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民俗文化有哪些
1、威海是中国的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渔民文化。威海市以渔业为主要产业,许多渔民们的生活和娱乐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他们喜欢跳跳舞、唱儿歌、打耍,还有在春节期间举行的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等传统活动。
2、威海还有许多特色的节日,其中最有名的是中秋节。这个节日在威海被称为“莱阳烧仙草”,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点燃大片大片的仙草,用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此外,威海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活动和民俗文化。
3、最后,威海的传统手工艺也值得一提。威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石雕、篆刻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如今,这些手工艺品依旧深受人们喜爱,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威海参观体验。
4、总之,威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其民俗文化是威海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威海的魅力和风采。
二、急需威海地区民俗
大海赋予渔家人豪爽、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到渔家做客是常事,鱼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上桌菜,吃鱼时,一般要把整条鱼放在盘中,在吃完鱼的上面要吃下面时不能说“把鱼翻过来”而应该说“把鱼转过来”或“把鱼划过来”渔民认为翻字有海上翻船之嫌,渔民在逢年过节或在平日里改善生活时,都少不了包饺子,这是中国传统的生活习俗,但不同的是,包好的饺子下锅时,人们不能说“下饺子”而应该说“煮饺子”,因为“下”有沉入大海之嫌,对常年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来说很不吉利,渔民以海为生,当他们要告别亲人,扬帆远行时,通常说“出海”有“出入平安”的意思,渔民一般田地比较少,烧饭时的燃料以煤为主,但渔民通常称之为“扎子”不说“煤”,因为“煤”与“霉”字谐音,有“倒霉”“霉气”之说,很不吉利,渔民常年与海打交道,难免有闪失落入海中,或因为大海的喜怒无常偶尔有事故发生。但在船上出了事故之后,比如落入海里淹死了,人们不说“海”字,通常都说:“落水了”因为海里有流,所有物体随流,也就是渔民说的“听流不听风”。渔发出海坐在船上时,不许坐在船帮并将脚伸进海里,据说这样会对龙王和海神不敬,要受到报应的。同时也有“防止被鱼咬伤”的意思,渔民吃饭时有一个习惯,吃完饭后筷子放在桌子上面,而不能横放在碗上。因为横放在碗上,就好像渔民在大海上遇到大风浪无计可施,只好将橹桨横在船上,落下帆,放下桅杆,随风飘荡,听天由命了。
古时渔民主要是敬龙王,海神娘娘,财神三宫,按一定的节令供奉。除夕之夜或初一早晨,渔民到龙王庙,海神娘娘庙烧香叩拜,或到海边摆供品,焚香纸,求神灵保佑一年太平,渔民家家供财神,渔民每次出海都要烧香,这是为了让神仙看到,他们认为上升的香烟能把他们心愿带给天上的神仙,能保佑他们海上发财,老子《道德经》里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道教十分崇尚“三”这个数字的,所以他们出海前通常烧“三柱香”。
渔民把渔船看成自己的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渔民对它爱护备至,并赋予它灵性,过去的木制渔船每条船都做一对凸出来像大鱼的眼睛。新船造好后,只画眼,不画睛。也就是边上是大大的黑眼圈,中间是白色的一个大圆,下水之前,船主请人选择黄道吉日,届时,敲锣打鼓放鞭炮,船主亲自为新船点睛,标志着一个新的生灵诞生了,众人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把披红挂绿的新船,一步步从岸上移下海去。
春暖花开、渔民把整修了一个冬天的渔网抬到海边,用谷草烤网驱邪气,称“财财网”,然后放鞭炮。烧香纸,渔民抬着渔网,喊着号子登上渔船,把网盘在仓里,烤渔网的习俗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过去的渔网是棉线织成,为防止腐烂,用加热的猪血浸透,凉干方可使用。渔网存放了一冬天后,有霉气,异味,新“血”的渔网有血腥味,用谷草烤后,可除掉异味,便于鱼虾进网。
