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A

西安导游大光头(奉化溪口镇导游词)

西安旅游A 2024-04-15 8
西安导游大光头(奉化溪口镇导游词)摘要: 本文目录奉化溪口镇导游词急需寿县西门导游词!!龙门石窟导游词一、奉化溪口镇导游词1、导语: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

本文目录

  1. 奉化溪口镇导游词
  2. 急需寿县西门导游词!!
  3. 龙门石窟导游词

一、奉化溪口镇导游词

1、导语: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2、溪口镇是浙江省奉化市的一个美丽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它北临雪窦山,东靠武岭,西依四明山,南濒剡溪。山环水绕,绿树遍地,空气清新,气象灵秀,是人们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又因蒋中正、蒋经国父子均出生于此,更加蜚声中外,令世人瞩目。

3、溪口镇。在宁波向西偏南方向的奉化市西侧,距宁波市区22公里。

4、上午8:00,从宁波市区出发赴溪口镇。高速路,穿隧洞,约9:00到达溪口镇新区。沿途平坦空旷、山野翠绿。溪口镇新区没有高大成排连片的建筑。街区整洁、开阔,绿化良好,空气清新,天空碧蓝、十分宜人。

5、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区域。至东段,有武岭头与溪南山夹持成口,溪口镇区即处于此,“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故也称“武岭”。这里山水如画,风景秀美,文人墨客,寻幽探胜,古代即已形成“溪口十景”,即奎阁凌霄、武潴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观鱼、松林晓莺、溪船夜棹、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霁、南园早梅等。特别是西北面的雪窦山,名胜古迹众多,为浙东著名旅游胜地。汉代即有人以“海上蓬莱,陆上天台”来赞美她。

6、上午9:00——12:00,参观游览雪窦山风景区——雪窦山、雪窦寺;张学良幽禁地;妙高台(蒋中正别墅);千丈岩(千丈岩瀑布)和蒋母陵园等。

7、据介绍,雪窦山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翠峰寒瀑,气象万千。南宋仁宗皇帝曾梦游此山,醒后不知其名,遂名天下画工画名山相对照。雪窦山“双流效奇、珠琳挺秀”、“默契圣心”、即拍案认定那就是他梦中所游的神山。南宋理宗皇帝秉承先帝旨意,追书“应梦名山”赐之,雪窦山因此名声大振。文人雅士更是络绎不绝前来览胜探幽,吟咏不绝,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蒋中正年少时“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于“民国十六年建别墅于其地”,自题门额“妙高台”。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曾一度被软禁在雪窦山中的旧中国旅行社内,对雪窦山风光也赞叹不已,流连忘返。雪窦山中的雪窦寺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比丘尼结庐于山顶事佛,名“观音瀑布院”,后逐渐扩建,至唐宋时规模达到鼎盛,宋时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是佛教界公认的“未来佛”弥勒佛的道场,也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8、雪窦山风景区离溪口镇区约20华里。观看雪窦山大环境风光,山峦连绵起伏平缓,树木多阔叶种类和松柏,虽不挺拔茂密,但却覆盖所有山岭谷地。不很宽阔的柏油路盘旋而上,时而平缓、时而急弯。车子一直开到雪窦寺前,大家下车开始游览。

9、雪窦寺三面环山,是雪窦山风景区的中心,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根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佛学辞典》“四大名山’’条目载:“近有主张于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窦弥勒道场为五大名山者”。而弥勒佛的原型——布袋和尚契此就出生于奉化,且在奉化后林寺出家,死后葬于城北封山(即今锦屏山)的中塔禅院。1986年4月,重建的大雄宝殿宏伟壮观。1988年10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寺考察,建议把雪窦寺建成别具一格的弥勒道场。1990年6月13日,弥勒殿在原天王殿遗址动工兴建。弥勒殿完成后,还将重建山门、方丈殿、藏经楼、钟楼等。雪窦寺最有名的对联是“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10、雪窦寺前有一处含珠林。相传含珠林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墓地。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兵败退至山东泰山狼虎谷被擒。林言“不忍杀娘舅,乃杀一与巢貌似者代,巢逃出为僧。后住四明雪窦山,即雪窦禅师”是也。后人《咏黄巢墓》诗:“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即指此事。

