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威海旅游B

威海外国人数量?威海人口增长趋势

威海旅游B 2024-03-17 2
威海外国人数量?威海人口增长趋势摘要: 本文目录威海人口2023年总人数口2020威海人口总人数是多少海洋旅游经济的与旅游经济的关系一、威海人口2023年总人数口2023年,威海人数口为291.46万人。...

本文目录

  1. 威海人口2023年总人数口
  2. 2020威海人口总人数是多少
  3. 海洋旅游经济的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一、威海人口2023年总人数口

2023年,威海人数口为291.46万人。

威海市的城镇人口为208.16万人,比2022年年初增加3.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42%,比2022年年提高1.20个百分点。威海市户籍人口为256.4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1.01%,比2022年提高0.29个百分点。

威海市有50个民族,分别是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佤族、回族、彝族、苗族、拉祜族、土家族、傣族、维吾尔族、白族、壮族、达斡尔族、布朗族、布依族、傈僳族、锡伯族、侗族、哈尼族、藏族、瑶族、土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黎族、撒拉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畲族、仫佬族、仡佬族、羌族、鄂伦春族、东乡族、俄罗斯族、水族、景颇族等。

气候特征: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地貌:威海市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有乳山—威海复背斜,其轴在乳山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

二、2020威海人口总人数是多少

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256.6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60.72%,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 1.54万

人,出生率 5.99‰;死亡人口 2.32万人,死亡率 9.04‰;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137元,增长 3.9%,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424元,增长 2.8%;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351元,增长 5.3%。全体居民人

均消费支出 25267元,下降 0.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支出 31252元,下降 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3807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3.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72%,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56.9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0.09%,比上年提高0.4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84万人,出生率7.17‰;死亡人口1.97万人,死亡率7.67‰;自然增长率-0.50‰。

参考资料:威海市人民政府-2020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海洋旅游经济的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海洋经济的繁荣,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活跃因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大约为1100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1998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了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产值(23万亿美元)的4.4%。21世纪海洋经济将会以更高的速度发展,预计2010年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美元, 2020年有可能达到3万亿~3.5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10%左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超前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1979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为64亿元,1994年达到了1400亿元,1996年猛增至2800余亿元,两年间翻了一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两年后的1998年增至3270亿元,1999年又增至3651亿元。20年来海洋经济总产值增加了57倍。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高科技的进步,海洋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迅速发展。“九五”期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1%~13%,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200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了4000亿元大关,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297亿元,占全国GDP的2.6%。2001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7233亿元,增加值占全国GDP的3.4%。预计2005年海洋经济总产值可达到9000亿元左右,2010年达到14000亿元左右,2020年将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可见,海洋经济是中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旅游产业已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10,并在所有产业中成为GDP和雇佣的最大创出领域。旅游所产生的这种经济效益预计今后将在全世界不断上升而带动世界经济的更大发展,因此旅游产业将在21世纪成为世界经济的牵引车。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年平均增长 4.35%,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6.7%,超过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3%。

中国的旅游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正在受到世界的关注。1986年旅游作为一个产业被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之中。正式提出旅游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之一,确立了旅游业的经济产业属性的定位,从此加快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的转变。

“九五”期间(1996~2000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取得了年均超过15%的增长速度,持续高居世界旅游业发展前列,并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全面超额完成,5年累计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为17559亿元,是“八五”期间旅游总收入的2倍。5年中旅游生产力全面增长,旅游商品(指旅游路线)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业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完成了中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战略转变,为实现2020年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后,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01年旅游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外汇收入17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5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2002年的旅游总收入达到5566亿元(外汇收入203.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8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2020年的长期目标是旅游总收入达到 33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进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可见,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海洋生物资源,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海洋自然资源。尽管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自然资源的性质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两种资源有一个共性,即都与海洋有关,可以统称为海洋资源。因此,海洋资源不仅是海洋经济的发展根基,也是发展旅游经济不可缺少的基础。有所不同的是海洋经济利用的海洋资源具有实用价值,而旅游经济利用的海洋资源具有观赏价值。无论是实用价值还是观赏价值,从利用海洋资源这个角度上来说,海洋经济与旅游经济是具有共性的。并且从对发展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这个视点上来看,它们是一种平行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海洋经济的繁荣必将为海洋旅游的开发铺平道路,因为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海洋旅游已占海洋经济的14%。因此,海洋旅游的发展不仅会促使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旅游经济的更大发展。由于旅游经济中含有海洋旅游的要素,其发展最终又会加速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海洋经济与旅游经济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海洋经济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的话,势必可形成海洋旅游经济。因此,海洋旅游经济可以定义为以海洋资源为吸引物、以旅游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属于旅游经济的一个分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旅游是指不损坏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开发,在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采用保护资源的管理方法,使旅游资源不仅在我们这一代,而且能够世世代代地连续保存使用下去。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海洋能创造的价值比同样面积的陆地创造的价值要大得多。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量并不高,尤其需要很好地保护利用海洋资源,这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如果没有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一味强调无止境地利用海洋资源,总有一天这个资源宝库也会枯竭的。所以,首先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旅游经济战略,其具体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海洋自然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保持海洋旅游区的地方特色,维护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

