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重要性
1、历史证明,凡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国势衰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经济布局正日益向沿海地区聚集,中国经济从未像现在这样依赖海洋,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2、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逐步成为海运强国、船舶工业强国、海盐生产大国、海洋旅游大国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大国,并最终成为海洋强国。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产业,不仅是我国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众所周知,地中海岸、夏威夷、巴厘岛、冰岛都是举世闻名的海洋旅游胜地,每年大量的观光游客为当地政府提供丰厚的财政收入。
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出境游的行列。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欧美旅游最大的客源国。而海洋旅游线路成为我国居民出境游最重要的选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冰岛、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洋旅游大国或地区,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4、当国人争相出境观赏异域风光的时候,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也正受到洋人的青睐,其中也包括异彩纷呈的海洋风光。
5、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可供开发的滨海旅游景点达1500多处,目前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滨海人文景点、海岸景点、奇物景点和山丘景点仅350处,大约占全部可开发景点的23.5%。海洋旅游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在我国,除了海洋风光游,休闲渔业和潜水、冲浪等海洋旅游则才刚刚起步。
6、浙江在我国海洋旅游业起步较早。该省有着6600公里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3000余个岛屿和广阔的海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以前,住在海边的渔民世世代代以耕海牧渔为生。
7、上个世纪90年代后,由于过度捕捞,浙江省沿海海洋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休闲渔业等三产开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海洋旅游开发起步最早的要数舟山的普陀和宁波的象山。据舟山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1999年该市就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举办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沙雕节,当时有15万游客拥入朱家尖南沙海滨。几届沙雕节办下来,不仅为舟山打响了旅游品牌,而且还为该市旅游相关产业带来了两亿元的社会联动效益。去年,该市的旅游收入超过了25亿元。
8、而象山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开发海洋旅游”的口号,海上风情园、红岩景区、金沙湾度假村等一批新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浙江省旅游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各种参与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的旅游内容进一步充实到了当地海洋旅游中,游泳、烧烤、张网、垂钓、观海听潮、野外求助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海洋旅游项目越来越受欢迎。海洋旅游已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海南三亚是我国惟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世界上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世界旅游组织把三亚认证为4A级旅游目的地。据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对世界48个国家158个主要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价,三亚空气质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椰风海韵醉游人”,每年有300多万的海内外游客到三亚休闲度假、居住养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海南建省17年,旅游业在全国的排名已由原来的26位升至15位。
9、濒临渤海和黄海的山东是我国另一个海洋旅游资源大省,其海岸线长达3120余公里。该省的青岛和威海是我国北方最具吸引力的滨海旅游城市。近年来,广西沿海地区也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以北海为中心,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桂林、海口、西安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如今,广西沿海已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出国等为一体的“滨海旅游走廊”。今年上半年,到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旅游的中外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10、继浙江、海南、山东、广西之后,辽宁、河北、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也陆续把海洋旅游业纳入其发展规划,这必将为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的整体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二、重庆在全国排行第几
重庆城市竞争力排名下降排名西部第二-------------------------------------------------------------------------------- 2005年03月18日 12时51分31秒重庆丢掉西部第一核心提示增加了资源指标后,重庆在昨日出炉的2004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变成了全国第34位,西部第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重庆排名大幅度下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节约资源,“综合环境资源成本节约”指数全国排第54位。在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1月15日推出的排行榜上,重庆在全国281个城市中排第12位,尚列西部第一。巨大的排名落差,带给重庆市民许多思索。昨上午,中国社科院在北京召开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推出《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200个城市中,重庆城市综合竞争力排第34位,是“西部第二”,落后于排名第28位的成都。而中国社科院推出的2002年度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重庆排第18位,成都排第22位,重庆是“西部第一”。今年1月15日,来自香港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成都排第17位,重庆排第12位,仍是“西部第一”。中国社科院博士倪鹏飞一直牵头主持“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他昨天对记者说,这次排名,除了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之外,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整,加入了“节约资源是否环保”的指标,你这个城市是不是节约水?是不是节约电?环境污染是不是严重?这些方面对重庆排名有负面影响。重庆的综合资源成本节约指数得分为0.1354,在全国排第54位,一下子就把重庆的综合排名拉了下来。此次排名还非常重视产业集群。