渔民首次出海拉网,当捕到鱼之后,首先要练大鱼蒸熟盛于盘中,在船头奠酒焚香,祈祷龙王爷保佑海上发财。几条船在一起捕黄花鱼或鱼的时候,谁的船先打上鱼来,就放鞭炮、敲锣鼓,并拣最大最好的鱼供在船头。敲锣鼓是告诉邻船见“”了,烧香是求海神多往网里赶鱼,有好收成。
渔船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大雾天气,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渔民们想要获得平安,或为达到第一目的,便在船头上烧香许愿。有的人许猪、有的人许船、有的人许灯,求龙王和海神娘娘保佑。传说有的时候海神娘娘还“真来”送灯,隐约可见一团绿荧荧的光(海生物磷光所致)或在船桅或在船头随近晃动。这时渔民便有了战胜风浪的信心,也大体知道船离岸的位置,如果灯挂在大桅杆上,显示船离岸的位置,如果灯挂在大桅杆上,显示船离岸礁远,无大的危险,灯挂在一桅杆上,是船离礁石较近,应马上采取措施,防止渔船有危险,渔民要做的最坏的准备。渔船脱险了,回岸后,渔民便到娘娘庙进香还愿。送去小船,纸灯待,感谢海神娘娘救命之恩。如果娘娘没有送灯,渔船平安脱离险境,则到龙王庙烧香还愿,感谢龙王爷的恩典,由于渔业生产的危险性,渔民通常父子不同船,以支撑一个家庭。总之,许愿一定要还愿的,否则将大祸临头。据说成山头的庙宇和靖子村的“风仁有里“牌匾都是还愿时留下的。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天,被渔民称为“龙风日”据说龙王这天要预知一年的风情,半夜后,渔民就起床观测天气的好坏,风力的大小,风向和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卜测一年的天气,因为海上做业最在意的不是雨雪沙尘,而是风。这种习俗与渔民长期观测天气的习惯有关,他们不但在龙风日这天观测风,平时在海上作业时时观测季节风的来去时间,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凭此来预测天气好坏,风、雨、雾、晴。
渔船上的各个部位,都有一定的讲究,不能随便起坐,也不得随处大小便。特别是船头,船左舷“大主”“二主”等部位尤为讲究,否则就是犯了戒,渔船两舷有四个木橛,左边两个,右边两个,用于挂网绠,拴锚缆。船尾两测的木橛高,称“大主”,船头两侧的矮,称“二主”。如在此处犯了戒,便要砍断网绳缆。船在舷为进财门,如果在此犯了规矩,便是堵了进财门,要受惩罚,向财神请罪。在船头犯戒是欺船主,是亵渎神明(指龙王)的行为,如果谁在船头大小便,有人便将其一脚踢入水中,然后再求上船以示惩罚。
渔民在海上捕鱼期间不许剃头,头发长了必须在出海前或者回岸后剃,渔民忌讳“剃”字,这剃字意味着网具受损失。旧时候,对妇女特别歧视,不准妇女上船,更不准妇女跨船头、网具、大橹、斧头等。怀孕妇女不许摸渔网,渔线或从上面走过去,寓为血气冲扑。渔线渔网如果被妇女碰了或者摸了,就要用谷秸草烤烤,或将渔网渔线砍断几股另接上去,方可使用。
看喜:妇女生小孩后,亲朋好友带礼物登门贺喜。
过百岁:小孩生后100天,由家中长者抱着走面步,意味着健康百岁,而且在百岁这一天,还要给孩子拍照留念。
赶生日:孩子一周岁时,亲朋蒸大圆饼和“锔锔”送去祝贺。
庆寿:老人到六十周岁后,每逢生日亲朋,儿女带寿酒,寿星画联等寿礼前去庆寿。
婚事:旧时婚烟均为父母包办,由媒人提亲,一般“门当户对”属相对头,岁数合适,一般男大于女二、三岁。双方父母同意后,则定亲,婚日由男方择定,并将婚礼送女方家。结婚:男方称“将媳妇”女方称“出门子”由男方备官轿,彩轿各一乘,男乘彩去嫁,新媳妇要由叔或兄抱上轿,头蒙红布,回来时男乘官轿,女乘彩轿,嫁妆随之,宾客相送,下轿时,要由已婚妇女领着媳妇。当晚,大家“闹洞房”,看嫁妆,三日后,娘家来人看望,称“看出息”,第九天新娘回家省亲,称“站九”,娘家要烙“抓果”给带回婆家回赠。
(1)天、地、时太阳曰日头。金星曰毛拉星。流星曰贼星。虹读绛。霞曰烧红。雹曰凌(读leng)子。雾雨曰雾露洒子。睛天雨曰天晴雨、晴天漏。逆风曰戗风。村庄曰疃。山谷曰夼(读kuang).山林曰岚子。平原曰泊。乱石堆曰石砬子。海汊曰港(读jiang)。池塘曰湾。上午曰头晌。中午曰正晌。下午曰过晌、呷(ha)晌。傍晚曰傍黑。昨天曰夜儿。一会儿曰没大会儿、没大歇儿。一大会儿曰老时歇、老一会儿。刚才曰刚(读jiang)刚、才刚。突然曰忽地拔、大不瞧儿、冷孤丁。
(2)称呼祖父曰爷爷。祖母曰婆。父曰爹、大。伯父曰大爷。伯母曰大妈。婶母曰婶、婶妈。外祖父曰老爷。外祖母曰姥、老娘。舅母曰妗母。男的对外称妻曰孩子他妈、俺家的。女的对外称夫曰孩子他爹、俺外头的。你们曰那。他们曰他涅些。
