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过年好玩的地方
1、威海华夏城景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度假城市威海,有最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还有在矿坑里打造的地下工程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馆。
2、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荣获首届国家魅力城市的荣成市境内,方圆12.8平方公里,东面隔黄海与韩国遥遥相望,被誉为是“佛教圣地”、“森林公园”、“大明圣境”、“海岛民俗”的旅游胜地。
3、仙姑顶,是位于威海市区环山路中段,离市中心仅五公里,在望岛西北山最高峰,海拔375米的一处景区。景点内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树木参天,遍布奇花异草,幽静辟深,古老苍劲,景色迷人,登至极峰心旷神怡,东瞰大海及刘公岛,北眺全市景色尽收眼底,西望翠绿青山及渤海湾。
4、威海环翠楼公园位于威海市区,西负苍山,东眺碧海,南北分别与佛顶、古陌岭群峰相望,登楼可见碧波浩渺于城东,绿翠掩映于四周,遂以“环翠”名之,是威海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也是市民休憩、健身佳地。
5、成山头,又称“天尽头”,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春秋时称“朝舞”,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二、山东过年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1、山东过年比较好的旅游去处有:曲阜明故城、台儿庄古城、八仙过海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2、曲阜明故城位于曲阜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其以孔庙、孔府、孔林为旅游依托,历来也吸引了诸多的游客,是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
3、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
三、威海刘公岛过年免费吗
1、威海刘公岛过年不免费。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
2、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3、参观完后从出口向北进入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这也是中国少有的海上公园。公园内苍松翠柏,山花漫烂,植物覆盖率非常高。公园中有一个小型的动物园,游客可以在梅花鹿馆中看到很多的梅花鹿。
4、21世纪初,山东省将刘公岛东侧海域划划定为浅海藻类种质资源保护区。2014年,保护区管理设施建设通过审查验收。
5、位于刘公岛东侧,面积5000亩,近岸岩礁基底向外延伸较长,藻场未受破坏,藻类品种多样,丰盛度很高,并盛产海参等多种底栖经济动物,具有很高的生态系统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价值。由威海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将联合刘公岛管委会对保护区进行管理。
四、威海人的过年习俗
1、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2、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3、“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4、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5、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6、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7、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8、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9、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10、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11、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12、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
五、威海人过年的习俗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3、忌讳吵架和说一切不吉利的字眼。
忌讳吵架和说一切不吉利的字眼,甚至连平日里常说的话这时也得改一改,蒜谐音“散”,叫蒜是“义和菜”;醋谐音“促”,有短促之嫌,直接叫醋为“忌讳”。
上半夜,一家人齐动手包饺子。以包成元宝形状为好,盼望招财进宝之意。一般是在半夜12点前煮饺子。煮饺子时也有规矩,先舀一些沸水在屋门口浇一下,辟邪、防止恶神野鬼抢食将要敬神、祭祖的水饺。
饺子端上饭桌以后,孩子要双手拽着门搭钩或者门栓抻一抻,说这样做个子才能长得高。有的人家连汤带水地盛水饺,叫“汤水不漏,财气不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春钟声敲响,爆竹声震响天宇,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参考资料来源:威海新闻网-威海春节习俗:守岁与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