11、雪窦寺大门为双层飞檐三门。黄色院墙围绕。雪窦寺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建、改造。院内不得入。但巨大的露天弥勒坐佛已安立在院内高坡上。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形态安详。增添了雪窦寺的肃穆和神圣。

12、雪窦寺西侧是张学良将军幽禁地——(旧)中国旅行社。

13、中旅社建筑面积438平方米,1934年6月建成开业,属上海中旅社管辖。是一座独立的,内分客厅、卧室、书房等房间的大瓦房。周围有院墙。“西安事变”后,蒋中正回溪口养伤,张学良将军被幽禁在中国旅行社。1937年1月,房子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包用,称“张学良先生招待所”。各个房间——客厅、卧室、书房等陈列了张学良当时的用品、业绩和照片。大门进里是张学良将军的黑铜色戎装塑像。院内铺石小径,花草树木连片;并有赵四小姐(赵一荻)的白色塑像一尊。张学良在心胸积郁之余,打靶、鸣炮、种花、植树,在雪窦山的水涧岩栽了紫玉兰、法国梧桐,在雪窦寺栽了四株楠木,成长后仅存的两株,当地人士奉赠雅号为“将军楠”。

14、由张学良将军幽禁地——中旅社再上一段山路,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溪口·雪窦山”巨大竖立石碑处,突起一座山峰,峰顶呈崮状坪台,有万山之表之气象。人称“妙高台”,又名“妙高峰”,或曰“天柱峰”。山峰上下、周围山峦古树参天挺拔。崮顶三面下临深渊,陡崖峭壁;一面缓坡。蒋中正别墅就修建在崮顶的坪台上。

15、据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第六册记载,蒋中正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民国十六年总统蒋公建别墅于其地”,并自题门额“妙高台”。大门为二层飞檐过厅式。别墅为中式建筑。中间是三开间两层楼主房,前有天井。大门两边各有一间平房,上是阳台,有水泥走廊与主房相连接。主楼房后又有三间平屋。周围有围墙连成一个院落,建筑面积为436平方米。主楼房二层正门上方刻有蒋中正手迹“妙高台”的门额,现仍悬挂于楼前。二层主楼房是蒋中正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卧室、会客室、机要室等。各个房间都陈列着蒋中正在此居住时的用品,还有一些文件资料。天井中间有一石塔,是清末民初时雪窦寺的方丈石奇和尚的浮屠,因蒋中正非常敬重他,每次到此都要叩拜。

16、别墅大门外为坪台,约350平方米。坪台三面石壁峭拔,深谷难测,似觉凌空。台上崖边有突出的岩石一块,方形平滑,可容一人下坐,称“悬坐石”。

17、坪台前方,远望群山环抱中有阔大水面。山中湖、湖中山。湖水平静闪亮,山上绿树覆盖,十分优美。在此坪台中央俯视,只见坪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是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在坪台边缘高处还有两座小亭。小亭木柱上各有对联。一幅是:峭壁千寻宜勒马,奇峰九柱待栖鸿。一幅是:百岭澄明马待佛,一台岩深虎听经。这里海拔396米,气候凉爽,周围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蒋中正在此居住时,常在这坪台上散步休息。

