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西安你了解多少
西安的详细说明:概况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或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其中西周、秦、西汉、唐,是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安拥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西安古城墙、有石质书库之称的碑林、以及大雁塔、小雁塔等标志性建筑。当然人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在地下,因为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博物馆、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半坡遗址、反映中国社会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变迁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等中华古代文明的珍贵遗存,“五千年的历史看西安”可不是虚妄之言,难怪许多外国元首都把西安作为访华的必游之地。除了这些闻名遐迩的古迹之外,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秀丽险峻的西岳华山又给这个秦砖汉瓦的世界添了几许清新自然的气息。娱乐西安作为一座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供旅游观光者休息娱乐的地方自然很多。除了一般城市都有的歌舞厅、保龄球馆、美食娱乐城外,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有白庙游泳场、省射击场、西安北方乐园、沣峪广新园民族村、未央湖旅游度假区、西安渭水园温泉度假村等。还有新建成的大雁塔北广场,这里有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游客来这里逛逛一定会尽兴而归。音乐喷泉开放的时间:周一到周五:12:00、20:00周六,日以及节假日:10:00、12:00、14:00、16:00、18:00、20:00住宿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市内有各种不同档次的饭店和宾馆,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车站及汽车站附近,就有不少的宾馆可供普通游客住宿,虽然不是很豪华,但也干净舒适,而且价格不贵,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内还有很多的旅游定点饭店,套间和标准间客房内一般有卫生间、电话、和电视。普通标准间客房价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价格有所浮动,大部分饭店可为住店客人代订飞机票、火车票,非常方便。餐饮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还有梆梆面、柿面糊塌、凉皮、炒粉鱼、锅盔、千层油酥饼等特色小吃。在西安城内经营羊肉泡馍的餐馆很多,几乎每一条大街上都会有几家专门的羊肉泡馍馆,其中最有名的无疑要算老孙家羊肉泡馍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馍馆、陕西太子楼御膳馆有限公司、西关牛羊肉泡馍馆、春发生泡馍馆等也久有盛名。首创“西安饺子宴”的是西安餐饮行业中唯一的国家二级企业——西安解放路饺子馆,此外,天津饺子馆、德发长饺子馆、永新饺子馆等几家餐馆也各具特色。在西安品尝小吃除可在南稍门、东新街的夜市外,还可以去鼓楼后的小吃街。鼓楼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种知名的西安小吃应有尽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记适可而止,不要吃坏肚子。特色餐馆老孙家:东关正街西段/春发生:南院门20号/同盛祥:钟鼓楼广场/樊记腊汁肉:竹笆市45号/德发长:钟鼓楼广场西大街3号/解放路饺子馆:解放路陇海酒店一层/贾三灌汤包子店:西羊市西段121号/三原老黄家西安分店:文艺路建设西街副16号购物西安作为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猛。市内有很多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及超市,主要集中在西大街的百胜、世纪金花、南大街的中大国际、海大天地,东大街、解放路等地,这里的商品种类很全,但是一般在晚上八、九点钟就停止营业了。在西安还有许多文物商店,如位于碑林博物馆旁边的书院门仿古一条街、西安南郊朱雀路中段的西安古玩市场、以及雁塔路中段5号的文宝斋,都可以买到兵马俑复制品、唐三彩等仿古工艺品,以及剪纸、布艺等民间手工艺品。除此之外,在个体小商店、街头摊点购物时,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您尽可以讨价还价。在一番口舌之后,买到了比标价便宜很多的商品,也是购物的乐趣之一。景点:兵马俑的详细说明是始皇陵的从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处,发现于1974年,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又先后发现二、三号坑,其中一号坑最大,面积达14260平方米。三个坑共发掘出7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战车、400多匹陶马、10万多件兵器。陶俑身高在1米75至1米85之间,根据装束、神态、发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将军俑,武士俑,车士俑等。坑内还出土有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展出的大部分为一号坑中的兵马俑,由于保护技术有限,已回埋4000余,只展出1000多个。门票:90元(12月、1月、2月为淡季,65元)交通:在火车站门口乘306路(游7)可直达,票价5元,营运时间早晨8:00-晚上6:00。这趟车可以顺路去华清池。特别关照: 1、最好不要跟团走,避免被迫参观一些毫无价值的人造景点。 2、“三坑一厅”中,铜车马非常珍贵,一定要听导游讲解,因为文字介绍几乎没有。导游费30元,如果觉得不划算的话,可以跟在别的团队后面。华清池的详细说明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侧,东距西安30公里。