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导游人员的讲解技能:常用的导游方法和技巧
导游方法和技巧是导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自己成为旅游者的注意中心并将他们吸引在自己周围,导游人员必须讲究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国内外导游界的前辈们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导游方法和技巧,不少优秀导游人员还在通过实践不断予以补充、丰富,现择要介绍11种导游方法。
所谓“分段讲解法”,就是将一处大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来讲解。也就是说,在参观一个大的、重要的游览点之前,先概括地介绍此游览点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占地面积、欣赏价值等,使游客对即将游览的景点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导游人员再带团顺次参观,边看边讲,将旅游者导入审美对象的意境。如介绍杭州西湖时,一般先从其概况、传说、成因开始讲起,继而带出“一山、二堤、三岛”、“西湖新旧十景”等具体景点的讲解,旅游者边欣赏沿途美景,边倾听导游员有声有色、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讲解,定会心旷神怡,获得美的享受。
突出重点法就是导游讲解时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着重介绍参观游览点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的方法。一处景点,往往内容很多,导游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做到轻重搭配,详略得当,必要时出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脉络。
1、突出大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大的游览景点,导游人员必须根据这些景点的特征,进行重点讲解。如去花港观鱼的游览,主要是参观红鱼池和牡丹园,并加以重点介绍,不仅能让旅游者了解景点全貌,还能使他们领略公园的园林艺术和花卉知识,从中得美的享受。
2、突出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
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会发觉很多同类的东西,如同样的园林建筑,同样的佛教寺院,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即使是同一佛教宗派的寺院,其历史、规模、结构、建筑艺术、供奉的佛像也各不相同,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必须讲清其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才能使游客避免枯燥乏味的游览,增加知识情趣,提高旅游兴趣。
旅游者来自各个层面,兴趣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大家出来旅游都是为了寻找快乐,如导游人员能对他们背景有所了解,认真研究游客的喜好,努力做到投其所好,便能博得大多数游客的青睐。
突出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就是要提高讲解层次,吸引旅游者注意力,如介绍建筑,仅仅讲其布局、特征往往觉得很抽象。如果能引经据典加以比较,就会显得层次丰富,内容厚实,因为建筑的外表不仅是房屋或办公场所而已。一幢漂亮的建筑其造型本来就是“凝固的音乐”,反之,不讲设计的幢幢高楼就会变成“水泥森林”。导游员只有将其丰富内涵介绍给游客,才能使游客叹服。厦门到惠安包车
对于某一景点,导游人员只要根据实际情况,介绍这是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某地)(最长、最古老、、甚至可以说明最小)的……因为这也可以说是景点的特征,就能加深旅游者的兴致,有时在讲解一个景点时也要避轻就重,如杭州飞来峰,洞窟岩壁上分布着五代到宋、元时期的石窟造像338尊,导游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其重点,将“,最早,雕刻最细赋”的三处佛像细述,其余概述即可。
“触景生情法”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而是要借题发挥,利用所见景物制造意境,引人入胜,使旅游者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如旅游者到西安旅游,当下飞机从咸阳国际机场前往市区的时候,途中,看到一座座陵墓,导游人员便即景生情地讲道:“中国的景观各有特色,北京看墙头,桂林看山头,上海看人头,到了西安大伙儿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坟头”,一席话说得非常形象,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触景生情法的第二个含义是导游讲解的内容要与所见景物和谐统一,使其情景交融,让旅游者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当旅游团在参观海南三亚亚龙湾景区时,导游人员结合电影《一声叹息》的场景,给他们作了生动的描绘,旅游者望着无垠的海滩,蔚蓝的天空,从影片中的人生感悟生活中的人生,发出了很多的联想。
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导游人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有趣而感人的语言,赋予没有生命的景物以活力,注入情感,引导旅游者进入审美对象的特定意境,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手法。就是说,导游讲解要故事化,以求产生艺术感染力,努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论事的讲解方法。
