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漳州平和灵通岩要门票吗
灵通山位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号称“小黄山”,以险峰、奇石、飘云、清泉、幽谷、迷洞为秀,是闽台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城镇大溪镇的主要旅游景点。是一处集观光揽胜、宗教朝圣、登山探险、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景区内主要景点为七峰、五岩、十寺、十八景,以及新八景,自然景观美妙绝伦,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七峰为狮子峰、紫云峰、玉屏峰、栖云峰、擎天峰、大帽峰和小帽峰;五岩为天中岩、紫石岩、青云岩、狮子岩、旭日岩;十寺:灵通岩寺、慈云寺、青云寺、朝天寺、祥云寺、白花寺、天堂寺、碧桦寺、天中寺和紫云寺;十八景分别是:菊花引路、画眉跳架、云梯取月、珠帘化雨、石蝉饮露、玉洞回风、七井排星、巨石擎天、猛虎守峡、仙人聚会、和尚背尼、击鼓回音等等。
灵通山的名字来源于明代大学士黄道周在大峰岩题刻的“灵应感通”四个字,因为山峰高耸如云,以前叫大峰山,也曾叫大矾山,山上常有大鹏鸟栖息,又叫过大鹏山;每到秋天,红枫漫山遍野,又称大枫山。直到最后由灵通岩改称灵通山,名字的变迁也见证着灵通山的沧桑历史。
七座山峰如刀刻,如斧凿,如镶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灵通山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态各异的山峰栩栩如生,最为奇特的就是高达三百二十一米的“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以及“珠帘化雨千米飞瀑”,堪称世间绝景,是景区最具吸引力的景观。
灵通山的人文景观历史悠久,传说这里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佛道两教文化在山上传承数千年,为灵通山增添了浓郁的传奇色彩。早在唐代,有“开漳圣王”之称的陈元光就在狮子峰建造了巡逻台,至今遗址尚存。陈元光还把他父亲陈政的坟墓从云霄将军山迁到灵通山。明朝大学士黄道周被誉为“灵通之神”,他年少时在灵通山读书,后来又下山教书,为官后还曾邀请大旅行家徐霞客、林轩等人游览灵通山,成为这座山的历史佳话。
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出生于灵通山下的麓壶嗣村,他的故居遗址仍在,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故居、千年古刹三平寺、世界最大土楼庄上大楼等历史遗迹都是灵通山的文化瑰宝。仁山智水、齐聚于斯。灵通十八女将在山上开山种茶育果轰动华东。正是“洞霞讲舍荒初业,空属流云寄扫坛”。
小帽峰是灵通山最有魅力的山峰,三百多米高的整座山峰形似一尊佛祖头像,逼真慈祥,额头、眼睛、鼻子、嘴等脸部线条非常清晰,比例也很准确,呈45度仰卧状,妙相庄严,造形完美,大自然令人惊叹,融天地造化之奇妙,没有丝毫人工痕迹,却栩栩如生,令世人惊叹。
擎天峰是灵通山的主峰之一,海拔近一千三百米,站在山下仰望,悬崖峭壁犹如刀削,无立足之地,等你登上顶峰却豁然开朗,其实山上坡度平缓,基本上是一个大平台,可以立足百人。周围诸峰这个时候都显得矮小了,完全被云雾淹没。擎天观日是灵通十八景之一,在这里看日出,绚丽多彩,能让你融入九霄云内,终生难忘。
中华人民共和国灵通寺灵通岩即灵通寺,位于主峰之一的擎天峰,海拔920米,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坐东朝西,面向漳州市第一高峰大芹山,其寺利用火山岩多年风化、侵蚀形成的天然石室修建佛殿,面积为910平方米,正中题写“大雄宝殿”,殿内壁是天然巨石,殿中供奉着手握经卷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和三宝佛像,庄严慈祥,神态可亲。大殿两边供奉着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岩洞南边有个从巨石缝中渗出的清泉,积水为池,池水甘甜清冽,名为观音泉,据
说此泉水可祛邪避暑,延年益寿。在观音殿前,俯视万丈深谷,危岩深涧,仰望巨石擎天,云雾缭绕,风光绮丽,给人以登高居险的感觉。
灵通岩又称大峰山,位于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因年代久远,山名也随之更迭,起初叫大矾山,常有大鹏鸟来此栖息,又称大鹏山;当时山上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又以大峰山之名,载入史册。直至明朝大学士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大峰山也因此称为灵通山。
灵通山,号称“闽南第一山”,是大溪镇闽台客家文化的生态旅游城镇主要景点之一。2011年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险峰、奇石、飘云、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素有“小黄山”的美誉。
