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A

西安导游岳飞是谁?做导游的怎样讲解岳飞庙《汤阴县的岳飞庙》

西安旅游A 2024-04-12 4
西安导游岳飞是谁?做导游的怎样讲解岳飞庙《汤阴县的岳飞庙》摘要: 本文目录...

本文目录

西安导游岳飞是谁?做导游的怎样讲解岳飞庙《汤阴县的岳飞庙》

  1. 长城导游词1000字
  2. 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
  3. 做导游的怎样讲解岳飞庙《汤阴县的岳飞庙》

一、长城导游词1000字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西安导游岳飞是谁?做导游的怎样讲解岳飞庙《汤阴县的岳飞庙》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厦门包车附近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二、溪口蒋氏故居导游词

1、文昌阁位于武山南端潭墩山上,四周古木垂荫,临溪碧潭如镜。清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初建,起初规模很小,是溪口“文昌会”、“文武会”、“锦溪书斋”诸会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里面有“文昌帝君”像,故取名“文昌阁”。1924年清明,蒋介石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请蒋介卿负责重建,次年建成。建筑楼房500平方米。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物花鸟,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蒋介石改其名为“乐亭”,写有《乐亭记》以述其胜,回乡时常居此。但溪口人仍习称为文昌阁,而称东北侧的两层方亭为乐亭。登阁观景,满目青山、烟市,风景分外迷人。

2、清朝有位蒋氏宗人蒋廷秀,来到溪口文昌阁,凭栏远眺,口占一首:“巍巍百尺峙山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来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写出了文昌阁的壮观、秀丽。

3、文昌阁里供奉“文昌帝君”像。文昌帝君熟读诸子百家,酷爱书籍。日夜手不释卷,苦读攻书,成为人间文人的偶像,冠名“奎星”。所以。文昌阁又被称为“奎阁”。溪口文人常到阁里聚会,叩拜文昌帝君。讨个吉祥,指望日后进身仕途。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望子成龙心切,且又信奉佛教,所以,常带儿子到文昌阁,跪在奎星前叩拜。蒋介石对文昌帝君十分崇敬。就在他第一次离家乡前,还跪在文昌帝君前祈求文韬武略。

4、蒋介石在外闯荡了几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平头百姓,竟然跃居高官。当上了孙中山大总统的参谋总长,俨然成为左右风云大人物。1924年春,重回故里,登上文昌阁,对着“奎星”纳头便拜,弄得边上人好生奇怪。站在边上的蒋介卿笑道:“瑞元,溪口多少名土,只有你对文昌君如此虔诚,故有今日发迹。”蒋介石答道:“兄长,对佛,心诚则灵。诚者,信也;既信而不可变易。佛以不变而对人间万变。姆妈一生信佛,我岂能变易?”蒋介卿肚皮里没多少墨水,也没听出个所以然,只得点头称是。兄弟俩走走停停,见文昌阁栋梁歪斜,必须立即修理。蒋介石向蒋介卿交代,马上修理、扩建,要他担任督工,资金全由蒋介石拨款。蒋介卿提出异议:“文昌阁为溪口人活动场所。要修理应当分摊经费,为何全由我蒋家尽担?弄不好吃力不讨好的。”蒋介石道:“兄长不必多言,我自有道理。”蒋介卿见弟如此坚决,欣然破土动工。

5、翌年竣工。蒋介石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他为什么要更名呢?他在乐亭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夫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绿竹与岭上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甚愿吾乡间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蒋介石对文昌阁的修建、更名说得十分透彻。

6、到了l927年,他跟宋美龄结了婚,两人到溪口,住在“乐亭”。文昌阁自然成了蒋宋在溪口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成了空头支票。每当蒋介石夫妇住在文昌阁时,四周岗哨林立,谁还敢去阁内走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住在蒋母墓庐慈庵养伤,担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赶到溪口看望蒋介石,被安排在文昌阁居住。

7、 1937年1月13日夜,一张竹筏载着一个军人和两名随从赶到溪口,被蒋介石的亲信戴笠带进文昌阁住下。此人就是抗日将领张学良。张学良走进文昌阁已是夜深人静,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黑夜里,四面布满便衣,溪口当地名土和文人不敢到文昌阁“朝夕游乐”了。文昌阁倒成为张学良幽禁生活的起点。他住了十天后,被送往雪窦寺招待所。

