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918历史博物馆简介
大家参观过918历史博物馆吗?918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长大铁路。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918历史博物馆简介,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关于“九一八”内容推荐↓↓
★九一八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诗歌★
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并由-同志题写了馆名。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
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始建于1991年5月,于“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馆名为"九·一八"事变陈列馆,主体建筑即为如今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1995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第一次扩建,1997年9月沈阳市开始对博物馆进行扩建,其后短短三个月内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捐款、物资达5000余万元。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捐款、捐物人数达366万多人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赴沈阳为扩建工程奠基。1999年9月18日,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同时更名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新馆题写了馆名。
2008年1月31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竣工重新开放。建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总投资达到了1.3亿元。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内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为砖石水泥筑成的空心体,纪念碑从平面上看其形状是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前方有一几何形的广场,底座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年 9月18日”,右面记录着事变的发生过程。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哀婉的《松花江上》,勾起了多少沉重的过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_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_周年。当“九一八”的警钟再次响起,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抗日歌曲又一次唱响,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将士无所畏惧,战斗不息的精神,依旧激励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
上午9时18分,沈阳的纪念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14名社会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回荡在空中的钟声,寓意着中华民族20__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警报声划破天际,鸣响3分钟,街道上的汽车纷纷停下,行人驻足肃立。退役老军人代表邹继良说:“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在哈尔滨市育红小学,师生们将赵一曼等英雄的事迹编成了快板,红色基因像雨露一样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更多的人通过在抗战纪念馆中聆听抗日歌曲,追寻先烈的足迹,接受灵魂的洗礼。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曲《松花江上》唱出3000多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是一个民族发自心底的抗战呼号。
1931年9月18日。这是刻在中华民族心口上的一道伤疤。当晚,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也是从那时起,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救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20__年的持久抗战,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出苦难的艰难跋涉、逆转命运的历史征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出抗战宣言,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并迅即派出一大批骨干进入东北领导抗日武装。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以赵尚志、杨靖宇等为代表的抗联官兵是东北抗日武装的中流砥柱。他们面对强敌无所畏惧,身临绝境依然战斗不息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
“春日里游击地利为我用,路泞滑河水冰敌人难行动……夏日里游击草木来相帮,树叶浓草深长到处可隐藏。”《四季游击歌》,描写的是东北抗联战士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抒发了抗联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复原的抗日游击战争实景中“荆棘丛生”,不少参观者被模拟的危险环境所震撼,真切地感受到抗联战士遭遇的艰难险阻,并被先辈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所感染。
坐落在哈尔滨市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曾是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赵一曼被俘后,就被关押在这里。
前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20__年全国青少年宫系统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的1000多名青少年在这里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同学们聆听赵一曼、八女投江等英雄事迹,感受先烈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人生华章。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王冬说,赵一曼烈士的抗战家书体现了她对国和家深厚的爱,情透纸背。这种体现“情感认同”的教育拉近了青少年与先烈的距离,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
“乒乓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冲锋呀……”伴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激昂的旋律,电影《杨靖宇》_日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举行了首映式。吟唱着这铿锵有力的军歌,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连天的抗联岁月。
“杨靖宇是我爷爷,也是民族英雄。我流下的眼泪中既有崇敬,更充满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杨靖宇之孙马继民动情地说。
马继民告诉记者,马家有件传家宝,是一块桦树皮,是20世纪50年代父母亲从东北带回河南老家的。在爷爷的忌日,母亲就会把桦树皮拿出来,讲述令人唏嘘的家事。
如今母亲不在了,这块桦树皮又被传到了马继民家中。“下个月我孙子就要出生了,以后我也要拿着这块桦树皮跟他讲我爷爷的故事。”马继民说。
9月18日当天,当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时,它所承载的民族忧患史、奋进史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为中华民族“强起来”接续奋斗。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尽,然而抗战精神将世代相传。“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为的东北抗联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抗联研究处干部孙太志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意识,不断激励一代代后人践行革命先辈的精神,为国家强盛不懈奋斗。
★席慕蓉的现代诗《历史博物馆》
二、博物院观后感
1、每一所博物院其实收藏的物品都不一样,那么,参观完博物馆都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博物院观后感三篇,欢迎阅读!