华清池因为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传说而名声远播,其实华清池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早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骊宫;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在这里建立行宫;唐代更是大兴土木,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并正式改名为“华清宫”。华清池东区悬挂有郭沫若题写的“华清池”金字匾额,区内有荷花阁、飞霞阁、五间厅(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等建筑,其中温泉石壁上的《温泉颂碑》是我国碑石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中区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区内有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星辰汤及文物陈列室。西区内有九龙湖、飞霞殿,还有《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大型壁画,该画由90块汉白玉组成,长9.15米,高3.6米,描述了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骊山温泉宫第一次召见杨玉环的情景。交通:去华清池的车子很多,但最好乘火车站东侧的306和307路公交车(30分钟可到),往返车费8元,单程5元。这两部车车身全绿,非常好识别,平均10分钟一趟,途经华清池、秦陵、兵马俑各处,很方便。门票:40元,学生半价。西安碑林的详细说明在西安三学街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始建于北宋哲宗年间(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碑林现有7个大型陈列室、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方,现展出的碑石达1000余方,其中多数是唐人所刻。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篆、隶、草、行等各种书体,还有机会一睹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亲笔刻石,以及王羲之、苏轼等名家的墨宝。特别关照:在碑林旁的商店中购买拓片时,要货比三家。交通:可乘14、402、239路公交车到博物馆站下车门票:30元开放时间:8:30—18:30大慈恩寺的详细说明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距西安市区4公里的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高64余米,塔基边长25米,共有七层,塔身呈方形锥体。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车可直达。门票:淡季20元,旺季25元。(登塔需另加20元)开放时间:8:00——17:00
二、西安有什么特色
西安的特色当属下列具有代表性。
1、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可以说是西安最好吃的一种小吃了。biangbiang面宽如裤带,但十分劲道、有味道,是来陕西关中地区不可不吃的一道特色小吃。
2、肉夹馍。肉夹馍是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小吃。肉夹馍在陕西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在西安的就是其中一种很美味的腊汁肉夹馍,使用白吉馍夹着腊汁肉,一口下去,那滋味儿,就够你不枉来西安一趟了。
3、凉皮。来到了西安,凉皮儿自然也是不能不吃的一种美食了。在西安夜市上的凉皮大概分三种:岐山擀面皮、汉中热面皮和秦镇米面凉皮。其中以岐山擀面皮最受欢迎。小编也是最爱吃岐山擀面皮儿。凉爽可口,老少皆宜。
4、羊肉泡馍,即羊肉汤泡馍。有诗云:“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羊肉泡馍算是西安小吃中极为滋补的一种,有很多外地人甚至外国客人,来西安都必须来吃一次羊肉泡馍,是来西安不得不吃的又一种美食。
5、臊子面。西安的臊子面,在全国也是一绝,它汤味酸辣,面条筋韧爽口。是不可多得的面食的极致享受。来西安,早晨来一碗臊子面,一整天都能心情美满。
6、千层饼。千层饼虽然好像到处都有,但是西安的千层饼口感可不一样,融入了当地的特色风味。一点儿都不油腻,反而滋味十足,小编在上高中时就很喜欢去买千层饼来吃,吃了好多年都没有腻过。
7、石子饼。这个饼子它的制作方法比较与众不同,它是将石块烧热,然后紧接着将谷物直接放于石上制熟。利用石块传热慢,散热也慢,布热均匀的特点,达到控制火候的目的。这样烤制出来的饼,面香醇厚老少咸宜。泉州厦门包车
8、贾三灌汤包。这并不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小吃,而是近几年因为贾三这个人才出名起来的一家新兴的小吃。味道弄得特别好,是你只能在西安吃到的一种味道,欢迎来西安品尝。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八中西安特色小吃,欢迎大家来西安尝试哦。
三、导游考试地方文化:潮州方言厦门包车
1、潮州方言,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潮州话。
2、潮州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州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州话的人很多,有关潮州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州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3、形容词在文学上的重要作用,这是无须多费唇舌阐述的。然而这里所要举述的,则是潮汕老百姓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所惯用的形容词透过它,可以窥见我们潮汕老百姓的语言才华和文学素养。
4、悬(高)过天乌过铁佛雅过花旦肥(胖)过水獭健过羚鹿
5、粗过擂钵滑过琉璃咸过卤胆涩过薯莨粕阔过开元(寺)重过棺材轻过纸钱
