑后方还排列了六十一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参加李治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所修建,六十一尊石人像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见证。
虽然我们来去有些匆忙,但我已经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久远,以后我还要重游西安!
4月30日下午,我们全家和爸爸的同事总共三家人一起从长沙黄花机场乘飞机去西安,我在飞机上看见那五彩的云霞,真是美极了!晚上9点,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古都西安。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去爬华山,刚坐上缆车,我就迫不及待地从窗户里探出头来往下看,边看边说:“哇!到处是悬崖峭壁,华山可真险呀!”坐完缆车,我们就爬起山来,“这坐山这么高,我会不会爬不上去呀?”我带着忧虑的心情问爸爸。爸爸说:“没关系,我相信只要你尽全力向上爬,一定能行的”听了爸爸的话,我鼓起勇气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海拔2160.5米的华山山顶,我高兴地叫了起来:“爬上华山了!我爬上华山了!”
第三天,我们去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首先看见的是原始人的狩猎工具,当我们走到唐朝物品展台前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说:“啊!唐朝的人可真伟大呀!”离开唐朝展台越往前走,我的心里就越难受,因为,在唐朝,我们的国家非常繁荣,而后来呢?直到现在,我们就连一个区区一个台湾都管不了。令我最难忘的就是未央湖公园的碰碰船。一开始,我不懂得驾驶方法,开着碰碰船到处乱窜,后来,熟能生巧,我慢慢地掌握了开船的技术,我开着船向别的船撞去,只听见“哗啦”的一声,溅得他们浑身是水,真是太刺激了。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未央湖公园。我们能再见面吗?再见了,未央湖!再见了,西安!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我们的西安之旅启程了。这次旅行有:我、妈妈、爸爸、伯伯、阿姨、霏霖姐姐和琪琪姐姐。这次飞机准时起飞了。到了西安,我们就去吃西安的美食,有:凉皮、臊子面、biangbiang面……还有西安排名第一的美食肉夹馍。
第一天下午,我们去爬西安的古城墙,他是明朝的城墙哦!城墙好长呀!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们从南门上去,从东门下来。走了一会儿,就到了吃饭的地方。这里的菜是翻牌子点的呢!吃完饭以后,我们就走路前往回民街。去回民街的路太远了,我们都走不动了。到了回民街,突然我们眼前一亮,飞快地跑到一家卖冰激凌卷的店。我们三个每人点了一份奥利奥冰激凌卷,大人们也吃了冰棍和酸奶。原来大人也是吃货。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大明宫遗址公园。我们先去看了电影,然后去看丹凤门遗址,最后看了地下博物馆和微缩模型。中午我们去吃天下第一面,天下第一面可真好吃呀!
第二天下午,我们去大雁塔看音乐喷泉,看完以后,我们就去吃烧烤。到了吃烧烤的地方,我们就开始吃了。先上了冷串串,因为冷串串是辣的,所以我们都不吃。但是妈妈和琪琪姐姐喜欢吃辣的,于是她们吃了起来。然后上了沙拉、鸡翅……最后吃了羊肉串。烧烤可真好吃呀!
第三天早上,我们去了碑林博物馆,那里有很多人写的字,那些人有:颜真卿、柳公权……那里还有画里隐藏着字呢!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在这个瓜果飘香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今天,是我盼望已久的日子,因为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游玩。
清晨,闹铃一响,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坐上爸爸的车向西安奔去,到达了目的地已经接近傍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雁塔广场,那金碧辉煌的大雁塔,高耸在广场正中央,大雁塔的下面雕刻着纪念唐玄奘的雕像,雕像周围绿树成荫,那枫树上的霓虹灯把这里打扮得更加美丽。广场的中央还有六个喷泉水池,周围人山人海,好像把水池四周添上了厚厚的墙壁。
表演开始了,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喷泉有高有低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就像一群人在跳芭蕾舞。其中,我最喜欢《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的表演,中间的两个大水池,把水喷得高高的,就像是巨人在天空中行走,两边的池子就别提有多美了,一会儿像龙卷风似的旋转,一会儿像天鹅的两只大翅膀在呼扇呼扇,后面的灯光也随着音乐变换着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颜色,它们都像是和我一起庆祝着国庆节。这时,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位叔叔,高举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大声高喊着:“祖国万岁!”大家也一起喊起来,喷泉好像听到了大家的欢呼声,把水柱喷得越来越高,似乎和大家在一起呼喊。
多美的喷泉呀我在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在心里暗示自己:明年我还要来这里,看这美丽动人的喷泉,听这美丽动人的音乐!
