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威海旅游B

威海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威海市风景区图片

威海旅游B 2024-04-03 3
威海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威海市风景区图片摘要: 本文目录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山东省威海市旅游概况威海自助旅游问题一、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威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全市上下对此认识高度一致。如何借助大...

本文目录

  1. 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2. 山东省威海市旅游概况
  3. 威海自助旅游问题

一、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威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全市上下对此认识高度一致。如何借助大势,赢得先机?威海很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蓝色经济区领导小组,6月8日召开的威海市委全委会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六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接全省规划,结合威海实际,威海将着力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个涉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包括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局等在内的“蓝色经济”办公机构在细化筹备中。威海,得名于海,扬名于海,海岸线长达近千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海上的蓝色疆域面积几乎是陆地的两倍,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建港条件优越,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沿岸自然风光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威海市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初见成效,海洋经济已发展为威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大产业基础雄厚,潜力无限。积极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正蓄势待发……优势突出,渔业经济全力向高端产业登攀“威海绵长的海岸线上遍布岬角和海湾,岸线曲折,岬湾交错,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和滩涂面积达到300多万亩。临近海域位于黄渤海结合部,是两大海区诸多经济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洄游的必经之地。”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国进的眼中,威海发展渔业经济有着其他沿海兄弟地市无法比拟的资源、产业和技术优势。 1991年,山东省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开始了向海洋进军,开发建设蓝色疆域的历程。十几年间成果最显著的当属传统渔业经济。去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05万吨,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优越的海洋环境条件,显著的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威海出产的海参、海带、牡蛎,均取得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威海还建有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海参、海带产量居全国首位。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威海崛起一批渔业龙头企业群体,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渔业企业超过40家。“多年来,这些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在发展高端渔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搭建了平台。这是威海发展高端渔业的最突出的优势。”李国进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憧憬。“蓝色经济区应该是生态型的开放经济。作为威海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在市场这个大杠杆的平衡下,威海的渔业产业应向名优养殖、远洋捕捞和海产品精深加工科学调整。威海渔业要续写“称雄省内”的辉煌,归结点在渔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和区域竞争力提升上。”在亮出优势的同时,李国进也对威海渔业发展的“短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国内外高端渔业经济比较,威海渔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尤其在高效集约、产业竞争力和生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融入蓝色经济区,威海渔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向着质量效益型转变,惟有如此,威海渔业才会继续大有作为。”目前,威海正加快推进海上养殖由传统品种向海珍品转变,捕捞业由近海向远洋转变,海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依托各类渔业经济区,威海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品牌渔业,引导各地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注册,发展远洋渔业以确立远洋渔业的优势地位,力争到2012年精深加工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蓄势勃发,以自有特色打造现代港口物流区威海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西与内地京津相连,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下可直抵长三角,陆域海域辐射面广。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威海港口物流的蓬勃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威海的港口资源丰富,三面环海,港湾岬角不冻不淤,岸线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设大型专用码头和万吨级位。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注重陆域腹地。威海曾经陆域腹地狭小的劣势和制约港口发展的“末梢交通”瓶颈,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威海逐渐形成了以运输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群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并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等生产基地,这一切都为港口物流发展开拓了强有力的承载体系。“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威海作为陆路末端的劣势正逐步演化为中国面对世界的前沿优势,构建全球范围的大物流格局,威海大有可为。”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唐宗岭对威海港口物流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非常肯定。“‘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让我们站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阔视野来审视威海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由于受历史原因、国际环境变化等复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承载设施建设、货源市场开发和现代服务意识方面,还需大力挖潜。”唐宗岭表示,尤其是现在,海上物流逐渐呈现出运输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的趋势,对港口物流的综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威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过去几年,随着“兴港强市”战略的实施,威海港口建设飞速发展,现有商港达到17个。目前,威海正着重建设以威海港为中心,石岛港、龙眼港为两翼,文登南海新港、乳山口港为补充的港口体系。在各个港口的建设中,威海注重自有特色,力争实现错位竞争。作为区域中心港,威海港将以集装箱、能源运输、油品中转、客货滚装、整车物流等功能为主,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港区。