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山东威海怎么样
1、威海的城市优势威海是一个适合于中老年人生活的好城市威海城市较为干净,且是沿海城市,冬暖夏凉,所以适合中老年人养老休闲威海的城市劣势威海不适合年轻人发展,城市不大,发展较为有限且威海的娱乐设施目前太不。
2、威海的气候是最宜人的,环境好,干净的海边城市,风景非常好,而且海鲜很便宜也很新鲜所以还是很适合居住的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相望,是中国著名。
3、威海是国内最低调的“网红城市”从气候上来说,夏天气候凉爽,晚上空调都不用开从美景或美食上来说,千里山海以及各种海鲜美食,应有尽有城市整洁干净,配套也相当不错威海有一个“之最”,就是中国最长的海岸线。
4、只考虑环境,我愿意定居在我的老家是山东,山东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适合人居如果要推荐的话,我觉得在威海养老非常适合威海空气质量一直比较好,依山傍海,环境十分美,一直被评为最适合人居的城市。
5、客观来说威海是个更适合过悠闲生活的地方,环境真的很干净很整洁,去过的城市中很少有像威海这么干净的街道虽然对于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可能机会平台不是很充足,但是个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幸福感很高3威海的民俗。
6、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2威海别名威海卫,意为威震海疆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
7、威海人口不多,城市不挤,当地人依旧是那么的淳朴实在,生活工作相对比较坦然,位置好,生意好做,有海鲜可吃,挺好于是乎,威海人成为了山东最坦然的一批人当然,当地人也会焦虑,比如说平均工资不高威海其实是一座更。
8、9月之前太热,10月以后太冷威海的冷跟其他地方冷不一样,主要是风冷,刺骨的冷东北人来到这里都受不了这里的寒风,东北冷主要是干冷,而里是风冷好在每年通暖时间比较长,从来年11月一直到次年的4月。
9、不过,威海满大街跑的车都不次,威海的各个高档小区入住率也都不低所以说,威海人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穷不管在哪个城市,工资收入是跟个人能力和身边资源挂钩的威海市简介威海,别名威海卫,山东省辖地级市,国务院。
10、威海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原名阿哈瓦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威海主要根据气候生产水果尤其是苹果林业或畜牧业和渔业的种植也有所增加工业企业增加,第二产业不断扩大。
11、老家威海的现在潍坊定居,只说这两个地方的吧威海,出生后一直到高中,环境很好,四季分明,生活节奏不快,有山有水,生活成本不高,房价论区位,海景房不建议买,休闲住可以,长时间居住对身体不是很好,即使买,能在海的南边买,别在海的。
12、山东威海应该算是一个旅游消费型的小城市,其实威海这个城市还是挺不错的,威海有山有海,环境特别的宜人,非常适合在这边居住生活其实现在很多老人在退休了以后,都喜欢去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定居,威海我认为是一个非常。
13、山东威海经区是一个很有活力的经济特区,高铁港口都在,交通方便,企业众多,就业方便。
14、威海是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烟台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面积579774平方公里,其中。
15、问题四山东荣城和乳山相比哪个地方好?歌声振林樾问题五荣成县威海市哪的环境好整个威海是最适宜人类居住整个威海都是适合居住的,威海重工业很少,而且都迁出市区问题六山东威海荣城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让。
16、威海富裕在全国第58位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其中,威海排名全国第58位,全省第7位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由华顿经济研究院组织编制,这也是该研究院连续8年发布中国。
17、山东威海的教育实力非常雄厚,拥有山东省唯一的大学科技园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学科等研究机构此外,威海还设有多所高中师范学校和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可以为师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服务。
18、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7998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0728平方公里含文登区2气候特点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1位置境域特点北东南三面濒临。
二、威海适合居住吗
1、威海的气候是最宜人的,环境好,干净的海边城市,风景非常好,而且海鲜很便宜也很新鲜。所以还是很适合居住的.