虚实结合法中的“实”是指景观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而“虚”则指与景观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轶事等。“虚”与“实”必须有机结合,但以“实”为主,以“虚”为辅,“虚”为“实”服务,以“虚”烘托情节,以“虚”加深“实”的存在,努力将无情的景物变成有情的导游讲解。如讲解杭州断桥时,结合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上“千年等一回”的故事,一定会显得更加风趣生动。再如一座雷峰塔本来显得很平常,由于民间故事的介入,白娘子、许仙、法海等人物穿插其中,导游人员一加喧染,就会激起旅游者的极大兴趣。当然,导游人员在讲解时选择“虚”的内容要“精”、要“活”。所谓“精”,就是所选传说是精华,与讲解的景观密切相关;所谓“活”,就是使用时要活,见景而用,即兴而发。
总之,讲解每一个景点,导游人员应编织故事情节,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穿插什么典故、传说,心中都应有数。加上形象风趣的语言、起伏变化的语调,导游讲解就会产生艺术吸引力,受到旅游者的欢迎。
问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向旅游者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的导游方法。使用问答法的目的是为了活跃游览气氛,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思维,促使旅游者与导游人员之间产生思想交流,使旅游者获得参与感或自我成就感;也可避免导游人员唱独角戏的灌输式讲解。厦门包车返程
导游人员自己提出问题,并作适当停顿,让旅游者猜想,但并不期等他们回答,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思考,激起兴趣,然后做简洁明了的回答或做生动形象的介绍,还可借题发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导游人员在讲解六和塔时,讲到塔的高度、外观层数时就可用自问自答法,这样定会大大加强导游效果。
导游人员要善于提问题,但要从实际出发,适当运用。希望旅游者回答的问题要提得恰当,估计他们不会毫无所知,也要估计到会有不同答案。导游人员要诱导旅游者回答,但不要强迫他们回答,以免使其感到尴尬。客人的回答不论对还是错,导游人员都不应打断,更不能笑话,而要给予鼓励。最后由导游人员讲解,并引出更多、更广的话题。
导游人员要善于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和想象思维,欢迎他们提问题。旅游者提出问题,证明他们对某一景物产生了兴趣,进入了审美角色。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即使幼稚可笑的,导游人员也绝不能置若罔闻,千万不要笑话他们,更不能表示出不耐烦,而是要善于有选择地将回答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过,对客人的提问,导游人员不要他们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一般只回答一些与景点有关的问题,注意不要让他们的提问冲击你的讲解,打乱你的安排。在长期的导游实践中,导游人员要学会认真倾听旅游者的提问,善于思考,掌握他们提问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导游技巧,以求随时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二、导游景点讲解常用方法与技巧
1、所谓系统导游就是相对机械地按照景点介绍材料照本宣科的导游。它是一种初级的基本的导游方法,这种导游方法适合于一些内容较单一,规模较小的景点。如西安的钟楼、鼓楼、城墙、大雁塔、小雁塔等。这种导游方法也是每位初从事导游工作的新手所常用的导游方法。它的长处是,容易掌握,便于运用,使旅游者能对景点的概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形式比较单一,讲起来比较枯燥,很难使旅游者产生激情或引起共鸣。
2、为弥补这种导游方法的不足,导游员在讲解时,应有意识地掌握讲话节奏的快慢,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表情手势的适度运用,以期达到对旅游者产生一种吸引力。在具体的导游过程中,也时有本末倒置,弄巧成拙的小插曲发生。如:一位常来中国的英国领队在评价一位导游员时讲:你们有一位导游在向我的客人介绍钟楼时,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有关钟楼的神话传说,但有位客人问他钟楼建于何年,他的回答却是:距今一千多年。竟然闹出了相差几百年的大笑话。由此可见,系统导游法是任何一种导游技巧在景点讲解中运用的基础和先导,每个导游员都应过好这一关厦门包车公司。
3、所谓分解导游法,就是导游员根据参观景点的布局,按参观线路的顺序进行分段导游的讲解。它是景点导游中常见的一种导游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大的旅游景点,较长的旅游项目,如游江,参观博物馆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城市的增多,老的旅游景点的充实和新的旅游景点的增添,旅游市场由卖方向买方的转变,饭店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同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大多数来我国的旅游者在有限的旅行日程中增加了更多的城市,缩短了每个城市的逗留天数。但参观的景点并未有明显的减少,而仅仅只是缩短了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在客观上为导游员增加了景点导游的难度。这就要求导游员根据游览的景点布局按参观线路的顺序进行分解导游。当然,在带领旅游者进行逐项参观分解导游前,导游员应对整体景点的背景及参观的线路、停留的时间进行概括的讲解,既照顾到个别需要单独活动的旅游者,又能使全团的客人对景点的轮廓和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适时地运用这种导游法,有时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避开拥挤的人群,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