(3)人事、动作订婚曰掰亲。在一起工作曰掰伙计。亲近曰粘和。疏远曰裂戚。讨厌曰隔殃、烦恶。烦恼曰恶促。求助曰仰急。认输曰草鸡。料想不到曰没料瞧。不屑一听曰不耳拾。不经常曰洒码的。不经心曰嬉搭耳混。种种原因曰三七葛搂。多曰卓实。欺骗曰熊人、哄人。奚落曰狷谤。欺侮人曰强人、瞅熊。好开玩笑曰嬉溜、离戏。好逗骗人曰猴溜的。不正经曰耍马流。不务正业曰流球。固执已见曰犟眼子。传瞎话曰嘎拉嘴舌中。背后议论曰喳嘁。吝啬曰悭、夹齐。糊涂曰二糊。短心眼曰少页肝、半拉髟(biao)。傻子曰髟子。憨蠢曰二虎、二不愣子。剪物曰铰。糟蹋曰败折。跌曰磕(ka)。筷子夹食曰搛。闻味曰听味。来玩曰来站。
(4)饮食、炊事馒头,圆形曰悖悖,长方形的曰卷子,两头尖的曰锔锔。饼子曰粑粑。大麦炒面曰焦面。油条曰麻滕。吃曰啖(读dai)。吃饭曰啖饭、呷饭。蒸曰烀。
(5)物形、颜色硬曰钉硬。软曰稀软。圆曰团团。滚热曰方滚老热。凉曰冰凉。亮曰锃亮。红曰赤红。透红。黄曰焦黄。蓝曰血蓝。白曰调白。黑曰墨黑、漆黑。绿曰血绿。
(6)畜、禽、鸟、虫公牛曰犍子,母牛曰套子。公驴曰叫驴,母驴曰草驴。小猪曰绑猪(卖时绑腿)。半大猪曰克郎。鸭子曰鸭巴子。鸽子曰布鸽。乌鸦曰黑老鸹。百灵曰老家咆儿。蝙蝠曰元宝蝠。跳蛙曰青崴子。叫蛙曰胀鼓子。癞蛤蟆曰疥巴子。蝌蚪曰格格当。蝈蝈曰蝈(读guai)子。蝉曰知(读jie)了。蝉幼虫曰蚂拉猴。蜘蛛曰勒勒珠。蚂蚁曰虮蚂样子。螳螂曰刀螂。人刺毛虫曰剥刺毛。梭子蟹曰飞蟹。螃蟹曰赤甲红。
(7)锡镶茶具威海的锡镶茶具近百年的历史,它是用宜兴紫砂陶为壶,将锡锻打、镂雕、镶嵌、抛光、经十几道工序。精制成工艺品。
锡镶茶具创始于清末。1890年前后,当地谷家疃村谷宝和、谷年和兄弟在东码头附近开办铜锡铺,二人经多年实验创造出镶锡工艺,制品很恰快销售国外。
1984年,谷家后代谷祖威重操祖业,集资开办“威海锡镶工艺器厂”,使锡镶茶具重新面世。
威海锡镶茶具,镶饰部位讲究,锡片图案美观,图案有“八仙过海”、“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多种。
(8)民间食品文登与乳山,多山而临海,民间食品往往兼山区与沿海的特点。
春节:阴历年节,门贴春联,张灯结彩,衣着更表,美酒佳肴,欢庆新春,全家团圆。
上元: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其夜称元霄。这天,人们纷纷的用石来做“面灯”,灯四周分别捏一至十二个褶,象征十二个月,并且按全家生肖用面捏“属”,蒸完后,晚上每一个“灯”和“属”都点上蜡烛,看灯花,并且在大门挂彩灯,俗称“观光”庆祝元霄节。农历正月十五捏生肖,民间称为“捏属儿”传统的方法是用黄豆细面作捏生肖的材料。造型的小巧玲珑为主,生肖动物的姿态或立、或卧、或奔、或飞,都靠即兴发挥,随心所欲。但是无论如何造型都要设计安排配上一蔬菜的种子或叶子,用以象征“五谷丰登”,每一个生肖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的小棍儿,俗称为“灯捻”。灯碗的形状区别:马和猪驮的是“元宝碗”求“金狗银猪驮宝来”的彩头。其它生肖驮“十二花瓣”灯碗,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近年捏生肖改为白面,样子更加好看,也不加灯碗,不点燃欣赏之后分面食之,也能调动全家的欢乐气氛。
二月二:俗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用彩纸剪成龙凤,花贴在站上或窗上,称作“贴窗花”这一天人们用花布剪成方块穿成串,称作“小龙尾”挂在小孩子和牲口的头上。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此曰寒食禁火,扫墓祭奠,威海只有少数人(皂埠)过此节。
清明:人们此日到墓地祭扫祖坟,妇女蒸面燕,以示春暖燕来。
端午:这天人们吃鸡蛋、鸭蛋、棕子,并在门上挂艾蒿、大蒜、桃枝和布别猴子,儿童手指和足趾五色彩线,以驱除灾魔和不祥,钟馗是端午节之神。
六月六:这天,人们多吃包子,民间有“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的歌谣,富贵之家多在此日晒衣服,读书之人则多在此日晒书。
七月七:古代神话,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这天人们烙面果,妇女设香案于中厅,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名曰“乞巧”。
中元:阴历七月十五,又称鬼节,多摆祭水果、点心、祭念亡故之人,海上渔民,此夜点放海灯,以招亡魂,商户以此日为“财神节”,祭财神,求发财。
仲秋:此日人们食月饼,求团圆,晚饭后,人们边吃月饼边赏月。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又称九重阳,古人此日蒸面糕,酿菊花酒,登高野游,以旷心怀而得高寿。
十月半日:阴历十月初一,此日同姓后代多到祖墓祭祀。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寒冷的冬季来临,称过多,此月有祭祖于家中。
