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金线顶
金线顶曾经是老威海一处著名的“地标”。北洋水师的枪炮学堂曾在这里开设,段祺瑞等人也曾在这里任教;百年老校威海二中至今还伫立在金线顶一隅,钟声迎来送往着一代代英才;更加著名的是威海人的传说———这条半伸进海中的海岬中间有一条金线贯穿始终……数百年来,金线顶便带着这“富有金线、紫气东来”的传说孤独伫立在海边,金线顶的岩石一任百年海潮拍打,狂风吹袭。
威海市金线顶地段位于威海湾中部凸出的半岛上,北东南三面环海,与刘公岛隔海相望。金线顶岭海拔46.6m,是海岸线上的一个制高点,可以环视威海湾,远眺市中心区和刘公岛,拥有极佳的景观条件。随着海滨路的建设和城市不断向南发展,金线顶地段愈来愈成为城市海岸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
金线顶在历史上由于特殊的位置和海岸制高点的地势而受到重视。“金线顶”的得名来源于早期横贯全岭的黄色石线。清康熙时,守备李标根据阴阳家“谓巽地高耸,若建塔其上,科第绵远”,遂在此建塔,后半途而废。1883年北洋水师曾在岭下建鱼雷营,后又设武备学堂。1891年,出于导航需要,金线顶岭东端峭岩上建起一座灯塔,名曰“旗杆嘴灯塔”。1902年英人强租威海卫,灯塔由英国殖民者管理。1931年,中国收回威海卫后,灯塔归还中国。1945年,灯塔被日军炮毁,1946年得到修复。建国后灯塔再次整修,沿用至今。金线顶古迹除灯塔外大都不复存在。目前在金线顶周边有一所中学即威海二中和威海船厂,此外存在大量的住宅建筑。船厂是在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国家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修建的,目前是山东省重点船舶修造企业。工厂在几次扩建过程中“移山填海”,改变了金线顶原来的丘陵地貌,代之以大片的平整场地和人工驳岸。
在威海市总体规划中,金线顶地段定性为城市绿地和旅游用地。威海市政府和规划局计划在此修建一处滨海公园,并在制高点兴建一座标志性建筑,满足观景和景观的需要,以充分利用这里的景观资源。同时,由于威海船厂的用地性质不再适应地段环境以及海湾水深变化等原因,政府拟将其搬迁至别处。相应的规划范围扩大至金线顶岭及威海船厂厂区,总面积36.6hm。
公园的规划设计由于有了旧船厂的存在而变得不同一般。是将原有厂房设施一同推倒,建设全新的滨海公园,还是利用船厂建筑设施加以改造利用就成了本规划中的关键性问题。
工厂的建设给这一地段的地貌留下深深的印记:整齐的人工驳岸,被切削的山体和人工填海造成的平整地面,直线的道路和铁轨、尺度巨大的厂房和龙门吊……这一切都传达着一种直线的、刻板的、人工味十足的工业气息。伸向广袤大海的滑轨仿佛记载着海轮竣工入水时,船体滑破海水瞬间的欢呼和飞溅的浪花。四处散置的船体构件仿佛是一件件钢铁雕塑,鲜红的色彩、繁复而充满构造逻辑的龙骨,向人们传达着一种机械的美,巨大的厂房和构架在宣扬一种人力的伟大,这一切形成了这一地段特殊的性格。
船厂的搬迁和公园的建设是由城市改造导致的城市用地置换的反映。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于环境质量要求的普遍提高,城市中心地段用地性质的置换成为必然。金线顶地段良好的区位和景观优势,使它不再适合工业用地的性质,而将转化为休闲娱乐和风景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这一历史转变应该在公园的规划中得到反映。将场地遗迹加以保留,作为历史对今天和明天的馈赠,无论是几经战火和百年荣辱的旧灯塔,还是人工填海造成的现状地貌以及工业化时期人类技术里程碑式的机械构筑,都像是一部活的教科书,记载着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历史,警示人们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将不同历史层面的东西加以考古式的发掘,整合再现,会使人们更好地解读这一城市空间的变迁。
公园是为人提供接触自然,与自然对话机会的场所,因此公园要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为人与大海的联系。人从海洋中走出又回到海洋。人类的文明通过大海传播,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与大海的桥梁和纽带,而船厂正是这种关系的物化,是人与海洋关系的物质表现,是人类文明的遗迹,记载着人与自然斗争的历史和场景。
因此对船厂的保留和改造不仅是一个节约资源的问题,它会从更深层面上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赋予滨海公园的新的意义,公园也将因此获得富有个性的景观。
