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客家土楼最晚几点关闭
1、客家土楼一般的关闭时间为傍晚6点,但此时间仅作参考,具体的关闭时间可能会因季节和当地政策而有所调整,建议游客在游览前向当地旅游部门或相关机构咨询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2、客家土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的代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些土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保护土楼的文化遗产,客家土楼通常会在傍晚时分关闭。这个时间既可以确保游客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参观,又能给予工作人员足够的时间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清洁工作。此外,关闭时间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微调,例如在夏季可能会延长开放时间,而在冬季则可能会提前关闭。
4、对于计划参观客家土楼的游客来说,了解开放和关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行程,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旅游指南获取更多关于客家土楼的信息,包括门票价格、交通指南以及周边景点等。
5、总的来说,虽然客家土楼一般的关闭时间为傍晚6点,但游客在计划行程时最好提前确认具体的开放时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能够充分享受这一文化之旅。
二、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很注重防御要求。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1、五凤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2、方楼: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3、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4、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土楼
三、福建土楼始于那个朝代为什么叫客家土楼
1、福建土楼始于宋元时期,因为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所以又叫客家土楼。
2、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
3、福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4、宋元时期(11世纪~13世纪),是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早期土楼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大多没有石砌墙基,装饰也较粗糙,形式基本为正方形、长方形。关于最古老的土楼,最早记载“土楼”的文献是《重修虔台志》。
5、明代(14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愈益重视教育,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渐成风气。通过科举致仕不断涌现。这些发迹官宦之家,大兴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
6、清代、民国(17世纪中叶~20世纪上半叶)时期,闽南地区条丝烟、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兴起,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势必建造更大规模的楼房,
7、让众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以适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以及方形、圆形等丰富多姿的土楼。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类型多样等。在晚期,外来文化影响在部分土楼的建造中并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8、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一直延续现在。这时期,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华丽的装饰。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土楼(福建省土楼群)
四、永定客家土楼适合几月去玩
永定客家土楼适合几月去玩?
永定客家土楼适合一年四级去玩耍。永定客家土楼所在地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级温暖,因此非常适合一年四级游玩。
永定客家土楼适合一年四级去玩耍。永定客家土楼所在地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级温暖,因此非常适合一年四级游玩。
遗经楼位于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遗经楼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楼中最为庞大者,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然,费时七十多年,经三代人努力方建成。当地人形容其大说:一个人从太阳升起即开始开窗,开到中午下楼吃饭,然后上楼关窗,直到太阳下山才关完最后一扇窗。
府等式土楼的典型建筑是永定高陂的“裕隆楼”,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历时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历史。门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挂着“父子登科”的匾额。全楼纵深108米,宽58米,主楼高11.4米,全楼计有25个厅,118个房间。门楼外有17米宽的晒平,30米宽半圆形的鱼塘一口,正楼后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长的扇形围墙,全楼占地近万平方米。中厅、前厅支柱承重,木雕屏风,屏柱休漆,高低错落巨大的出檐,封以九脊瓦顶,使整个建筑群在院落重叠,屋宇参错中显得和谐统一,气势轩昂。
五、客家人的土楼是怎么建起来的
1、客家土楼属于群居的一种建筑,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他们会选择一个家族的人都住在一起,这样当有任何不测的时候,他们便可以群起而攻之。可是,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如果让生活的水平更好,生活更方便呢?这个时候土楼的设计就应运而生了土楼免门票。
2、土楼在设计建造的时候,是从内而外,一圈套一圈的形式。最年长的一代人,住在最里面一圈,都代根据辈分,依次排列。土楼既然叫土楼,顾名思义,它就是用黏土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后,慢慢建造而成的。建造土楼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备料到设计,都凝聚了一个家族的心血。就是因为这样有着文化底蕴的设计,才让土楼延续至今,成为物质文化遗产,供我们敬仰赞叹。
3、生活在土楼里的人,由于设计的巧妙性,通风良好,所以冬暖夏凉,而且,各种生活设置一应俱全。吃饭有专门做饭的厨房,洗漱有特定的洗手间,平时的休闲活动也有固定的场所。厦门土楼住宿
4、土楼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起到一个安居防御的效果,所以它们每一圈的住房,都有大概三四层楼房的高度,当然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大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不会太拥挤。而且各种设施的排布,也让生活井然有条。
5、当然,同为土楼也会被分为三六九等,由于不同家族的经济实力以及人员的多少,土楼在建造的时候,奢华程度自然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