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安旅游A

兵马俑导游讲解多少钱(手机导游解说软件)

西安旅游A 2024-04-11 3
兵马俑导游讲解多少钱(手机导游解说软件)摘要: 本文目录去西安旅游,两个人花费的多少钱,包含食宿,去华山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一、去西安旅游,两个人花费的多少钱,包含食宿,去华山...

本文目录

  1. 去西安旅游,两个人花费的多少钱,包含食宿,去华山
  2.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3.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

一、去西安旅游,两个人花费的多少钱,包含食宿,去华山

2010年西安自助游行程安排及基本预算:

刚去的,希望能帮到你。。我们住的七天大床房2人住,房间挺大的。137会员价。只有大厅有1台电脑,有无线,可以用手机上网。只有旅馆价钱比这便宜,酒店都要这么多。而且要提前网上订,人还挺多的。

9月1日(周三):(七天火车站北门店)

1、上午-中午,游览钟楼、鼓楼(联票50元,单项30元/人)广场,想上钟楼的话,下钟楼地下通道购票上钟楼,游览完钟楼从钟鼓楼广场到鼓楼(建议上了钟楼就不要上鼓楼),游览完鼓楼后可以从鼓楼进回民一条街,那里是西安回民小吃最全的地方。中午在回民一条街吃午餐。

2、坐公交到大雁塔南广场下进大雁塔游览(游览约40分钟)。大雁塔广场——世界最大的音乐文化主题广场(大雁塔附近吃午餐)慈恩寺50元/人,大雁塔登塔30元(约20分钟),时间早的话可以继续游览曲江池遗址公园(免费)。(如不打算在明城墙骑自行车的,可以第2项参观南门古城墙,然后参观芙蓉园,大雁塔在陕博后参观)

3、16:00-17:00进入参观大唐芙蓉园(90元/人),坐公交车到大唐芙蓉园南门下,夜景很漂亮,大唐芙蓉园可以观看《大唐追梦》歌舞17:00开演门票150元/人,一般是17:00入园看完歌舞1小时10分钟,游园后看水幕电影《齐天大圣》(不另交钱)19:45开演。如果同天也想看大唐追梦,只能看大雁塔6点的喷泉。游览完大唐芙蓉园后从大唐芙蓉园北门出来到大雁塔北广场看音乐喷泉(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是亚洲第一大音乐喷泉。6点一场,最好看晚上9点(夏季)那一场,有音乐和灯光),或者去大唐不夜城吃夜宵。从芙蓉园可坐游8公交车返回火车站。

备注:大雁塔与芙蓉园相邻,曲江池遗址公园在芙蓉园南面。公园免费,市内乘22、224、212、504到曲江池调度站(终点),下车步行2分钟到,离火车站10公里,打车30元,离钟楼6公里,打车20元。

吃:牛肉馅饼、糊辣汤、王家酸汤水饺、定家小酥肉、蜂蜜凉糕、臊子面、荞麦饸饹

9月2日(周四):在火车站坐旅游公交

东线游介绍:兵马俑、秦始皇陵、骊山、华清池都是精品游的,其中都是4A以上的。

早餐后,乘车前往临潼(乘车时间约1.5小时),游览“南依骊山,北向渭水”的华清池*(游览时间约1.5小时,门票70元/人),华清池的温泉自古就享有盛誉,更因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故事而名扬天下。中午在县城吃饭,下午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游览时间约2.5小时,门票90元/人),将参观到两个兵马俑坑室(铜车马1、2、3号坑)和一个铜车马展厅,它再现了二千多年前秦朝威武雄壮的军阵,它是世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珍,向人们民展示了秦始皇的百万雄师和强大国力,游毕返回西安后入住酒店,晚上好好休息。电子解说器 10元/人,导游讲解50元/团。

备注: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火车站售票口前面)坐915、914(慢车不推荐)、游5(7元)、306(7元)到兵马俑,不要坐广场的旅游车,他们是骗人的,在临潼吃饭时小心被宰,吃饭前先看好菜单价格。推荐一家在路边的挂省政府涉外接待的地方,环境和人都不错的,就在去兵马俑门口对面的停车站那里,价格适中口味都很好的。还有在那里做车租车的时候不要去那些霁等地方,都是骗人的。

吃:肉丸糊辣汤(2.5)、秦镇米皮(2.5)、葫芦鸡、稠酒、金线油塔等户县小吃若干。厦门包车价格

9月3日(周五):在西安城西客运站坐车或火车站7点-7:30有公交

西线介绍:乾陵(武则天和李治合葬)一座陵园埋有两个皇帝、昭陵(李世民陵园)90元——世界上最大的帝皇陪葬陵园,开辟了以山为陵园的先河,法门寺——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杨贵妃墓(行程30分钟,可游览1小时),观看盛唐时期的精品文物,茂陵——汉武帝陵园(行程40分钟,可游览1小时)

游览法门寺120元/人、乾陵45元/人:(西线一日游导游加车费20元/人)