工厂对地貌、植被、岸线的破坏,已很难从根本上挽回,我们的目标是对地段的生态环境尽可能进行补偿。首先缓和被切削的山形,在山体边缘进行护坡,植以灌木,防止山体的滑坡和表土的流失;其次,在既成的人工岸线的基础上,提供几种不同的断面设计,架设木制平台,深入海面,增加从陆地到大海的层次,拉近人与海的距离,在局部位置将海水引入内陆,变换不同图底关系。最后通过增加植被覆盖达到改善区域小气候的目的。沿海岸种植抗风、耐盐碱的树种如黑松、罗汉松、刺槐、栾树、泡桐等。在金线顶岭选择种植五角枫、银杏等秋色叶树种和樱花等春季观花树种,使得金线顶四时景致不同,呈现不同的色彩。
结合原有厂房车间的改造,策划新的功能,适应公园游人游憩、观赏、餐饮、娱乐的要求。厂房、车间大都尺度巨大,多为桁架结构,可以对其进行局部的改造如保留结构、破除墙体、使建筑更为通透;或增开天窗或完全暴露结构,形成半室外的空间,室内辅以种植设计,置入餐饮、展览、娱乐等功能和其他服务功能。将圆形的修船坞改造成圆形的露天剧场,为市民提供小型艺术表演的场所;利用废旧轮船加以改造,置于凸出的码头岸边,作为飘浮在海面上的“海上游乐中心”。
3.3技术展廊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我国虽然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但对机械、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启蒙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成熟。造船工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工业部门,其中高新科技的应用也是日新月异;人们对于造船过程也充满好奇,工厂旧有的设备、构筑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进行工业和技术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使游人特别是孩子们在游玩中接受技术文化的熏陶,了解修造船舶的技术和工艺,从而使工厂发挥出潜在的文化教育功能。
工厂原有的厂房、车间和场地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完全可以利用它们作为造船工艺的系列展廊,展示传统造船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造船材料设备等等。同时在室外场地利用船体构件进行室外的展示,在入水滑道上设置未完成的轮船模型,使人们可以登攀、触摸,亲身感受造船的过程和乐趣。
当前我国城市的绿化、美化运动如火如荼,但城市的景观设计还很难做到富有个性和地方特色。工厂原有的工业气息为这一地段提供了一种可利用的景观氛围:笔直的干道、几何化的空间、工业符号般的构筑,规划力图延续这种气氛,保留工厂既有的景观构架。在原有的干道基础上规划公园路网,在重要的景观节点(如灯塔、码头、海轮模型)之间建立景观轴线,辅以行道树的种植形成强烈的线性空间,形成公园几何化的空间结构。花灌木的种植设计利用轨道的走向,进行规则式种植,下沉的修船场地改造成下沉的几何式花圃。在公园大片草坪和路旁布置船体构件和构筑物,作为公园环境中新的景观兴奋点,它们本身就是城市雕塑,工艺品和装饰。
公园规划建设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服务,空间的目的是人的活动。规划延续的是工厂的景观要素和特色氛围,但不是工厂的非人尺度。我们要将工厂非人的尺度转化为近人的尺度,把工业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这才是场地内涵的根本转变。
为了化简公园的空间尺度,我们进行大量的种植设计,用植物软化刻板的场地,为人提供一个充满生机的界面。通过近人的材质创造温馨的滨海空间:利用船只甲板铺设滨海栈道和伸入海面的木质平台,供人凭栏观海,接近水面。
林荫广场、露天剧场的设置为了承载人们更多的活动;滨海膜结构休息处为人们提供了轻盈的遮蔽空间,使人们沐浴海风,尽享海湾的美景。
与此同时公园还为游人提供了多种休闲游乐项目:摩托艇、潜水、沙滩浴、沙滩排球等项目,使地段充满人的活动而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滨海空间。
金线顶制高点上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受到市政府和规划局的极大重视。建筑要满足看与被看的双重需要。威海市区有三处制高点,它们同时也是城市三个重要的景观节点:奈古山东麓的环翠楼、塔山上待建的标志塔和金线顶上的标志性建筑。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其他二者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金线顶和刘公岛的呼应关系。