今天,8月6日,我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登上了飞往西安的飞机。虽然飞行很枯燥,但是因为无比激动,我还是默默忍受了。
这是,我妈说:“别那么激动了,别忘了还有作文!”好吧,现在我只能在飞机上默默的承受作文的压力了。
到了西安机场,冷风扑面而来。我瑟瑟发抖。我们赶到了酒店。这酒店厕所居然没有锁!笑死我了。
我们遇到了我的三姨一家。之后,他们就一直陪着我们游山玩水。
我们去了钟鼓楼。钟鼓楼是古都长安用来报时的两座城楼。我们先去了鼓楼旁的一条街。那里有很多买西安特产的饭店。很多饭店卖的是“(biang)面。
我们进了鼓楼,发现有一个申请了吉尼斯纪录的鼓,是最大的。在1992年制作的。
鼓楼建于洪武十三年(1380)。我们细读了鼓楼上的一座石碑,知道了鼓楼的很多东西。(你想知道吗?自己去吧。)
鼓楼的东西两面各有十二个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鼓楼里面的展厅里有各个民族的传统鼓,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们还去吃了羊肉泡馍。首先要掰馍,让后要泡馍,最后才能吃。等到吃的时候,都饿死了。不过,羊肉泡馍味道好极了。
我们吃过饭就回去休息了,这真是愉快的一天。
7月11日开始了我的邢周小记者在西安的旅行。西安——一座美丽的历史古城。这里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西安城墙;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的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厦门到漳浦包车
第一站,我们来到高大、古老的西安城墙,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城墙的厚度大于它的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高大与壮观,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强大。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大唐芙蓉园,这里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水火景观表演;拥有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在这里我们观看了水幕电影“齐天大圣”,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奇妙,领略到神圣恢弘的皇家文化。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这里我们看到了充满了历史气息让我感到各种的神奇!
天有点雾蒙蒙的美,清新美好,笑意盈盈洋溢在少年们的脸颊。岁月无尽的美好,我们再一起去领略那边的风光,西安,西安。
或是内心涌动的喜悦,几位挚友,围坐一起,议论西安有哪些美好。白云呐,悠悠,少年呐,姣好。拉上沉重的行李,背上包包,上车,去西安,走走。
趴在动车的小桌上,闭上眼,幻想。
乐将起,舞矛飞,长长的地界线缓缓地延伸,那里还是十三国的古都,长安。暮鼓晨钟轻轻撞响,显了那国家的辉煌,自内向外,荡漾荡漾,似那一圈圈的涟漪,神往不已。
阳光斜斜地照耀,拉长了城墙古城的影象,反衬出淡淡的灵光,那才是真的帝国啊。
午夜的那边没有宵禁,着一袭汉衣,望那灯光荡漾的摇曳,望那月光淡淡洒在城墙上。
路上,悠悠的雨滴滑落在动车的窗上,西部的云没了江南的秀气,豪迈大气,乌乌的色调纵然涵盖了大地,白桦的整齐保卫了那边的江土,分界鲜明的泾河渭河饶是风景。
望了窗外,一路美景,满身的风尘,岁月流年如流花般跃于少女的眼眸,恬静美好,附一小诗,亦是佳人。
那么,佳人,可否牵起你的手一起,去西安逛逛?
爸爸终于回来了,因为老爸来的时候就是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开开心心的坐上了高铁,开始了我们的西安之行。
在时速300公里的火车上,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13朝古都-西安。
第一站来到了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墙。看见城墙让我有种好像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一样,这建筑宏伟又壮观,古人还真聪明,为了防御外来侵略,外有护城河,内有城墙,城墙上有防御用的各种武器,比如:大炮、梯子、攻城车……正是由于这古代建筑吸引了许多国外的朋友来这里参观。
兵马俑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它内部非常大,就跟一个小区一样大。兵马俑一共有三个坑,一号坑是兵马俑最多的坑,有五排,每排有三四十,每个人物面貌特征各不相同,好比现代的DNA一样,绝不重复。二号坑是个指挥部,所以有很多将领。实不相瞒,你别看它外部小,其实它很大。三号坑几乎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么浩大的工程在史上绝无仅有。
华清池据说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因此而闻名天下。温泉常年保持在43度,里边富含27种矿物质,贵妃常在此泡温泉,所以肌肤美白如雪,深得皇帝宠爱。如果大家有时间也来华清池泡温泉,女生可以美容养颜哦!
