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驾车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沿途路线
威海开车到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的沿途需要驾驶4236公里,耗时47小时3分钟,油费预计1694元左右,需缴费1689元左右
从威海到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途径道路概况
疏站路→上海路→青岛中路→青岛南路→威青一级公路→荣乌高速→文登西枢纽立交→荣潍高速→门村枢纽立交→青新高速→荣乌高速→长深高速→博兴北枢纽立交→沾临高速→沾化思源湖枢纽立交→沾化停车区→沾化思源湖枢纽立交→荣乌高速→沙洼枢纽立交→荣乌高速→青泊洼互通→大沽排污河桥→荣乌高速→当城互通→京沪高速→和平庄互通→京津高速→化工桥→东五环路→北五环路→上清桥→京藏高速→宣大高速→首都环线高速→京新高速→京藏高速→京新高速→白山泉加气站→京新高速→梧骆高速→骆驼圈子立交桥→连霍高速→清水立交→清伊高速→伊若线→解放西路→阿合买提江路→阿合买提江南路→滨河大道→西环路→ S313
从威海到伊犁河民族文化旅游村路线详情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60米,左转。用时1分钟
行驶130米,右转进入疏站路。用时1分钟
沿疏站路行驶70米,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疏站路行驶210米,左转进入上海路。用时1分钟
沿上海路行驶340米,右转进入青岛中路。用时1分钟
沿青岛中路行驶1.68公里后,进入青岛南路。用时1分钟
沿青岛南路行驶3.5公里,朝S24,临港区,文登方向,靠左。用时2分钟
继续沿青岛南路行驶460米,直行进入威青一级公路。用时1分钟
沿威青一级公路行驶8.31公里后,进入荣乌高速。用时3分钟
沿荣乌高速行驶29.60公里后,进入文登西枢纽立交。用时13分钟
沿文登西枢纽立交行驶390米,朝S16,潍坊方向,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文登西枢纽立交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荣潍高速。用时1分钟
沿荣潍高速行驶202.99公里后,进入门村枢纽立交。用时2小时13分钟
沿门村枢纽立交行驶550米,直行进入青新高速。用时1分钟
沿青新高速行驶10.9公里,朝北京,东营方向,靠左。用时7分钟
继续沿青新高速行驶9.9公里,朝G18,北京方向,靠左。用时6分钟
继续沿青新高速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荣乌高速。用时1分钟
沿荣乌高速行驶103.80公里后,进入长深高速。用时1小时6分钟
沿长深高速行驶34.80公里后,进入博兴北枢纽立交。用时13分钟
沿博兴北枢纽立交行驶450米,朝S27,天津方向,靠右。用时1分钟
继续沿博兴北枢纽立交行驶600米,直行进入沾临高速。用时1分钟
沿沾临高速行驶56.40公里后,进入沾化思源湖枢纽立交。用时31分钟
沿沾化思源湖枢纽立交行驶320米,朝G18,德州方向,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沾化思源湖枢纽立交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沾化停车区。用时1分钟
沿沾化停车区行驶480米,朝G18,德州,济南方向,靠左进入沾化思源湖枢纽立交。用时1分钟
沿沾化思源湖枢纽立交行驶290米,直行进入荣乌高速。用时1分钟
沿荣乌高速行驶9.0公里,朝北京,黄骅,G18方向,靠左。用时6分钟
继续沿荣乌高速行驶7.9公里,朝天津,北京方向,靠右进入沙洼枢纽立交。用时5分钟
沿沙洼枢纽立交行驶780米,直行进入荣乌高速。用时1分钟
沿荣乌高速行驶156.25公里后,进入青泊洼互通。用时1小时41分钟
沿青泊洼互通行驶350米,朝G18,G2,雄安,北京方向,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青泊洼互通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大沽排污河桥。用时1分钟
沿大沽排污河桥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荣乌高速。用时1分钟
沿荣乌高速行驶27.15公里后,进入当城互通。用时12分钟
沿当城互通行驶330米,直行进入京沪高速。用时1分钟
沿京沪高速行驶48.90公里后,进入和平庄互通。用时28分钟
沿和平庄互通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京津高速。用时1分钟
沿京津高速行驶46.26公里后,进入化工桥。用时28分钟
沿化工桥行驶730米,直行进入东五环路。用时1分钟
沿东五环路行驶17.54公里后,进入北五环路。用时10分钟
沿北五环路行驶13.33公里后,进入上清桥。用时8分钟
沿上清桥行驶210米,朝G6,八达岭方向,靠右。用时1分钟
继续沿上清桥行驶400米,直行进入京藏高速。用时1分钟
沿京藏高速行驶135.68公里后,进入宣大高速。用时1小时29分钟
沿宣大高速行驶5.5公里,朝G7,呼和浩特方向,靠右进入首都环线高速。用时3分钟
沿首都环线高速行驶11.2公里,靠左。用时7分钟
继续沿首都环线高速行驶7.6公里,朝呼和浩特,G7方向,靠左进入京新高速。用时5分钟
沿京新高速行驶284.36公里后,进入京藏高速。用时3小时9分钟
沿京藏高速行驶415.30公里后,进入京新高速。用时4小时32分钟
沿京新高速行驶1078.70公里后,进入白山泉加气站。用时11小时51分钟
沿白山泉加气站行驶420米,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白山泉加气站行驶720米,直行进入京新高速。用时1分钟
沿京新高速行驶11.5公里,靠左。用时7分钟
继续沿京新高速行驶23.0公里,靠左进入梧骆高速。用时15分钟
沿梧骆高速行驶131.89公里后,进入骆驼圈子立交桥。用时1小时27分钟
沿骆驼圈子立交桥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用时1分钟
沿连霍高速行驶1257.68公里后,进入清水立交。用时13小时54分钟
沿清水立交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清伊高速。用时1分钟