在我们的规划中,对标志性建筑作了意向性的设计。建筑的功能集观景、餐饮、娱乐、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建筑的体形结合地形,力图与山岭融为一体。建筑大面积的辅助部分被置入地下,同时作阶台式叠落,侧面为开敞通透的展廊使人们在行进的流线中看到动态的连续的海面景观。建筑的主体部分位于制高点的平台之上,特殊的造型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由的形象,同时为人们环视周围景观提供了一个奇妙的空间。
毋庸置疑,公园的规划构思是一个理想规划,它的实施会受到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首先,工厂的搬迁究竟会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会剩下多少设施供我们利用?厂房、车间、滑轨等不能移动的东西会留下来,但龙门吊、钢架、船体构架能否留下就是个问题。我们想在搬迁改造过程中,在各部门不作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这些设施是很难保留的,但若将公园的规划看作一种新的尝试,本着一种尽量创造条件去实现的态度去看这个问题,就有可能通过规划部门与工厂的交流与配合,甚至通过其他方式(如政府购买部分废旧的“动产”和“不动产”)为公园尽可能地保留这些“景观设施”。那样,前景就会很乐观。大家出于为人类创造美好环境的理想,需要发扬一种“协同作战”的精神。
对于金线顶标志性建筑,我们认为这个建筑将对威海市海岸景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建议广泛征集方案,鼓励市民参与发表意见,进行方案设计竞赛和招投标。在这里,我们对标志性建筑做出原则性的规划和一些意象设计。时代呼唤英雄,呼唤真正的建筑杰作,为威海市的城市景观增添一笔亮色。
由于本方案仍处于概念规划阶段,方案仍需要修改。在修改过程中突然得知威海市有关部门准备在金线顶与刘公岛之间架设跨海索道,我们被强行要求在公园中设置索道站。且不说索道的修建将彻底改变该地区用地的性质并直接对规划方案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索道的修建将对威海湾的自然景观产生极大破坏!正像清华大学一位教授所言:“威海索道的修建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在这里呼吁有关部门为了威海市的景观环境,为了威海市的长远利益,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二、烟台威海旅游咨询
为了避暑和看海,我们在大夏天选择了烟台、蓬莱、威海海景自助游。没想到,到了烟台就感觉比起上海凉快多了。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的旅程。
D1上海到烟台的火车只有一列慢车,20个小时到,下午6点52到烟台火车站,出了火车站北门到广场,坐17路观光车10多分钟就到世贸百货站(1元),下车就到了我们提前预订的“住好家”世茂海湾1号店。我们朋友给推荐的在淘宝网上预订的市中心滨海广场附近的一家叫“住好家”的世茂海湾1号的公寓,世茂海湾1号是个环渤海最高的建筑群,公寓是的小型自助公寓,房价158元/天住3个人(好像还有398、318、198元的高档海景大房),有空调、电脑、电视、独立卫厨,房间不大很舒服,朋友介绍的这一家家庭旅馆挺干净的,最主要是在市中心,周围有烟台山、滨海广场、张裕博物馆、第一海水浴场等近在咫尺,环境很好,做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这里就和家一样,可以自己做饭。世茂海湾是在烟台的市中心CBD区,楼下有热闹的市场,大饭店、小饭馆、大排档、烧烤店等等,朋友和我们一起是在市场上买了好多海鲜回到“住好家”世茂海湾店自己做的,吃了一顿海鲜宴,特棒!从来没这么吃过!吃完后就去楼下滨海广场玩了,海边好也闹,晚上8、9点正好还是人多的时候。
D2早上把昨晚买的牛奶和鸡蛋在厨房热了一下,简单吃了早饭,就先去烟台山,因为早晨进7点半前进烟台山免费(因为市民早晨进山锻炼免费),烟台山离世茂海湾很近,下了楼就能看到海边座小山上面有白色灯塔的就是,我们去的早没有买门票就进了烟台山景区,烟台山因三面环海,亦名“海洋岛”。山海合璧,水陆相连,是烟台市区主要风景游览区之一。站在烟台山上,可尽览烟台市全貌。主要景点有灯塔、燕台石、抗日烈士纪念塔、石船、惹浪亭及建筑群等。山上灯塔,是一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通体乳白,这是烟台的名字的由来,也为烟台市市标。山上惹浪亭是最好的观海听涛的地方,别具情趣。烟台山建筑群是亚洲现存的最大的近代领事馆建筑群,很有特点,建筑风格各异,时代气息浓郁,保存完好,这里有亚洲现存最早的英国在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有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国早期公寓式等建筑,据说是近代建筑的宝库,这些近代建筑群汇集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文化特色。
