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西安兵马俑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西安兵马俑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秦兵马俑,我叫张俊伟,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张导就可以了。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游客们,我们现在已经在秦兵马俑的三个俑坑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一号俑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0米,总面积竟有14260平方米,这简直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鶡冠,手握宝剑,久经沙场,重任在身。
请大家看这些大个子,请大家猜猜看这些是什么俑?对了,这体格健壮,身穿战袍,手持兵器,一看就知道是武士俑。
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认真观察,他们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好像随时上马冲杀。
打仗时期,没有马可不行,请大家向前看,一匹匹形体健壮,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大家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分明在暗下决心,誓为统一天下而战;有的紧握双拳,待命出征。
游客们,我的介绍到此为止,俑坑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兵马俑,请大家随便观赏,但不要乱扔垃圾,也不要拍摄照片。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我叫袁梦,大家叫我袁导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旅游的地点是西安的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好了,现在大家已经到了秦始皇林园,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对。传说以前,皇宫每去世一个人,皇帝都要找一个活人来陪葬,可皇帝身边的侍卫觉得这样不好,就提了一个建议,让那些工人数不清的兵马俑,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过去,到现在,兵马俑就成了现在的历史文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一号俑坑,也是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平方米,大家快看,我的右手指的这个是将军俑,他非常高,也很威武,我右手指的是陶马佣,这些马多大呀!和真的一样。大家快看,这是什么佣?他的身高1米8,体格健壮,体形匀称,手持兵器,这是什么佣呢?对了,你猜对了,这是武士俑。
还有骑兵俑,上身穿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上马冲杀......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你们哪一个佣没看清楚,可以重去看。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姜**,今天我们要到秦兵马俑去参观。
978发过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来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来到中国。”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 500米处。秦始皇陵兵马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 4260平方米,一个俑坑最多有六千多个。
再看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手执缰绳。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为武士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还有的慈祥含笑,可谓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了,要在九点之前集合。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你们到兵马俑来游玩,但请你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不要乱扔垃圾厦门长途包车。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二、三号坑组成的,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分成将军俑、骑士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拿着宝剑,看它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败敌人。那个兵马俑是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它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
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它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敌人做殊死拼搏。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与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吧,祝大家在这里能玩的开心。
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现在已发掘出三个俑坑,每个俑坑中都有兵马俑,共八千多个。一号坑最多,兵马俑近六千多个。
现在一号坑上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我所说的拱形大厅。大家请随我来到大厅上。请往下看,这些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大家现在看到的兵马俑似乎“一摸一样”,但是,如果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兵马俑:
这是将军俑,他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一看就是久经沙场;这是武士俑,他们身高有1.8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整装待发;武士俑一旁就是骑兵俑,骑兵佣上身穿短甲,下身穿着紧口裤,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下面,大家自己游玩,我提几点要求:
1.大家不要在兵马俑上乱写乱画。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请你们仔细观看,它们是千姿百态的:看,有的神态庄重,好像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有的面带挂意,好像在想什么;有的向远处遥望,好像在想胜利后的情景;有的昂首挺胸,神态自若,好像已经知道谁胜谁负了。
现在,我的解说完毕,祝大家游玩愉快。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西安临潼,我叫姚宇晨,大家可以叫我小姚,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今天我为大家重点介绍的是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其中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总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气势恢宏。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无敌之师。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武士俑平均身高一点八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他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蹬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上马冲杀。
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下面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拍照留念。
好了,今天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大家好!欢迎来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林,你们叫我林导吧。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在进入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陵园的一处大型兵马俑陪葬坑,它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在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一发现发现震惊世界,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坑的最东端是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的前锋。前锋的后面为的主体,他们被排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占地6000平方米。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占地520平方米。
大家好。我是西安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13岁登基时就开始修建的一座伟大工程。直到1974年在西安临潼被发现并出土,它以其雄伟、罕见的气势名誉中外,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多,个性鲜明。大家仔细看看,那些头戴?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的是将军俑,而那些身着铠甲、足登长靴,右手执兵器的就是骑兵俑。看他们神态自若的样子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西安,我就是你们的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黄,大家以后可以叫我黄导。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李司机。他开车有十多年了,并且从来都没有出过差错。这次,我们要参观的的是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5千米处,兵马俑有3个坑,分为1、2、3号坑,其中1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是14260平方米,并且里边的兵马俑也最多。兵马俑有许多类型,如将军俑、武士俑和骑兵俑。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搞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兵马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箭、矛等。大家跟紧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将军俑,将军俑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让人一看就觉得他们是久经沙场,值得信任的伟大的人。下面,我们可以自由地参观兵马俑了!
