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
1、篇一: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2、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3、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4、西安碑林博物馆(ForestofStoneStelesMuseum)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5、篇二: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6、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7、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8、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9、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10、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11、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12、篇三: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13、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厦门导游蔡永进!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14、“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15、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16、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17、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18、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19、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20、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厦门机场包车。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21、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q2,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22、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23、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24、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25、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26、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27、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28、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二、西安碑林路线攻略西安碑林旅游攻略
2.它旅游很方便,去华山的团通常从附近的体育场出发。它去小雁塔、钟鼓楼和半坡博物馆非常方便。直接坐地铁就可以了。
3.附近还有万达广场,购物吃饭都很方便。
1.靠近回民街,它晚上吃零食很方便。
我匆匆赶往梦寐以求的回民街,因为我没有我下飞机的时候没吃东西。
我匆匆赶往梦寐以求的回民街,因为我没有我下飞机的时候没吃东西。回民街可以说是西安烟花氛围最浓的地方安。人们来来去去,它it’非常热闹。即使你不别吃了,它在这里散步是个不错的选择。回民街位于西安市中心安。它每天都很拥挤,外国游客必须通过它。因此,大家抱怨这里的小吃很贵。
回民街是正宗的西安安菜系,并没有这样的伪专业像烤鱿鱼一样。特别推荐:羊肉小笼包、盛麻将凉面s芝麻酱饺子店,还有甜糯米糕。
公交:乘坐618、15、205路到重楼西站,步行即可到达。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到钟楼站,你可以走5分钟。
许多人说,如果你没见过钟楼和鼓楼,你就没去过西安安。每个来西安的人安将去钟楼看一看,感受一下历史的痕迹。它it’它离钟楼和鼓楼很近。它it’参观非常方便。完成这次旅行不到一个小时。其实这里最美的还是夜景。夜幕降临,灯光照亮钟楼鼓楼,非常适合拍照!
门票价格:钟楼和鼓楼联票为50元。
你可能没听说过永丰广场,但你一定见过TikTok的那碗酒。那是的,这是永兴广场。永芳是西安的一个地方继续完善顺城巷的历史风貌,充分展现古城的历史底蕴。这里有很多美味的食物,还有倒在碗里可以不要被第一眼看到。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那些掉下来的碎片跳起来砸了我好几下,吓得我朋友都把我拉走了。
1.蓝田荞面络脉:有两种吃法:凉的和热的。墨鱼姐吃的是又冷又稠的麻将,配上香醋蒜汁红油辣椒。它又辣又酸,尤其是加了一些芥末。咬一口之后简直透明!
2.老潼关肉夹馍:毫不夸张的说,老潼关肉夹馍是墨鱼姐姐吃过最好吃的肉夹馍。皮脆,肉肥而不腻。当你咬上一口肉,它会立刻充满你的口腔。配上蓝田荞面,真的是回味无穷。
该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区安,你可以乘5路公共汽车。票价7元/人,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
提示:火车站有很多人在喊乘客,但这些人并不是五日游的工作人员,所以当你进去的时候,不管大妈们怎么喊兵马俑正在上车,唐别在意。游5的标志写的很清楚。如果你真的不我不知道,去问工作人员。
你我们最好雇一个导游去兵马俑博物馆,否则它会。你自己真的很难理解。大厅可以找到导游,10元/人的价格节假日可能翻倍。如果你不我不想花这笔钱,你可以听我说!
