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天气预报真的准吗
1、现代天气预报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在近百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人们的广泛信赖。然而,作为预测科学,天气预报受制于科学认识和技术手段等因素,不可能做到100%准确,预报的准确率也与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一定距离。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3、气象监测数据收集(主要收集温度、气压、湿度、风等实况资料),分析数值天气预报(包括看天气图、云图、雷达资料等),气象员做出预报(综合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实况、预测本地未来24-48小时天气)。
4、天气会商(几名专家对预报依据和结果探讨,达成共识),发布天气预报(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方式发布)。
二、5天后的天气预报准不准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预报范围、预报时效和气象灾害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而5天的天气预报受到中远期天气变化的不确定影响,准确率可能会较低。因此,对于5天后的天气预报,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完全依赖预报结果。建议多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并根据气象信息调整自己的出行计划和穿着。
三、天气预报准不准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天气预报准不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天气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天气预报有时不准,原因也很复杂,尤其是夏季气候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由于误差的存在,天气预报总在通过不断地滚动式预报来修订误差。然而,气象台提供的预报结果一经播报便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而市民一般则认为其就是当天的天气情况,这就造成了预报不准确的印象。另一方面,大部分公众对于天气预报是否准确的判断,是根据自身体验做出的。
“这么热的天,少说也有40摄氏度,怎么气象台报最高气温才35摄氏度。”炎夏酷暑,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抱怨。其实,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人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阴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可以达到5摄氏度以上。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天气预报要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是不可能的,而且几乎永远是不可能的,无论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事实上,精细化预报不是新名词,而且不乏成功案例。精细预报在财富论坛开幕式、国庆庆典、卫星发射等重要活动中的“出彩”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毫无疑问,要使日常预报实现定时、定点、定量的长远目标,就对预报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模糊用语越来越少,真正做到从市民生活需求报天气,这正是未来预报要把握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
四、威海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威海天气预报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气象卫星预测技术的局限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气象卫星的数据。然而,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也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这可能是由于大气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复杂性,导致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性。
2.蝴蝶效应的影响:蝴蝶效应是指一个小的变化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导致巨大的影响。这个原理在天气预报中也有所体现。即使气象卫星的数据存在微小的误差,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扩大,导致最终的预报结果与实际天气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3.预报员的个人误差:天气预报是由专业的气象预报员根据卫星数据和其他测量仪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然而,每个预报员的技能、经验以及分析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导致不同的预报结果,从而影响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总之,由于气象预测技术的局限性、蝴蝶效应的影响以及预报员的个人误差等因素,威海天气预报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五、7天以上的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
1、准确度70%至80%。天气预报对于常规天气预报准确率比较高,比如3天预报,在全球范围可达70%至80%的准确度,如果是一定区域,比如我国华南地区的3天预报,准确度能高于80%。
2、24h之内准确率更高,接近92%。而对于特殊天气,比如台风、暴雨、冰雹、局地强降水,预报准确率相对低一些。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天气预报达到‘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目前来说不大可能。
3、理想情况下,全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高度层面需要数量级达到106至107的观测站。而现实中,这个数值仅为103至105。而且,观测站分布极不均匀,如我国的青藏高原气象观测站就很少。
4、同时,这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因为大气是流动的,即使国内的观测点很密,周边国家达不到要求,也会影响初始数据。除了观测站点的数据局限性,仪器观测误差与计算误差也十分可观。
5、从加工程序来讲,由于数值预报模型建立在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求解之上,在求解方程组时用差分的计算方法,必然引起计算误差。
六、天气预报准吗
受科技发展水平限制,7天以内的天气预报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时间越近可靠性越大,因此当前我国向公众发布的天气预报一般在一周内。暖冬或冷冬指整个冬天(通常指12月-2月)的气温总趋势,今年12月我国气温是偏低的,是冷冬或暖冬,还要看明年1、2月份情况。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