从烟台山出来,我们就来到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就在我们住的“住好家”世茂店的旁边,张裕公司原址处,是中国第一家世界级葡萄酒专业博物馆。票价有30和50元的,区别在品酒的种类不同,送赠品也不同,我们买的是30元的门票,博物馆比较有特点的是地下大酒窖,它以张裕120多年的历史为主线,通过大量文物、实物、老照片、名家墨宝等,运用高科技的表现手法向我们讲述以张裕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讲述酒文化知识。博物馆是由酒文化广场、百年地下大酒窖、综合大厅、历史厅、影视厅、现代厅、字画厅、珍品厅、休闲购物厅、会议接待厅、信息网络中心、营销中心和现代化办公区组成。百年地下大酒窖号称远东第一,窖内冬暖夏凉,拱洞交错、犹如迷宫,包括亚洲桶王在内的上千只橡木桶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出了博物馆。
出了博物馆,我们就在滨海广场海边游览。从滨海广场西侧沿海边走到滨海广场东侧虹口宾馆17路观光车站点,坐上17路去沿滨海路观光路线,经过第第一海水浴场、月亮湾、东炮台、栈桥、第第二海水浴场、海昌渔人码头、黄海栈桥、烟台大学东门海水浴场海边等景点,沿滨海路一个个往回逛。海边有很多人在捡贝壳,抓蟛蜞。觉得东炮台、月亮湾、栈桥还不错。玩累了就可以做17路公交车,回“住好家”世茂海湾店休息。
D3早上世茂百货站坐8、18、50路均可到北马路汽车站坐车到蓬莱,流水班次,车很多,15分钟一班,票价16元,在这要夸夸山东这的大巴服务真是不错,乘务员都像空姐似的,先介绍自己和驾驶员,然后提醒旅途注意,还负责给乘客倒水,超热情,有问必答。我们计划游完蓬莱阁后下午坐船去长岛,所以把行李存放在汽车站(3元/件)。蓬莱的所有景点都不能用学生证,所以我们在车站买了景点票,车站免费提供景点间接送服务。蓬莱阁门票85元,联票100元,加了戚继光故居。整个蓬莱阁景区我们花了4个小时逛,挺大的。这的古建筑群并不宏大但很古拙,最好看海的地方还是田横山沿峭壁修建的海边栈道了,感觉特别好。这里还要赞一下蓬莱车站景点接送的司机师傅,从景点回车站的路上,司机师傅听说我们要去码头坐船去长岛,他正好去附近的极地世界接人,就让我们拿了行李送我们去码头,真是热心肠的好人。我们坐了3点多的渡船去长岛,票价30元,住在岛上刁师傅家的渔家乐,岛上渔家乐超多,不预订也没关系,都是100元/人,含3餐,标准间很少,要早定。这边晚上没空调也睡得着。本来打算去九丈崖的,但是这里只卖几个景点联票,没有单独的。我们就溜到月亮湾逛了圈,觉得和烟台的海湾没太大区别,海滩是小鹅卵石,有好多人捡鹅卵石。
D4头天晚上和渔家乐老板说好我们要出海,他会帮忙联系好。第二天吃过早餐,7点半有大巴到各路口接出海的人。出海每人180元。从长岛码头出发,坐船去渤海中心猴矶岛(鸟也很多),然后再去万鸟岛,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海鸟,游客都兴奋的给他们喂食,从鸟岛回来宝塔礁,然后登陆庙岛,最后返程。中午回到渔家乐吃完饭后回蓬莱,下午坐车去烟台。晚上回“住好家”世茂海湾店。
D5第五天早7:30下楼坐2路几分钟到了汽车总站,坐去威海的汽车,烟台去威海是流水班车,15分钟一班,去威海票价17元,在路边招手上车很方便。一个小时到威海,记住到威海不要去长途汽车总站终点站下车(汽车总站在威海经区,离威海去刘公岛的码头很远),一定要在环翠区的威海振华商厦附近下车后打车去刘公岛游艇码头,争取上午9点前进刘公岛,上午参观后中午坐船回威海市里吃饭。饭后逛了威海市区、海边公园,感觉那海边不错的。晚上住在威海安东家旅(好像是烟台住好家华府家旅的连锁)。
D6早上坐车回烟台经过养马岛下车游玩一下当年秦始皇养马的地方。在烟威高速下了养马岛口下高速后,在滨海路养马岛打车(或公交车)去养马岛,到海边游玩,这的海特别清澈,沙子蛮细的。可以到赛马场骑马一下。由于之前没买到从威海回上海的火车票,主要是从济南或徐州转回上海的火车都只有站票了,你说怎么平时火车票都这么热销呢。傍晚就又回烟台“住好家”,好好休息,准备第二天21个小时的回程。
行程:烟台市区一蓬莱阁一长岛一威海一养马岛,共六天。
防晒!防晒霜、晒后修复、太阳伞、墨镜都要备齐。
住宿提前订好,建议住烟台“住好家”世茂海湾店或华府家旅店在淘宝网上搜索宝贝“住好家”或“烟台华府家旅”能找到,提前把行程确定好,可以保证房间也能有个好价格,可自己煮海鲜大餐,也可以简单做点自己喜欢的饭菜,吃起来也可口。
爬山穿运动鞋,海边穿沙滩鞋,不然穿了凉鞋去了鹅卵石海滩,那你的脚就惨了。
算上路上时间,我们6天的旅程每人花费约2500元左右,包含了买些纪念品。
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呀!选我的的吧,我需要分呀,先谢谢了!