西安导游岳飞是谁?做导游的怎样讲解岳飞庙《汤阴县的岳飞庙》

8、 l939年12月1 2日下午,六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文昌阁夷为平地。蒋介石穷于应付战事,一直未曾重建。1986年,国家拨款近30万元,由东阳县木雕营造厂按原貌重建,一楼厅堂展示蒋介石夫妇的相关资料,二楼为卧室与书房,恢复室内布置并展示宋美龄的画作。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元首和海内外人士慕名而来。1987年3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前来溪口观光,登上文昌阁,连声说:“这里风景真迷人!”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也留下了赞美溪口的笑声。

9、文昌阁近有钓鱼台、憩水桥、武岭潭,“碧潭观鱼”为清代溪口十景之一,清人蒋廷秀诗:“碧潭潭水水光浏,养得金鳞盈我眸。何必西歧有灵沼,依蒲依藻待人游。”1985年5月,武岭潭附近新增竹筏3张,每筏可乘10余人,观赏剡溪秀色,醉人心目。

10、蒋氏故居,位于奉化市溪口境内,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它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现在房屋系1946年所建。蒋介石即出生在这里,现存建筑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为西式两层楼房,临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11、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报本堂有蒋介石亲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

12、丰镐房是蒋氏祖宅,位于溪口镇的剡溪之滨武岭路下街,房子背北面南,临街而建,房号“丰镐”,宅名“素居”。房前是终年长流不息的剡溪,正对面是闻名的“笔架山”。房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划分为49个大小房间。建筑格局为前后堂、两厢四廊,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属传统的世家府第住宅厦门公交包车。从“丰镐房”的来历、构建、装饰及应用可以看出蒋氏留下许多人情世故和生活情趣。

13、丰镐房的定名、构造、内部设置以及蒋氏在丰镐房里的活动,给人们留下许多有趣轶事。

14、其一,丰镐房名称来历。奉化溪口带有个习惯,各家住地都有房名或房号。蒋介石的大伯房名为“夏房”;蒋介石父亲排行第三。起房名“周房”。蒋介石十岁那年,他的哥哥蒋介卿提出兄弟分家。蒋介卿是过继给大伯父做儿子的,沿用“夏房”。蒋介石和他的弟弟蒋瑞青属“周”字辈。王采玉请族人给儿子蒋介石和蒋瑞青分别起房号。按辈份“周”字取名,上查中国历史东周和西周,皇帝在陕西省“丰邑”和“镐京”建都。便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个字,作为蒋介石和他的弟弟房名,即:“丰房”和“镐房”。不久,蒋瑞青病死.只留“丰房”蒋介石。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生蒋经国,取乳名“建丰”:领来的小儿子蒋纬国取乳名“建镐”,都由房号起名。然后,将房号合二为一,统称“丰镐房”。因蒋介石一家信佛,经常烧香,吃素念经。丰镐房又名“素居”。

15、其二.丰镐房构建过程。丰镐房地处溪口街头中心地段,与剡溪仅一街之隔,房子朝溪南“笔架山”,是蒋介石祖上传下的三间破旧楼房。到了清光绪十四年,蒋介石只有两岁,因玉泰盐铺失火,一家人只好搬到破旧房里暂住,即“报本堂”西边两层楼房位置。到了光绪二十一年,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病故。翌年,蒋氏兄弟分家,蒋介石与他的弟弟蒋瑞青除分到三间祖传破房外,还有24亩田地和一爿竹山。孤儿寡母凄苦生活,饱尝艰辛。母子相依为命,蒋介石也自小养成顽劣强硬性格。1929年冬,蒋介石身居高位,着手拆旧房,扩建如今这样规模的楼房。形成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布局。

16、其三.丰镐房装饰应用。楼房前厅,下面为接待室和账房先生办公地方。楼上中间房是佛堂,王采玉、毛福梅常在这里烧香念佛,修行积德,亦叫“念经堂”。念经堂两侧是居住房间。