依托港口基础,威海还充分发挥毗邻韩日、已开辟21条国际国内航线的优势,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目前,威海整合港口资源的步伐加快,正重点建设威海港新区、石岛港、龙眼港,争取“十二五”期间,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以上,并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的现代海运船队。强势隆起,船舶修造业构建东北亚重要船舶基地在国际造船业界,有一种说法为大家所公认:世界最佳的造船区域是北纬36°附近区域,威海恰好处在这一区域。不仅如此,从地质条件来讲,威海有着绵长的深水岸线,沿海多是花岗岩结构,这些都是威海发展造船业的优势所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国内外船企前来投资。环视威海沿海,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在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一个生机勃勃的造船带已强势隆起。与此同时,船舶配套产业乘势紧跟,发展迅猛。荣成、文登南海新区、经区和工业新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未来威海将重点发展船段、船用板材、风机等配套设备,加快船用主机电站、机舱辅机、通信导航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引导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船舶修造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威海船舶修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是产业配套集群需完善,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威海船舶修造业的突破点在于自主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才是船舶修造业的生命力和助推力。”谈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黄海造船厂副总经济师、市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安昌告诉记者。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威海规划在俚岛湾、皂埠湾和石岛湾建设三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构建沿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靖海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的沿海造船工业带。威海将重点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依托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加快建立以设计为先导、总装船为核心、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造船模式。着重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打造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造修船基地。在这一过程中,威海将重点扶持新船重工、黄海造船等十大造船企业,突出发展客滚船制造、汽车运输船等五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型。其中,以黄海船厂为龙头打造全国远洋渔船生产基地。争取到2012年,实现船舶修造销售收入400亿元千公里海岸线是威海发展旅游的天赐良“源”,这里有海,有岛,有泉,有山,处处皆风景。威海旅游资源独特,既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又有独特的现代海滨气息。千公里的海岸线上,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包括刘公岛风景区、成山头旅游区、石岛旅游区等在内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威海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个产业成为经济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也由原来的滨海小城发展为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在高旭光心中,与这些优势条件相比较,他觉得更珍贵的是,威海发展旅游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好。从各级党委政府到部门,发展旅游这个绿色产业已成为了“威海共识”。仅从2007年以来,威海就启动了大乳山休闲度假区等8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几天前,首届“威海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签约仪式的举办更是为威海发展高端旅游项目———帆船休闲产业的发展开题。“总体上,威海旅游业在保护与继承中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蓝色经济区的‘蓝色’理念相切合。随着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也不能忽视威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度不高,休闲设施规模小、休闲娱乐品种单一,缺少地方特色等问题。这也是未来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的着重发力点。”高旭光表示。以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威海将进一步完善刘公岛、赤山等重点景区,加快华夏生态园等景点建设。威海还将提升环翠、银滩等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建设中心城市、海滨生态等六大旅游板块。滨海旅游与沿线产业的相互衔接很重要,高旭光表示,威海将打造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联动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海上旅游,开发适合游客参与的帆船等高端旅游项目,建设集经济、文化、品牌、消费等为一体的国际沙滩帆船基地。依托温泉资源,威海正以宝泉路温泉一条街为基础,加快温泉大世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天沐、汤泊等温泉项目,加大对“中国温泉之乡”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的温泉休闲疗养基地。威海是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理想之城。这里海湾遍布、地质稳定、季风特点显著。以石岛湾核电站、国华瑞丰、中海油风电海上工程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入春天。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能源兴市’战略的实施,为威海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石岛湾核电站、国华风电项目等在威海落地并顺利推进。目前,威海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正逐步走向正轨,这就对相关配套设施及服务提出了要求,相关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树伟表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将重点规划建设核电、风电,其中石岛湾核电站的一台20万千瓦机组,争取2013年建成投产。全力推进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华瑞丰二、三期,歌美飒文登等风电项目。在有条件的区域,威海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批太阳能发电和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地热能、潮汐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步伐,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清洁能源项目。石化产业不仅具有提供能源的优势,还构建有精细化工产业链,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威海规划建设的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是一个综合型化工基地。中石油集团确定镆铘岛石化项目总体规划按年处理委内瑞拉重质原油2000万吨标准建设。目前,配套码头项目已列入威海及山东港口总体规划,大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完工。基地建成后,将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和优势产品系列。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不仅可为威海乃至全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将成为全新的地方经济增长板块。以此为依托,威海还将大力引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填补国内空白的石油深加工产品,力争建成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二、山东省威海市旅游概况