线路1:灵通山玉屏洞停车场(hard模式基本都是急坡,登山难度更大,比较累人)
线路2:灵通山青云停车场(easy模式路更平坦只有一小段上坡)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位于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山名也随之更迭。
1、灵通岩风景区推荐理由:奇异瑰美,惟妙惟肖2、灵通山3、平和县三平风景区4、中山公园5、漳州平和灵通岩6、大芹山7、高寨村8、三平寺9、林语堂故居10、绳武楼
漳州灵通岩位于平和县以开放成旅游区了。莱垍头条
灵通岩风景区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大峰山。距漳州市区116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海拨1282米,其中“狮子峰”于悬崖峭壁间,奇峰突兀,犹如雄狮盘距,堪称“天险”。后因明朝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灵通石、飘云、清泉为四大特色,险奇称绝,整个大峰山约有十五平方公里,山石相连,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态。灵通岩大峰山由狮子、玉女、擎天、灵通、天池等七个主要山峰连成,最高峰为狮子峰,海拔1287米,崖壁峭立,峰峦叠翠,洞壑绵亘,钩梯悬绝,雄伟壮丽,形成了七峰、十寺(岩)、十八景之说。据专家鉴定,灵通山地形是由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地貌类型,和黄山的地貌基本相同,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也很相似。大峰山有“菊花引路”、“三虫游斗”、“猛虎守峡”等18景,景景奇异瑰美。狮子峰奇峰突兀,犹如雄狮盘踞。石寨岩顶,一块巨石高耸,朝天寺座落其上。著名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磐石覆盖,下临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洞前百米高处,涓涓细流,飞溅而下点滴如珠似玉;雨后流泉飞瀑,犹如珠帘高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景区内还有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林语堂故居等人文景观和1200多年亚热带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鱼”。灵通岩上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盘石覆盖,下是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地势十分险要,附近有一“珠帘化雨”胜景,涓涓细泉从几十丈高的岩石飞流而下。三平寺景区三平寺是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属的平和县文峰乡境内,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由义中大师创建于一千一百多年前。总建筑面积二千多平方米,建筑群分为两组:山门、钟鼓楼、僧房、大雄宝殿等组成前组,祖殿、斋堂、塔殿等组成後组,殿宇建筑,别具一格屡毁现在香客面前的三平寺规模,是清代重建的。义中大师,在闽南一带和海外乡亲中称为“三平祖师公”,祖籍陕西咸阳高陵县人。这座千年古刹俗称“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环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盛暑时节,南风跃过林海竹涛,轻轻地吹来,令人顿觉凉快。香客进入山门,步入天井。天井两侧是莲花池,香客沿著中间的石板路直进,登上台阶,便是整修一新、溢彩流金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宽三间,比山门的地势高一米多,两廊对峙,右廊壁上镶嵌着清乾隆年间宰相蔡新等纂刻的重修三平寺碑记。香客二进““广的殿舍。殿舍前面有一条长廊,香客须从边门步人长廊,方能抵达殿堂。殿堂面宽三间,堂中端坐着义中大师像,是清代用樟木雕成的,高一米多。雕像关节能活动,只要有人为之支撑,即可站立,别具一格。三平寺的最高处,也就是最後一进称之为“塔殿”。塔殿基座高二米,正方形;重檐,面宽三间,两侧有台阶,香客欣然登上台阶,从边门进人殿堂。殿堂正中极为光滑的水磨石笼里,有一尊三大师的跌型优美,头戴僧帽,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可近可亲。这塔殿的正中,有一个圆伞形的顶盖,构造极为雅观别致,碑文称之为“宝盖”,正好罩在广济大师的头上。殿壁七方碑清碑记。2]九峰镇客家土楼、中原合院式民居及闽南骑墙式楼房混杂,与山l/ur[/u话一起成为此地的通用语言,年纪稍大一些的当地人,都会说、会听这3种方言,潮剧[/urll]l]、四平戏、汉剧等剧种在这里盛行。九峰镇土地面积211平方公里,东北距平和县城47公里,西南与广东饶平、大埔两县接壤、东南与本省秀篆镇相靠,离闽粤边界8公里。