17、后进房子中为“报本堂”,用来祭祖、拜天地、供放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牌。屋顶正中堆塑“福禄寿三星高照”,两旁“双龙抢珠”。墙头“五马对天长啸”。走廊两端壁上是两幅彩画,东首是“八仙过海”,西首是“渭水垂钓”。走廊、壁上雕刻着取材于西周历史故事中的“子牙拜相”、“文王拖车”等图像。柱头两侧在建筑上称为“牛腿”(因为形似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历史故事,有子牙犯钓鱼,太子邀请,文王拖车,登坛拜帅等一系列画面。四个柱头的雕刻是《三国演义》故事中的“甘露寺”、“回荆州”、“夜战马超”、“关公战长沙”等。雕刻手技高超而精致,人物栩栩如生。“报本堂”三字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吴敬恒于1 948年手书。两边柱上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是沙孟海所撰,蒋介石亲手题写。报本堂上方红底金字“寓里帅气”和跋文,是蒋介石为他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手书。跋文内容为:“每日晚课,默诵孟子养气章。十三年未曾或间,自觉于此略有领悟,尝以‘寓里帅气’自铭.尤以‘寓里’之‘寓’字认深切,引以为快,但不敢示人。今以经儿四十生辰,特书此以代私祝,并期其能切记己体察,卓然自强,而不负所望耳。”

18、东厢房。楼上为宋美龄卧室,房内放着西式家具。1945年抗战结束,蒋、宋到溪口,大多住在这个房间。楼下为佣人餐厅。东厢走廊、墙壁雕刻着岳飞故事,有“汤阴遇难”、“拜师周侗”、“校场练武”、“岳母刺字”等画面;中间两根柱头雕刻着《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送皇嫂”、“古城会”。东边楼房,即报本堂东边的三间水泥结构两层楼房,给佣人居住和堆放杂物。

19、西厢房。楼上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卧室。1927年蒋介石与毛福梅解除婚约,毛福梅以蒋介石义姐身份住在这里,仍操持家务。每当蒋介石回溪口时,毛福梅命人用刷子将地板、门堂洗刷得干干净净,蒋介石看后,十分满意,说毛福梅主持家务有方。所以,毛福梅虽然与蒋介石离婚,但一直没离开丰镐房。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来,蒋介石要蒋经国补办婚礼,新房间就做在西厢房楼上,即毛福梅居住的房间。西厢房楼下是餐厅,走廊柱、壁上雕刻着八洞神仙群像,有“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等;中间两柱头雕刻着《三国演义》故事“曹操献金”、“斩颜良”等画面。西厢房西边有幢独立两层楼房,是丰镐房内仅存的祖传房子。蒋介石两岁时,玉泰盐铺焚毁,其母王采玉把他带到丰镐房,住的就是这所楼房。北伐以后,蒋介石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光耀门庭,兴建新宅,唯大门与此屋仍保持原状,而且扩建的新宅,高度不超过它,据说这是为了尊重祖宗、保留风水。为了孝敬母亲,蒋介石在这幢楼里造了一部仅容一人上下双手可扶的窄楼梯,便于王采玉上下楼扶手。西边还有六间水泥结构平房,每当蒋、宋回溪口,专供近身人员和宪兵住宿。毛福梅晚年双腿患血丝虫病,行动不便,曾住在西平房东边一间。

20、其四,丰镐房笑话传说。蒋氏父子在丰镐里演绎了许多故事。闹出了许多笑话,一直流传至今。最有代表性的是“两次婚礼”、“游子认母”、“吃年夜饭”。

21、“两次婚礼”。一次,即蒋介石与毛福梅结婚,闹了一场笑话。蒋介石还是黄毛孩子,1 5岁就要他做新郎官,而新娘毛福梅已经是20岁的大姑娘。新婚晚上,丰镐房里女主人王采玉最为忙碌,尽管住房破旧,但场面十分热闹。宾客济济,鞭炮阵阵,笑语声声,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可是,新郎官蒋介石却跟小朋友一起在门外抢炮仗蒂头。主事人见新郎不在,告诉了王采玉。气得王采玉到处找儿子。找到后,揪着蒋介石的耳朵,硬是要他拜堂。拜堂毕,蒋介石不愿跟新娘“洞房”,要跟母亲睡觉。新房间里新娘焦急地等着。却不见新郎,新娘很尴尬。到了夜深人静,王采玉背着已沉睡的蒋介石走进新房。另一次婚礼,也令人啼笑皆非。即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带来苏联妻子蒋方良以及儿子蒋孝文。蒋介石要按中国男女婚礼给儿子补办一次仪式。洋媳妇蒋方良不懂中国礼节,在参拜天地时。蒋方良抱着儿子蒋孝文摘掉头上婚纱,到报本堂拜天地,弄得满座宾客哄然大笑。不懂事的蒋孝文,也学着他的父亲蒋经国的样子,捧起双手,跟着乱拜,又引起人们大笑。