18、参观完妙高台,走另外石径小路下行,去看千丈岩和瀑布。干丈岩离妙高台约500米。中经乳泉亭、归云亭、飞雪亭,来到千丈岩观瀑口。只见两峰石壁夹持,直上直下,左边相连呈凹状崖口,右边开放是阔大山谷。所谓“干丈”,虽然夸张,但也有186米的落差。临崖探首,叫人胆战心惊。来自两涧之水汇聚后,经关山桥至凹状崖口,凌空怒泻,形成干丈岩瀑布。瀑布落差128米。瀑布以雄奇壮观而名闻江南,北宋真宗曾赐名“东浙瀑布”。瀑布至半壁与一突出巨石相撞,洒若飞雪,把瀑布分成上下两截,上层如五龙腾空,下层如珠帘垂地,经日光照耀,现出七色长虹,在各地众多的天然瀑布中别具特色,观者惊绝。观干丈岩瀑布,有两个角度:一为崖口对面,古人筑“飞雪亭”让人坐观;二为瀑布谷底,古人建“仰止桥”、“午雷亭”供人仰视。“飞雪亭”观瀑处一侧,有王安石的石雕像一座。雕像一侧石壁刻有王安石的观岩观瀑诗。

19、由千丈岩(瀑布)下来不远,即到千丈岩景区出入口大门。大门为过厅式飞檐瓦房。大门里面门梁横写着“东浙第一瀑”;大门外面门梁横书着启功的“千丈岩”。门前竖立成排的石表。石表后是一个小湖。从大门绕过小湖,就回到了雪窦寺。从雪窦寺返回溪口镇区。在溪口镇上白村村委会稍事休息,即参观游览村委会旁边的“蒋母陵园”。

20、蒋母陵园建在白岩山鱼鳞岙中垄。包括蒋母墓道、下轿亭、孝子亭、慈庵和蒋母之墓等景观。

21、蒋母墓道,主要包括石牌坊、下轿亭、孝子亭、墓庐(慈庵)等,直到坟墓。石牌坊有三个门,中门和左右边门。因石牌坊中门刻有“蒋母墓道”四字,故从入口石牌坊至坟墓统称“蒋母墓道”。从石牌坊到坟墓,整个墓道,依山势而筑,是一条宽约8米的卵石路,夹在一片松林之中,松林高大挺拔茂密。

22、进石牌坊行约300米,有一跨路亭,形若古代书生的方巾帽,据说蒋中正每次回乡祭母、扫墓,到此下轿步行而上,故被称为“下轿亭”。下轿亭是陵园的出入口。横匾是舒同书写的“蒋母陵园”四个大字。两边木柱是李宗仁题写的对联:淑德后福克高遐龄,炜兹彤管永式仪型。

西安导游大光头(奉化溪口镇导游词)

23、过下轿亭上行,经孝子亭,约200米,横在途中有一座共12间平房的墓庐——慈庵。。

24、墓庐(慈庵)建于1923年,1930年又重建,改成为现在的11间连续的排房。墓庐主房(正厅)中有四块石碑。正门迎面的是孙中山的《祭蒋太夫人文》碑,由谭延阎(谭是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书写,背面是蒋中正口述、于右任先生写的《蒋太夫人事略》;左、右两边分别是蒋中正的《哭母文》和国民政府中央执委的《慰劳蒋总司令文》碑;还有一块《蒋老伯母遗像》石碑,是汪精卫(汪兆铭)题的字。正厅右边是蒋中正扫墓时居住的小屋。左边一个两室套间.是蒋中正回乡扫墓或下野休息之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他在此养伤110多天。(《哭母文》见另文)。

25、由墓庐(慈庵)我们再上168米石台阶就到蒋母之墓。蒋母之墓位于山岭半腰,周围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据说是经过风水先生和现代专家反复测算的“弥勒佛肚脐”和“黄金分割”的风水宝地。