尊敬的游客们,如果你们有不满之处,请告诉我们,我们一定改正。也谢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希望下次你们还来西安游玩。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古城西安,我是你们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李,名姿萱,大家叫我萱萱就行。现在我们要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位于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请大家按次序下车。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进入秦兵马俑,请大家注意安全。兵马俑规模宏大,它是1974年2月,在秦始皇陵打井处偶然发现的,世界绝无仅有。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大家看到的是一号坑,它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泛2米,总面积近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站在高处鸟瞰,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像是秦始皇统率的南征北站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个性鲜明,有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都很美观,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兵马俑的姿态不一,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赏,注意安全,不要乱涂乱画。二十分钟后在大厅集合,下一站我要带领大家去著名的景点大雁塔。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相信大家也一定玩的很尽兴吧,这次西安之旅已圆满结束,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记住美丽的西安。祝大家一路顺风!再见!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西安的秦兵马俑世界遗产景观。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道,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入秦兵马俑内参观。
秦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享誉世界,举世无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八千个,大家现在身处的位置就是兵马俑一号坑的上面。一号俑坑面积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个兵马俑。大家站在高处鸟瞰,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齐,构成一个行止有序、进退有据、组织严密、固若金汤的军阵编列。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大家仔细看看那些头戴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的是将军俑。而那些身着短甲,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的就是骑兵俑。看他们神态自若的样子,就知道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这里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剩下的时间,各位可以仔细端详,领略一下兵马俑的雄伟气势。
大家好!我是西安秦兵马俑旅行社的导游,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小林。我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游玩之前,我要给大家一个温馨的提示:请大家跟着我走,不要掉队,有孩子的'大人请看好孩子。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今天我就要带领大家游览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古代历史文物。
大家快看,将军俑身材魁梧,头上戴着鶡冠,身披铠甲,手里握着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威风凛凛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大家看,这就是武士俑,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瞧,武士俑身后站着的骑兵俑比武士俑还要威风。它们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铁骑俑的战马肌肉丰满,形体健壮的陶马跟一般大小。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请大家尽情的玩耍,有要拍照的,我可以帮忙。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宗导。今日由我带领大家到西安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参观。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此刻已发掘出三个俑坑,每个俑坑中都有兵马俑,共八千多个。一号坑最多,兵马俑近六千多个。
此刻一号坑上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我所说的拱形大厅。大家请随我来到大厅上。请往下看,这些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大家此刻看到的兵马俑似乎“一摸一样”,可是,如果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下头我就来介绍几种兵马俑:
这是将军俑,他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一看就是久经沙场;这是武士俑,他们身高有1.8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整装待发;武士俑一旁就是骑兵俑,骑兵佣上身穿短甲,下身穿着紧口裤,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下头,大家自我游玩,我提几点要求:1.大家不要在兵马俑上乱写乱画。2.果皮纸屑不要乱丢。3.小朋友不要骑在陶立刻。
今天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导游员,我叫陈含紫,欢迎你们的到来!虽然初次给你们当导游也希望能给你们旅游之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来到中国不看秦兵马俑,就等于没到中国”。现在我们来到了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出土于我国西安的临潼。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大家请往两边看,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
一号坑共计有陶俑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已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峰,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朝东,正面在东边。
请大家往西看,三号坑在一号坑西25米处,面积约为52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两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怎么样,听了我的讲解,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秦兵马俑呢?
我是这次的导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我国著名历史遗迹——兵马俑。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兵马俑。兵马俑规模宏大,发掘的俑坑已达三个,面积一共有两万平方米,几乎是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的各种俑一共有八千多个。现在已经到了兵马俑,请大家下车。
这是一号坑,是三个俑坑里最大的一个。东西边长二百三十米,南北边宽六十二米,总面积有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俑坑里有六千多个兵马俑,占了兵马俑总数的四分之三。接下来,我们去二号坑。
请看,这就是二号坑,里面大约有两千多个兵马俑。兵马俑分为五大种:一是将军俑,二是武士俑,三是骑兵俑,四是战马俑,五是马车俑。现在,大家准备一下,我们去三号坑。
请看,这便是三号坑,三号坑特别小,里面只有几辆马车俑。
大家也许听说过,兵马俑刚挖掘出来时是五颜六色的,样子十分精美,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土的颜色呢?我来告诉大家吧!因为我们现在的科技,还不是特别的发达,无法保存住兵马俑本身的色彩,所以兵马俑的颜色,出土不久就氧化了。现在我们就只能看见土土的颜色了。不过,考古学家们正在积极研究,如何更好地保存兵马俑的原貌。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见更壮观更生动的兵马俑了。
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和长城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家今天参观了兵马俑,是否更为我们祖国感到自豪呢?
