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潍坊为什么不往南发展
1、潍坊市最大的特点是县域经济强,主市区经济弱,除奎文区外所辖几个区都是半斤八两。坊子和潍城加起来还不如半个寿光。
2、按理说,潍坊市区内发展环境,地理位置,交通,工业基础都不差,差在思路不跟趟,理念陈旧,思想不开放,靠吃老本过日子,被人甩后不商量。
3、当然了,临沂市的发展情况正好和潍坊相反,临沂市主区发展潜力强劲,但县域经济较弱。临沂除沂水市发展潜力空间看好外,其他县市发展不均衡,潜力空间,速度一时半会,很难与潍坊各县市相比拟。潍坊市的寿光在潍坊稳居第一,诸城市稳居第二,青州与高密不相上下,你追我赶,在三四名上,反复较劲,且两市的发展前景都不错。后来居上也不排除。
4、潍坊向南发展瓶颈很多,地域受限,坊子的经济发展一直不尽人意,潍坊市区只有发展东西两个方向,适度向北扩展但有限。
5、不管向那个方向发展,关键是思想要解放,不换思想就换人,潍坊市是全省第四,发展潜力巨大,相信潍坊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可期。祝福潍坊!
6、因为挖了一个滨海的大坑,必须想办法填啊。
7、奎文现在在往南发展,但正南机场限高,飞机噪音也大,机场搬迁后可能发展一下南边,作用也不大,再往南是坊子的老区,奎文说了也不算;
8、潍城正南是白浪河水库区域,没有多少发展空间,如果从望留往南发展,位置过于偏僻,道路不多,交通不便,不如往西发展有潜力(当年如果不建滨海大学城,只建浮烟山大学城,可能还有往南发展的动力);
9、坊子这些年往北开发了新区,几乎耗尽了资源,现在新区东西方向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西边奎文,东边高新),沟西那片开发完成后,会大面积向老区延伸,这个过程很漫长,除了北海路两边会早点,其他道路两侧土地多得是,老区十几年几乎没变,靠一个区,也没有足够发展老区的动力和能量,坊子地下还有采煤留下的采空区,不知道处理了没有,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10、如果从高新往南发展,得先发展起钢城街办那片,那片也要过几年才能行,毕竟那边产业不多,钢城那片位置也偏僻一些,与坊子新区一起发展可能好点;
11、城区扩建,适度减少滨海资源,城区才会有往南发展的动力,个人观点:
12、一是吸引高校,各类高校的分校(高校方面威海做的不错)。
13、二是吸引企业,特别是实业型公司,像各大汽车厂的分厂(保定长城用多少人,潍柴、歌尔人也很多,各层次都有)。
14、三是稳房价(长沙),提高医疗和教育水平(建设出名的医院,起码鲁中地区出名;建设特色学校,学习人家衡水、六安,包括济南的蓝翔,提高了城知名度,还得到了实惠)。
15、其实坊子老区红火那些年,南边确实比北边强。
16、潍坊想打造滨海城市所以必须往北发展。
17、地形,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吧,潍城往南有白浪河水库挡路,过了白浪河就是昌乐地界,发展区域有限。奎文区倒是一直想把坊子老区重新发展起来,最近几年也是逐步沿着北海路建设发展起来了。坊子老区新区很快也能连成一片。北边有青银高速,还都是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管辖范围内,政策,行政执行力也正好贯彻。
18、潍坊市十三年前应向西.向北发展到现在,早已把昌乐寿光及青州三县市抱入怀中,变成了二线强城市当当的
19、潍坊市区如果向西发展就好了,空间大,能跟寿光青州衔接起来,顺便带起昌乐来,十几年后可能会步入国内二线城市!现在高新只有房价高,往北也是死气沉沉!
