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作为三面环海的城市,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威海,坐落在山东东北部,是个三面环海的港口城市。做为沿海开放城市,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城市地位上,似乎都与周边沿海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例如:青岛、烟台、连云港等地。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感觉威海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实这是有他特殊原因的。
1、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相对不够发达。
威海虽地处山东半岛的顶端,但是位置却相对偏僻,又是特殊的三面环海。这里对外交通多以船运为主,近几年虽然开通了高铁,但是线路却比较少而且多数要绕路烟台或青岛,而这两地的旅游和投资较威海则更具有优势。所以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交通不够便利,也是其比较难发展的一个原因。
2、定位于旅游房地产城市,缺少自身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相信十几年前威海把房卖到全国各地的热闹景象,大家都记忆犹新,当时以“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的口号确实吸引到很多人投资。然而热闹过后的如今,多数房子却是空着。房地产开发商忙着挣快钱,热钱投入快撤出也快,错过产业升级换代好时机,放弃了实业发展,使得经济没有长足支撑点。旅游方面在管理与服务上也稍显不足,我们知道的刘公岛、成山头、环翠楼等等景点知名度与热度显然比不了周边的大连、青岛等地,海滩的话若没有特色,与其它沿海城市相比较则更没有优势可言。
3、对外贸易方面,周边港口城市竞争激烈。
作为沿海城市的威海,离韩日较近,并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中韩“桥头堡”,对外贸易应该是具有优势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港口城市之间竞争的激烈。事实上,周边港口,省内北边的烟台港、南边的青岛港,省外的日照港、连云港,都是它的强大竞争对手,然而这几大港口的货运年吞吐量却都是威海港不可匹敌的。在如此激烈竞争和强者环立的形势下,威海港确实显现不出太大的优势。
4、军事前沿位置使其军事重要性远高于经济的重要性。
威海名字始于明代,历史悠久,由于所处战略位置比较显要,清政府的北洋水师也曾设立在此。随着二战后美国先后在日韩建立了军事基地,使得威海的军事地位更加显要。所以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远高于经济的重要性。在港口城市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无论哪个国家也不会将军事前沿建设成经济重心地区。面对日韩和朝鲜半岛,如果发生战争,威海将是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近几年受朝鲜局势的影响,在萨德事件上,威海的经济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波及。另外,这个战略位置也使得威海曾错过了九十年代新加坡的经济投资,而成就了现在的苏州。
虽然威海在经济方面让我们一直感觉没有长足发展起来,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空气良好、环境优美,是个享受慢生活的宜居城市的印象。
二、威海蓝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1、“一核”是指威海市中心城市,包括环翠区、高区、经区、工业新区,作为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
2、引导中心城区主体向南拓展,加快与工业新区对接,向文登城区延伸,与南海新区相向发展,逐步形成中部工业城市走廊;东翼重点建设临港产业服务区,并与荣成北部沿海对接发展,打造文化、科技、旅游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区;西翼加快推进科技新城和双岛湾休闲旅游度假城建设,全面构建“大威海”的城市新框架。
3、———环翠区,打造成服务蓝色经济区的中心商务区、临海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
4、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临港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等涉海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船舶配套设备、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规划建设张村机械电子产业园、羊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桥头威海临港科技产业园,积极发展海产品养殖及加工、水产良种推广、优良种质研发、远洋捕捞等现代渔业。
5、———高区,成为山东半岛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
6、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设备制造、新材料、新信息、生物医药等海洋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渔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及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海洋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
7、———经区,目标是全市临港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商务运营中心。
8、因地制宜发展滨海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韩国特色服务、游艇服务、涉海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壮大船舶及零配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配套、海洋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
9、———工业新区,要成为拓展中心城市框架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兴城市版块。
10、重点发展新材料、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工程、汽车和船舶配套等产业,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化工业新城、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先行区。
11、编辑本段优化海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
12、“一带”是指海洋开发保护带,自海岸线向外的带状区域。岸线,划分为用于海产品养殖、增殖等渔业生产岸段,威海靖海湾松江鲈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海靖子湾花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威海小石岛海域刺参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严格保护岸段,威海市区北部、荣成北部、乳山湾等控制开发岸段,威海湾、石岛湾、俚岛湾等优化提升岸段,前岛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及港口、重要临海产业等重点开发岸段。滩涂,实行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乳山银滩、泊于北部、荣成纹石滩、文登金滩等优质砂质沙滩资源主要用于发展运动休闲等特色旅游产业;淤泥质滩涂主要用于发展高效增养殖、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海湾,实施优化开发工程。环威海湾重点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海湾经济区,环石岛湾重点打造以海洋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海湾经济区。海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旅游业,提升刘公岛海洋文化旅游品位。
13、编辑本段培育三个组团壮大区域中心“三组团”是指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与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衔接,形成以成山片区—荣成市区—石岛城区、文登市区—南海新区、乳山市区—银滩旅游度假区为区域中心的组合型城镇集群和产业发展极。
14、———荣成市,实施“一城两带三片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5、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打造沿海人居产业聚集带和内陆村庄聚合带,建设荣成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成山镇三个发展片区。
16、重点发展现代渔业、海洋食品及生物技术、修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机械、滨海旅游、港口物流、核电装备制造、能源石化等产业,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特色城市及现代渔业、造船、食品、冷链物流及新能源等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
17、———文登市,实施“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8、加快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高端产业示范区、以城市文化商务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南海新区建设成为海洋经济新区。
19、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现代海洋化工、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临海临港产业,海洋运输物流、滨海文化旅游、度假养生康疗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引领区、全省对日韩深层次开放的试验区、全国重要的滨海养生度假示范区。
20、———乳山市,实施“两城两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21、高标准改造提升老城区,高水平打造银滩新城区,高起点建设经济开发区和海湾新区。
22、重点发展特色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及海洋保健品研发、船舶修造、汽车零配件、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养生、绿色能源等产业,努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面向国内及东北亚地区的滨海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三、威海高区的交通优势
1、威海高区位于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内,地处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带,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是企业发展、物流集散最有力的保障。
2、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以威海港为依托,威海港位于山东半岛东北海滨,威海湾的西北岸,它是我国通往韩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便捷的出海口,也是与韩国西海岸距离最近的港口。
3、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距威海港约4公里。
4、威海港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常年不冻不淤,四季通航。她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北跨渤海同东北三省老工业区相连,东越黄海与韩国经济中心区相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使威海港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独具特色,港口发展极具潜力。
5、威海港开通外贸至韩国仁川、平泽、釜山,日本神户、大阪、名古屋,内贸至青岛、大连、黄埔的航线。威海港在建和已建的泊位19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2005年,与青岛港合资成立了青威集装箱码头公司,合资后业务发展迅速,集装箱吞吐量以每年40%的增长率上涨,发展势头良好。
6、威海高区位于烟威高速的起点附近,毗邻初张路、威石路等省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区内规划建设有40多条次干公路,同步铺设各类配套管线。地理交通便利,是威海市区通往外界的门户。
7、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距离威海市汽车总站、火车总站约10公里,铁路第三货运站坐落园区东面,铁路干线贯穿园区。区内正在建设的威海北站是集城铁站、长途客运站、公交始发站、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靠等多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威海北站将配合青烟威城际铁路,于2014年9月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营,2014年底正式通车。
8、威海高区距离威海国际机场约30公里,距离烟台莱山机场约70公里,威海高区所位于的威海市区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区是威海市交通要点,连接威海及周边地区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