26、蒋母亡于1921年6月14日。此墓以石块围绕砌成,不甚高大壮观。墓前扇形拦土石墙的上方刻有“壶范足式”四字,含有女中模范、楷模之意。(此处“壶”字并非“壶”,是“壶”字宝盖下多一横画的'一个字,读坤。打字时找不到该字,故用“壶”字代替)。下方是镶嵌在拦土石墙上的墓碑。墓碑为横列。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亲题的“蒋母之墓”四个大字。两旁是蒋中正撰写的对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傀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墓前拜台上刻有风竹图,以示妇女之墓且出身于葛竹村。墓穴朝北,正对着蒋中正之父的墓穴(桃坑山)。蒋中正父母没有合葬在一起。原因是蒋母系其父第三房续配夫人,在其父死后立碑时无法再刻上王氏的姓名。但在蒋父、蒋母两墓中都留出了一个空穴。据介绍,蒋中正父亲的坟墓位于溪口后马路北面的桃坑山上。两边“别头柱”上有对联。上联为“武岭山怀抱”,下联为“剡溪水长流”。蒋母之墓旁边,还有一方一圆的两个水池排列在一起,称为“方圆池”。意味处事要外圆内方,或圆、方相济(智圆行方为君子行事最高境界)。

27、 12:00,在盛兴隆饭店吃午饭。下午1:00,开始参观游览溪口古镇风光——武岭门(文昌阁、小洋房)、古街、剡溪风光、蒋中正故居(丰镐房、玉泰盐铺)等。

28、在去古镇的路旁,有一座“武山庙”。大门一侧有石碑,书写着“蒋氏故居”,镶在墙面上。

29、向前不远就是武岭(武岭门)。武山即是武岭。

30、武岭是横亘在古镇东端的一座山岭。是古镇的一道屏障。

31、武岭门是进出溪口古镇的必经之路,是溪口古镇的门户。相传在1929年前还是一个小庵堂,旁设茶亭供人歇息。1929年蒋中正把这里改造成三间二层石砌过洞城楼式建筑。里外门额上方都有“武岭”两字。外面是国民政府元老于右任先生所写;里面则是蒋中正自题。之所以将此取名“武岭”,是蒋中正为了体现尊重前辈之意。穿过雄伟壮观的武岭门,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便是溪口古镇大街。我们先参观游览文昌阁和小洋房。

32、进入武岭门左边是文昌阁,右边是武岭中学。文昌阁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于武岭南端高处,别名“奎阁”,故将此景称为“奎阁凌霄”。原文昌阁建造于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1924年,蒋中正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倾斜,于是就请他的哥哥蒋介卿召集民工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飞檐翘角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蒋中正名之为“乐亭”,作《乐亭记》以描述其胜。(《乐亭记》见另文)。但溪口人仍称之为“文昌阁”。

33、文昌阁改建后,成为蒋中正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1927年蒋宋联姻后,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中正回南京,被军委会“严加管束”被送到溪口幽禁。最先的落脚点就是文昌阁。1939年12月12日,6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把文昌阁夷为平地,成为一片废墟。1987年,政府拨款,按原样重建,雕梁画栋,风姿胜旧。

34、文昌阁为二层厅堂式建筑。一楼为展览室(原为会客厅)。有宋美龄的几幅画作挂在墙上。二楼是蒋宋的卧室。陈列着他们当年的生活用品。文昌阁背山面南下临剡溪,山拥水抱,环境十分幽雅。站在阁上,远眺近望,山野被绿、溪水缓流、天地宽阔,令人心气舒张。

35、文昌阁脚下,有“乐亭春晓”石碑。

36、从文昌阁左边下来,有一所三间二层的小平房。这就是蒋经国先生住过的小洋房。小洋房与文昌阁有空桥相连接,两处基本成为一体。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当时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称为“洋灰”,又由于房屋模式依照西洋(现代)住房设计建筑,故叫“小洋房”。这房子背靠武山,面临剡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一家三口居住于此。各个房间用品陈列如旧。屋内有一石碑,镌刻着蒋经国手书“以血洗血”四字。这是蒋经国为被日本飞机炸死的母亲毛福梅所立。

37、下来文昌阁、小洋房至山脚,在“奎阁凌霄”石碑处,有两位扮演蒋中正的人在此招呼游客与其照相。收费,每次5元。一位中式长袍,光头,或坐藤椅或站立,拿纸扇;一位全身国军戎装,带戎装秘书,站立。很好玩。一些游客还真得跟他们照了合影。