2、天灰蒙蒙的,却能给人一种激动的心情,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穿梭在道路上,向着目的地出发。
3、道路上依旧穿梭着忙碌的车辆,呼号着从我们身旁经过,大家排着整齐的队等候在博物院门口,享受着博物院外围所带来的盛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算不得高大,却隐约地透着点威严。一个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洋溢着青春的微笑,彰显着作为院工作者的骄傲。
4、跨进了这向往已久的大门,逐渐融入了一种和谐安详的氛围,心飘飘乎,仿佛又重新见证了历史,仿佛又重见了各古国的前身,演绎着战争、和谐与繁华。曾几何时,看到了它们一个个为这遗留的文化付出了多少鲜血、多少代价。
5、踏进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建筑中,重新领略到先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件件遗留的都印证了这一切。在此仿佛又看到那渐行渐远的身影,那印证着艰辛与汗水的沉重脚步,那悄然滑落的汗水。。。。。。
6、就是这栋只有四层的建筑,融合了多彩的文化。虽然有些已锈迹斑斑,但它们使我们对那些古老的故事无法忘怀。每间展厅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仿佛我们成了考古人员,仔细地观赏着这些在我心中如星辰般闪耀地残骸碎片。看着这些只有在电视上只能看到的实物,心中很是激动。
7、上到四楼的时候,我惊呆了。本不喜欢蓝色的我竟能陶醉在这蓝色光芒中。
8、几个小时悄然流逝,我却还沉浸在这古典美美中。
9、 9月10日下午,利用到郑州出差的机会造访了河南省博物院。
10、原来对河南的历史知之甚少,此行使我对河南多了几分景仰之情。省级博物馆能称得上“院”的寥寥无几,但河南省博物院久远的历史,精湛的设计,丰富的馆藏,科学的陈列,人性化的服务,让人耳目一新,不得不佩服“博物院”不是白叫的。个人觉得河南的历史,代表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
11、河南博物院建立于上世纪20年代,由时任河南省政府的冯玉祥主导创建,内有藏品30万件,其中许多是民国和抗战前发现的国家级文物。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恢宏的气势,让人为之一振。
12、从门口取票开始,就感觉到了这里管理的科学,在大门口凭身份证在自动取票机上一扫,就出来一张参观卡,而且电脑会自动统计出参观者的基本信息。参观结束,在出口处的旅游商品,大多是根据馆藏的文物造型或是图案设计的,虽然多数价格不菲,但别的地方估计是买不到的,这种旅游商品我原来只在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看到过。展厅里许多重要的文物,旁边有电脑演示其构造及不同寻常之处,可谓独具匠心。馆内导游讲解也很好,而且研究人员也很热情,有的主动给我们讲解。回来看河南博物院的网站,内容象馆藏一样丰富生动,值得一看,能从中学很多东西。
13、馆内主要有八个展厅,在此不一一赘述,印象最深的是青铜器、陶器、甲骨文、还有洛阳、开封、安阳等地的城市规划建设等,当然最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当数青铜器,在这些器物面前,我们不得不被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14、上周六,我和班级里边的同学一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
15、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16、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诸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17、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剑身为铁质,铁质剑身与铜芯相接,铜芯部嵌入玉茎内。剑首及茎身接合部均镶以绿松石片。出土时已折为两段,剑身外包一层丝织品,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考古学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于历史学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三种社会形态。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身,它的发现,把中国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标志着作为社会生产力新代表的铁器已经萌芽,宣告封建社会即将来临。称的上是"中华第一剑"!
18、中原大地,群雄逐鹿,演绎了多少风云变化,河南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无数的英雄史诗!