各位好,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游,咱们今天就去观看西安的秦兵马俑,它举世无双,是享誉全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总面积近20xx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的兵马俑近八千个。厦门商务导游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几个吧。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燕尾长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这个是武士俑,他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他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蹬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那个是骑兵俑,他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裤足登长靴,又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上马冲杀。
陶马与真人一般大,一批批都体形健壮,肌肉丰满。
我的解说完了,请大家自由观看。
二、请问秦陵兵马俑的第一发现人究竟是谁
1、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我们是2005年 11月29日从延安回来以后看的。我十年前到这里看过,当时设备还很简单,现在修起楼房,建好了展出大厅。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的气魄。秦兵马俑据《史记》记载曾动用七十多万人花了37年的时间建造。从这个数字看就非同小可。它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它的发现还有一个小故事:
2、据我们的导游小吕说,兵马俑的所在地西安临潼区西杨村有个农民叫杨志发。1974年当时还是生产队,当年天旱,他和几个社员负责打井抗旱,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地下有几个泥做的人头,他们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出于好奇而带回村里,村民看了,有的说挖出了鬼,有的说是挖出了当年的城隍庙,迷信的村民给城隍烧香膜拜,有的不知是凶是吉心中惶惶,有的人家里死了人埋怨杨志发触犯了了神灵,要杨志发充当孝子,披麻带孝乞求神灵赦免。这样搞了一阵子,杨志发害怕了,为了避免人们的责难,他跑到山上躲子起来。
3、挖出泥人头的事后来传到一个记者的耳躲里,这位记者蹬着自行车到这条村里进行实地观看,并带走了两个陶俑。其实他也不懂这是什么东西,仅据他的知识找到了县文化馆的熟人研究。文化馆开始重视这一发现,从而逐级上报到北京。北京博场馆很重视这一发现,专门派人到现场,最后带走了几车陶俑进了京,经过多方考证证实这是秦俑,从而轰动了世界。有一年英国女皇访华,到西安时安排参观兵马俑,女皇提出接见兵马俑的发现者,有关部门找到了杨志发见了女皇,女皇请他签字留念,当时杨志发大字不懂一个,便在纸上按了个手印。后来当地领导找了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学签字,并任命杨志发为兵马俑展览馆名誉馆长。自此杨志发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练习写字给游人签名留念,为展览馆努力工作。现在人们在赞领杨志发的奉献精神。
4、这个故事使我久久不能忘记,但对一些情节我半信半疑。“新中国的农民连自已的名字也不会写吗?”“新中国的农村迷信到要迫逼一个偶然发现陶俑的人为死者作孝子吗?”“逼迫他的势力来自何方?”我百思不解。后来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是事出有因,还牵涉到《广州日报》、《杂文选刊》、《读者》三家媒体的一场官司:
5、2002年1月4日,《广州日报》“每日闲情”版刊登了署名赵牧的杂文,题目为《三个画圈人》。该文以鲁迅小说中人物阿Q为陪衬和比照,指名道姓地对杨志发作了失实的报导。该文把杨志发说成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华到西安参观兵马俑时,求见兵马俑发现者,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杨志发哆哆嗦嗦在本子上画了三个小圆圈。”该文还为了论证“命运”、“喜剧”,更是编虚造假说,“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书法——专练签名”,“杨志发被任命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据说月薪8000元人民币,据说如今年逾70的杨志发如果每月在馆内坐馆10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5000元津贴……”
6、2002年3月,《杂文选刊》第三期“人生解读”栏目全文转载了《三个画圈的人》,同时还特意配了一幅题图漫画,题图中一小人物张开双臂扎于巨人的牙齿之间,文尾对题图注释道:“有时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实在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往往是被某些人的嘴在一张一合之间就定了乾坤。”…..