威海市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批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示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地处北纬 36°41′~37°35′、东经121°11′~122°42′之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北与辽东半岛犄角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青岛比邻接壤,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全市总面积5463平方公里,总人口247万,其中市区面积731万平方公里,人口52.2万。威海市花是桂花,市树是合欢树。

威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的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雨水适中,但分布不均;旱、涝、风、雹、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1.4℃,降水量793.2毫米,日照2570小时。

威海古为东方嵎夷之地,夏、商属青州,周代为莱子国地。春秋战国为齐国属地。秦代属齐郡砢县。两汉属青州东莱郡,三国改属青州长广郡。西晋至隋代,屡有变迁,历属东莱国牟平县和青州长广郡昌阳县、东牟郡东牟县、光州东牟郡观阳县和牟平县等。唐代先后属登州、莱州、蓬莱。五代、宋代沿袭唐制。金元改属宁海州。明属莱州府宁海州、登州府宁海州。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3卫隶属山东都司。清初,属登莱青道登州府宁海州。雍正三年(1725年),3卫改属登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成山卫为荣成县。189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34年后,历属鲁东区、第七行政区、鲁东行辕。1940年荣成、文登解放,属山东省胶东行政区。1941年,属东海专区。1945年8月,设威海卫市(地专级),直属胶东行政区、1948年,改为县级市,属东海专区。1950年至1982年历属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烟台地区。 1983年威海市(今环翠区)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归威海市管辖。

威海具有城市景观、海岛风光、沙滩岸礁、民俗风情、地下温泉、文物古迹、名山古刹、奇石异川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甲午战争纪念地刘公岛,秦皇汉武登临的“天尽头”,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世外桃源圣水观,“大东胜景”铁槎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及我园北方的天鹅越冬栖息地天鹅湖等80多处风景名胜,描绘了5436平方公里如诗如画的威海景色。近年来,又新建了威海影视城、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圣经山观光索道、甲午海战馆等新的旅游项目和环翠、银滩、石岛湾、天鹅湖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威海自助旅游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从地图上看威海分为好多区,火车站在哪个区?

答:全市辖环翠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和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火车站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69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6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共50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2619个村民委员会、267个居民委员会。)

第二个,以哪个区为中心比较好,乳山是很偏的地方么?

答:中心区是环翠区。威海市唯一的建制区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陆地总面积73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5万。

乳山与其它区比是最远的一个。乳山地处威海、青岛、烟台三市的中间地带。乳山市区至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汽车路程均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第三个,从威海到烟台坐车多久?

答市区内有:刘公岛。它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旅游船20分钟便可到达。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河,背接湛蓝的威海湾,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旗顶山海拔153.5米。岛东碧海万顷,烟波浩淼,岛西与市区隔海相望。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1985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刘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

岛上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为主题内容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所在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高级军事衙门。该馆开放参观的文物景点有: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与戏楼、丁汝昌寓所、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黄岛炮台兵器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等,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形成了集文物古迹精华与海岛自然风光于一线的游览格局。

刘公岛是中国清朝北洋海军的诞生地和灭亡地,也是我国近代屈辱史开端。1988年,北洋水师提督署等28处建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1992年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研究者和工作人员从1984年开始,就始终围绕“国耻纪念地”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岛上还有:北洋海军提督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军事指挥中心,建于1887年,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多平方米,是三进院清代举架砖木结构建筑群,具有中轴对称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雕梁画栋,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军事衙门。�提督署正门门匾上“海军公所”四个大字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的亲笔手书。�整体建筑按中轴线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有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各厅厢院廊庑相接,结构严整。目前,提督署共设有十一个展厅。丁汝昌纪念馆是在丁汝昌寓所的基础上辟建而成的。馆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丁汝昌寓所是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官宅。按照《北洋海军章程》,除提督外,其他军官终年住船岸上不建衙,不设公馆。寓所建于1888年,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包括前花园、寓所和后花园三部分。在馆前花园处,矗立着一尊高3�85米的丁汝昌铜像。丁汝昌面朝大海,手捧兵书,深谋远虑。陆军出身的丁汝昌虽有身经百战的经历,但要想驾驭这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军事素养。所以,即使是闲暇时间,他也常常手不释卷。丁汝昌虚心好学,坚毅顽强的精神,深得部下的尊重和信任。他凭借着自己的治军才能和实战经验,很快成为北洋海军不可替代的人物。

岛上还有,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融刘公岛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于一身,集高新技术与精湛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总投资1.26亿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巨幅彩玉壁雕、大型东阳木雕,集中讲述刘公岛的根源文化——刘公文化。

甲午海战演示馆采用声光电、多媒体、全息影视成像等高科技手段,精彩演绎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灭的历史过程,逼真再现壮烈的战争场面。

市区还有,威海的海上公园,威海公园,新外滩。威海的国际浴场等。

荣成有:成山头风景旅游区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山脉最东端。故而得名:成山头。成山头海拔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与韩国隔海相望仅94海里,是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所以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⑴垄断资源极地“天尽头”