三、刘公岛的旅游
负责威海至刘公岛轮渡任务的旅游船共有22艘,全部为钢壳或玻璃钢结构,客位100-200人不等,单程航行时间平均为15分钟,该航线于2001年被交通部授予“文明航线”称号。此外,还开设了海上环绕刘公岛游览航线,乘旅游船环绕刘公岛一周约40分钟。
从刘公岛丁公路前往旗顶山炮台参观可以乘坐旅游索道。索道采用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双人吊篮式设计,线路全长708米,运行速度每分钟60米,运量每小时300人,共有9座支架,60个吊篮,线路最高处达22米。操纵平台采用先进的液压技术,保障了索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乘坐索道上山,可以免费进入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游览。
在景区主干道丁公路和邓公路游览可以乘坐开放式游览车,沿途主要有:旅游码头—水师广场—文化广场—刘公岛博览园—索道站—刘公岛东村—国家森林公园—丁汝昌纪念馆—水师学堂—黄岛兵器馆—军威展览馆—铁码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汽车站(火车站)——→威海旅游码头
公交车:乘坐公交车103路(或104、105、106、107、111、112、114、115),在华联商厦站下车,东行800m即到威海旅游码头 1、刘公岛游客中心
位于刘公岛岛内码头候船厅东北角,占地约100平方米,设施配备齐全,可为广大进岛游客提供导游、休息、问询、就诊等服务。现中心配备专业导游人员30多名,拥有良好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能为散客及团体提供全面准确、周到温馨的导游讲解服务;配备值班医生1名,并备有一些常用急救药物;在旅游咨询方面,中心采用影视、文字图片、电脑信息系统查询等方式,免费向每一位来刘公岛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信息咨询服务,让旅游者以最快捷最简单的途径认知刘公岛乃至威海的旅游环境,获得最有价值的旅游资讯;另外中心还配备有可供游客休息用皮椅18个,42寸等离子电视机1台,可供游客查询信息用触摸屏1台。游客在中心得到休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屏幕电视观看景区风光片,通过电子触摸屏了解景区整体情况和各景点情况。
位于旅游码头岛外候船厅内,是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主要业务:国内旅游;代购飞机、轮船、火车、汽车车票;代订宾馆、餐饮;物品寄存;轮椅、婴儿车租赁;出售工艺品、日用百货;发布广告。 1、刘公岛宾馆
位于刘公岛岛内码头东部约1千米处,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乘坐岛上游览车5分钟即可到达。宾馆南向大海,背靠青山,西侧毗邻岛上主要景点刘公岛博览园及索道站,环境优雅。宾馆拥有普通标准间、豪华标准间、经济间和套间等各类客房共19间,房内设施设备齐全。配有闭路电视、高速宽带上网。餐厅配备正宗鲁菜厨师打理,丰俭由人,使您身在外却平添回家的感觉,是您理想的小住之所。入住刘公岛宾馆会让您倍感亲切、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周到。
隶属于刘公岛宾馆,位于刘公岛旅游主干道丁公路中部,交通便利。酒店以生猛海鲜为主打菜品,可以提供各种具有胶东特色的海鲜佳肴。酒店装修独具特色,为半露天式环境,游客在品尝海鲜的同时,还可欣赏海边美景。自开业以来,酒店的美食与优美的环境每每赢得来往游客的称赞。
刘公岛的美食以烹制海味而著称,特别是海鲜货、小海货的制作更具特色。菜肴特别讲究刀工、拼摆花样、火候和味道,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烹调方法多采用扒、溜、炸、炒、煎、蒸、烤等,主要风味菜有红烧海参、手扒对虾、芙蓉干贝、红烧海螺、油爆“天鹅蛋”、姜汁螃蟹、清蒸加吉鱼、油炸万寿菜、威海清汤等。 1、刘公街