38、由此顺着沿溪街道往前行百米即到古镇大街和“蒋氏故居”。

39、溪口古镇风貌。古镇大街沿剡溪而筑,三里长街(即武岭路步行街)由青石铺成。周围山峦起伏,树木葱绿。剡溪由西向东流淌。两岸石砌,溪水清澈,平缓闪亮。大街宽阔整齐,街旁明末清初建筑式样的土特杂品店铺俨然。街道整洁、树木繁茂、山明水秀、天地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真有“桃花源”的风味。蒋氏的出生地、故居别墅、祖墓宗祠、家庵等遗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剡溪岸边的古镇大街上。其中的“小洋房”、“玉泰盐铺”和“丰镐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剡溪。据介绍,溪口的九曲剡溪,清澈澄碧,潺潺东流。向西不远处亭下湖(人工湖)犹如明镜镶嵌在群山峻岭之中,巍巍大坝雄踞于八曲高岙和亭下村之间。湖内自然风光绮丽,奇峰幽谷、山岚水色组成了诸多各具闲情逸趣的湖山景观。亭下湖空气清新,水质特优,渔产、水果、山林资源丰富。游客可泛舟湖上,也可垂钓、野炊、露宿。湖水的源头瀑布众多,有气势壮观的“徐凫岩瀑布”、“千丈岩瀑布”,还有恩爱缠绵的三隐潭“鸳鸯瀑”。古镇大街前的一段剡溪,水流平稳、清澈见底;两岸树木青翠繁盛。因为有了剡溪,古镇大街虽在群山环抱之中,却显得格外开阔、高远。我们只看了古镇大街一段剡溪的风景,其他的风景没有顾及。

41、这里就是溪口最主要的景点——蒋氏故居丰镐房。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蒋氏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蒋氏故居丰镐房,位于溪口古镇下街。丰镐房原有蒋中正祖传房屋六间。1928年,蒋中正扩建故居,发展成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的现有规模。进大门为一个天井。整个主建筑为传统的前厅中堂、两厢四廊的格局。楼轩相依,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厅门额横书“素居”二字。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天井中,有金、银桂花树各一株,是宋美龄亲手所栽。而两旁则为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毛福梅(蒋中正的元配)的所住。厅堂廊庑布满雕刻彩画。中堂称“报本堂”,匾额为吴敬恒所书。这是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族牌位。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书“寓理帅气”,是蒋中正为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所书,以鼓励他能继承父业,以理服众,统帅万物。堂门两边楹联是蒋中正自写:“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走廊两端壁上有两幅历史彩画,既反映了房子主人对这些历史题材的爱好和祈求飞黄腾达、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高超造诣。报本堂西边是蒋氏故居的西平房和蒋中正母亲王彩玉的旧居。旧居是中国式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二层中间是王彩玉居室。此屋楼梯特殊,仅有一人之宽。而此楼有多个楼梯,据说是为了连络风水。据介绍,丰镐房为蒋中正分得的家产。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出生在丰镐房。丰镐房也是蒋中正原配、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之处。

43、玉泰盐铺是蒋中正的出生地,位于溪口中街簟场弄口。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两字。门前左框下部镶有蒋中正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石碑。蒋中正祖父斯干、父亲肇聪曾在此经营粮、盐、酒、杂。整个盐铺前店铺后住房,都按原样布置。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蒋中正出生在后住房的二楼上。现房间中仍是当时模样的陈设。据介绍,玉泰盐铺为蒋中正之兄蒋介卿分得的家产。

44、参观完玉泰盐铺,溪口古镇的行程即告结束。

二、急需寿县西门导游词!!