沿清伊高速行驶52.63公里后,进入伊若线。用时24分钟
沿伊若线行驶2.0公里,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伊若线行驶1.3公里,朝伊宁市方向,靠左进入解放西路。用时1分钟
沿解放西路行驶2.8公里,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解放西路行驶210米,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解放西路行驶2.1公里,右转进入阿合买提江路。用时1分钟
沿阿合买提江路行驶600米,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阿合买提江路行驶1.0公里,靠左。用时1分钟
继续沿阿合买提江路行驶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阿合买提江南路。用时1分钟
沿阿合买提江南路行驶1.93公里后,进入滨河大道。用时1分钟
沿滨河大道行驶650米,直行进入西环路。用时1分钟
沿西环路行驶450米,左转进入S313。用时1分钟
沿S313行驶870米,右转。用时1分钟
行驶2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用时1分钟
二、威海旅游业发展的怎么样
1、给你发几段采访的话你就知道了吧
2、邵春(原《中国旅游报》总编):威海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千公里海岸线,无论从海滩的质量,还是气候、环境条件,都是中国海岸线的精华所在;湾多、岬角多、沙质好,作为旅游景区可以大做文章;与京津、日韩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3、纵观威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历史与文化项目做得很有特色,山地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营销思路也体现了创新性,“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宣传口号就让人印象很深刻。威海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这里不是转移站,也不是过渡带,而应该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目的地。威海旅游定位应确定三个发展层次,即中国休闲度假的著名品牌城市;东北亚地区休闲度假的中心城市,或者是中心城市之一;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的明星城市。旅游定位与城市定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认为,威海的城市定位应该是以旅游为主业的海滨生态城市,是不仅宜居,而且宜业、宜游的城市,“旅游立市”应该成为威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4、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威海应按照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架构服务体系和产品支持。城市的框架、功能,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要尽量适应休闲度假旅游的要求,这一点应在规划中体现出来。此外,体量重大的吸引物、规模化的景区群要建立起来,打造辐射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融合全国、全球特色风味的风情街等;要把单一的洗海水澡逐步丰富为邮轮、游艇、沿海游、渔家乐和环海游。为避免同质化的产品近距离不合理竞争,威海各市区应打造独自的卖点,形成旅游风格的多元化。
5、威海旅游的突破口选在哪里?我认为应该选在以温泉为载体的康体健身项目上。温泉是休闲产品的一大亮点,抓休闲抓旅游业是城市产业链中的一个牛鼻子,是城市转型的催化剂,是城市形象的宣传书。温泉开发有三个境界,一是洗身体,二是洗文化,三是洗精神,这就需要对温泉和文化两大资源进行整合。在确定明晰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威海应提升城市营销水平,加强协调、加大投入,高端发力、高端策划,打造东北亚休闲度假中心城市。
6、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在中国很多旅游城市,都着力打造以度假为主,或者是以休闲为主、体验为主的目的地,它的产业的立足点不是景观,而是环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发展旅游需要从养眼的角度向养生和养心的角度提升。旅游发展靠什么?一个靠资源,一个靠客量。要把资源观变成环境观,大家就应该对环境展开说明,将大气、水、气温的优势用数据体现出来,将城市的好客度、社会风气和安全,用指标表示出来。
7、一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和决策层的战略。我们做旅游规划,是在评价环境、建设环境、营造环境和优化环境,而不是在建设景观,建设景点,盖房子。旅游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创意,所以如果我们老想建景点、盖房子,这个理念一定是错的。我们应按照旅游者的要求来打造城市,第一有文化特色,第二城市配套健全,城市环境优美。
8、此外,我们威海要考虑城市外在形象及文化的打造,海洋文化、渔业文化在城市旅游中要体现。要围绕城市建设,第一打造旅游城市中心服务区,建设我们旅游城市的特色,中心城市优先建设好环境,要为市民打造休闲的空间。旅游景区的革命要抛弃风景名胜区的概念,风景名胜很静态,我们要把风景变成环境,要把名胜变成场景,这才是文化旅游需要做的。
9、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旅游产业首先最大的贡献是形象产业,打造区域形象,你不要指望它挣多少钱。威海应把地标性的东西,地脉当中原点、本色的东西,充分利用起来,做好海疆文化、渔家文化、休闲度假文化的结合与对接,形成核心竞争力。