在商周至秦汉为闽越与南越交融地带,历史上曾先后归属绥安、漳浦、南胜、南靖县管辖,1518年为平和县城所在地,直至1949年秋,历时431年。九峰镇现有人口4.7万人,客家人占三分之二。由于它地处闽南、潮汕、客家聚居因此,其筑风格、文化与信仰等,都带有三重文化习俗交融混合的特殊风貌,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例如,九峰镇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45座客家土楼,除了与其他地区土楼有着聚居、易于防守等共同点外,在内部结构上采用单元式与内向小通廊组合的方式,既有较强的私密性、又能与各家走动的特点。外部突出表现在罕照壁些区土。目前,九峰镇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处,有明清时期的县衙遗址、明城墙残迹、古窑址、寺院、宗祠、rl]l]、牌坊等建筑,成为闽省罕见的内涵博大、风情独特的地区之一。侯山宫[/tit[u位于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平和一中的西侧,地处花山溪流域的河谷盆地中。东北距镇政府0.9千米,距平和县城约1.5千米。西林村是琯溪蜜柚的发源地,种植琯溪蜜柚已有400多年历史,从而使平和县成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和全国最大的琯溪蜜柚交易市场。侯山宫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宫庙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为石、砖、木结构,占地约13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432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门楼、天井和正殿等组成。正殿为单檐悬山式屋顶,屋脊装饰繁丽,具有较高工艺水平。主体建筑左侧为重修的碧云室,门楼前是大埕。门楼依托宫庙前墙而建面阔3间,悬架。石铺风貌。
金铙山原名大历山又名太弋山头条莱垍
漳浦的火山口、诏安的乌山旅游区、云霄的将军山、平和的三坪峙、龙海卓崎的西禅峙、南靖的土楼、鹅仙洞、热带雨林、华安的二姨楼、奇石罗溪村、东山的马兰湾、关帝庙、芗城的云岩洞、白云岩、篮前岩、圆山仙祖、长泰漂流等等,都漫好玩的。
东山岛地处福建省南端,它由4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有194平方公里。
东山岛位于东山岛东北部的铜山古城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为防御倭寇侵犯,江夏侯周德兴在此以石垒城,设立水寨坚守海防。古城几经战争洗礼,如今雄风依存,城楼宏伟壮观。
被誉为“海峡西岸旅游岛”的东山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的海水湛蓝如天空,沙滩绵长柔软,阳光明媚充裕,树林深深莽莽,白帆点点,海鸥翱翔,是一个优良的旅游度假胜地。主要的旅游点有风动石景区、马銮湾及乌礁湾海滨森林公园等。
门票:风动石景区60元;骑术中心10元(沙滩骑马20元);马銮湾10元;金銮湾免费。
厦门、福州、汕头等地都有直达班车到东山岛,其中厦门的湖滨南路汽车站每日上午八点和下午一点有车发往东山。
漳州东火车站前广场有到东山的班车,40元/人;或坐8路车到新城汽车站转乘到东山的班车,8路车3元/人,到东山的班车票价35元/人。
在铜陵镇中心,有到金銮湾的小巴,2.5元/人。在主干道下,然后要走上一段距离才到金銮湾浴场,也可搭乘几块钱的摩托车去浴场。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颂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村庄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点之一。
灵通山,号称“闽南第一山”,2011年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据专家考察,灵通山的地形是1.13亿年前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是集观光览胜、宗教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交通:从漳州西客站乘车至大溪镇后再转车前往。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龙海县滨海地带,景区海岸线全长18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风景旅游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滨海一带,海陆域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南靖土楼旅游住宿
交通:从漳州南客运站(即商业城客运站)乘坐至镇海的班车。
