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福建哪个土楼最值得去
福建土楼是很有福建客家特色的建筑,主要包括有永定土楼、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南靖土楼、云水谣土楼,具体为:
1、永定土楼。永定土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2、洪坑土楼群南晋土楼要门票吗。洪坑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土楼王门票。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
3、初溪土楼群。初溪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主要有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等)组成,主要种类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等。初溪土楼群的楼名中间都带有一个“庆”字,以示人丁兴旺、万事如意。
4、南靖土楼。南靖土楼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南靖大多数分布在书洋、梅林、奎洋这三个与闽西相邻的山区乡镇,就县内而言,土楼分布最多的是书洋镇。
5、云水谣土楼。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南靖县长教古道,历史上是闽西南的主要通道,这里与台湾有密切的关系,明朝时就有简氏和其他闽西南群众迁居台湾,现居住在台湾的后裔分布广、人数多。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二、锦江楼的锦江楼概况
锦江楼,位于福建省漳浦县锦东行政村锦江自然村,为内高外低三圈内通廊式圆形土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林升泽始建,清嘉庆八年(1803年),其妻李灿续建中圈,清中期后世再续建外圈。其子孙世代聚居于楼中。
锦江楼楼门西南向,内圈平面直径25米,高三层,层高3.0米,主楼四层,内墙厚均为0.5米,外墙内侧逐层收分0.2米左右,内侧从离地面2.0米处开始逐步收分,四层共内收约0.3米。一层外墙石构,以上为三合土板筑,底层厚1.2米,内平均隔为十二间,每间深 5.0米;二层墙厚1.0米,其中正北间作为祖堂,供奉锦江楼的建造者林升泽。前作走廊,宽1.6米,以方石柱接木柱承重;二楼作木结构内向通廊,三层外墙厚0.8米,无隔间,通达全圈,内侧以木柱承重,设十八组梁架,梁架作穿斗式,另于正南一间的二组山墙,共二十组,正南间为上下楼梯间,梯道直通第四层主楼,系供村中壮丁在战时集中守卫用,主楼设左右两个小门,通过小门可三层楼顶,楼顶双向坡顶,外墙厚0.5米,高于屋顶0.7米,作女墙式,以内侧和楼顶中脊均铺设大砖,可供人行走,又于墙个设二十支花岗石凿面的,长0.3至0.47米长的石槽,供排水用。楼内侧出檐檩以硬拱和正拱承重,正拱长约0.5米。楼门花岗石精构,三层,内外层平顶,中层券顶,上有石匾,刻:“锦江楼”以及“乾隆辛亥年端月谷旦建”,楼匾上与中圈主楼之间设雨棚,以四条横梁和二组梁架构成,作卷棚式,今废。二层外墙接近楼匾处设有一注水道,供外敌用火烧,门时从注水灭火。楼中于井直径12.0米,中有井,井盖石板中挖一圆洞,仅可放入吊桶,楼中均保存完好。
中圈平面直径42米,高一层,内墙厚0.5米,外墙厚1.0米,每间于2.6米高处设隔层,隔为深4.5米的隔间24间,前设深1.6米的雨棚,其中正南一间为门道,余三间一组,共七组,另正北二间为公厅,每间大致以中间为厅,左右为卧室,卧室前的两侧雨棚。以木板构为小厨房,门与内圈门同式,同处一条中轴线,门匾刻:“安澜著庆”及“嘉庆癸亥年端月谷旦置”,门上为三层门楼,门楼为双向坡顶,亦可从门楼两边小门登上楼墙厦门土楼有住宿吗。楼顶作内向单坡顶,外墙高于楼顶0.7米,沿墙边亦设有宽0.7米的人行道,供防守时行起。
外圈平面直径58米,双向坡顶,均为平房,墙厚0.45米,隔为37间,间深5.5米,房间宽2.7米,厅间宽3.6米不等,每户有一座厅间和1至3间房间不等,可见系家族统一组织,各户自行建造。外圈与中圈之间四处设落差,高度0.2米。楼门前留宽16.0米的通道,铺设三层砖埕,埕前50.0米处为戏台,供祭祖祀神时用。
锦江楼曾作为拍照电影《欢乐英雄》、《阴阳界》的主要外景地。
锦江楼,作为一个家族聚居的楼堡,楼的建造,扩建,楼中隔间的分配,二座圆楼的自内向外的伸延和扩大,是一个家族生存、繁衍发展的见证,在社会学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锦江楼的建造和清代闽南沿海地区的海盗猖狭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对研究清初沿海地区的社会、军事、经济史有重要的价值。
锦江楼采用条石和三合土混合夯筑,墙体质重堪高,至今仅出现数处轻微裂缝,楼中木结构,用材讲究,精细而不事雕凿。作为一种防御性的建筑,锦江楼在防御、打击外敌,防火,防盗、排水等方面的能力均达到这种建筑形式所能想象得到的高度,在闽南各地争相建造土楼的乾隆嘉庆间,锦江楼这一圆楼建筑模式,无论在平面布局,立面处理,还是建筑材料上,都是比较成熟的,以致被周边地区土楼建造者的模仿。锦江楼也是研究闽西南土楼发展的一个重要实物资料。
锦江楼作内外三圈,最高的内楼中心为四层,逐圈降低,最低为外圈一层,全楼外观呈金字塔形,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闽西南土楼中是仅有的,而均和楼同样采用了这一形式,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锦江楼包括了闽西南土楼中所有空间分配形式。二座圆楼其内圈是典型的内通廊式,外圈的底层作单元式,而二层保存了内通廊式的作法,则采用大通间,这一形式反映了土楼从内通廊式向单元式过渡的痕迹。此外,后代对于外圈的改建,更说明了土楼分配形式和传统居住形式之间的协调。
锦江楼墙体结构极其坚固,可能是闽西南采用红糖糯米浆三合土夯筑工艺的最高水平。并大量使用木结构,且形式较多,颇为精美,多处做法,别具新意,是当地同时代木雕艺术在土楼形式上应用的典范。并注意主次关系,在楼梯、中轴线等主要空间中增加了木结构的装饰功能。
锦江楼是闽西南土楼建筑艺术的精华,其建筑形式和建筑历史均有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多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