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外省往威海迁户口
1、 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或购房款达到50万元以上,并取得房产证书的,可落户。
2、 A、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被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正式录(聘)用,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落户;
3、 B、经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招聘、调动的,可落户;
4、 C、取得《威海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格证书》的,可落户;
5、 D、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0周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可落户;
6、 E、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0周岁,有合法稳定职业,取得当地居住证(暂住证)5年以上,且持证期间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5年以上的,可落户;
7、 F、本市大中专院校和技工院校按国家计划统一招收的新生或经省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转到本市学习的学生,可落户。
8、 投资经商、兴办实业,有合法稳定经营场所,年纳税4万元或连续2年累计纳税7万元以上的,可落户。
9、 A、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置在本市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离退休人员及驻威部队现役军人随军家属,可落户;
10、 B、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来本市定居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可落户;
11、 C、经市民政部门批准由本市居民收养并办收养登记证的儿童,可落户。
二、如何办理“外省的人事、户口向威海市迁移”
1、请详细阅读看看你符合不符合条件
2、凡具备下列(一)至(八)款条件之一的,准许公民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双方父母在威海市区落户;凡具备下列(九)款条件之一的,准许本人在工作单位落户;符合(十)款条件的,准许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到所在农村落户。
3、(一)本市公民已在威海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
4、(二)为我市招商引资100万元以上的;
5、(三)在威海市区一次性投资20万元以上的;
6、(四)在威海市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固定资产达20万元以上的;
7、(五)本市农民进城从事个体私营经济,1年内纳税超过2000元的;市外人员1年内向威海市区税务部门纳税超过3万元以上,或2年内纳税累计超过5万元、3年内纳税累计超过7万元的;
8、(六)威海市区私营企业业主连续3年接收城镇失业人员20人以上就业,并保证工作稳定、工资按时发放的;
9、(七)被本市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合法聘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以及我市急需的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或其他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员;
10、(八)购买商品房(包括二手房、房改房、自建房)以及通过其它合法方式获得的住宅,面积超过60平方米(含60平方米),并取得房产证书的;
11、(九)本市公民凡在中心市区有稳定的工作单位,且工作满2年以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
12、(十)承包荒山、荒地、荒滩30亩以上的。
13、对符合上述迁入条件的市外公民,公安机关在审核和办理户口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如发现申请人有其它不适合迁入我市居住情况的,公安机关有权作出不予迁入的决定。
14、自2004年10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按照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威海市居民户口。
15、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企业,只要拥有合法的固定厂址和职工宿舍,用工在5人以上的,可申请设立集体户口。对企业单位暂无固定住所的,可在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设立集体户。
三、山东威海最新防疫政策
期,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
一、主动报备行程,落实防控措施
1.七日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入威返威后,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七日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入威返威后,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2.省外入威返威人员需通过电话或扫描“入威返威人员疫情防控自主申报系统”等方式进行报备,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威海后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前3天原则上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3.对疫情发生地出现一定范围社区传播或已实施大范围社区管控措施,基于对疫情输入风险研判结果,对近7天内来自疫情发生地所在县(市、区)的流入人员,参照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的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省内入威返威人员,需通过电话或扫描“入威返威人员疫情防控自主申报系统”等方式进行报备,抵达威海后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5.近期有外出旅行史的人员,请密切关注疫情发生地区公布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流调轨迹信息和中高风险区信息。如有涉疫风险的人员要立即向社区(村)、住宿宾馆和单位报告,配合落实隔离医学观察。
二、减少人群聚集,降低传播风险
6.加强重点机构场所疫情防控,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对确需举办的培训、会展、文艺演出等大型聚集性活动,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型单位,查验外省(区、市)返岗人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进入宾馆、酒店和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时,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重点场所时,按规定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7.提倡减少聚餐聚会,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餐饮单位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就餐人员落实现场测温、扫码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允许进入。承办5桌及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向属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报备。
8.进入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采购时,即买即走不停留;不从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网购或邮寄物品;不参加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不多人结伴散步,防止交叉感染风险。
三、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9.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等个人卫生习惯;进出公共场所时自觉落实测温、扫码、佩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
10.请到正规市场选购进口冷链食品,购买时主动查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货物清单、集中监管专仓出仓证明是否齐全,清洗、加工过程中请戴手套,生熟分开,避免生食。尽量不要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邮购商品。如已邮购,倡导无接触收快递,佩戴一次性手套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后使用。收拆国际邮件快件后,请在3至5天内自觉进行1次核酸检测。
四、定期核酸检测,及早发现感染
11.核酸检测是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请广大市民积极配合镇街、社区做好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核酸检测工作,每周定期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及早发现感染,及早控制传播。落实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非重点人群“不定期检测”等规定,避免“公共场所码”显示“灰码”、“黄码”、“红码”影响出行。
五、自觉扫码出入,四色精准筛查
12.进入公共场所及住宅小区时,请主动扫描“公共场所码”,扫码时显示红色“禁止通行”标识,人员就地静止,属地负责管控。对7天内无核酸检测阴性记录的人员,扫码时显示黄色“限制通行”标识,严格限制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未按要求完成规定检测次数的国际邮件接收人,扫码时显示灰色“限制通行”标识,限制进入学校、敬老院、福利院和乘坐公交车。
13.进入医疗机构时,普通病人请主动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急诊病人按照绿色通道就医,先救治再检测。
六、关注身体状况,做好健康监测
14.密切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味嗅觉丧失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诊过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实主动告知个人接触史、旅居史和活动史。
七、尽早接种疫苗,筑牢免疫屏障
15.凡符合条件且无疫苗接种禁忌症的人员,尤其是60岁以上尚未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已接种完两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或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满6个月的人员,尽快进行加强免疫,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八、入威返威人员疫情防控自主申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