比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企业到那里投资、专业分工、销售等都很方便,重庆在这方面还有欠缺。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昨天对记者说:重庆人多,人均GDP等经济指标因此要受影响,排名自然要靠后。重庆的综合生产率在全国排37位。曾经的“西部第一” 2002年度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重庆因为长期综合经济增长率得分高,在全国排第12位,从而保住“西部第一”的地位。当年重庆排全国第18位,成都排全国第22位,西安排全国第37位。全国前三名分别是香港、上海、深圳。今年1月香港推出的城市排行榜,重庆也列“西部第一”。因为其评价指标主要由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商业贸易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等58项构成,没有“资源环保指标”。重庆在这个榜中排全国第12位,成都排全国第17位,西安排全国第23位。全国前三名是香港、台北、上海。排名折射软环境中国社科院推出这个排行榜之前,曾在每个城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重庆社科院社会学所蒲齐军所长称,自己对倪鹏飞及其调查比较熟悉:“对重庆的调查,经济数据主要到国家统计局查询,对市民心理的调查,主要是由我们帮忙完成。”今年1月,倪鹏飞等设置了详尽的专家问卷、企业问卷和市民问卷,调查他们对重庆的看法。这些调查问卷的答案,对重庆在全国的排名,有非常大的影响。其中,专家问卷里的问题有:你认为城市街区是不是很清洁?城市建筑是不是和谐?重庆的坑蒙拐骗程度怎么样?是不是经常发生污染事故?政府工作是不是有重大创新?城市的环境是否优美等等。市民问卷里有:你认为市民是否敬重商人?市民的赚钱欲望是不是很强烈?市民的等级观念是不是很强烈?市民是不是容忍新异观念和行为?市政府在市民中的信誉是不是很高等等。企业问卷里有:本市企业逃债是不是很严重?借钱是不是很容易?路桥收费是不是很高?政府是不是很歧视私营企业?用电是不是很紧张?是不是经常发生劳动纠纷等等。蒲齐军所长对记者说,重庆市民一共填写了200多份问卷,用特快专递送到北京。从此次排名的最终结果看,重庆从这些问卷中得到的分数,一定不高。该怎样回答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值得每个市民反思。综合生产率居下游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对影响重庆综合竞争力的几大因素做了一一点评。从中不难发现,除了综合市场占有率排第八位,综合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居全国下游,综合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环境资源成本属中等。人才竞争力较强从业人员数量多,但平均文化素质低;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在各城市中居第九位,但教育投入水平很低;各类专业人员和创业人员拥有量丰富,但人力资源需求状况不佳。资本竞争力一般资本数量指数较好,质量指数中等。金融机构数量较多,但金融服务的多样性不够高。银行贷款获得的便利程度较低,资本市场与民间风险资本获得的便利程度也较低。科技创新力较弱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大批科研机构和数十万科技人员,但科技创新能力与其实力基础相比显得较弱。科技转化能力更低,只居中游偏下位置。结构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提升速度很慢、难度很大。汽摩、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等老支柱产业地位下降,而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或未达效益产出高峰。基础设施竞争力低建设和使用成本较高。港口、河运、航空等对外基础设施状况比较好,但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了陆路交通的发展。市内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和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区位竞争力有优势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又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腹地辽阔、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一定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但其所联结的经济腹地和相邻城市多属经济欠发达者,因而经济区位优势并不是特别突出。环境竞争力中等偏下,自然山水风光比较优美,但城市建筑和环境质量还有待改善。其气候环境和舒适度不理想。企业管理竞争力弱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不够普及,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经验有待提升。政府管理属中等水平,在财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政府在城市推销、发展规划、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等方面都比较有成效。成都人:“惋惜”周智详(成都市经委投资处副处长)重庆这几年发展比成都快,我们对这个排名感到意外,对重庆感到惋惜,但是,我们绝对没有沾沾自喜。周智详认为,重庆现在的大企业比成都多,年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有三四家,而成都最大的企业年产值只有60亿。重庆基础设施这几年发展很好,修了很多路,架了很多桥。但是,重庆的城乡差距比成都严重,人均GDP因此大打折扣。重庆的人文气息、科技水平也稍逊一色。葛红林(成都市市长)此前率成都党政代表团来渝考察时,发现重庆市民的精神面貌,以及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令人耳目一新。重庆人:“雄起”蒲齐军(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我们是个后发的城市,大家都往前跑,沿海城市跑得更快。重庆排名靠后,先天不足是重要原因。我们要“雄起”,鼓励创新,鼓励市民经商办企业,增强包容心理,接纳新生事物。曾国平(重庆大学贸行学院院长)市民不要迷信这个排名。发放100多份问卷,难道就摸透了重庆?200多个考核指标,难道就能代表重庆?重庆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大家要继续努力。伍林生(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下降16位的结果让人失落,不过重庆确实问题不少:文化底蕴欠缺,人才素质不高,思想比较保守,社会办事效率不高,是阻碍招商引资的重要原因。但不必气馁,这两年发展势头很好,只要继续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大力转变保守思想,多一些市场意识,还能赶上成都。倪鹏飞:一年两三个晴天作为“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牵头人,中国社科院博士倪鹏飞昨天接受了记者专访,对重庆进行了优势和劣势一一点评。他说,重庆的优点有:西部唯一直辖市,位于两江交汇处,区位优势比较好;城市总人口和从业人口的数量大,城市人口密度和产业布局合理度比较好;这几年花大力气修路架桥,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好。但是,倪鹏飞用更多的篇幅谈重庆的缺点:资本竞争力不强,银行虽然多,但服务项目不多,企业借钱不太方便;企业对科技的投入还不够,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不够强。他对重庆的天气耿耿于怀:“虽有优美的山水城市风光,但气候环境和舒适度不好,一年只有二三个晴天。”此外,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水平,都还有待加强。2004城市排名榜昨日出炉的这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通过对200个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计量(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厦门、天津。与去年相比,北京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下降两位,上海依然排在首位。长三角优势有所提升,无锡和厦门今年首次挤入前10名,而去年名列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南京和温州,今年已经跌出10强。 11至40名,是佛山、青岛、长春、大连、中山、南京、惠州、济南、温州、珠海、东莞、常州、沈阳、武汉、长沙、烟台、威海、成都、绍兴、南昌、石家庄、福州、呼和浩特、重庆、西安、合肥、哈尔滨、台州、淄博、泉州。(记者刘邦云实习生詹阿娜制图/章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