10、严国泰(上海同济大学旅游与文化系主任):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这两者之间到目前为止,应该属于相辅相成的。在我看来,威海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上来讲,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和休闲城市概念的转移和发展,这一点,在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当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和珠海、厦门等城市相比,威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这说明威海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思路中是注入了文化和环境因素的。
11、海滨地区不仅为城市居民,而且也为旅游者提供了户外游戏场所以及城市休闲体验。如果我们只有海滩没有文化,很难发展高端的旅游产品。所以,我认为威海在发展海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要挖掘威海的文化内涵,比如刘公岛在威海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应强化刘公岛与城市互动的关系,以刘公岛品牌为起点,延伸到威海的其他景点,而后一一串联起来;强化城市与乡村旅游板块的互动。现在,体验乡村、回归自然是趋势,我们应高度重视乡村田园景观的建设,夯实乡村游的基础。
12、威海的地缘及资源优势决定了这座城市应该坚定不移地发展度假旅游。游客在这里呆上一两天就匆匆忙忙返回,没有真正融入,是不能体验到威海的独特魅力的。我们的观光旅游阶段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实现旅游业的升级,强化威海旅游文化内涵,让人多留点时间在这里,使威海能够让人留下来。
13、吴文媛(雅克兰德(香港)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城市型旅游是高端的产业,它应该在中心区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心区必须具备两个特色:公共资源提供的作用足够多、商品必须具有地域特色。然而在威海中心区,唯一的公共资源就是滨海公园;中心区提供的韩国产品也属于低端、基础的旅游消费品,没有特色。这两方面的问题必须加以改进。
14、中心区首位度的强化,需要“金角银边”的支持。我认为应该降低山和海之间,人和海之间,人和人之间的跨越度,因为对旅游城市来说,道路的面积度越低越好,但同时道路的线密度越大越好,因为道路带来的是路边,俗称“金角银边”,这里全都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区域。
15、中心区首位度的强化,还应该改善中心区的公路脉络。现在城市中心区的脉络不能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城市界面、商业界面制约了夜生活和商业生活的繁荣。
16、只有本地人乐在其中,幸福指数很高的区域才可能成为旅游的目的地。因此,我反对为城市建设将人们的生活从海边“赶出去”,人们就应该在离海更近的地方生活,这样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参与海上运动,才能向旅游者传达一种滨海生活方式。
17、周志辉(深圳锦绣时代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景区景点只是配套产业,最根本的支撑还是城市特色和服务业。一个城市的特色不是建筑特色,最重要的是本地的自然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风情文化特色。
18、我们可以借鉴北欧的旅游经验。相比南欧,北欧没有气候优势,也没有交通优势,它凭什么吸引游客?南欧主打阳光、沙滩和海水,建设以大规模的豪华酒店为主体的度假村。北欧注重的是原生态的自然,强调文化和心灵的回归。它把森林、大海、湖泊作背景,以城市和各种旅游接待乡镇为主体,游客来了之后体会的是北欧的一种幸福生活。此外,北欧的城市规划,处处都有文化、生活、环境、情景的气息。这种旅游项目和自然生态相互尊敬的关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19、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威海的主要卖点,应该是威海这座城市,城市和特色城镇才是威海骨干的产品体系,风景名胜区仅是体系中的补充。因此,威海的旅游开发应该和城镇体系建设、资源保护、优质产业,以及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结合。
20、真正做一个休闲度假城市,应如何开发?对于老城区,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应该是重点,新城区的重点是功能的完善、配套的到位和服务的提升。作为一个创业、旅游、居住的三宜城市,整座城市建设的配套标准和服务标准,应该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此外,专项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是作为城市的补充,应做到少而精,打造有品位的景区,丰富整个城市旅游产品类型,提升整个区域的档次。
21、张人天(深圳创业投资集团公司首席投资顾问、投资总监):威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要发展度假旅游,首先要弄明白度假旅游是什么。度假游就是让度假者来分享这个城市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要有情感互动。
22、有些地方搞旅游景区开发,把居民拆迁走,将风情小镇风干,抽空了当地人的生活态度,变成一个空壳,成了趋同性景观,游客来了也不能有深度的体验。威海的旅游要真正有特色,就要营造出一种文化,迥异于其他地区的地方风情。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应该眼高手低。所谓眼高,是指站在未来,规划今天手上的活,手低就是要针对现实。