荣成千里海岸上岬角和岩岸风景资源十分突出,其中成山角

是中国大陆的最东端,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极点,被海内外游人美誉为“东方第一角”和极地“天尽头”,可与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相媲美,可谓“南有天涯海角,北有天地尽头”。一九八八年,天尽头风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荣成境内岛礁颇有特点,其中以北部海驴岛、鸡鸣岛和南部镆铘岛、苏山岛最为突出。海驴岛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有成千上万只海鸥栖息。苏山岛如碧螺玉簪撒于万倾波涛,引人入胜。海中奇礁(柱)“花斑彩石”造型独特,花纹瑰丽,更是景中之绝,有“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荣成海岸的特殊地质、地貌,使其具有众多的海湾和沙滩。据统计,全市有大小海湾21处,砂质岸线长约68公里,其中具有良好海水浴场条件的20公里,占砂质海岸的29.4%。荣成海湾不仅规模大,而且品质优良,景色优美,据海滩地质分析和专家考证,在沙质、沙滩长度、退潮后宽度、坡度、污染程度等综合指标方面,很少有能与之媲美,可谓“胶东第一滩”。

⑷“大东胜境”-------九顶铁槎山

槎山,横卧于荣成市南部黄海之滨,山峰清凉顶海拔539米。这里集山、水、滩、湾优美自然风光与道教文化和渔村民俗文化于一体,是观光、避暑、度假的胜地,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⑸独有的“海鸥王国”与“天鹅世界”

荣成生物旅游资源主要指鸟类旅游资源,以天鹅和海鸥为代表,它们均以规模大、数量多而独具特色。荣成天鹅湖是中国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四月,上万只大天鹅集结在此,它们与其它水禽一起,给萧瑟的冬天带来无限生机,使旅游景观淡季不淡。此外,每年清明节前后,数万只海鸥从四面八方云集在海驴岛,为游人所喜爱。

⑴据《史记》、《汉书》记载,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

两次驾临成山头,朝海求仙;公元前94年,汉武帝登临成山祭日主(日主是传说中的“八神”之一)。曾留有始皇殿、秦代立石、秦桥遗迹、成山观、日主祠、望海台等遗迹(现存始皇殿、秦代立石)。

道教文化为荣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又一特色。据史料记载,金代王重阳东来授徒,于昆嵛山烟霞洞创立道教全真教。东牟王处一,拜王重阳为师,道成之后,东来荣成槎山,居云光洞,创全真教昆山派,著教义名为《云光集》,因而槎山历来被视为道教胜地。现留有云光洞、千真洞等遗址、遗迹。此外,省级风景名胜区圣水观,也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地之一,留有丰富的道教遗迹和美丽动人的传说。

⑶赤山法华院----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赤山法华院位于荣成市石岛镇北部的赤山南麓,原是一座唐代古寺,为张保皋所筑,在唐代曾享有盛名,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六月,日本高僧圆仁法师一行客居此院,在当地官吏及僧俗的帮助下,入唐求法得以成行,归国后,著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东方三大旅行记记之一)。

一千多年,时过寺毁,唐代的法华院已不复存在,现在所见到的法华院是一九八八年在古寺原址上重建的,全系仿唐建筑,一九九三年,韩国成信女大教授、世界韩民族联合会长崔珉子女士及其会友捐资10万美元,与荣成人民共同兴建了象征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张保皋纪念塔。二00三年,山东斥山水产集团又投资1.2亿元建设了张保皋纪念馆、圆仁纪念馆、斥山大神,法华宝塔等精品。赤山法华院虽不属名山大刹,但它却情系着中、日、韩三国人民的友谊。

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伟德将军碑廊

伟德将军碑廊座落在省级风景名胜区“圣水观”,是朱埠企业联合总公司一九九六年投资500万元兴建的。该碑廊将140多名荣成籍将军的手迹、简历、事迹镶刻在石碑上,九七年被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荣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渔港、渔村、花村、画村、戏村

为特色,渔民的生活习俗,渔村、渔港的风致,花乡南车村、西车村,画乡牧云庵、戏村西里山村以及石岛、虎山、成山、俚岛、宁津等镇的渔民新村都颇具吸引力。近年来举办的国际渔民节、国际海博会,更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总之,荣成市旅游资源是以海滨风景为主体,以海湾沙滩、优越气候、极地尽头、秦汉史迹、道教文化为特色,并兼有名山、茂林、珍奇鸟类和民俗风情等,是国家重点风景区“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国家级的旅游资源,也有省级和地方的旅游资源。

威海收费的景点不是很多,主要有:

1、刘公岛,150元够了(含船费);

2、成山头、西霞口,150元也够了;

5、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景区,大概不用50元。

威海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威海市风景区图片

威海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威海市风景区图片

威海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威海市风景区图片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威海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weihai/post/61078.html发布于 2024-04-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威海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