西安导游大光头(奉化溪口镇导游词)

1、寿县,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总人口128万。

2、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汉时淮南王刘安建淮南国之都城于此,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咱们各位领导走南闯北,一定到过不少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卖点,比如:到北京看墙头,到桂林看山头,到西安看坟头,到河南看光头,到寿县看什么呢?南北看头咱皆有。呵呵,或许您会在心中嘀咕:卓导,你吹吧!你看寿县墙头不够宏伟,山头不够高,坟头不够大,光头也没有,有什么看头?你说的也不算错,不过咱们到寿县来住看是什么?是文化,是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古文化!寿县在历经千年的洗礼之后,早已沉淀成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寿县城小,文化精深。我们所熟识的很多的成语,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等都是出自于此地。寿县是我国六十二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无处不透着一个“古”字。你看寿县的古城墙,是全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砖壁石基、周长7147米。它虽无明长城之宏伟,却也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考验。寿县城外四面环水,正阳关乃是六安境内淠河颖河入淮之处。1991年的那场大洪水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吧?当时来势汹汹的洪水不知冲毁了多少堤坝,多少人的家园,唯有这座千年古城在肆虐的洪水中巍然屹立,毫不动摇。难道您不好奇这么古老的古董墙是如何能抵抗住洪水如此猛烈的冲击和攻势吗?奥秘就在他的东西南北四个正门和瓮门里。呆会到了古城墙我再跟大家详细解说。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是出自这里晋江到厦门包车

三、龙门石窟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龙门石窟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你们好,我是红领巾旅行社的刘世元,大家可以叫我小刘。现在,登上大巴,我们要去龙门石窟。离龙门石窟还很远,所以我先介绍上龙门石窟。龙门石窟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被国家旅局评为了4A级旅游区。它创于北魏(约公元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等朝代,开凿时间达40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佛龛2300多个

这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共称“三大石窟”。石窟始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中以宾阳中洞、丰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请细细欣赏。龙门也有一个小故事。我讲给你们听:“相传远古时期,洛阳有个村,村里有个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后告诉他,如果再听到问话就说:‘开’。谁知一声未了,山崩地裂后,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水流之后,两山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人影绰绰全是石像。”

好了,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可以拍照,但要注意,首先不能乱写乱画,其次如有迷失要及时给我电话联系;我们五点半再在此集合。

龙门石窟可谓西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凡到昆明的游客都会来此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

这条石窟,是沿悬崖绝壁由人工一锤一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台、龙门石坊、石室、楹联、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炉、烛台、供品等。其结构布局优美,刻工精细,室内的魁星、文昌、关圣皆就石岩凿成,巧夺天工。登上龙门,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到我们美丽的古都洛阳观光旅游。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请允许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道一声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们这次洛阳之旅的导游,我叫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在我身边的是某师傅,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所以大家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阳的这两天里,将由我和某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衷心的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当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全力去解决。我们中国有句俗话“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们能相聚在这个车上,是我们的缘分,希望大家珍惜这点缘分,相互照顾,并请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车内卫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这次旅行圆满成功厦门导游大夫

好了,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们这两天的行程安排,大家也好作到心中有数。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著名的龙门石窟,中午在真不同用餐,品尝洛阳水席。然后下午去参观天下第一古刹——白马寺。明天,到洛阳神州牡丹园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欣赏完之后,结束我们的洛阳之旅。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向大家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的南岸,伊落盆地的北缘。它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根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和杭州)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因此,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XX年的中国,那必须来看洛阳。看来大家今天是来对地方了呀!

洛阳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的白马寺等等。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如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大企业;还有闻名中外的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等。

龙门石窟快要到了,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龙门石窟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的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的风景。

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佳句:“洛都四郊山水之盛,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盛,香山首焉。”,声名远扬,近诵尤新。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的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皇帝住的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的门,就得名龙门了。]

各位朋友,龙门石窟是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等)众多的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的,前后长达400多年之久。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个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的特点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的,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的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那么,成千上万的佛像是何人所为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ⅰ)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的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ⅲ)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条主要路线。]