23、要把万里长江水烧开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打上一桶烧开。所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利用既有条件,进行开发梳理。像刘公岛这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我们可以尊重它的历史,拣起过去那些失落的记忆,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把它发展成一个高端度假区。除了度假,还可以吸引游客来此开会、聚会、丰富度假区的内容。
24、此外,还要注重打造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应该有垄断性,用简单的话说清楚这个城市是什么,内涵是什么,与其他城市区分开,让城市形象有较高的识别性。同时还要让外地人有办法很便捷地验证甚至可适度地体验,让游客和城市互动起来
25、魏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教授、度假胜地和著名饭店研究中心主任):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缺少文化的城市旅游就没有了内涵和潜力,失去了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意味着一切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都必须以文化为依托。回顾威海旅游业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与同等级的旅游城市相比,威海的发展速度已走在他们前列,尤其在观光旅游方面卓有成效,在全国叫响了“人居”品牌。
26、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轨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旅游业便进入了观光旅游为主的发展形态,但当人均GDP水平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就由观光旅游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渐向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发展休闲度假,威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它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与青岛、烟台相连,交通便利;山、海、岛群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国享誉盛名;刘公岛、圣经山、铁槎山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要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威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缺少叫得响的旅游度假胜地,没有功能齐全的酒店和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没有旅游产业的大企业、大品牌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果有了这些有形的资产,就能在无形中大幅提高威海的社会效益和知名度。
27、我认为,在下步威海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大力拓展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层次。以人居节为例,可以更多地融入绿化、园林设计等相关文化元素,丰富人居品牌的内涵,拉长产业链条。第三,我认为要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千方百计提高普通市民参与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意识。
28、朱凯(威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作为一名外地人,我眼中的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而且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刘公岛、圣经山、赤山等文化底蕴丰厚的著名景区,“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响亮口号,又使这座城市成为在全国都能叫得响的“人居”城市。
29、但是,这样一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却有着许多不相称的软环境。以公交车司机为例,标准的“威海话”曾经让无数游客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在不经意间,会让美丽的威海失色不少。我认为,威海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城市的人文素养,可以学习大连市的经验,从细节之处着眼,无论从城市环境的保洁和自然资源的维护方面,都一丝不苟。另外,要注重旅游项目、产品的形象包装,要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挖掘威海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威海的各个景区还应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文化资源。以济南的九顶塔为例,它在景区内加入了民族风情园,举行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特色的风俗活动,与游客形成互动,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对比威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公岛应充分挖掘那段历史背后的故事,而以民俗文化著称的荣成,也可以将民俗文化通过文化长廊等方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将游客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