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威海旅游A

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的文章

威海旅游A 2024-04-01 3
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的文章摘要: 本文目录威海的历史故事威海的历史是什么威海的历史一、威海的历史故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市境先属齐郡,后属胶东郡,为腄县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

本文目录

  1. 威海的历史故事
  2. 威海的历史是什么
  3. 威海的历史

一、威海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市境先属齐郡,后属胶东郡,为腄县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之罘,立石颂秦德焉。秦之腄县,设治于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以东别无他县。

境内属青州东莱郡地。《汉书·地理志》东莱郡注谓高帝置。师古说故莱子国也。东莱郡治在今莱州市,领县十七,今市境内置有不夜县、昌阳县、育犁县。是为境内有县级政区建置之始。

东汉初省并不夜、育犁二县,境内仍属青州东莱郡。郡治由今莱州市迁至今龙口市黄城集。1986年,在威海市区塔山北麓出土长贵亭侯龟钮铜印,其形制为东汉遗物。亭是县属行政单位。可知,东汉时,今市区一带曾是昌阳县长贵亭侯的封地。

后赵在牟平县析置东牟郡东牟县,今市境北部属之,郡治、县治均在今烟台市牟平区。境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境内为河南道登州地,设文登县。唐代,登州几经置废。武德四年析东莱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贞观元年废。

如意元年又以莱州之牟平、黄县、文登复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龙三年徙治蓬莱。天宝元年又废,改置东牟郡。

乾元元年,又改称东牟郡为登州。自唐麟德二年析文登县西境,于东牟故城置牟平县,至清雍正十三年的一千余年间,境西南部一直属牟平县,其余属文登县。

二、威海的历史是什么

1、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2、《史记·夏本纪》云:“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西汉孔安国曰:“东表之地称嵎夷。”清胡谓《禹贡锥指》称:“今登州、莱州二府,皆为禹贡莱夷之地。”据此推断,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属青州,有莱夷聚居。

3、境内先后为莱子国地、齐国东莱地。

4、清宣统《山东通志卷二十·封建》云:“春秋襄公七年,齐晏弱围莱,莱共公浮柔奔棠。

5、棠,莱邑,晏弱围棠灭之,迁莱于郳。”齐灭莱后,因莱地位于齐国之东,始称东莱(一说在历史上莱与东莱是两个国家)。

6、《汉书·地理志》不夜县注曰:“《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7、’”不夜城旧址在今荣成市不夜村。

8、清道光《荣成县志》谓:“不夜城边耕夫往往得古刀钱,其文云‘夜昜止保货’,是不夜又名夜昜矣。”

9、《国语·齐语》云:“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自莱归齐至秦统一六国,今市境一直为齐东莱地。

10、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市境先属齐郡,后属胶东郡,为腄县地。

1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之罘,立石颂秦德焉”。

12、秦之腄县,设治于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以东别无他县。

13、《汉书·地理志》东莱郡注谓:“高帝置。

14、师古曰:故莱子国也。”东莱郡治在今莱州市,领县十七,今市境内置有不夜县(设治于今荣成市不夜)、昌阳县(设治于今文登市宋村东)、育犁县(设治于今乳山市城阴村南)。

15、东汉初省并不夜、育犁二县,境内仍属青州东莱郡。

16、郡治由今莱州市迁至今龙口市黄城集。

17、 1986年,在威海市区塔山北麓出土“长贵亭侯”龟钮铜印,其形制为东汉遗物。

18、可知,东汉时,今市区一带曾是昌阳县长贵亭侯的封地。

19、晋初,省昌阳县并入长广县,属长广郡,今市境南部属之,郡治在今海阳市发城(一说驻不其,在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村北)。

20、同时改东莱郡为东莱国(都掖县,今莱州),市境北部属之,为牟平县地,县治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

21、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又析长广县复置昌阳县,设治于今莱阳市照旺庄,仍属长广郡。

22、自晋至北齐间,昆嵛山以东不再有县治。

23、后赵在牟平县析置东牟郡东牟县,今市境北部属之,郡治、县治均在今烟台市牟平区。

24、境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

25、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

26、刘宋省东牟郡并入东莱郡,省东牟县并入牟平县,今市境北部属之。

27、北魏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分青州置光州(治掖县,今莱州),领东莱、东牟、长广三郡,今市境北部属东牟郡,为牟平县地;南部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

28、东魏兴和元年(公元539年),析昌阳县地置观阳县,属长广郡,境南部属之,县治在今海阳市发城。

29、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省东牟郡并入长广郡,仍属光州;天统四年(公元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一说文登置县于天保七年),今市境尽属之。

30、境内为青州东莱郡(治掖县,今莱州)地,设文登县。

31、《隋书·地理志》青州部东莱郡注谓:“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改曰莱州,统县九。”在隋代,郡与州相继存续。

32、开皇初废长广郡入莱州,至大业初又废莱州,置东莱郡。

33、境内为河南道登州(治蓬莱)地,设文登县。

34、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东莱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