19、河南博物院还收藏有二千多枚恐龙蛋化石,在世界各博物馆中首屈一指。另有部分珍贵的近现代文献、文物,其中如太平天国的布告、义和团的旗帜、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的遗物、《响导》周报、《红旗报》、《中州评论》《拂晓报》等,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物一样,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总之,观光过河南博物院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和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时下,我们正在进行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此时,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我是一名中国人,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是已经中国人!
21、西安,这十三朝古都,居四塞之地,帝王之资,西安博物院观后感。它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古迹更是漫山遍野。文化的交集在这里迸发,灿若星辰。
22、 201x年5月21日,怀揣着对历史的'憧憬仰慕,我们经管学院青马班全体成员一起来到了西安博物馆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爱国教育,一睹中午盛世的风貌,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23、西安博物馆地处古长安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毗邻关中八景之一的小雁塔,深处幽地。在这里不仅拥有西安各个历史时期文物13万件,更采用了高科技电子成像,全息投影,感应技术来全方位展示。
24、一走进博物馆,我们便看到一层巨大的地图,它详细得刻画了西安历代都城示意图,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走进去,是周边的环形陈列厅。哪里有形态各异的人俑,有华美精致的服饰,更有气势磅礴的武器兵马。无一不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繁华壮丽。
25、接下来的展厅是临时展厅,他的主题是"环肥燕瘦",讲述了汉唐风采与人文荟萃。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在其古代历史上达到最文明和最繁荣的时期。图集典章,诗词歌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盛况空前。出土的各类人物陶俑,再现了长安城里太平人的生动形象。
26、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些体态丰盈,姿态各异的唐代仕女俑。她们各具神韵,恬然大气,真实反映唐朝的特点。我想,唐代仕女俑之美,在雕塑艺术上不是孤立的,是与时代的脉搏合拍的,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唐初,百废待兴,仕女俑清秀颀长,衣纹严谨。武则天后,大唐盛世出现,有一个文化高潮到来,雕塑艺术随之出现了新的篇章。仕女俑形象逐渐丰满,五官集中,宽袍大袖,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独特气质。
27、继续往后走,一个大的电子显示屏印入眼前。这是一个古今结合的感应壁面。画中人物是一个婀娜多姿的唐代美女,参观者可以在感应区作出相应的动作,画中人物也会随之运动,连衣裙的飘动都形象的刻画出来,可谓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完美得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28、我为古人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而惊叹,更为现代人物高科技所震撼。虽然没有细致得欣赏每一件文物,但是通过这短短一个小时的参观浏览更让我领略到了中华大地的变迁,看到了盛唐那个年代的文化底蕴。
29、我赞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能力,更赞叹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西安作为三朝古都,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回首历史,反观当下,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因肩负起心中的使命,将这悠远的文化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三、兵马俑观后感
1、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兵马俑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陕西有个地方叫西安。那里有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还有闻名中外的兵马俑……兵马俑位于西安临潼区东7。5公里的骊山北面,它距离西安有37。5公里,是我国最雄伟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
3、兵马俑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士兵和战马、还有一些战车摆在那里。所有的士兵都穿着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的盔甲,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也不同。有的把手抬起来还握着拳头,有的笔直笔直的站在那里,好像在看着敌人的情况,还有一些士兵他们手上拿着锋利的矛和剑。在有的人后面还有一些战马,战马的表情也不同,有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正在鸣叫,有的耳朵竖起来,有的眼睛睁的大大的',还有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好像准备着随时去和敌人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战马的颜色也有所不同,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灰色的……特别好看。
4、兵马俑可是在地下埋了几千年的呢,所以去西安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去兵马俑看一看。
5、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西安玩,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6、到了博物馆的大门后,想看到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还得再坐游览车二十分钟。终于到了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兵马俑。
7、哇,好大的场面,听导游阿姨说这里全馆有22780平方米,有8000多个兵马俑展出。
8、兵马俑身高很高,而且很壮大,看上去很威风,看来原来的秦军真的很威风啊!同时还有上万件的实战兵器,当年的秦国的工匠们制作真是精良。听导游阿姨说这里巨大规模,丰富的陪葬物事历代王陵之首。告诉你,这里规模相当于78个故宫,秦始皇为了造此陵征集了70万个工匠,花了38年呢!听妈妈说古代有六个皇帝,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所以有“秦军奋击百万”之说。听说本来是彩色的兵马俑,出土后变成了灰黑色。挖出来的是经过考古家们查找那一块是谁的,再拼成的。
9、兵马俑不是科学家发现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了抗旱挖井时意外发现的。
10、从科技馆买回家两盒恐龙化石进行了考古,分别挖出了两条恐龙的化石,然后再用胶水粘好,我的恐龙化石的考古工作就大功告成了。厦门到龙岩包车
11、一早又去了一次科技馆,本想去参加恐龙发现屋活动,但被告知票子早就发完了,而且不知道怎样才能领到票子。于是再一次参观了恐龙化石展,然后来到科普商场。我突然在那儿有了新的发现——那儿居然有考古兵马俑!于是也买回家,又一次当了考古学家,对这个兵马俑进行了考古挖掘,完成后,发现他是个将军俑!
