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二宜楼门票是多少
二宜楼门票价格:门票:20元,学生半价
二宜楼这座被誉为"国之瑰宝"的圆土楼,座落在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仙都、大地,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其实二宜楼就是人间天堂的一座民居,就是中华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来到仙都大地,只见青山逶迤,两溪汇流,一片平坦的盆地,视野开阔,远远就可以看到二宜楼的雄姿。二宜楼的大门是朝西的拱形门,用上好的花岗石砌成,墙体上有两个小孔,你若对着小孔往楼里喊话,楼里人都会听到,它就像是现代的门铃对讲机一样,十分神奇,据说其中奥秘,建筑学家和声学家至今无法破译。二宜楼的门额石匾上镌刻着各40厘米见方的"二宜楼"三字,笔墨像是楷体,又多了一份飘逸,自成一格。。
"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据说这三个字是请当地一个读书人写的,他写了好几个月,废纸不知扔了多少筐,都感到写得不满意,有一天楼主请他喝酒,把他灌了个八分醉,他回到家里连忙展纸挥毫,一气呵成,就写出满意的三个大字。不过,他醒酒之后,感到这三个字的某一笔划还欠缺火候,但是他再也写不出比这更好的字,只好作罢。到底哪一笔划稍逊一筹,你到了二宜楼门前,不妨琢磨一下。二宜楼依山傍水,楼后峰峦叠嶂,近处山丘绵延,犹如蜈蚣缓缓爬行(风水先生称之为"蜈蚣吐珠地");两条清澈的小溪在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青山绿水,与黄墙黑瓦交相辉映,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浑然一体,正是"宜山宜水"的一派旖旎风光。。
楼内祖厅便有一对柱楹,专门概述这一景观:"倚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萃高楼。"所谓宜山宜水,其实还隐寓楼主蒋仕熊排行第二,又是第二次择地,才选中这蜈蚣吐珠穴位,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在族人的传说里,蒋仕熊年轻时是个种田能手,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臂力超人,能使一把廿四斤重的大刀,可惜他人才超群,却迟迟未能成家,说是犯了"孤鸾命",注定一辈子打光棍。族人背地里取笑他说:"无某(妻)无猴,锁匙挂裤头。"他一气之下出走他乡,到安溪、漳平等地开垦荒田几百亩。不久,他遇到了一个魏氏姑娘,两人婚配后,生了六个儿子。蒋仕熊晚年衣锦返乡,开始投巨资建楼,由于操劳过度,他在二宜楼尚未建成时便不幸逝世,他的六个儿子、十七个孙子继承遗志,艰苦努力,终于在清乾隆35年(1770年)把大楼建成。二宜楼占地10亩,外墙高16米,墙基厚2.5米,楼内直径73.4米,由四层的外环楼和单层的内环楼组成,分成12单元,彼此紧密相连,如柑瓣状排列。。
每个单元完全独立自成一家,内环平屋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室与客厅,有一部独用的楼梯,外环楼一至三层为卧室、仓库,四层为自家祖堂。在四楼有一条环形走廓,却不是朝向天井,而是建在外壁,以木构墙和外墙隔开,开成一条宽1、5米的廓道。这种"隐通廊"的设置方式在福建土楼里十分罕见。室内空间独具特色,而室外空间层次分明,全楼由一个大门、两个边门出入,中心是个宽广的天井,两侧有两口水井,称为阴阳二井,在冬天,阴井水温较凉,而阳井则较温,到了夏天,又正好相反,阳井冷而阴井热,令人惊奇,百思不得其解。天井可以晾晒衣服和农作物,也是楼里人们雅集闲聊的热闹场所,这不就是"宜家宜室"吗?二宜楼里是自家天地,楼外是绿色田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山种茶,下地种水稻,生活像田园牧歌一般自由自在,确是"宜内宜外"。二宜楼在建筑格局上"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既聚族而居又彼此独立,有利于家族内部团结,有利于发挥大家族凝聚、制约和导向的功能,正是"宜兄宜弟"、"宜子宜孙"。。
二宜楼内处处充满着文化气息,雕梁画栋,题诗题画,令人目不暇接,像是走进了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据国家文物局专家统计,二宜楼里一共有壁画彩绘952处,其中壁画226幅、593平方米,彩绘214幅、96平方米,彩绘木雕349件,壁画楹联100条,主要分布在第二、三、五、六、十、十一单元,人物、山水、花鸟,题材丰富多彩,技法以写意、工笔为主。在众多的国画中,还可以看到"时在宣统次年仿广东瑞云山芝寅陈清溪老先生渔山主人笔"等题款,大多出自民间画师和二宜楼居民的手笔,虽是模仿岭南画派的名家之作,但技法纯熟、意趣盎然,颇有艺术价值。在各式各样的楹联里,既有秀丽端庄的篆书、妩媚多姿的隶书,还有清秀工整的楷书、飘逸旷达的行书、错落有致的草书、苍劲雄厚的魏碑。永定土楼住宿清单。
在第十单元墙上的一幅兰花图中,用隶书笔法题写的"风露兰"变体隶书,被称作"螃蟹字",像是三只螃蟹蹒跚而行,极富创意。还有许多房间的墙上、天花板上贴满了1932年的《纽约时报》,在这僻远山村哪来这些舶来品?也许这可以见出,土楼人并不闭塞保守,它的先辈已经开始接受外来的新事物。不少彩绘画着西洋美女的人像,这更是一种明证;在三楼通往走廊的四个门楣上,一个画着西洋美女,另外三个画着罗马古钟,美女的上方写着"号松风",三个古钟上分别写着"资之深"、"居之安"、"秦楼月"的传统横批,下面像是古罗马文字,中西合璧,意味深远。。