腊八日:阴历十二月初八,是和尚的一个节日,传到民间,在这天们食米、豆、枣等多种粮食合煮的粥,称“腊八粥”。
小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各户以麦芽糖、大枣祭灶神,名曰辞灶。祝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腊日最后一天为除日,除夕是阴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半夜天祭天地,鬼神,祖先。晚上到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等。除夕的零点是两年的分水岭,除日的活动很多,有三大特点:一是响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安岁)。除日祭祖仪式最为隆重,下午把家谱中无者的姓名及挂上,备好香炉、灯花、长绒、纸表、鞭炮等物。到黄昏时开始请祖,到了晚上,人们开始动手包饺子,这天的饺子不同于我们平时所吃的,在饺子馅里,人们故意把硬币或大枣和在饺子馅里边,如果吃的时候有谁吃到其中的任何一个,就说明这个人很有福气,而且预示这一年的运气也是很不错的。
这一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饺子,燃放鞭炮;通夜不眠,名曰“守岁”,家长也会分守岁钱给儿孙辈。
立春:山东各地有“咬春”“尝春”的习俗,在威海,我们一般称“打春”在农村人们认为立春时咬一口生萝卜,可以消除春困,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尝春”类似“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不过,现代人已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谓之“迎春饺子打春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立秋:立秋这一天,胶东地区的妇女、儿童竟相采集楸叶或桐叶,剪作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以在立秋之后,天气仍很热,但一些地方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日洗澡,认为立秋日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拉肚子。
三、威海的特色民俗
1、威海的这些民俗,你都知道吗?威海自秦汉以后,这里一直为州县所属之边地,文化发展缓慢。民间文艺活动主要是戏剧、杂耍,每逢过年过节十分活跃。一起来了解吧~
2、乳山大鼓地方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在抗日政府的组织下,乳山成立了"盲人抗日救国会",编排抗日节目,走乡串村,进行爱国救亡宣传。1953年改为"盲人曲艺协会",共有会员40多人。1963年扩大组织,会员成倍增加。1977年,文化馆把盲艺人分成了几个组,对外使用"盲人宣传队"的名称,分赴各地巡回演唱。
3、乳山大秧歌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乳山大秧歌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与海阳大秧歌同宗同族,均负盛名。海阳大秧歌、胶州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
4、谷雨祭海祈福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谷雨祭海祈福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谷雨时节中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桃花盛开,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休息了一冬,渔民开始整网打渔,为了预祝丰收,最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人们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并举行盛大仪式,成为渔家狂欢节。
5、威海剪纸海洋文化特征的汉族民间艺术威海剪纸多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既可参照实物剪得分毫不差,又可以抽象夸张到令人不可思议,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威海的剪纸艺人剪得最多且最拿手的还是以大海为题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海里的鱼、虾、蟹以及渔家生活和海上劳作等场景都栩栩如生,形成独具威海特色的“海味剪纸”。