20、以前的领导规划向南开发/后者变了
21、所有的经济发展,说到底,制约的还是人,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可能走不到路的尽头,但是至少看的远的人,方向选的会更准些。
22、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潍坊的发展是有限的。我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现在在南方成家立业了。
23、从个人来说,首先潍坊对于年轻人来说缺少发展机会,较高学历的本科生在这里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潍坊没有那么多产业。
24、每年过完年回工作单位,火车站挤满了去各地工作的人,这些人大多不是农民工,都是年轻人,而且,很多人学历都很高,研究生博士很多。我高中同学中,读书比较好点的,基本上都去外地发展了,没有人待在潍坊。
25、所以,潍坊无法聚拢人才。看经济,这几年潍坊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做个小买卖很难。唯一比较好的产业是金融和基建。今年,金融也不好干了。只有基建红红火火。
26、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基建对刺激经济的作用边际递减,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而且,基建很浪费资源,成本很高。从全国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潍坊已经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一点点东北化,未来翻盘的机会很低了。
27、文化方面的问题,其实觉得整个山东都是受孔孟思想影响太大,人也是学而优则仕的理念,逐渐的变成负重前行,经济发展放不开手脚。
28、我是个外地人,来到潍坊听同事说的,个人感觉潍坊有点与世隔绝的状态似的,感觉还没有地级市发展的好,同时他们说潍坊太重视本土的东西,像大润发麦德龙还有万达来到潍坊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发展起来,其他城市这三个地方都是人流量很大的,潍坊旅游业也不突出,像方特等等一些也没有,宜家也没有,没有这些东西,没有外来产品,怎么给城市带动经济啊,一直这样感觉不太好,而且感觉在潍坊有点关系就很重要。
29、潍坊的交通,跟济南青岛比就是落后太多了,外省上学每次回家都要坐两个半小时机场大巴,合着我坐飞机比高铁省的那点时间全用在坐大巴上了。更可气的是去年年底开始经过淄博青州潍坊的G1836调整路线了,不在经过这三个城市了,潍坊直接闭关锁城,与世隔绝好了,毕业后想回家乡工作都难,真的是留不住人才。
30、目前潍坊主要是往北和往东发展。之所以不往南发展是有多个因素的,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31、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讲潍坊南部是坊子区,坊子区是老城区,各项建设比较多,城市发展的后备土地少,拆迁成本也高,加之坊子百年的煤矿开采,坊子地下被掏空,能否承担现代城市建设,还是一个问题。而北部和东部基本上是村庄和农田。
32、从战略角度讲,北部靠海,油盐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化工产业,而且处于国家环渤海三角洲开放战略地带,有国家的各项政策支持;近几年潍坊与胶东其他地市特别是青岛加速交流和融合,意在打造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经济圈,往东发展也是考虑这一方面,且离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会更近,有利于城市建设。
二、威海作为三面环海的城市,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威海,坐落在山东东北部,是个三面环海的港口城市。做为沿海开放城市,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城市地位上,似乎都与周边沿海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例如:青岛、烟台、连云港等地。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感觉威海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其实这是有他特殊原因的。
1、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相对不够发达。
威海虽地处山东半岛的顶端,但是位置却相对偏僻,又是特殊的三面环海。这里对外交通多以船运为主,近几年虽然开通了高铁,但是线路却比较少而且多数要绕路烟台或青岛,而这两地的旅游和投资较威海则更具有优势。所以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交通不够便利,也是其比较难发展的一个原因。
2、定位于旅游房地产城市,缺少自身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相信十几年前威海把房卖到全国各地的热闹景象,大家都记忆犹新,当时以“中国最宜居城市之一”的口号确实吸引到很多人投资。然而热闹过后的如今,多数房子却是空着。房地产开发商忙着挣快钱,热钱投入快撤出也快,错过产业升级换代好时机,放弃了实业发展,使得经济没有长足支撑点。旅游方面在管理与服务上也稍显不足,我们知道的刘公岛、成山头、环翠楼等等景点知名度与热度显然比不了周边的大连、青岛等地,海滩的话若没有特色,与其它沿海城市相比较则更没有优势可言。
3、对外贸易方面,周边港口城市竞争激烈。
作为沿海城市的威海,离韩日较近,并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中韩“桥头堡”,对外贸易应该是具有优势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港口城市之间竞争的激烈。事实上,周边港口,省内北边的烟台港、南边的青岛港,省外的日照港、连云港,都是它的强大竞争对手,然而这几大港口的货运年吞吐量却都是威海港不可匹敌的。在如此激烈竞争和强者环立的形势下,威海港确实显现不出太大的优势。
4、军事前沿位置使其军事重要性远高于经济的重要性。
威海名字始于明代,历史悠久,由于所处战略位置比较显要,清政府的北洋水师也曾设立在此。随着二战后美国先后在日韩建立了军事基地,使得威海的军事地位更加显要。所以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远高于经济的重要性。在港口城市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无论哪个国家也不会将军事前沿建设成经济重心地区。面对日韩和朝鲜半岛,如果发生战争,威海将是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近几年受朝鲜局势的影响,在萨德事件上,威海的经济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波及。另外,这个战略位置也使得威海曾错过了九十年代新加坡的经济投资,而成就了现在的苏州。
虽然威海在经济方面让我们一直感觉没有长足发展起来,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空气良好、环境优美,是个享受慢生活的宜居城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