7、2002年6月,《读者》第12期“社会”栏目也全文转载了《三个画圈的人》,同时也配以插图,将杨志发绘成同阿Q,一律衣衫褴褛、屈膝叩首,眼巴巴地看着正在转的钱币,其旁放有斩牌和锄头,并有一个挂“哨子”的人居中裁判。
8、杨志发面对三家媒体对他的丑化和贬损。认为自己出生于1938年3月,小学文化程度,1958年参军,1964年退伍回乡务农,曾担任过大队民兵连长,多次担任生产队长,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同村民为生产队打井时,挖出了埋藏的秦兵马俑,1995年6月,被秦兵马俑博物馆旅游服务公司请去为游客签名,1998年6月,在会见来参观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时,曾将签好名的书送给了克林顿。给旅客签名留念是事实,但未担任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更无8000元月薪及5000元津贴这一说。三媒体刊登、转载及配有题图《三个画圈的人》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从而向法院起诉三家媒体。
9、临潼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迅速组成了合议庭,并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10、开庭时,第一被告广州日报来人同原告杨志发达成和解协议,由《广州日报》在该报“每日闲情”版刊登致歉声明,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原告人民币4000元,法庭予以准许。
11、被告《杂文选刊》杂志社答辩称,《三个画圈的人》没有对原告构成侵权,该篇文章均选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文章行文也看不出对原告的贬损和丑化,文章突出的是原告淳朴、敦厚的老实农民形象,任何读者阅读此文均会对原告产生敬意,而不会有什么讽刺与丑化之感。认为原告索要精神赔偿于法无据,是借诉讼之名行炒作之实。要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但未出庭。
12、被告《读者》杂志社未答辩,亦未出庭参加诉讼。
13、2002年11月8日,临潼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报刊、杂志对发表的用真人真实姓名的作品,负有核实事实的义务,反映的事情应当真实。《三个画圈的人》的作者,编造虚构事实等情节,《杂文选刊》、《读者》杂志社转载时又加配了明显贬低、丑化原告的插图,给原告的名誉造成一定侵害,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之规定,判令《杂文选刊》、《读者》杂志社为原告杨志发在各自刊物上发表恢复名誉、清除影响,并各赔偿原告名誉损失2万元及承担诉讼费用。
14、宣判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诉,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15、看了法院的判决,我对兵马俑的发现者有了一个较清楚的了解。但还有没有其他发现人呢?2003年10月10日《陕西日报》发表记者成全勃以《临潼出现4名“秦俑发现人”为题的文章说明了当时发现秦兵马俑的一些人员资料,谈到四个人:
16、临潼农民杨志发是公认的当事人之一。据杨志发讲,秦俑是他和本村村民王普志、杨彦信3人挖井时发现的。那天,他同往常一样,从家中扛了把老镢头来到井下。当井挖到2米多深时,发现了红土层,这层红土很硬实,但又与生土层不太一样。里面有不少看上去很像火木灰之类的黑色东西。当他一镢头挖向井筒西壁时,一个大土块掉下来,土坑坑里露出一个圆圆瓦器,继续挖,挖出了一个真人大小的“黑瓦人”,再往下挖,又挖出了这个“黑瓦人”的头。第一个兵马俑就这样重见天日。当时,他们3个人将这个兵马俑搬运到井上。最初,谁也不认识这是个啥文物,只是觉得很像庙里的神像。再后来,他们和村中的几个人,用架子车把出土的七八个神像运到了临潼文化馆。王普志、杨彦信这两位“发现人”现均已离世。
17、据今年75岁的杨培彦老人讲,秦俑是他和杨志发等8人集体发现的。8人中,4个“发现人”都已去世,现在仅剩下了他和杨志发、杨新满、杨全义四人。老人回忆说,当时,他在村上当队长,下面有3个组。毛主席号召兴修水利,公社指示打井抗旱,他和副队长杨文学一人拿竿子、一人拿线绳,先画的井位。那井叫“大坑井”,直径4米。那年3月天气很冷,大家干累了就在井下“歇暖暖”。这口井是由他领导打的。打到快3米深,发现了红土。“淘井”淘到4米时,发现了一层“铅砖”,并挖出了七八个残缺不全的兵马俑。兵马俑大多数都是东边一条胳膊,西边一条腿,上边一个身子,下边一个头。大家轮流干活,因而是“集体发现的”。是他向公社领导做的汇报,并安排杨志发往临潼文化馆送的。送的时候,他还用纸将车上的文物给盖上。
18、杨新满讲,县博物馆只承认自己和杨全义、杨志发、杨彦信4人是“秦俑发现人”。1995年5月时,县文化馆馆长赵康民给他和杨志发、杨全义3个人补发了“发现人”证书。而杨彦信在发现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19、今年68岁的赵康民曾任临潼县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据赵康民介绍,当时打井的农民有6个,分别是杨全义、杨志发、杨彦信、杨新满等。1974年3月25日,他们开始打井,27日碰上坚硬的红烧土和夯土层,29日杨志发在井壁西壁上挖出兵马俑之后,陆续挖出七八个兵马俑个体。他们都不认识这是重要的文物,更不知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因而被运上井的兵马俑残体被扔在地上无人问津,有的俑身蹲着,俑头被架到树上,一些善男信女还对着点香烧纸。挖出的“铜箭头”(即驽机箭头)还被当废铜烂铁卖进了废品收购站。直到兵马俑被挖出的第28天,也就是1974年的4月25日,才向公社书记付永仁作了汇报,付安排文书李淑芳打电话向县博物馆报告,“秦俑”的命运才出现了转机。当时,我在县博物馆任文博专职干事,接到李淑芳电话,立即和副馆长王进成、工作人员丁耀祖骑自行车赶赴现场,通知立即停工,进行发掘。发掘中,参与的村民就多了。根据这出土的“铅砖”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铅砖”一对,以及“瓦人”服饰及“铜箭头”,我当时推断并命名其为“秦武士陶俑”,属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正式发掘后又发现了陶马俑,才有了“秦始皇兵马俑”这个统一的称谓。就是因为发现并命名,自己被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被评为全国文博战线先进工作者。赵康民说,根据《辞海》,“发现”一词的解释,“本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开始知道”叫作发现。由此判定,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秦俑发现人”。