6、渔民节一种传统习俗渔民节是沿海渔民共同的节日,历史久远,是渔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常常进行开光、敬龙王、敬海神娘娘、拿行、跳水族舞等活动。渔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
四、威海和日照的海哪个好
总体来说,威海和日照各有优势,威海的海水更清澈,日照的海边景点更丰富。以下是详细的比较:
1.行程安排:威海和日照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威海影视文化城、环翠楼公园和国际海水浴场等。日照的海边景区覆盖全面,可乘坐公交前往,而威海的景点相对分散,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如公交车、出租车或步行。
2.交通方式:日照市内有多条公交线路,覆盖海边景区,票价1元,不设找零。日照的出租车起步价为6.5元,单价1.5元/公里,燃油费1元(每程收取)。威海市内也有公交车可以到达一些主要景点,但具体的线路和票价可能需要咨询当地旅游部门。出租车的起步价和单价与日照相同。
3.住宿:住宿类型包括酒店、家庭客栈、青年旅社、民宿等。日照和威海都有多种住宿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预算来决定。
综上所述,威海和日照各有优势,选择哪个地方需要根据个人喜好和行程安排来决定。如果想要更清新的海水和更放松的氛围,可以选择威海;如果想要更丰富的海边景点和多样的交通方式,可以选择日照。
五、威海民俗和意义
1、传统喜庆民间有“看喜”,妇女生小孩后,亲朋带红鸡蛋、点心等礼物登门贺喜。走时,喜主向亲朋分送染红的鸡蛋回敬。“过百岁”小孩生后一百天,由家中长者抱着走百步,意味着孩子健康百岁;“赶生日”孩子一周岁时,亲朋蒸大圆饼和“锔锔”送去祝贺。中午全家人和亲朋聚会,把秤、书、锔锔、钱、升斗等物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随意去抓,当然也有投机的父母,把希望孩子先抓到的东西放在最前边。孩子抓到秤,象征成人后会做买卖;抓到书,将来是个文人;抓到锔锔,将来对父母、岳父母都能孝敬;抓到钱,将来在社会上做事能发财;抓到升斗,全家人可丰衣足食。
2、“庆寿”,老人到六十岁后,每逢生日,亲朋带寿酒、寿桃等礼前去祝贺。一般是早晨吃寿面,中午吃寿桃(桃状面食),晚上吃长寿饺子。
3、婚事旧时婚姻均为父母包办,由媒人提亲,一般“门当户对”,属相对头,岁数合适。一般男大于女二三岁。两方父母同意后,则定亲,名为“下柬”。
4、①订亲礼,富家有金银首饰、绸缎衣料、银元钱币等,一般人家是布料,称送“衣裳面”;穷人则以言为定,无礼相送。婚日由男方择定,并将婚礼送女方家。结婚,男方称“将媳妇”,女方称“出门子”,由男方备官轿、彩轿各一乘,男乘彩轿去女家。新媳妇要由叔或兄抱上轿,头蒙红布。回来时,男乘官轿,女乘彩轿,嫁妆随之,宾客相送。下轿时,要由已婚妇女领媳妇,当晚,大家“闹洞房”、看嫁妆、三日后,娘家来人看望,称“看出息”。第九天新娘回家省亲,称“站九”,娘家要烙“抓果”,②给女儿带回婆家分赠。
5、现在,男女青年已做到婚姻自主,新事新办,在工作或学习中,建立感情而订婚;也有的由他人介绍,互相了解,征求父母意见后,自主订婚。订婚形式多数互赠礼物,结婚日期多定在节日或春节期间。有的采取旅行结婚,结婚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也有举行集体婚礼,亲戚朋友喜赞这样的婚礼,“文明、朴实、热闹、大方”。
六、威海和青岛哪个好玩
1、威海值得去旅游,建议去这样的小城市去逛一逛,放慢节奏,会发现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享受。
2、青岛和威海都是沿海城市,都可以享受大海带来的乐趣,但又有一些区别。青岛尽管算不上大城市,但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已经成功挤入一线城市,大城市的拥堵喧闹和大城市没什么区别。威海是一个新兴的中小城市,拥有中小城市的宁静与安逸,干净无暇似乎已经成了威海的一个标签。
3、一个是小鱼山,一个是信号山。这两个山的景色都很经典,不分伯仲,但是看到的景色又不完全一样,建议两个山都去。两座山都不高,从爬山的难易程度来看,青岛的两座山难度较小,只要15分钟就能到顶,这样对体力差的游客特别友好。
4、在小鱼山上看,第一海水浴场才是真正的半月湾,整个海滩完美地呈现出新月形。小鱼山和信号山都能欣赏到青岛的老房子,但是小鱼山离得更近。两座山顶也都能看到地标性建筑——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