长泰漂流,又被誉为"福建第一漂",是继长江、黄河探险性漂流之后,在福建省率先开发出的旅游性项目。"福建第一漂"与中国第一个国际皮划艇激流回旋赛场、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基地同一河道:先后被省体育总局、省旅游局确定为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福建省漂流旅游定点单位。已先后成功举办了首次国际皮划艇激流邀请赛和首次中国·长泰全国皮划艇激流选拔赛。
交通:从厦门松柏车站乘快运至长泰的班车15元,每小时一班,车程时间约45分钟,到车上时记得跟司机提醒到“长泰漂流”下车。
三坪寺--闽南佛教名刹,位于平和县文峰镇,距漳州市区47公里。三坪寺始建于公元866年的唐代,至今香火鼎盛,在闽南及港澳、东南亚地区久负盛名,香客络绎不绝。从前香客朝山进香须从塔潭登山,其间“岩谷深邃,结曲奇危”。据《漳州府志》记载:“登者必历三险三平,乃至岩顶”,故名为“九层岩”,苟非心诚志坚者不能至焉。寺院建在大柏山两峰对峙一处昂起的蛇头上,叫做“下水蛇”,溪的下游处有一“上水龟”,龟蛇相对。群山环抱,清溪回映,茂林修木
交通:市内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可乘坐当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
灵通岩一般指灵通山,位于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山名也随之更迭土楼王附近住宿。起初叫大矾山,因常有大鹏鸟来此栖息,又称大鹏山;当时山上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又以大峰山之名,载入史册;直至明朝大学士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大峰山也因此称为灵通山。
二、石寨土楼位置在哪里
石寨土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寨土楼石寨土楼(方楼、树德楼、郭氏宗祠)位于蕉岭县南_镇石寨村,于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楼由该村郭姓五世祖于明代嘉靖1522年兴建,至明隆庆1567年建成,为时45年,距今490多年。坐东南向西北,东、西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高出方楼约2米,总面阔33.8米,总进深26.3米,共计房屋71间,占地面积约889平方米,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_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
树德楼由该村郭姓十世祖于明代天启1622年兴建,至清雍正1723年建成,为时101年,距今390多年,2006年、2007年按原貌部分修缮。坐东向西。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西南、东北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总面阔25.60米,总进深28.80米,共计房屋58间,占地面积约7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附属楼——依玉楼及议事厅占地面积约1065平方米。_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
方楼与树德楼两座土楼相距100米,均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外形呈四方形,高13米,用泥土、沙灰等夯筑成墙的三层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为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楼承重墙厚度达一米,构架桁木长达七米,檐瓦每块达一尺宽,整体布局独特,造型别致,结构坚固,时逾三、四百年,至今岿然屹立。
郭氏宗祠建于清康熙51年(1712年),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2178平方米,建筑面积633平方米,为一围四行一堂沙灰土木结构的客家围屋。坐东北向西南。由外大门、围墙、内大门、禾坪、堂屋、横屋、花胎、围龙等组成,为一堂四横一围龙布局,一进三间,总面阔46.4米,总进深55.6米,共计房屋50间,占地面积约25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60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山石墙基田骨泥夯墙。
石寨土楼极具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客家民居,充分显示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风格和艰苦开拓的精神,在土木建筑史上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价值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