位于刘公岛水师广场北侧,是一条半地下式、长达190米的购物一条街,主要商品有韩国服饰、韩国工艺品、韩国食品、威海特色海产品及渔具等。
位于刘公岛博览园出口南侧,为刘公岛旅游商品销售中心开办,主要经营鱼、虾等各种干、鲜海产品以及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现场烤制鱿鱼丝、鱼片等美味食品,是进岛游客购买海洋特产、品尝渔家风味小吃的首选之处。 1、刘公岛景区进岛票价格确定为138元/人次,索道60元/人,环岛游60元/人,坐游览车20元/人;刘公岛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及各历史遗址不再收费。
2、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免费开放。
3、刘公岛景区进岛票价格与刘公岛博览园门票价格整合后为138元/人次。
(1)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所有票;
(2)残疾军人免景点门票,船票半价15元/人次;
(3)身高1.2-1.4米儿童进岛票和景点门票均实行半价,69元/人次;
(4)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免景点门票,31元/人次;
(5)现役军人、本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人员、1.4以上未成年人(含18周岁)、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景点门票实行半价,85元/人次[31元+(69+38)元/2。
刘公岛轮渡游船时刻:旺季 7:00-16:30 8分钟 10:00-17:30;
淡季 7:30-15:00 15分钟 10:00-15:30(具体时刻会因天气原因而变化)
海上环岛游:60元台湾同胞赠送大陆的珍贵动物长鬃山羊“喜洋洋”、“乐羊羊”和梅花鹿“繁星”、“点点”2011年4月16日抵达山东威海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威海市政府当天举行隆重的入住仪式。
台湾同胞赠送给大陆同胞的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已于16日早上8点从台北启程赴山东刘公岛定居,台北市立动物园15日为两对动物宝贝举行欢送仪式。大陆“迎亲团”由威海市常务副市长赵熙殿等10人组成。台北市与威海市互赠纪念品。
据中新网消息 2008年11月3日,两岸“两会”(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完成历史上首次台北会谈,并通过签署协议使两岸“三通”成为现实,两岸关系由此迈出历史性一步。会谈期间,“两会”共同宣布了两岸互赠大熊猫、珙桐树与长鬃山羊、梅花鹿。
“两会”达成互赠珍贵动植物意向后,双方即着手准备。
2008年12月23日,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熊猫专机”搭载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和17株有“绿色大熊猫”美誉的珙桐树苗启程赴台。“团团”、“圆圆”当晚抵台后即入住“新家”台北市立动物园。珙桐树苗则被送往宜兰福山植物园。
大陆赠台动植物顺利完成后,台方回赠大陆珍贵动物进展备受关注。2010年4月19日,经过严格挑选程序后,台北市立动物园正式选定回赠大陆的长鬃山羊与梅花鹿各一对,并为这两对“小宝贝”举办征名活动。经过民众票选,雄雌长鬃山羊、梅花鹿获名“喜羊羊”、“乐羊羊”,“繁星”、“点点”。
在两对动物宝贝即将启程赴大陆定居之际,台北市立动物园4月 15日怀着“嫁女儿”的心情为它们举行欢送仪式,由威海市常务副市长赵熙殿等10人组成的大陆“迎亲团”出席了仪式。动物园为它们特地准备了12项“嫁妆”,既有它们喜欢吃的树叶、饲料和食器、响板,又有象征着“早生贵子”的传统嫁妆花生、桂圆,还有台湾特产茶叶、凤梨酥。