令人称奇的是,在二宜楼的门楣上一共画着十五个时钟,时间各不相同,有人说这是表示世界各地的时间差,你不能不感叹二宜楼原来是和世界接轨的。二宜楼拱形大门设两重门板,内层铆上铁板,门后有双闩,门顶有泄水漏沙装置,可防火攻,外环楼一至三层不开窗,只在四层开小窗洞,密布枪眼,说它"宜文宜武",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1996年,二宜楼以其"设计科学、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历史悠久、内涵丰厚",被国务院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拨专款对二宜楼进行维修,仅对壁画、彩绘清洗一遍,就花去50多万元。如今,经过修葺的二宜楼以更加雄伟的气势、更加迷人的丰姿吸引着八方游客。大地上的这颗明珠闪射出更加美丽的光芒福建土楼福建住宿。
二、二宜楼在哪里二宜楼值得去吗
说到二宜楼这个东西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小编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觉得很陌生,但是一看样子就知道了,估计很多人都和小编一样的感觉,下面小编局来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二宜楼好不好玩。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
它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我是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来到这里的,能有幸在这里留下足迹,还真的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好朋友田甜女士。因为是她带着我来到这里的,不然的话那天我可能会在呆在家里苟且的睡到天昏地暗,那也就不知何时才能踏入这片厚重的土地了。
我们到达的时候是在下午四点左右,在土楼外面大概逛了半个钟头左右才进去的,所以拍摄这两张照片的时候太阳都已经快要下山。
二宜楼的外面建有一个广场,位临于它的正门大概百米左右,全部是用实木构造,但有一部分是架起在水面之上的。到了夜里这里会汇集一些人,有游客但更多的是在这里生活很久的蒋氏子孙。广场的一头建有一个很大的投影灯,到了夜里会把整个二宜楼都照亮,还会播放着一些关于这座土楼历史的影片。但既然是广场,那就肯定少不了席卷着全国的广场舞,可这边播放的伴奏音乐既不是凤凰传奇也不是cilicili,而是我听不懂但却能够让人情不自禁跟着跳动的闽南语。看着人群中这些面带微笑的大爷大妈和拿着小型荧光棒到处跑动的小朋友,会突然想起欧阳修先生的那句“人约黄昏后”。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
在我们准备进入二宜楼参观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一群老奶奶和阿姨,刚开始是有点害怕,因为弄不清楚是什么情况,生怕是惹了什么忌讳,另外我们也不是很能听懂闽南语。直到过了会才知道,原来是要争着给我们做导游,最终我们选了一个从下车开始就跟了我们一段时间的阿姨。
站在土楼中央,回想着阿姨刚才的介绍,发现里里外外都有乾坤,果然世事洞明皆学问。阿姨说站在我那个地方,拍一拍手,整个楼里的人都能听到,这里之前都是宗长喊话的地方。在每一个房间的门檐上都会有一个生肖,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排列。因为阿姨家排在第五,所以我们就从那个门檐上有龙的房间进去,木制的楼梯显得陈旧,踩上去会有吱吱的声音,但依旧还是很结实。到了二楼,发现每一户之间都用石墙隔开,并不相连,但是每一户都有大厅卧室以及厨房,而且格局大小都是一样。三楼和二楼的构造差不多,虽然是隔开的,但都会有一个“之”字形的传音孔来节节贯穿。而且也都有暗门用作不时之需,但这个阿姨没有带我们去看。上了四楼,会发现是个用来祭祀的祖堂,中间是先祖的牌位,两边的太师椅上还摆着官服,但阿姨说蒋老先生在生前并不做官,所以这只是看起来像却并不是官服,跟真正的官服还是有差别的,具体差别在哪里阿姨也有讲过,但我记不起来了。出了祖堂,就是一个环绕整个二宜楼的走廊,而且走廊都被盖上了玻璃砖,听阿姨说这是政府为了保护遗产而特意给加上去的。每走几步就会有窗口和弹孔,窗口的设计会向上偏一点,这样就只能从里面看到外面,而外面却不能发现里面的一丝一毫。走到正门那里,阿姨让我们从窗户往外看,然后解释说二宜楼是个风水宝地,前面的山错落有致代表着家家都守规矩,树木和竹林的茂盛代表着人丁兴旺和人才辈出,前面的小溪水只流进不流出代表着只进财不出财。看完之后,我们就下了楼,心想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阿姨的话,我们进去只会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由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加上胸无点墨,所以也只能靠着星星点点的记忆来描述。
从二宜楼里出来,天也黑了,肚子也都点饿。然后阿姨就带着我们去她家吃饭了,蔬菜是从自家门前菜地里现摘的,鸡鸭也都是自己家养的,价格也相当实惠,应该算是到目前为止在旅游景点旁边吃的最爽快的一次了。晚饭过后,阿姨让我们到她家里稍做休息,然后给我们介绍了他们自己做的烟,酒和茶,我每种都试了一下,感觉还不错,便带了一些准备回去送给朋友,后来发现好评度还蛮高。
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来这里旅游过,反应都很好。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里与那些如日中天的景点相比少了很多的商业气息,旁边的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并且都较为年长,相对于其他地方多了很多的人情味,而且乡镇府也大力支持发展旅游并提供了很多的补助,这样也就少了很多的功利心。所以我个人认为,这里还是很值得走一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