20、为了更清楚一点了解这个“考古”的实况我还看了《三秦都市报》记者赵福生以《秦俑发现人杨志发昨来本报接听热线回忆当年难忘一幕》一文是这样写的:
21、“昨日上午,68岁的秦俑发现人杨志发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友谊商店总经理张建军陪同下做客本报新闻热线室,与读者在电话中交流“发现秦俑”与“文物保护”等话题。
22、杨志发在接听读者询问中,讲了当年发现秦俑的经过:1974年3月29日,他与村民王普志、杨彦信等人像往常一样,扛了把老镢头来到井下继续打井。当时井已挖到了两米多深,出现了红土层,里面有不少看上去很像火灰之类的东西。这个井叫方坑井,直径4米,大家轮流挖土、运土。当轮到他下到井底挖土时,一镢头挖向西边的井壁,挖到了一个硬东西上。土块落地,井壁露出一个黑东西,再挖,挖出了一个像真人一般高低大小的“黑瓦人”。这样,第一个兵马俑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在他那把老镢头下震惊了世界。
23、秦俑发现后,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对外正式开放后,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外国元首纷至沓来。众多游客要求与发现人见面、合影、请发现人签字留念、听发现人讲述发现奇迹的经过。由此,杨志发在他58岁那年,被秦俑博物馆友谊商店的张建军总经理聘进店内,“坐堂”签名售书,从此杨志发告别农业生产,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工资。”
24、这就是秦兵马俑发现的大体过程。我相信杨志发的介绍。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及具体人在当时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等等我无从考证,作为一个旅游者只是了解一下作为饭后茶余的议论话题而已。在我们生活中也往往遇到一些本来很简单的事,却被复什化了。
三、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
1、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西安大唐芙蓉园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唐芙蓉园,我们就不能不先讲到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它集游览、观光、度假、游乐、商贸、别墅为一体,占地面积15。88平方公里。区内风景名胜资源丰富,以雄伟壮丽的大雁塔、慈恩寺为中心,已建成的唐代艺术博物馆、唐华宾馆和唐歌舞演艺厅,显示出唐代建筑的风采;区内的植物园、盆景园、春晓园、蔷薇园、清流园等体现出长安园林的秀丽风光;国际美食城等旅游设施,为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餐饮提供服务和方便。大唐芙蓉园由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园林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担任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由日本的世界级大师秋田宽承担园林设计。
3、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300亩,总投资13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也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它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大唐芙蓉园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创下了多项纪录: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它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集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之大成。
4、大唐芙蓉园到底有什么特色呢?首先公园里充满了唐文化色彩,里面的雕塑、诗词都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还有唐时期文物的复制品,都体现了“唐”的特点;其次是近8万平方米的仿唐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唐建筑群落,全部依照原建筑进行修复,而且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再有就是投资6000万的湖面喷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幕电影;最后就是环湖广场演出《梦回大唐》了,这个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是集歌舞、音乐、诗歌、朗诵于一体的'艺术精华。
5、其实自古以来,曲江就拥有深厚的历史园林文化背景。曲江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秦时,那个时候这里就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名篇《上林赋》中,曾对曲江的自然风光作过生动描述。
6、隋朝国都大兴城倚曲江而建,隋文帝猜忌、多疑,又迷信风水。大兴城东南高西北低,风水倾向东南,后宫设于北侧中部,在地势上总也无法压过东南,有人提出应该采取“厌胜”的方法进行破除。如把曲江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皇家禁苑,成为帝王的游乐之地,这样就能永葆隋朝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好在曲江这里有曲水循环的自然形式,稍加修缮就可成为风景旖旎之所。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迁入新都后,觉得“曲”不吉利,于是命令其宰相高熲为这个皇家园林更换新名。有一天晚上,高熲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莲花盛开,异常红艳,莲花雅称芙蓉,于是将曲江更名为“芙蓉园”。经过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而且得到了一个新的名称芙蓉园。同时它与首都大兴城紧密相连,池子下游流入城内,是城东南各坊用水之一。隋炀帝时代,黄衮在曲江池中雕刻各种水饰,君臣坐饮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觞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给曲江胜迹赋予了一种人文精神,为唐代曲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7、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除在芙蓉园重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成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烩炙人口的文坛佳话都发生在这里。唐时的曲江性质大变,成为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达到了其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成为唐文化的荟萃之地、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也奏响了中国文化的最强音。