现公长鬃山羊“喜羊羊”即将6岁,经过训练后早已不怕生。刚满3岁的母长鬃山羊“乐羊羊”身材娇小,喜欢躲在安全的小角落里玩耍。公鹿“繁星”已有5岁半,相当健壮。不到3岁的母鹿“点点”则天性娇羞,一有风吹草动就躲进草丛中。
台北市立动物园研究员赵明杰表示,这两对动物宝贝移居刘公岛后,如果配对顺利,最快年底或者明年初就可能有小宝宝诞生。
在台湾方面着手准备的同时,大陆方面也在为这两对来自宝岛的珍贵动物的挑选最适宜的“新家”。经过考察和论证,山东威海最终从湖南长沙、湖北荆门、福建福州等众多城市中胜出。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工作,刘公岛森林公园已经为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准备了圈舍以及配套的动物医疗室、监控室、地暖等设施,并根据台湾专家的意见进行完善。
为了确保这两对“宝贝”在大陆更好地生活,刘公岛森林公园与台北动物园不断派遣相关人员对动物新家的环境、食物配方、管理方式、繁殖、动物训练及医疗等工作相互交流,已准备就绪。—座岛的得失,能关乎—个千年古国的近代命运,所谓“同种同文”的黄皮肤、黑头发兄弟会由此挣扎于“狩猎场”长达半个世纪,而且余波至今。这座小岛就是刘公岛。
世若棋局,岛如棋子,体量虽小,却关乎全局。3.15平方公里的刘公岛,旧影新照——对比牵系当下的你我。刘公岛诸炮台史料演变刘公岛诸炮台的存在和名称,按史料记载顺序,依次为:战前清朝官员奏折,战中官员书信、电文,战后日军统计,今人著述等四大来源。
1889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一个叫萨承钰的候补知县从台湾基隆开始,考察中国海防各炮台。1890年阴历七月二十,萨抵威海,以下是他关于刘公岛炮台情况的汇报,“……刘公岛,北口建地阱暗炮台,台式系深掘地基,以为地阱形如满月,中藏阿蒙士庄新制后膛地阱钢炮二尊。岛之北有黄岛焉,山下筑一土堤,陆路可通;岛之南有日岛焉,四面环海,山势突兀,现建地阱暗炮台,安炮位二。”考察报告以《南北洋各炮台情形书》为名于次年十二月间完成,堪称中国近代第一本海防情报汇编。萨以黄岛为“北”,称北口建地阱炮两尊,显指公所后炮台,可见,1890年的刘公岛上只有公所后炮台建成。
一年后的1891年时逢三年一届的北洋海军会操,这也是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的首次大校阅。当年阴历四月二十五,李鸿章乘船来威海卫检阅,事后,在五月初五上奏的《巡阅海军事竣折》中,北洋大臣提到自己的旁系姻亲、刘公岛基地护军统领张文宣,“刘公岛横据口门,势甚扼要,副将张文宣所带护军于岛北新筑地阱炮台,凿山通穴,夹层隧道,安设二十四生特(厘米)后膛炮,机器升降灵速非常,能狙击敌船,而炮身蛰藏不受攻击,为西国最新之式。又于刘公岛西连接黄岛上,设炮台一座,跨海通道,工力尤艰。”前后比较,可看出到1891年黄岛炮台已筑成。
三年后的1894再值海军大阅,李鸿章于阴历四月十五到威,十七日调集北洋海军兵舰校阅。值得一提的是,有日本军舰前来“参观”,誉称北洋海军“节制精严”。此次,李鸿章在阴历四月二十五上奏的《校阅海军事竣折》中称,总兵张文宣于刘公岛南咀填筑炮台一座……在刘公岛山顶上筑一道长约10里的护墙,南咀筑土墙一道,黄岛又填筑了一座地阱炮,所谓“南咀炮台”首次出现。是年阴历六月二十三丰岛海战爆发后,张文宣于十月初八呈文李鸿章,称高场营炮台七月内大工已竣、大顶子炮台赶造台基。至此,战前中方资料中,关于刘公岛诸炮台,有公所后、日岛、黄岛、南咀、高场营、大顶子等六座炮台记录在案。
刘公岛基地陷落后,历史话语权转到了日本占领军手中。1895年2月17日,日舰队入港,21日,日军陆地测量部的人上岛,循黄岛、公所后、旗顶山一线,由西向东,拍下了他们的战果,着重点是铁码头东西一带建筑和港内舰船、黄岛炮台、信号台、电灯台等。
据此,战后日军参谋本部编辑出版了《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此书第34章以“威海卫军港炮台兵备及布设水雷数(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中旬)”为题,以表格形式登记了刘公岛诸炮台。