此次西安之旅,让我了解了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安让我看到了宏伟的古城墙,驰名中外的兵马俑还有让肌肤美白如雪的华清池。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来西安的。
三、关于宁夏水洞沟导游词
水洞沟1919年被比利时神父肯特偶然发现, 1923年,由法国二位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正式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最后形成了水洞沟考古报告—《中国的旧石器》,并于1928年正式公布,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这一论断的终结。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宁夏水洞沟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根据水洞沟更新世晚期地层出土动物化石所反映的自然环境,可以认为,在水洞沟文化时期,这里的自然环境是地势平缓的草原荒漠地带,贺兰山云杉曾有一定量的扩展,曾经还活动着披毛犀、普氏野马、野驴、鹿、水牛、普氏羚羊、鸵鸟等动物,我国北方东部河谷、平原区的冷湿环境也影响到了水洞沟地区,形成流水与湖泊相连的小环境。三万年前,地球属于第四纪冰期时代,当时的水洞沟水草丰美,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碧绿的湖面波光粼粼,周围草木葱茏,犀牛、野驴、原始牛在湖边的草丛中悠然地吃着青草,羚羊、转角羊在湖与沙漠之间的灌木丛中觅食着饱含露珠的肥美嫩叶,成群的鸵鸟在沙丘中急速行走。湖边、草原上,青壮年不分男女都要手持棍棒和石器去打猎。他们使用的武器太原始了,有时,奔波一天,连一只野兽也猎获不到,只好靠挖些植物的根茎和采摘野果和草籽度日。一旦捕到动物,他们如同过节一样喜笑颜开,剥去兽皮,大家围坐在一起,在熊熊篝火上烤食,吃到高兴,便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
已绝灭的一种哺乳动物,曾是旧石器时代水洞沟人主要的狩猎对象。披毛犀体表披有御寒的长毛和浓密的绒毛。这类动物头骨长而且大,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额上和鼻上各长有一支犀角,鼻角尤其长大,向前倾斜伸出。它的生活时代大约距今200万年—1万年。
披毛犀对于水洞沟的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19年,比利时神父肯特途经水洞沟时,在崖壁上发现了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随后告诉了他的好友,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随后桑志华和德日进对水洞沟的考察和发掘,揭开了水洞沟沉睡几万年的神秘面纱。
我们看到的这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和2011年元宵晚会上与李咏、周涛同台主持节目的李咏2都是由同一家公司—即西安超人公司创作的。
塑像中看到身材修长的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而体态壮实的这位是博物馆学家桑志华,这位提着茶壶、端着茶碗的小伙儿就是小店的主人张三,屋里隐约可见的那位是张三的妻子,名叫“紫怡”,据说和章子怡长得很像呢。
1923年6月11日,桑志华连同他的同窗好友德日进从天津出发,沿着黄河左岸西行,穿过乌拉山到达水洞沟,住进了“张三小店”,对水洞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发掘。
当天晚饭后,桑志华和德日进就耐不住内心的急迫,沿着沟底往里走,当他们走到与长城并行的一处断崖时,突然发现断崖上有磷火闪现,丰富的考古知识使他们立即判断出那里一定有尸骨。他们很快返回小店,找到张三,给了他5块银元,要了一把大梯子,在夜色中爬到崖上去挖。第一个晚上,他们就挖到了一件动物头骨化石。后来十几天的时间里,桑志华和德日进雇当地农民一共挖出了300多公斤的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打制石器,由于当时中国身处战乱年代,无法提供先进、适宜的研究条件,他们将石制品精心编号后,装入木箱,运回法国进行深入研究。1928年,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事实向世界宣布: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这一论断的终结。水洞沟的此次发现震惊了欧洲考古界,在此之前,西方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从西方迁徙而来的民族。
这里向大家展示的是水洞沟出土的古动物化石,从这些展示出来的动物化石可以看出远古时代动物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庞大,这是水洞沟出土的大角鹿,这种古鹿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大角鹿,它是远古水洞沟的主要捕猎对象。
肿骨鹿(也称肿骨大角鹿)、是大角鹿属的一种。它的个体大小如麋鹿。头骨和四肢骨也很粗壮。下颌骨有明显的肿厚现象,因而得名肿骨鹿。
原始牛头,从这个牛角可以看出,当时的野牛体型庞大,据专家推算,若将它还原出来,重量约为2吨,相当于一个未成年小象的重量。
普氏野马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编号013水洞沟出土石器展示
1、勒瓦娄哇石核最早发现在法国巴黎勒瓦娄哇佩雷,因此取名勒瓦娄哇石核,属欧洲旧石器中期莫斯特文化,由尼安德特人创造的石器打制技术,在打制石片之前,将原始石料的石皮剥离,留下石头内部,我们一般称之为石核,再把石核经过精心修理使之一面平整一面隆起,像一个倒置龟甲,这样的石核产片率很高,一般均在四片以上,形成石片多边有薄刃,可直接使用。它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石器打制技术。由于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材料与欧洲莫斯特文化基本相似,考古专家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所以把水洞沟出土的这种石器类型直接命名为勒瓦娄哇石核。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外形就是仿制此石器类型建造的。