12、我对兵马俑很感兴趣,于是又找来一些有关兵马俑的书看,原来这些都是秦始皇的兵马俑,比三国还要久远。我知道,万里长城就是秦始皇下令建造的。
13、外公告诉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外公也对兵马俑很感兴趣,说他25年前曾亲自前往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看那些真的兵马俑。
14、我打算要亲眼去西安和北京,看兵马俑和长城!
15、说起兵马俑,就让我回忆起7年前的往事了。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爸爸小姨从姨姥姥家坐火车到秦陵去看兵马俑,我姨姥姥家住在西安,我们坐了几小时火车后到了秦陵。到秦陵之后,吃过午饭我就哭着、嚷着要去看兵马俑。
16、一进大门,首先看见一位身材魁梧的勇士,手握长枪。再往里去我们准备去参观一号坑,坑足有七八千平方米,兵马俑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站着,有的半蹲着,有的跪着,还有的牵着一匹马......它们的神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抬头眺望远方,有的皱着眉头,还有的低着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我大概数了一下一个坑里足有几十万个兵马俑,神态动作相同的很少。我在想秦朝时期的石匠本事真大,竟然它们的神态、动作、个子、脸形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
17、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的面积也十分大,十分宏伟......接着又来到了三号坑......因为那时候我去,四号坑正在挖,所以不让我们参观,我想现在去的同学,四号坑也已经挖好了,说不定还有五、六、七、八号坑了呢?厦门政府包车
18、兵马俑虽然没有山河那么壮丽,山川之险。但是它意味着中国的历史悠久。
19、我爱你兵马俑,爱你兵马俑......
20、西安的兵马俑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来到西安看兵马俑厦门包车接送。
21、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我们首先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里展示有:陶俑,陶盆,盔甲,铜刀,陶马车,金币和各式各样的兵器,听导游说古代人做任何东西都是有说法的,马车之所以制成上面是圆的,下面是方的,是因为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把马车制成了上圆下方,陶俑更是千姿百态,他们没有一个表情是一样的,真是让我为他们的技艺惊叹。
22、兵马俑一共有四个坑,一号坑的前几排秦俑是没有穿盔甲,手拿兵器在现在应称他们为敢死队,中前排是不穿盔甲,不拿兵器的新兵,,最后是身穿盔甲手拿兵器的老将,四号坑是一空坑,听说是粮仓,是秦皇的儿子建的,秦兵马俑,是秦皇为了保护自己的墓所建的,还听导游说:‘‘在秦皇死后,敌人让手下在俑坑里破坏,破坏后再在里面放一把火’’再次以后,人们再把它发掘出来,,地面上有氧气,所以秦俑的色彩就看不见了。
23、秦皇的兵马俑气魄雄伟,十分壮观,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也可以做出这样工艺精美的兵马俑,真是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