(2)不在脆弱敏感的海洋生态区域内建筑住宿设施,尤其要禁止挖山填海建饭店,防止各种人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得已在海洋区域内建筑住宿设施时,要以方便简洁为主,采用节能设备,不将生活污水排放入大海,所使用的生活能源不应给周围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研究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容量,防止超负载地接待旅游者,实施“旅游预报”制度,达到控制和阻止过度使用海洋旅游资源的目的。同时,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取得中国最佳海洋旅游的经济效益。

(4)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汲取国外先进经验,以海洋旅游市场为导向,防止剩余供给的现象出现,充分挖掘海洋旅游的潜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旅游经济新格局。岛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往往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这些正是岛屿旅游的魅力所在,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岛屿旅游蓬勃发展的原因。但是,由于岛屿地理空间和环境承载力有限,更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中国在开发岛屿旅游的时候,应该积极导入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建设海洋生态旅游岛,将岛屿旅游开发与改善岛民生活相结合,注重岛屿地域资源的活用、保护。利用“海水、沙滩、垂钓、渔船体验”开展“观赏、体育、娱乐、消遣”等形式新颖、有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建设海洋性休养、住宿设施,开展健康疗养的旅游项目;开发适销对路的海洋旅游商品,吸引旅游者的到来,扩大海洋旅游消费,提高海洋旅游经济效益。

最近,韩国实施了一些鼓励发展海洋旅游的政策,并与体育运动、文化交流联系在一起。例如:一周5日上班制度的逐步实施,西海岸的综合发展,“POST世界杯”的具体政策方案。借鉴国外经验,中国也可以在发展海岛旅游项目中加入体育运动与文化交流的成分,由此来提高海洋旅游的文化内涵,让旅游者能感受到“体育健康之岛”的魅力。至今为止经济发展强调的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今后应该考虑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各自的区域经济。可以围绕富有海滨资源的城市或地区作文章。例如:分布在2000km余的渤海沿岸的青岛、大连、天津、秦皇岛、山海关等旅游城市可以构筑“环渤海旅游经济圈”。山东沿海的日照、青岛、威海、烟台、蓬莱等城市可以构筑“山东滨海旅游经济圈”。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可以用豪华游船连接起来,建造一个“海上漂流城市”,形成一条海上旅游通道,达到客源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跨出国门的话,还可以考虑构筑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中轴的环黄海旅游经济圈或东亚旅游经济圈等。以此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增加相互的收入与就业机会,共同向更大的海洋旅游产业挑战。全民族海洋意识的提高是发展海洋旅游经济的根本。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全面系统地宣传介绍海洋资源。采用现代科技的多种方式引导全民族参与海洋旅游活动,同时教育旅游者通过海洋旅游实践,了解海洋自然环境对人类自身的要求,认识到日常生活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体会到海洋资源的宝贵以及它的真实价值,从而产生海洋保护意识。

加强全民族海洋意识教育还应该从青少年开始。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旅游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许多国家都采取鼓励青少年参与旅游活动。海洋意识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从青少年着手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和加快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是一种陆海联动的经济,海洋旅游的发展和布局必须实现陆海联动。海上旅游和沿海陆域旅游必须进行资源整合,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合、旅游功能和环境建设的整合。

浙江在海陆联动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该省以舟山本岛为依托,以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金三角”为核心,成功打造了“海山佛国,海岛风光、海港渔都”为特色的舟山海洋旅游基地。以嵊泗列岛为主体,加上部分岱山岛屿,建成了以海上运动、度假休闲、现代化大海港为特色的浙东北海上旅游板块;以嘉兴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建成了历史文化和海滨浴场的浙北岸旅游板块;以宁波松兰山和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建成了海上垂钓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浙东海旅游板块;

另外还有以台州大陈岛为核心的浙中海上旅游板块和以温州南麂列岛国家及海洋自然保护区、洞头列岛为主体的浙南海上旅游板块。目前,浙江海岸正在形成一条“游海水、观海景、食海鲜、住海滨”的黄金海上旅游带。浙江沿海地区又与长江三角洲江苏、上海以及福建、安徽等相邻省市构成延伸旅游线,陆上旅游和海洋旅游得相互联动。近20年来,浙江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海洋旅游产业体系,为海洋旅游的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强的产业基础。

威海外国人数量?威海人口增长趋势

威海外国人数量?威海人口增长趋势

威海外国人数量?威海人口增长趋势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威海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weihai/post/23846.html发布于 2024-03-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威海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