方案1:在西安城西客运站坐到扶风县的长途汽车,法门寺下。参观完法门寺,在法门寺坐车到扶风,在扶风县城坐开往乾县、永寿、彬县的车,在乾县下。在乾县坐公交,或蹦蹦车到乾陵。参观完乾陵,从乾县坐长途汽车回西安城西客运站。

方案2:在城西客运站坐车或在火车站坐游3(单程25元/人)50分钟左右,到达乾县转公交车,游览2个小时,建议不看永泰公主、章怀太子墓,参观乾陵(45元/人,李治和武则天合墓,“无字碑”),坐车到扶风县/法门镇,吃午餐,大约30分钟,游览参观法门寺,1.5个小时。法门寺分寺院和博物馆两部分,寺院上香,法门寺观看文物和舍利真身,回西安第一班车为13点,联票120元,火车站游2仅早上8时有一班车到法门寺,回车票50元。

吃:糊辣汤、豆腐脑、白夹馍、镜糕、平娃烤肉、酸辣凉粉、红红酸菜炒米、小贾山楂粥、麻酱凉皮

9月4日(周六):在火车站坐旅游公交

游华山:(3-10月临潼到华山段在修路会出现塞车现象,故华山游不能放在最后一天,以免耽误飞机)

于酒店早餐后,前往游览天下第一险峰——华山*(游览时间约3.5小时,含大门票100元/人、不含进山车20元/人及往返缆车费150元/人,中餐自理最好自带食物及水上山),西岳华山自古以险峻著称,自古华山一条路,从北峰过擦耳崖,走苍龙岭,上天梯,过金锁关,东峰朝阳有赵匡胤与陈抟老祖下棋的博翌厅,南峰落雁有华山最险的长空栈道,西峰莲花有沉香劈山救母的斧披石,庙宇亭台楼阁,瀑布飞泉随处可见险境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各位可一览华山绝景。游毕乘车返回西安(3-10月西安到华山高速公路封闭,只能走国道,行车时间约3小时),抵达后入住酒店。往还车费40元/人

备注:火车站东广场坐车,车票20元/人,7:00-14:00发车,四、五班车,从华山回最后一班为17:00(?)

9月5日(最后一天):离南门、小寨近

1、上午8:00参观陕西省博物馆(8:30-18:00),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由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组成,推荐先去省博是因为省博现在免费但不免票(带上有效身份证件领票)。每天参观得人比较多,8点开门,很多人7点多就去排队了,不早点去,领票排队时间比较长。电子导游器 20/人。城西客运站坐701路公交,翠华路下。十字往东100米左右,路北有一家7天连锁酒店。离陕西省博物馆很近。那里的住宿也相对便宜一些。(后游览佛教文化主题公园:唐长安城遗址公园)

2、补充游览之前行程中未游览到的市区项目;碑林博物馆免费,位于城墙根下,文昌路(碑林)站,爱好书法的可以参观,还有边上有书院街,可以逛下。

3、傍晚游览古城墙(游览时间约1-2小时),这座雄伟的西安古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也是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世界少有,在此可领略古色古香的古城风光。从南门上古城墙。租自行车20元/100分钟,骑得快1个多小时够。最好从西门或北门下城墙,那两个地方离钟楼近一些。下城墙后,坐公交或走到钟楼吃晚餐。晚餐后最晚为17:40乘坐机场大巴赶赴机场。

吃:小老三热米皮、东南亚甑糕、马老虎水盆羊肉,晚上“乐乐餐厅”

1、北线:延安枣园21元、壶口瀑布81元、黄帝陵91元,其中壶口瀑布是我国三大瀑布之一的,主要以壮观为主。

2、市区:钟鼓楼、碑林、大唐芙蓉园、南门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是4A,清真寺——中国最早最有代表的寺院,兴善寺——藏传佛教皇家寺院,

大雁塔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兴善寺都在一起的,钟楼附近的士比较难打

3、钟楼西边丽晶酒店可乘坐机场大巴,25元/人,火车站附近机场大巴在解放饭店门口 30元/人,整点发车,1小时到,大约离机场50公里,打车100元左右。

4、小雁塔,位于西安博物院内,碑林区友谊路。

以上是出行前收集大量资料(百度、淘宝、各旅游网站)后规划制定的西安旅游攻略,希望能帮助到计划西安之行的朋友。

行程结束后记录以下几点经验仅供参考:(微笑蝴蝶原创)

1、西安的计程车基本打不到,我们四个人的西安之旅仅坐了两趟出租车,出飞机场打车到北关,没打表,司机要价120元,更有正规出租车说要150、160;第二趟就是从城墙东南角打车到北关拿行李后到飞机场,加上机场高速过路费(给往返费20元),一共108元,可见一定是打表更划算;其他任何时间出租车都不停车,也不搭理你,烧气的出租车就是牛!~反而公交出行很方便

