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客家人的土楼是怎么建起来的
1、客家土楼属于群居的一种建筑,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他们会选择一个家族的人都住在一起,这样当有任何不测的时候,他们便可以群起而攻之。可是,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如果让生活的水平更好,生活更方便呢?这个时候土楼的设计就应运而生了。
2、土楼在设计建造的时候,是从内而外,一圈套一圈的形式。最年长的一代人,住在最里面一圈,都代根据辈分,依次排列。土楼既然叫土楼,顾名思义,它就是用黏土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后,慢慢建造而成的。建造土楼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备料到设计,都凝聚了一个家族的心血。就是因为这样有着文化底蕴的设计,才让土楼延续至今,成为物质文化遗产,供我们敬仰赞叹。
3、生活在土楼里的人,由于设计的巧妙性,通风良好,所以冬暖夏凉,而且,各种生活设置一应俱全。吃饭有专门做饭的厨房,洗漱有特定的洗手间,平时的休闲活动也有固定的场所。
4、土楼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起到一个安居防御的效果,所以它们每一圈的住房,都有大概三四层楼房的高度,当然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大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不会太拥挤。而且各种设施的排布,也让生活井然有条。
5、当然,同为土楼也会被分为三六九等,由于不同家族的经济实力以及人员的多少,土楼在建造的时候,奢华程度自然也会不同。
二、客家土楼建造在哪里
1、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大埔县。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
2、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楼。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
三、为什么要建造土楼厦门永定土楼电话
1、土楼是用来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
2、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客家民系在中国动乱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
3、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4、土楼的建筑布局,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体布局规整,中轴线鲜明,主次分明,与中原古代传统的民居、宫殿建筑的建筑布局一脉相承;群体布局依山就势,沿溪落成,面向溪河,背向青山。
5、还注重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作为楼址。楼址忌逆势、忌正对山坳。若楼址后山较高,建的楼一般较高大,且与高山适当距离,使楼、山配置和谐高北土楼电话。
6、土楼的建筑布局既采用了古代宫殿、坛庙、官府等建筑整齐对称、严谨均衡的布局形式,又创造性地“因天材、就地利”,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气候风向、日照雨量等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灵活布局。
四、福建土楼是怎么建的
建一座福建土楼要经过选址定位、开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这7道工序。
建造土楼之前,必先请风水先生来选址定位。福建土楼分布的地区多是山峦叠嶂的山区,如何选择理想的居住环境至关重要,也因此土楼所在地区风水术极其盛行。
选址之后就要具体定位。以圆楼为例,风水先生首先要定的是正门的平面位置,也就是门槛的中点。随后用罗盘定出楼的中轴线,即门槛中点与大厅后墙中点的连线。并在轴线的端头立“杨公先师”木桩,即定位的木桩,这样土楼的位置就确定下来了。
若建造圆楼,根据基地大小和财力物力的可能、所需房间的多少,确定圆楼的规模、层数、间数和半径。再从门槛出发沿中轴线就不难找到圆心。用绳子绕圆心画圆并划分开间,这样圆楼内墙外墙的轴线均可确定了。随之依据基础的宽度画好基槽的灰线,这就是“放线”。
放线之后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动工挖槽,当地称“开地基”,土楼的基槽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一般挖至老土(硬土),深约0.6米至2米不等。楼基宽度与墙脚基本相同,有的略为放宽一些。
基槽开挖之后接着垫墙基、砌墙脚,当地称为“打石脚”。墙脚用河卵石或块石干砌,内外两面用泥灰勾缝。考察现存的土楼可以发现,明代早期的土楼通常不砌石墙脚,台基面以上即为夯土墙,后来才出现土墙外皮贴一层小卵石的墙脚,起到防水作用。
墙脚砌好后,接着支模板夯筑土墙,俗称“行墙”。行墙前夜要吃动工酒,开始行墙时还要放高升爆竹鞭炮。
每夯好一层楼高的土墙,要在墙顶上挖好搁置楼层木龙骨的凹槽,然后由木工竖木柱架木梁,这一道工序称为“献架”。第一层竖柱要择良时吉时,二层以上就不必了。竖柱从大厅开始,还要贴对联、放鞭炮、做糯米点心,意在保证柱子竖立牢固。
大型的土楼通常一年只能建一层楼,三四层楼的土楼通常要建三四年。夯好顶层墙体后开始盖瓦顶,这一道工序当地称“出水”。
土楼封顶之后内外装修工作大致又要用一年的时间。内装修包括铺楼板、装门窗隔扇、安走廊栏杆、架楼梯、装饰祖堂等等。外装修包括开窗洞,粉刷窗边框,安木窗、大门、装饰入口,制楼匾、门联,修台基、石阶等等。通常建一座大土楼要花四五年时间,规模再大的甚至要十几年。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土楼建造技术土楼四菜一汤门票
五、客家土楼的建筑规模
1、永定县境内的大型方形、圆形土楼有8000余座,而圆形的则只有360座,最大的圆楼直径为82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楼”,直径为17米。最古老的是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建于公元1709年,直径73米,楼内最多时曾居住80余户人家,有600多人。最壮丽堂皇的、最有代
2、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楼。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
3、建造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10cm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同时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自改革开放以来,永定土楼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闻名世界,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
4、参观各式建筑往往是旅游中的重头戏,从帝王宫殿到普通民居,从万里长城到亭台楼阁,每一处建筑都有它看不够、道不完的精致与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见到了最令人震惊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其外观既可以与古罗马雄伟的竞技场相媲美,又让人怀疑许多现代体育馆的设计是不是受了它的影响。由于土楼独特的造型,庞大的气势及防潮抗震等优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