6、凶过竹铳穷过着火烧(屋子财产遭火劫)易过食碗水惊过遇着鬼俏(势强)过王莽走到支辫直过箭猛(快)过纸影(皮影戏)担竹椅
7、以上举的都是“××过××”的句格,但已可略见一斑。厦门漳州包车
8、唐代,佛教在中国开始盛行。即使是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也受到影响,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28年)在潮州市区中心的甘露坊建起了开元寺。开元寺的建成,标志了佛教在潮汕地区的正式传播。
9、佛教文化的传播,对潮汕文化的影响颇大,不仅从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对人们产生影响,甚至从潮汕方言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试举数例。窥斑见豹。
10、心地,指心肠。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云:“众生之心,犹如大地。”唐释齐已的《移居西湖》诗:“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后来就引申为心肠了。
11、人相,指人的面貌、品质、能力等诸方面。在佛家用语中偏指人的相貌、风度。《维摩诘经·讲经文》:“好个聪明人相全,忍教鬼使牛头领。”宋·陈善《们虱新话·读》法华经得相法《:“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俱足。”
12、众生,潮州方言是指牲畜。但佛家却用这个词来指一切有情欲生命的人和物。佛经中提到:“众生本体,即为法身。法身流转五道即为众生……”《法华经·序品》说:“六道众生,生死所趣。”潮州方言的这个义项是词义缩小。
13、功德冥斋,民间遇到丧事,都要请和尚来诵经,超度亡灵。法事做一天的称为“做功德”,半天的叫“做冥斋”。这些都是佛家用语。
14、潮州方言的熟语典故,是潮汕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下来的,是潮州方言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潮汕文化领域中灿烂的艺术结晶,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潮汕地区历来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因此,在熟语典故中有不少是反映潮汕地区的风土人物。如“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反映了潮汕迷人的风光。“阔过开元寺”“潮州厝,皇宫起”反映了开元寺的雄伟壮观以及潮州宅居的富丽堂皇。“沉东京,浮南澳”则记录了潮汕地区自然地貌的变迁。
15、某些熟语典故,是由一些人物传说而衍生出来的,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潮汕历的人物逸事。例如:“个脾孬过丁盛发”,说的是清末潮州名医丁盛发的轶事。“前门夏秀才,后门夏雨来”、“早出日头晤成天”分别出自潮州秀才夏雨来和潮州状元林大钦。
16、某些熟语典故反映了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既有潮汕本土的,也在非潮汕本土的。例如“赶你去狗卵山烙日花”反映的是唐朝陈元光带兵到潮州镇压畲族人民的*,结果被畲族人民围困在一个山头的历史事实厦门包车游。“识字掠无蟛蜞”则反映了清朝初年,清统治者为了防御郑成功,下令将沿海居民内迁的历史事件。“所断手指头”则出自唐朝将军南霁云为讨救兵,抗击安史之乱。而“荆州借久成已业”则反映了三国时期吴国、蜀国矛盾的根源。
17、从一些流行的熟语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到潮汕地区的一些人文历史。例如“澄海无客,大埔无福”。“潮州福建祖”,反映了潮汕地区的移民史。由于北方战乱,从中原逃难南来的有不少先在福建定居,后又辗转迁入潮汕,如潮汕前七贤之一的王大宝,其先世就是唐末五代初,史称“俭约好礼”的闽王王审知。王审知的玄孙王坦由泉州迁漳浦,再迁饶平,最后定居海阳。又如明代潮籍学者薛侃,他的先祖薛兰也是“闽之廉村人”,宋淳熙末年“始迁于潮”,“卜居凤陇”。其它的如海阳著姓林氏,迁自泉州;澄海林氏,迁自福州;潮阳肖氏,迁自龙溪等,故有“潮州福建祖”之熟语。“澄海无客,大埔无福”,反映了客家人和潮汕人在潮梅各地互为杂处,而只在大埔纯客家县,澄海纯福老县。
18、熟语典故中有一些反映了潮人的过番史,如“无可奈何桩甜踩”,“荡到无,过逞罗”。过去,不少潮汕人因为生活所迫,飘洋过海移居国外。而侨居国外的潮人,则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寄回家乡赡养家里人,家里人则坐享其成,所以熟语说:“番畔钱银唐山福”。
19、有些熟语直接反映了潮汕民间流行民俗活动,如“盐灶神欠拖”、“做鬼爬晤上施孤栅”。前者反映澄海盐灶,每年游神时总是把神像放在地上拖行。后者反映了七月十五潮汕的施孤活动。
20、熟语典故是人民群众以精练生动的语言,概括反映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爱憎感情,是潮汕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1、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这古今都一样。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州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人声,这就是声调。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州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22、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而我们潮州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明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
23、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而在潮州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明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其对应规律如下表:
24、古代汉语四声古声母例字潮州方言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