墨玉姐姐个人认为兵马俑值得一去。毕竟,它是世界八大奇迹。从兵马俑出来后
墨玉姐姐个人还是觉得兵马俑值得一去。毕竟,他们是世界八大奇迹,一号坑是三个坑中最大的。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里面的兵马俑都是单眼皮。听导游s介绍,是因为秦始皇有双眼皮。他认为双眼皮的人重,怕自己太重会被臣子害死,所以要求所有的兵马俑都要单眼皮!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即使在2000年后,这些小雕像仍然栩栩如生,它们细致的头发就像真的一样。
从兵马俑博物馆出来后,可以拿着门票去附近的秦始皇陵。据说秦始皇陵至今未被开发的原因是其下有大量的水银。一旦技术可以如果破坏跟不上,就会导致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隶属渭南的华阴市,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它的南面是秦岭山脉,北面是黄薇。自古以来,人们就说世界第一山最危险。
1.从西安坐高铁安北站到华山(票价54.5)然后坐车去景区。
2.可以在美团上预约拼车。它这对西安来说非常方便安华山往返旅游57元/人,而且你还送登山手套,一些干粮,水之类的。
1.10块钱的保险一定要购买,因为华山真的比你想象的要危险。
3.背的东西尽量少,鞋子一定要舒服。你d最好穿秋裤(爬山时可能会有颠簸),涂防晒霜。
4.越往山上走,东西越贵。它it’最好在山脚下买好水。
5.身体不是很好的朋友最好不要选择徒步上下。华山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属于秦岭,全是花岗岩,非常壮观。华山共有五座山峰,分为:北峰、中峰、东峰、南峰、西峰。上华山有四条路,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先坐车离开游客中心,上山。
玉泉源是一个山口。如果选择徒步攀登,可以从游客中心直接坐免费大巴到玉泉源路口。下车后有指示牌(墨鱼姐姐选择徒步上山,北风索道下山),夜爬从这里开始。
单程140元-280元,是最节能最省时的路线,适合中老年人。
从游客中心到西峰索道,山路费用40元,往返80元。
所以节省体力自然是最贵的,所以单程360/人,还不包括门票,餐费等等。
单程往返80元到150元,游客中心到北峰索道的山路费用20元/人,往返40元。
这种方式应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但是到了节假日,游客很多,排队往往要2个小时。还不如爬上去。
汽车北站-北苑-体育公园-行政中心-武凤呈路-市图书馆-大明宫西-龙寿园-安远门-北街-钟楼-永宁门-南稍门-体育场-小寨-魏一街-会展中心
下了火车,直接坐地铁到永宁门,开始爬墙。(城墙环绕着西安的整个中心安,大多数游客从南门(永宁门)进入城市,它位于环城南路东西段的交叉口安。)
城墙全长14公里。它走着去有点太远了。骑自行车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邓城54元。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代金券)免费,1.2-1.4米以下儿童、中小学生、65-70岁老人(代金券)半价。租赁费:单车单辆40元/100分钟;自行车双人80元/100分钟,押金300元。乘坐环城观光电动车,80元/人。目前,西安城墙和西安碑林博物馆出售联票。游客购买套票后,可游览以上两个景点,面值100元。
当前位置第一场是华月张先。月华山,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最引人注目的奇观是神掌东风边的悬崖上。它它像一只手掌,有五个不同的手指,而且它栩栩如生。下雨的话,云朵飘在山腰,像仙境一样。相传很久以前,华山与中条山相连,黄河被山阻隔,河水经常泛滥。那时候有个河神叫人精。他踏上中条山,用手推华山,咆哮着,把两座山劈开,汹涌的黄河浪费了。从此,他在华山上留下了掌印。
第二个场景是骊山的傍晚照。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南部陕西安,xi以西25公里安。它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也是关中最古老的名山。据说在商朝,这里曾是李融的所在地,所以叫骊山。有些人还认为李说:古汉语里是黑马的意思。古有山苍松翠柏,林涛滚滚。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屹立在渭河平原上。它太美了,人们称它为骊山。
每当夕阳西下,天空布满云朵,山峦绚烂。夕阳的余晖在骊山远近的群山上涂上一层金黄,景色十分华丽。苍山灵修被数万朵红云覆盖,景色诱人动人,就像一个燃烧的小马。因此,这美丽的景色被称为历山晚报,关中八景之一。
第三个场景是刘巴的风雪。灞桥,也叫独木桥,位于西安以东12公里安,这是一座很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雄西戎,改淄水为灞水,并建桥,故称灞桥。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在巴河两岸筑堤植柳。春天,柳絮随风飘动,像冬天的雪花飞舞。自古以来,巴水、巴桥和刘巴就与告别联系在一起。唐朝时,灞桥上设立了驿站。当送别亲戚或朋友到东方时,他们大多在这里分手,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互相赠送礼物。因此,这座桥曾被称为可爱的桥,以及短语每年告别,灞桥都会下雪被传阅。尤其是晚春垂柳花开的时候,柳絮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第四个场景是柳荫曲江。曲江池位于西安南郊安,离市区约5公里。它曾经是中国汉唐时期极其丰富和美丽的园林。春天来了,柳树在哭泣,游客在编织,美女们在采莲和玩耍,呈现出曲江百花千树。每年皇帝在曲江设宴,他们在那里即兴演奏,在曲江池中放杯。杯子随着水轻轻飘动,谁流到那里,谁就捧着杯子自由地喝,因此得名曲江饮品。
曲江现在是西安的一个亮点许多与唐朝有关的公园和街道正在建设中。众所周知,电影《大唐芙蓉园》即将上映,大唐容英园已经开园迎客。陕西领导人曾在这里设宴招待连战和宋楚瑜。大唐不夜城,唐昌遗址公园等。也在积极建设中,然后
大雁塔,也被称为慈恩寺宝塔是玄奘为保存带回常的卷轴佛像而建安经天竺经丝绸之路。著名景点包括大雁塔遗址公园和玄奘三藏庭院。
小雁塔,又名建福寺宝塔,建于唐景隆元年。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景点包括大雁塔和晨钟。南安包车到厦门
西安碑林由孔庙、碑林、石雕艺术室和书法四部分组成。从3月到5月是最佳的游览地,著名的景点包括海甲虫。是陕西十大最热景点之一。
明故宫被称为千宫之宫和东方圣殿。自唐高宗以来,有17位唐朝皇帝在这里处理国事,占地约3.2平方公里。
建于汉高祖七年的未央宫,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建筑雄伟壮观。它是古代最大的宫殿之一。
醒狮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宝塔,是玄奘及其弟子的舍利墓塔。它是世界遗产之一。丝绸之路在佛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安一座城墙高12米,面积11.32平方公里。它是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著名景点有永宁门、安远门,一年四季都可以去。
唐芙蓉园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仿照唐代皇家园林风格重建。著名景点有紫云楼、仕女阁、芳林花园、御宴宫等。