对照今天,当年日军关于刘公岛炮台群的登记存在多点蹊跷,耐人寻味。
2011年3月5日,从黄岛开始,记者循山脊向东实地踏访刘公岛。中午时分,到达所谓旗顶山炮台,向东眺望,两座山头南北分布,高度大体相同。对照其位置关系和高度,正是当年日军陆地测量部拍摄的“威海卫港刘公岛信号台及电灯台”。
从旗顶山向东约200米是一座平整的山头,其上有一座三层六角尖顶红琉璃瓦亭子,这是刘公岛森林公园观望台,当年是刘公岛基地的信号台。由此折向东北约100多米,则是一座石山,这是当年的刘公岛电灯台,也就是探照灯台,用于监视狭窄的威海湾北口。看老照片,信号台、电灯台所在的两山似乎南北并列,在一条直线上,其实是东西错开的。
由电灯台眺望东南,视线越过松林,右侧有一座小山头,远处海中是大泓岛。这个布局与1895年2月21日日军陆地测量部的“威海港刘公岛电灯台之东南高地处之东南尖炮台之远景照”一致。旧照中有小字注解:“右方隆起部之上,备一门克式九珊炮,其下是家屋和兵舍。”那门炮位于山顶一个半地下式炮台中,炮口正对威海湾北口,今天这座山头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迎门洞炮台。
但与今天“迎门洞炮台”的圆形下沉式炮位不同,老照片中的炮位是直线竖墙下沉式,考虑到后来英租的1898年至1904年间,出于牵制俄国的战略需要,英殖民当局对刘公岛作为远东军事要塞的初期定位,炮台形制之变不难理解,但一门炮的配置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日清战史》附录没有记录“迎门洞炮台”,日军“陆地测量部”也没有专门给它拍一张照片。这点遗漏与他们拍摄威海卫南北帮炮台时的认真不一样。拍摄南北帮炮台时,即使在没有发生战斗的威海卫后路九峰顶炮台,日军也拍摄了一张照片。
更大的蹊跷出现在今天刘公岛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旗顶山炮台”。在这个位置,陆地测量部拍摄了那张“威海卫港刘公岛信号台及电灯台”,却没有拍摄山上的炮台。要知道,在1949年之后的今人著述中,这里可是被记录装备四门240毫米大口径加农炮的,这一遗漏似乎不是日式风格。
除炮台、铁码头及周边海军公所,丁汝昌寓所也是陆地测量部的重点目标。那时没有广角镜头,他们从海军公所向西直到铁码头,连拍三张,记录了21日当天日本联合舰队靠泊铁码头港区的情况,其中透露出丰富的信息。
旧照“威海卫港刘公岛市街及同港内诸船舰集合图(其四)”中,画面右中两根倾斜的桅杆之间是北洋海军刘公岛基地铁码头南梢,当时就有一个短“T”形引桥。两根倾斜海中的船桅则是在 2月 6日凌晨日军鱼雷艇队第二次入口偷袭作战时,被鱼雷击沉的北洋海军练舰“威远”。
近处海面正中船型稍大、干舷较高的是北洋海军3艘蚊子船。其中,双桅、单烟囱的两艘,另一艘无桅杆,应是“镇中”或“镇边”。3艘蚊子炮船靠近铁码头一侧是两艘干舷更低的鱼雷艇,蚊子船另一侧是4艘日军鱼雷艇。鱼雷艇是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联合舰队赢得胜利的决定性装备,在刘公岛,正是它们重创定远,击沉来远、宝阀、威远。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们居然和威远如此之近。
顺着铁码头延伸线向南,两艘高干舷的运输船之间,正是当时残存的北洋三主力舰(另两艘是济远、平远)之一的“广丙”号。4艘鱼雷艇正南,有一艘双桅杆、单烟囱的小型军舰,个头明显比“广丙”小,这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四艘赤城级炮舰之一。
岸上建筑群西部,有前后两领屋脊卓然不群,高出他屋,颜色更深,这是现丁汝昌的寓所。岛上茂盛的松林遮挡摄界,记者只找到一个角度,以铁码头南端为参照,拍下现景,拍摄点位要比旧照偏西,丁汝昌寓所被挡在新景摄界以东。新老对比,找不到任何一领相同的屋顶,北洋海军时期的中式传统小青瓦屋顶都消失了,变成了高烟囱、大跨脊房屋。
自然景观:沼泽,湿地,河谷,乡野,海滨,海域,岛屿
适合人群:家庭,个人,情侣,公司,朋友,小孩,老人
最佳时间: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