好了,龙门石窟到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雕刻精美,气势恢弘的艺术宝库吧!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中的几个主要洞窟。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唐高宗初年雕凿),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pan)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端坐于须弥座上,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阿祢陀佛意译为“无量光”和“无量寿”,《阿祢陀佛经》说,他是极乐世界的教主,凡愿往生彼土之人,只要专念他的名字,死时他便会来接引,因此又叫接引佛。一般佛教寺院常与释迦、药师佛同供,称“横三世佛”。

其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丰腴圆润,双目俯视,是唐初雕塑艺术中的佳作。阿祢陀佛和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xiao)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大家好,我是“小太阳旅行社”的导游,我叫王宇航,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龙门石窟,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龙门石窟大致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西山石窟。大家来看,这儿有“珍珠泉”,里面会不时吐出泡泡“珍珠”,如果哪位朋友能将硬币正好砸中一个珍珠,那么他这一年运气会非常好。厦门包车服务

好,我们接着往前走,路两边的小佛像姿态不一,但是完好无损的却不是太多——

前面就是著名的卢舍那大佛,那是龙门石窟最为壮丽的一尊石雕像,身高十七米,它的脸上表情十分安详,传说是仿照武则天的而设计的。在他的左右两侧分别有观音、天王、童子。大家一会仔细观察观察。

西山石窟基本上就结束了,大家休息一会儿,我们继续游览东山石窟。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来,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们XX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来龙门石窟旅游观光,!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你们感觉怎么叫合适、怎么叫顺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一位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司机,所以,坐在他的车上大家就尽情的享受沿途的风光吧!

佛家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10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视而笑。”今天,大家有缘在同一辆旅行车里,并要相伴度过一天的时光。所以,此时此刻,请各位再一次的回头同周围的人彼此认识一下,那也请各位在接下来的旅游过程中珍惜这份来之易的缘分相互照顾,相互关心,让这次旅程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朋友们,下面我讲一下注意事项:路上的车特别多,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不要您的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伤。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边的垃圾篓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纸屑等杂物,要是保持道路的卫生。如果有人容易晕车,请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户的位置。也可以吃两片随身携带的晕车药。车前面放的有纯净水,需要的话,我给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洛阳吧!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古都中,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司马光曾说:“若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说到洛阳,就不得不说咱们洛阳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写诗赞美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赞美牡丹的诗句。刘禹锡说得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美妙的诗句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从1983年起,洛阳每年4月至5月举办牡丹花会,吸引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花会期间,牡丹们一个个竞相怒放,谁也不服谁,那场面真是壮观的很呐!

民以食为天,洛阳最有名的菜,莫过于洛阳水席啦,它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这一回来洛阳,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洛阳水席奥。

朋友们,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它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雕凿,历经400多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达10万余尊。两山窟龛的造像,因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闻名于世。龙门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家好!今天有幸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龙门石窟,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郑导,希望我的`服务能让大家满意。为方便大家游玩,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2019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我给大家四个小时地游览时间,请大家爱护这具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谢谢合作!祝大家旅行愉快。

西安导游大光头(奉化溪口镇导游词)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去参观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现在,我将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龙门石窟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始开凿,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还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的石窟,大大小小。据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八百多块,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有名的石窟有火烧洞、老龙洞、药方洞、莲花洞。洞中有慈祥的观音、高大的佛祖、凶恶的门神、美丽的仙女。

龙门石窟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它凝结了中华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我是导游员李明珊,很高兴认识大家!首先我代表河南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对各位不辞旅途的劳累来参观祖国的历史文化,表示深深的敬意。