22、“游子认母”。l 937年4月27日下午两时,一辆“雪佛莱”轿车开到丰镐房大门口。在鞭炮声、笑声和呐喊声中,车里走下蒋经国、蒋方良、蒋孝文和陪同人员毛庆祥等人。蒋经国的亲戚毛懋卿、宋周运、竺芝姗及友人江翊民等上前与蒋经国施礼。毛福梅、姚冶诚、蒋瑞春、蒋瑞莲及亲戚毛意凤、张定根、孙薇梅、张月娥、陈志坚、任富娥等人坐在西厢房等待离家已经1 3年的蒋经国归来。有人提议让毛福梅坐在不显眼的角落里,测试一下她儿子认母眼力。当蒋经国走进房间,一眼认出他的母亲毛福梅。他急忙跑到毛福梅跟前喊声“姆妈”,跪在地上放声大哭。毛福梅抱着儿子,也放声痛哭起来。边上人连忙劝阻,蒋方良抱着蒋孝文走过来见过婆婆,毛福梅接过孙子,悲喜交加,收住泪笑道:“我们母子团圆是喜事,是喜泪。”

23、“吃年夜饭”。江南一带有个习惯,每逢除夕最后一餐饭,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喝,称为吃“年夜饭”,喝“团圆酒”。l948年除夕。蒋介石预感到形势不妙,交代儿子蒋经国准备,他要亲自主持全家人吃这餐“年夜饭”,一家人听说后都很高兴。以往,别说跟蒋介石在一起吃餐“年夜饭”办不到,就是坐一起吃餐饭也不容易。那天,饭菜准备就绪,蒋介石吩咐桌椅搬到“报本堂”,他带头向祖宗行礼,破天荒第一次向全家人敬酒,对佣人、长工也敬了酒。他喝了一小杯酒后,坐下吃点饭,当即离开。回卧室路上,他长叹一声.忙用手帕擦自己眼睛。

24、丰镐房从上代传下来有许多老习惯:一是每年清明都要给祖宗上坟;二是祁增以下四代先祖死亡日期都要做忌;三是每年立春辰时,都要敬天迎春;四是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都要祭祖送年;五是农历正月初一开门关门都要放三个爆竹,名曰“开门炮”“关门炮”。除夕在大门、屋柱上都要帖上春联,据原丰镐房帐房唐瑞福回忆,一九四七年蒋经国在家乡过年,一切都按旧俗办事。那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立春,二十五日天下大雪,晚上八时,唐瑞福已经上床睡觉,蒋经国特派长工苗劳茂来头号:明天立春,接春的事准备了吗?唐瑞福一听,糟了,怎么把这件大事忘了呢?他赶忙起床,走店访户,买来一只雄鸡,一条鱼,一刀肉,一张太岁厦门包车旅游。办好之后,赶到小洋房向蒋经国汇报。第二天一清早,蒋经国就到了丰镐房,辰时一到,即放炮迎春,拜了天地。平时蒋家佣工,都回家吃饭。这一年,蒋经国在家过年,亲自把盏,给大家敬酒。

三、做导游的怎样讲解岳飞庙《汤阴县的岳飞庙》

1、想要讲解岳飞庙首先要对岳飞本身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对建筑本身有充分了解,然后了解二者的结合点,举例一二:这个庙什么时候建的?为什么建?建筑师什么风格?为什么采取这种建筑形式?汤阴岳飞庙和杭州岳飞庙相比有什么区别和特色?其中的文物都代表着什么?每一块碑一棵树都代表什么?都有哪些传说?在当地有什么影响和地位?对历史、建筑和当地情况了解透彻之后,融入自身的理解,就可以组织有自身特色的讲解词了。

2、建议采取故事化的讲述,高潮要安排合理,最好一开始就能抓住人的胃口,留下悬念,剩下的,游客就任你牵着鼻子走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52394.html发布于 2024-04-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