4、所谓特点导游法,就是导游员对每个旅游景点做出画龙点睛的总结,揭示其新、奇、特的内涵,加深旅游者的印象,激发旅游者的游兴。如,在介绍西安的小雁塔时,导游员可突出讲解这座古塔在明代成化年间(1487年),陕西关中地震时,垂直纵裂“自顶至足,中裂尺许”,但到正德年间(1521年)再次地震后,这座古塔又“一夕如故”这一神秘的奇迹。通过这样的导游讲解,这座古塔之奇就会使旅游者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5、譬如,在讲解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时,导游员可突出强调兵马俑的形体之美,规模之大,生动逼真,神态各异,数量之多,时间之久远的特点,使旅游者面对二千年前这支地下大军,油然而生新鲜独特的奇异感受,仿佛看到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势不可挡,横扫六合之壮观场面。一种神秘的魔力恍惚间会把旅游者引入战马嘶鸣,鏖战在即的历史画面。
6、所谓类比导游法,就是导游员将两种景点进行类比,用旅游者熟悉的地方,了解的事物或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来解释所要讲解的景点。由于地理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社会制度的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导游员要想把每个旅游景点,向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社会背景的旅游者讲解得很清楚,使他们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确非易事。因此,导游员要灵活地运用类比导游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譬如,在讲解唐代长安城的宏大规模时,导游员可以把唐长安城同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类比,它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同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相类比,它是巴格达的6倍。以此类比,不仅使旅游者便于了解所参观的旅游景点,而且可以使旅游者沉浸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浓厚气息之中。
8、更多关于导游求职的技巧,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三、导游进行讲解的技巧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媒体。导游员语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就要进一步培训。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导游进行讲解的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有情”指导游人员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主动与旅游者进行情感交流,使旅游者时时处处感受到一种温馨。
“动情”就是导游人员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帮助旅游者尽快熟悉所要熟悉的对象,尽快进入旅游的最佳状态,保持旺盛的旅游兴趣。
明确:遇到这种情况,导游人员要做到急游客之所急,献出自己的真情,真正做到以情感人。
“共情”就是导游人员要善于发现旅游者的兴趣,在旅游者为某人、某物感到兴奋时,要积极地去“分享”,以实现与旅游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的主体(导游人员)与客体(旅游者)往往都处于一种空间移动的动态之中,尤其在导游讲解的时候,这种状况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是语言表达式的主体与客体往往处于一种交互状态,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情景通常表现在导游语言交际之中。
明确:见人说人,见物说物,直观性有一种步移景异,见景说景的特点。厦门气包车
导游语言时空跨度大、场景多变、内容丰富、对象复杂,面对如此多变的语言环境,导游员要使自己的语言成为旅游者美的享受,甚至成为人生的启迪,只有不断地进行创造。
用具体形象,富有文采的话描绘风景,使其细微的特点显现于游客眼前,在景色如画的苏州西洞庭山的石公山上,一位导游员对游客描绘说:“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是身在仙山妙境,请看,我们背后是蜿蜒葱翠的丛林,面前是无边无垠的太湖,青山绕着湖水,湖水托着青山。山石伸进了湖面,湖面‘咬’进了山石。头上有山,脚下有水。真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如青螺伏水,水似碧海浮动厦门旅行社包车。”接着,他跌宕有致地口占一绝:“茫茫三千顷,日夜浴青葱;骨立风去外,孤撑涛声中”。游客们就象在观看彩色立体风景影片的同时,又听到了优美的画外音,喜滋滋、乐陶陶,美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