2、住宿不一定要在城墙内,只要方便公交方便就行。西安城区不大。北关住宿价格合适,附近有华润万佳超市比较方便,吃饭也便宜,虽然西安小吃很多,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吃的习惯,所以我们多数还是吃湖南菜,饭店人均20,消费不高,很划算。因为西安景点比较分散,如果跟团的话,建议不要去当地跟团,在出发地跟团,了解清楚行程,或者自助游就要做下功课了:)

3、西安当地有很多旅行社,街上或者景区很多小导游在发传单或名片。有各个线路的旅游价格,有的是全包价,有的可以仅包车费,基本上车费东、西线游都是车费20元,有的还需要综合导游费10元,全包价就是再加上景点的正规门票价,我个人觉得跟团不合适,必须要去旅行社规定的全部景点,里面肯定会包含毫无意义的景点,并且有很多购物点,西安人还挺会忽悠你买东西的;比如东线游,6个景点的(兵马俑、临潼博物馆、秦陵地宫、扁鹊墓、大唐明圣宫、兵谏亭)全包价270,也有3个点(兵马俑90、华清池70、秦陵地宫45)的220,值得一看的就只有兵马俑;6个点的还不包括华清池,导游说华清池门票70,还有198的最低消费(温泉),我觉得这个说法不靠谱;后来我们决定自己去东线,就看兵马俑和华清池,在火车站坐车很方便,10分钟一趟,而且相当多的班次,来回我们都不需要等车就走,路程也就40分钟,914要1个小时,交通很方便,不需要跟团,车费7元/人/趟。

4、因为有妈妈一起出游,妈妈们报团360/人去了陕北两日游,壶口瀑布、窑洞、远观宝塔山、黄帝陵,总结没什么可看的东西。另外还花了100元/人看延安保卫战表演,70元包3正一早,东西难吃,还说是延安特色三吃,土豆、南瓜、还有枣子,主要是坐车太辛苦,多数时间在路上,年纪大的人真是吃不消。在导游的游说下买了5包68元/包的红枣,贵ya~~~;我们小年青就参加了华山一日游330元,包门票、进山车费40,索道来回150,其中一个卖药材的购物点,午餐点,40多一个小菜,我们没在那吃午餐,导游还不准到处走,我们跑到别家吃的,味道也不怎么样。

5、有的旅行社说一日游包车价80元/车,实际上也必须要去规定的4-6个景点,而且有3个购物点。本来打算包车去西线的,因对寺庙兴趣不大,后来作罢。

6、其实西安有很多免费的地方参观都不错,陕西省博物馆,我们1号下午去的,人不多,5点以后就不让进了,要早点去。因没去大唐芙蓉园,我们改去了张学良公馆,也是不收费,在大差市站台下,走路即到。里面有西安事变的全部介绍版画和电影,还有蜡人像,很逼真;还挺不错,有时间可以在市区看看军事方面的馆。。。

7、钟楼和鼓楼上一个就行了,钟楼离南门一个站,离北门三个站,比较偏南边,去之前要熟悉一下地图。机场大巴在火车站门口解放饭店门口和钟楼附近美仑酒店门口有,或者直接打车。厦门导游网私人

8、西安天气有点灰蒙蒙的,我们去的时候天气还比较凉爽,很有秋意了,不过外套没用上,遮阳伞也没用上,雨伞用上了;华山顶上下雨,需要雨披,越上面越贵,可以早点买。。在山下时还是大晴天,很多人买了帽子和袖套都没用上。

二、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1、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建立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参考!

2、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3、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其它文物,尤以碑刻墓志、历代拓本为具有特色的馆藏品。

4、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较多,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5、馆区由孔庙、碑林、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十一五以来,新建成以“长安佛韵”为主题展陈的石刻艺术馆,并荣获*优质工程“鲁班奖”与“十大精品”陈列奖,形成“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

兵马俑导游讲解多少钱(手机导游解说软件)

6、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7、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8、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型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9、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孔子见老子图、青龙朱雀图等精美的石刻。游玩后,还可以购买到用原碑刻拓印出来的“碑帖”,不过这里的“碑帖”价格不算便宜,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边上的书院门步行街上购买碑帖,价格相比较便宜些。

10、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11、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储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12、新石刻艺术馆以"长安佛韵"为展陈主题,共展出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2011年,"长安佛韵"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新石刻艺术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13、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14、西安孔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储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多为明清建筑。

15、 11月16日,"第十八届西安碑林国际临书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东西临展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日本临书作品97件***组***,是从五百多件临帖书法作品中评选出的优秀获奖作品,包涵了真草隶篆各种书体。

16、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为陈毅元帅所题,展陈内容主要为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17、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储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第二展室

18、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其中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卓越的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了"三绝碑"。

19、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型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20、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21、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

22、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23、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型,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看过""的还:

三、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篇

1、篇一: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2、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3、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4、西安碑林博物馆(ForestofStoneStelesMuseum)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5、篇二: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6、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7、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8、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9、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10、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11、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12、篇三: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13、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14、“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15、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16、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17、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18、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19、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20、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21、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q2,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22、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23、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24、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25、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26、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27、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28、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西安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xian/post/52331.html发布于 2024-04-1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西安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