明显是高速列车。最快的G87只需要4小时20分钟。它提前45分钟拿登机牌,两头坐车,太麻烦了。2.来西安然后在最著名的景点玩一天,比如兵马俑和华清池。3.市区的钟楼(回民街,城墙)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晚上参观大雁塔南广场(北广场也不错)。第4-5天。去华山玩两天。它去华山很累。至少坐缆车吧。6.日。华山回来玩累了,所以it’可以继续在城里四处看看。它也可以在大唐芙蓉园玩一天。如果你对书法感兴趣,你也可以去西安碑林。7.上午在小寨逛赛格,中午坐地铁到火车北站,坐G88回家。
当前位置西安有太多著名的景点了。十三朝古都安。这些博物馆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西安安博物馆和秦兵马俑博物馆。
一系列的古迹包括钟鼓楼,西安安城墙,大小雁塔,大明宫遗址公园。
一系列寺院包括王济寺、广仁寺、卧龙寺、大兴山寺等。网上名人打卡景点很多,大雁塔喷泉,大唐不夜城,西安安世博园、八圩湿地桥等等。
从010到1010,乘坐地铁1号线,在包公街站下车。出地铁后向西走约350米到龚伟明渠,坐176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塔湾——家乐福站,马路对面就是塔湾盛景北林公园。沈阳地铁2号线在青年街站换乘1号线,地铁票价;2元——4元。76路公交车票价;1元。76路公交车间隔时间;10-15分钟。海湾胜景北林公园塔门票;免费的。头条来样
主要景点;碑林、回龙观、净光佛塔、塔湾花园、塔南公园等。塔佛塔王朝;辽朝。舍利塔文物级别;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和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纪念碑建于1860年;2015年底。周边景点;丁香湖、中国工业博物馆、怒江公园、淮河公园等等。莱阳头条
1.西安碑林博物馆安位于的城墙安,离钟楼不到2公里
4.北林博物馆门票:45元。莱阳头条
三、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1、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建立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参考!
2、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3、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其它文物,尤以碑刻墓志、历代拓本为具有特色的馆藏品。
4、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较多,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5、馆区由孔庙、碑林、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晋江到厦门包车。十一五以来,新建成以“长安佛韵”为主题展陈的石刻艺术馆,并荣获*优质工程“鲁班奖”与“十大精品”陈列奖,形成“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
6、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7、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8、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型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9、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孔子见老子图、青龙朱雀图等精美的石刻。游玩后,还可以购买到用原碑刻拓印出来的“碑帖”,不过这里的“碑帖”价格不算便宜,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边上的书院门步行街上购买碑帖,价格相比较便宜些。
10、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11、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储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12、新石刻艺术馆以"长安佛韵"为展陈主题,共展出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2011年,"长安佛韵"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新石刻艺术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13、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14、西安孔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储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多为明清建筑。
15、 11月16日,"第十八届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东西临展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日本临书作品97件***组***,是从五百多件临帖书法作品中评选出的优秀获奖作品,包涵了真草隶篆各种书体。
16、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为陈毅元帅所题,展陈内容主要为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17、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储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第二展室
18、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其中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卓越的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了"三绝碑"。
19、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型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20、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21、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
22、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23、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型,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看过""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