2、尖状器,这件石器器形端正,一端尖锐,两边薄刃对称,请大家猜一下它的作用,没错,它形似箭头,大一点的尖状器,可以绑在木头顶端,用作投掷工具捕杀猎物,小一些可以用来钻孔它形似箭头,主要用于制作投掷工具来捕杀猎物。这是水洞沟出土的典型石器之一。
3、刮削器是切割、刮、削工具,一般用于切割肉类、兽皮、分割动物肢体、谷物的根茎,也用于截断、修理中小木棒等工具,是打制石器中最常见的工具,类似与现在的刀具。
4、磨盘,水洞沟古人生活年代上至三万年,下至一万年,不仅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而且也包含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石器制作方式的不同,旧石器以打制为主,我们刚刚看到的尖状器即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为主,那么大家看到的这件磨盘,就是新时期时代的工具了,它更加能够体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需求磨制出理想的器形,这也是人类在不断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聪明的有力证据。
我们在前面曾提醒大家注意比较一下水洞沟出土的石器的形状和中国其他遗址出土的石器的区别: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比较规整精细,尤其是石叶石器,长薄规整,这也充分说明了水洞沟人当时,使用着世界最先进的石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其他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所不能比拟的。
水洞沟出土的环状装饰品共有69件。用骨片和鸵鸟蛋皮制成的精美环状装饰品,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批量生产的磨制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为我国旧石器文化中所仅见,极大地丰富了水洞沟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当时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演化、艺术品加工使用情况及其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里是一号考古发掘点剖面,前四次考古发掘都在一号点进行,共清理出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近万件,如此密集的分布地点,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水洞沟人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长,因此留下了很多的生活用具,二是水洞沟人生产技术达到旧石器晚期最高水平,当时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工具。三是水洞沟人来此之前的很长时间,还有其他人在这里生活过。我们形象的把它称之为“石器加工厂”。中间凹槽以上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下为旧石器时代遗存,说明水洞沟包含两个时代的历史遗存。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但是,也许有许多人想象不到我们现在使用的工具,它们最初都是由石器工具演变而来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展柜来了解一下工具的演变过程:一号展柜中展示的是从水洞沟出土的打制的尖状器到磨制石矛,最后成为现代的金属矛头或箭头演变过程,
二号展柜中展示的是从水洞沟出土的打制刮削器到磨制石刀,最后发展到现代的金属刀的演变轨迹;
三号展柜是从打制的砍砸器到磨制石斧至现代金属斧的演变;四号展柜是从打制的锯齿刃器工具到磨制的石锯,最后发展到现代金属锯的演变。
在陶器产生之前,人们将动物的胃切下作为容器来使用,在其中注满水,加入动物肉或是草籽等,再从河床上捡拾大小相当、材质适宜的石头,称为烧石,将烧石在阳光下暴晒或在火里进行加热后投入胃中,反复此过程,直到生食变为熟食。在水洞沟12号地点的烧石是首次确认并得以论证的古人类间接用火、掌握“石烹法“的证据,对古人类用火的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牌的意义。
水洞沟遗址发掘成果经过五次系统考古发掘,发掘成果可谓丰硕,已成为中国旧石器遗址中材料最丰富多彩、最多样化的遗址有:石制品-打制和磨制,小石片石器、石叶、细石器制品;骨制品;装饰品;纺轮;陶器;动物化石;用火遗迹,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主要石制品,其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和勒瓦娄瓦石片工具,与欧洲相当古老的莫斯特文化接近。法国考古泰斗步日耶指出在水洞沟出土的石核和以长薄规整的石叶为标志的材料“可以同欧洲、西亚和北非已演变的莫斯特人类栖息地的材料相提并论,好像是处在很发达的莫斯特文化和正在成长的奥瑞纳文化之间。”中国考古泰斗刘东生院士则作为带有文学色彩的论断:“在水洞沟这个地处横贯欧亚大陆的黄土地带东端的遗址所遇到的具有与欧洲风格相似的旧石器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碰撞所迸发出的火花。这是水洞沟区别与中国其他旧石器遗址的地方。也是水洞沟文化中“外来说”和“本土来源”的争论中“外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基础。
关于宁夏水洞沟导游词相关文章:
★ 5篇介绍宁夏水洞沟的导游词范文
★ 2019年5篇宁夏水洞沟的导游词
★ 5篇介绍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