龙门石窟位于美丽的河南省洛阳市,它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在20xx年11月,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来这里参观,你会感觉到龙门的秀丽风景、气势磅礴。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这神奇的艺术宝库之中。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确,大家看:青山对峙,伊水流淌,多美呀!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到今天,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石窟内,现存佛洞佛龛3600多个,佛像十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而最小的却只有2厘米。造像雕刻3600多品。朋友们听了我介绍的这些数字,是不是感觉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呢?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石窟中最有名的奉先寺吧。唐朝是石窟凿刻的最盛时期。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奉先寺就是这个时期凿建的,先后用了3年时间。据记载,洞中佛像集中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点:(我手指正中大佛,引着游客观看)大家看,这尊大佛面形丰满、两耳下垂、嘴角微翘,呈微笑状态。形态圆满、安详、温和,宛如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尊敬。这尊巨大佛像是咱们龙门石窟里的最大佛像,请大家记住他的名字记:卢舍那佛。佛经上说,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普照。他会给百姓们带来光明和幸福。它身高17.14米,将近6层楼那么高。光头部就有4米高,耳朵长1.9米,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杰作。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典雅的外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下面,就请您根据我的介绍,走进奉先寺,亲近卢舍那,感悟他们的无穷魅力吧!最后,我要送给大家几句温馨的提示:在观光时,请把我们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行为、文明的足迹,留在这秀丽、祥和的龙门石窟吧!

安徽的朋友这边来!大家好,我是本次带你们游玩洛阳龙门石窟的导游,你们就叫我焦导吧。现在我们正在前往龙门石窟的路上。龙门石窟在20xx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接下来我带你们去欣赏它的真面目。

龙门石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位于龙门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儿有许多断裂的巨大石块,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出这么多尊佛像。龙门石窟现在有窟龛2345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多块,就连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哦。自古以来,龙门石窟都为帝王游幸、文人荟萃之地,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现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经被破坏的残缺不堪,所以请大家爱护文物,不要往护栏里钻。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万佛洞。我身后的这个洞里面一共有几尊大佛和数万尊小佛像,所以被称作万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长城一样,也累死饿死了许多人。你们看,正中央的大佛像头上那盏莲花灯上面也有许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两厘米呢!可见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们知道吗?在这万佛洞里面,没有哪两尊佛像的姿态是一模一样的。据说,这里面的佛像都是先画在纸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开始造的,先后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呢!

在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后的奉先寺。你们知道吗?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卢舍那大佛更是高达17米多,仅头部就有4米,耳长1。9米,现在中学的历史书的首页就是卢舍那大佛!厦门包车公司

龙门石窟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毅力和智慧。这里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你们细细游赏吧!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这次龙门石窟的导游,龙门石窟已经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名录》,它建筑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至今已有了1500余年的历史,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去观赏吧。

龙门石窟的雕刻,精彩绝伦,而且石质坚硬、结构紧密,和其他的石头相对比,它更可以保存许久也不会被破坏。可是,最近去龙门石窟参观的游客们都随地乱扔果皮、饼干包装等等一些生活垃圾,讲到这一点,我希望你们要保护龙门石窟的环境卫生。

龙门石窟的佛像更是犹如星星般多,你们看这些佛像已经超过了1500余尊,形态名异,最大的是丰先寺的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的墙壁上有七个洞型大窟,它们代表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真是各有各的风范。游客们,你们说是吗?

龙门石窟跟长城一样,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出来的。那些雕刻师担任着给那些神佛和帝王造像的重要任务,那佛像的表情又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有喜悦、慈祥、威严、苦痛、严肃,各式各样的表情。它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奇特博物馆一样!

龙门石窟是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那时,他还是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移到洛阳中,立刻招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做成这气魄雄伟的龙门石窟。

游客们,你们看,这里的风景多么美呀!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来参观。

欢迎参加我们的旅行社,我叫张程渲,大家叫我张导好了,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终点站——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它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那里又分为两个巨大的石窟: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

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西山石窟……到站了,游客们请跟好我,不要跟丢了,瞧,那就是西山石窟,非常美丽。我们先往这边走,看,这叫作潜溪寺。它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呢?因为潜溪寺下面有源源不断的溪水而得名。这个里面的主佛为菩萨,佛像旁跟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等。咱们再往前走走……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分别是北洞,中洞。南洞三个洞。

接下来,我们到了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卢舍那佛最有名,他身高一丈多,真是极品。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破坏文物。乱扔垃圾,再见!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53168.html发布于 2024-04-1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