35、如意元年(公元692年)又以莱州之牟平、黄县、文登复置登州,州治牟平。

36、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徙治蓬莱。

37、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废,改置东牟郡。

38、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称东牟郡为登州。

39、自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析文登县西境,于东牟故城(今牟平)置牟平县,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一千余年间,境西南部一直属牟平县,其余属文登县。

40、境内建置与唐代同,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41、境内为京东东路登州地,设文登县。

42、宋延唐制,在境内置登州,初属京东路。

43、熙宁七年(1074年)改属京东东路。

44、境内置乳山寨,时属牟平县,即今乳山市乳山寨村。

45、境内为山东东路宁海州地,设文登县。

46、天会六年(1128年)金人攻取京东东路州郡,九年(1131年)以登州之牟平、文登两县立宁海军。

47、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宁海州,领牟平、文登二县,州治今牟平。

48、境内置温水镇(时属文登县,在今环翠区温泉汤村)、汤泉镇(时属牟平县,在今乳山市汤上村)。

49、境内为中书省宁海州地,设文登县。

50、金正大二年(1225年)元兵攻取京东州县,宁海州隶益都路。

51、至元九年(1272年)宁海州直隶中书省部,领牟平、文登二县。

52、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宁海州地,设文登县。

53、《明史·地理志》宁海州下注谓:“洪武初以州治牟平县省入,属莱州府,九年改属”。

54、文登县下注谓:“洪武初改属莱州府,九年五月属登州府,后仍属州”。

55、明初,境内设辛汪寨、温泉镇、斥山镇、乳山寨四巡检司。

56、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在境内设威海、成山、靖海三卫和宁津守御千户所。

57、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析辛汪都三里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

58、“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

59、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设百尺崖、寻山、海阳三守御千户所。

60、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地,设文登、荣成二县。

61、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由辽东海道攻入,破宁海州。

62、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置荣成县,县治在今荣成市成山卫,属登州府。

63、同时裁威海、靖海二卫并入文登县,设威海、靖海二巡检司。

64、境内还设有石岛、盐滩二巡检司。

65、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

66、 1900年在租界内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

67、境内大部分地区先后为山东省胶东道、东海道和胶东区地。

68、民国二年(1913年)裁并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境内除租界区外,文登、荣成二县属山东省胶东道。

69、 1925年,分胶东道置东海道,境内属之。

70、 1928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文登、荣成二县直属山东省。

71、 1930年10月,威海卫收回,置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

72、 1938~1942年,国民***先后将山东省划为三个行署区,17个行政督察区,文登、荣成二县属胶东行署区第七行政督察区。

73、 1942年12月,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被国民***撤销。

74、 1945年10月,***山东省***撤销了三个行署区,设立六个省***办事处,分别领辖17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境内属鲁东(第六)办事处第七行政督察区。

75、自1945年8月以后,境内除威海卫市市区北部曾被***军队暂时占领过外,其余全部已是解放区。

76、中国***领导人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发展形成了行政管辖区域。

77、从1940年4月开始,中国***领导的县级抗日民主***,先后在荣成、文登和威海卫建立;9月,东海专区成立,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和荣成县、文登县抗日民主***属之。

78、其后,境内先后又成立文西、文东(文登)、牟海行政公署等县级抗日民主***,属东海专区。

79、 1942年7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东海专区属之。

80、 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奉山东省***命令,成立威海卫市,与东海专区皆隶属胶东行政区。

81、 1948年3月,威海卫市改属东海专区。

82、 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境内先后属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和烟台地区、烟台市。

83、 1950年5月9日,经政务院批准,撤销胶东行政区和东海专区,组建文登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

84、其时,境内有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五县。

85、 1954年10月,威海市由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县级),由文登专区督导。

86、 1956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登专区,所属县市并入莱阳专区,专员公署驻莱阳。

87、其时,境内设有文登县、荣成县、乳山县和威海市。

88、 1958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专员公署迁烟台市。

89、同年,威海市由省辖市(县级)改为专区辖市,属烟台专区。

90、 1967年2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烟台专区改称烟台地区,今境内属之。

91、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烟台市升为省辖市,威海市仍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92、 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行政区域改设为环翠区;同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93、 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

三、威海的历史

元朝称清泉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以威镇海疆之意命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威海卫,复归文登县。清光绪二十一年(

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占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被英国强租。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由中国政府收回。设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1938年3月又沦为日军殖民地。1945年收复,设立威海市,属胶东行署。1948年属东海专署。1950年撤市设卫海县。1951年改县为卫海市,属文登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7年升为地级市。辖环翠区、荣城市、文登市、乳山县。清光绪元年(1875)始建炮台,十四年,设水师提督署,驻水雷营,置制造所和水师学堂等,于海湾南北两岸和刘公岛、日岛、黄岛等地新筑炮台多座,成为海防要塞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因威海卫地势险要、设防强固,决定避开从港口正面进攻,集结军舰25艘,陆军 2.5万余人,由荣成湾之龙须岛登陆,迂回侧后攻占南岸炮台,海陆夹攻威海港。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威海失陷(见威海卫之战)。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占,1930年收回。抗日战争中,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中国收复。1945年设威海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

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的文章

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的文章

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威海旅游历史介绍简短一点的文章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威海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weihai/post/58950.html发布于 2024-04-0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威海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