8、“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唐太宗“贞观之治”后,园林建设在其后的高宗、睿宗等朝在这里开始有了较大的举动,奠定了盛唐文化繁荣的基础。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其盛况空前绝后,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在皇家禁苑芙蓉园内,玄宗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长7960米、宽50米的夹城。经过唐玄宗的扩建,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高境界,各类文化活动也趋于高潮。随着唐末长安城的毁灭,其各种园林建筑也被破坏殆尽,各项文化活动逐渐沉寂下去,以至于有些最终消逝得无法追寻。曲江平民聚集游览的公共园林区,不仅在古都西安发展史上空前绝后,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9、大唐芙蓉园于XX年4月11日开园,开园以来,好评如潮。作为中国第一个反映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填补了西安旅游的空白,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体验盛唐文化的绝佳去处。XX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到大唐芙蓉园的游客总数竟一举超过秦兵马俑博物馆,位居陕西省第一,可见其受国内外游客的程度。
10、大唐芙蓉园(Tang Paradise)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2012年5月1日,伴随着“第二届西安曲江国际光影节”的盛大开幕,大唐芙蓉园二期工程唐市街区也正式对外营业,向中外游人展现当年大唐长安东西市商业区的繁荣景象。
11、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园区各景点每天上演各种精彩节目,包括祈天鼓舞、“教坊乐舞”宫廷演出、“艳影霓裳”服饰表演、少林武术表演、舞狮、高跷、杂技等。每晚上演的全球最大水幕电影,集音乐喷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雾为一体,带给游客震撼的立体感觉。园区主题演出大型梦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恢宏大气,如梦亦幻,曾应邀赴新加坡演出,受到了新加坡总统纳丹、总理李显龙和内阁资政李光耀的亲切接见和大力称赞。每逢节假日,还有各种应景主题活动,带给你三百六十五天的惊喜欢乐。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它将带您进入中国唯一的盛唐文化之旅。
12、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300亩,总投资13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大唐芙蓉园创下多项纪录,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拥有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集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之大成。
13、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隋文帝开皇3年(公元583年),就于此修建了“芙蓉园”。现今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米,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
14、园内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规模上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大唐芙蓉园遵循古建筑应是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童的原则。建筑材料设计均采用砖瓦混凝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既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
15、此外,大唐芙蓉园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充分、自然地展示盛唐文化。既能领略到神圣恢弘的皇家文化,又可看到“百帝游曲江”那规模盛大的大唐仪仗队,更有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入仕出相等主题活动。进入芙蓉园,每个建筑和各个景观都有着迷人的典故传说。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粼粼波光让人目不暇接,似乎自从踏入大门的那一刻,便已扭转时空,梦回唐朝。
16、大唐芙蓉园的建设,是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尤其是盛唐风格的皇家园林曾使这块区域为世界所关注。园区仿唐建筑设计建设、园区景观设计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建筑、古典园林建设。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被誉为“中华历史之园、精神之园、自然之园、人文之园、艺术之园”,象征着中华崛起的伟大时代,是中国繁荣昌盛的新世纪图腾。
17、 2011年1月17日,国家旅游局授予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国家5-景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