2、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相望,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及旅游城市。威海风光秀美,四季分明,依山傍海,是旅游避暑胜地。市区环境优美,大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是旅游、避暑、疗养的好地方。威海民俗文化活动和国际性节会丰富多采。
3、荣成的国际渔民节,展示了胶东渔民文化和渔家风情;乳山国际侨友联谊会,以侨为媒,广交八方朋友。威海市海岸线长达1000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沿海分布三大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类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
4、威海市基本信息位置: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
5、行政区划分:威海现辖三市、三区:荣成、文登、乳山3市和环翠区、高区、经区。
6、景观:刘公岛、北洋水师遗迹、成山头、石岛、九顶铁槎山、昆嵛山、乳山口旅游区等。
7、服务机构威海市旅游投诉电话:0631-5315555
三、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威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全市上下对此认识高度一致。如何借助大势,赢得先机?威海很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蓝色经济区领导小组,6月8日召开的威海市委全委会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六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接全省规划,结合威海实际,威海将着力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个涉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包括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局等在内的“蓝色经济”办公机构在细化筹备中。威海,得名于海,扬名于海,海岸线长达近千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海上的蓝色疆域面积几乎是陆地的两倍,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建港条件优越,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沿岸自然风光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威海市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初见成效,海洋经济已发展为威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大产业基础雄厚,潜力无限。积极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正蓄势待发……优势突出,渔业经济全力向高端产业登攀“威海绵长的海岸线上遍布岬角和海湾,岸线曲折,岬湾交错,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和滩涂面积达到300多万亩。临近海域位于黄渤海结合部,是两大海区诸多经济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洄游的必经之地。”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国进的眼中,威海发展渔业经济有着其他沿海兄弟地市无法比拟的资源、产业和技术优势。 1991年,山东省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开始了向海洋进军,开发建设蓝色疆域的历程。十几年间成果最显著的当属传统渔业经济。去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05万吨,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优越的海洋环境条件,显著的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威海出产的海参、海带、牡蛎,均取得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威海还建有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海参、海带产量居全国首位。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威海崛起一批渔业龙头企业群体,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渔业企业超过40家。“多年来,这些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在发展高端渔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搭建了平台。这是威海发展高端渔业的最突出的优势。”李国进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憧憬。“蓝色经济区应该是生态型的开放经济。作为威海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在市场这个大杠杆的平衡下,威海的渔业产业应向名优养殖、远洋捕捞和海产品精深加工科学调整。威海渔业要续写“称雄省内”的辉煌,归结点在渔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和区域竞争力提升上。”在亮出优势的同时,李国进也对威海渔业发展的“短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国内外高端渔业经济比较,威海渔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尤其在高效集约、产业竞争力和生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融入蓝色经济区,威海渔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向着质量效益型转变,惟有如此,威海渔业才会继续大有作为。”目前,威海正加快推进海上养殖由传统品种向海珍品转变,捕捞业由近海向远洋转变,海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依托各类渔业经济区,威海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品牌渔业,引导各地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注册,发展远洋渔业以确立远洋渔业的优势地位,力争到2012年精深加工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蓄势勃发,以自有特色打造现代港口物流区威海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西与内地京津相连,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下可直抵长三角,陆域海域辐射面广。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威海港口物流的蓬勃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威海的港口资源丰富,三面环海,港湾岬角不冻不淤,岸线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设大型专用码头和万吨级位。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注重陆域腹地。威海曾经陆域腹地狭小的劣势和制约港口发展的“末梢交通”瓶颈,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威海逐渐形成了以运输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群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并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等生产基地,这一切都为港口物流发展开拓了强有力的承载体系。“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威海作为陆路末端的劣势正逐步演化为中国面对世界的前沿优势,构建全球范围的大物流格局,威海大有可为。”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唐宗岭对威海港口物流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非常肯定。“‘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让我们站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阔视野来审视威海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由于受历史原因、国际环境变化等复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承载设施建设、货源市场开发和现代服务意识方面,还需大力挖潜。”唐宗岭表示,尤其是现在,海上物流逐渐呈现出运输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的趋势,对港口物流的综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威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过去几年,随着“兴港强市”战略的实施,威海港口建设飞速发展,现有商港达到17个。目前,威海正着重建设以威海港为中心,石岛港、龙眼港为两翼,文登南海新港、乳山口港为补充的港口体系。在各个港口的建设中,威海注重自有特色,力争实现错位竞争。作为区域中心港,威海港将以集装箱、能源运输、油品中转、客货滚装、整车物流等功能为主,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港区。依托港口基础,威海还充分发挥毗邻韩日、已开辟21条国际国内航线的优势,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目前,威海整合港口资源的步伐加快,正重点建设威海港新区、石岛港、龙眼港,争取“十二五”期间,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以上,并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的现代海运船队。强势隆起,船舶修造业构建东北亚重要船舶基地在国际造船业界,有一种说法为大家所公认:世界最佳的造船区域是北纬36°附近区域,威海恰好处在这一区域。不仅如此,从地质条件来讲,威海有着绵长的深水岸线,沿海多是花岗岩结构,这些都是威海发展造船业的优势所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国内外船企前来投资。环视威海沿海,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在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一个生机勃勃的造船带已强势隆起。与此同时,船舶配套产业乘势紧跟,发展迅猛。荣成、文登南海新区、经区和工业新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未来威海将重点发展船段、船用板材、风机等配套设备,加快船用主机电站、机舱辅机、通信导航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引导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船舶修造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威海船舶修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是产业配套集群需完善,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威海船舶修造业的突破点在于自主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才是船舶修造业的生命力和助推力。”谈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黄海造船厂副总经济师、市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安昌告诉记者。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威海规划在俚岛湾、皂埠湾和石岛湾建设三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构建沿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靖海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的沿海造船工业带。威海将重点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依托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加快建立以设计为先导、总装船为核心、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造船模式。着重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打造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造修船基地。在这一过程中,威海将重点扶持新船重工、黄海造船等十大造船企业,突出发展客滚船制造、汽车运输船等五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型。其中,以黄海船厂为龙头打造全国远洋渔船生产基地。争取到2012年,实现船舶修造销售收入400亿元千公里海岸线是威海发展旅游的天赐良“源”,这里有海,有岛,有泉,有山,处处皆风景。威海旅游资源独特,既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又有独特的现代海滨气息。千公里的海岸线上,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包括刘公岛风景区、成山头旅游区、石岛旅游区等在内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威海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个产业成为经济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也由原来的滨海小城发展为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在高旭光心中,与这些优势条件相比较,他觉得更珍贵的是,威海发展旅游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好。从各级党委政府到部门,发展旅游这个绿色产业已成为了“威海共识”。仅从2007年以来,威海就启动了大乳山休闲度假区等8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几天前,首届“威海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签约仪式的举办更是为威海发展高端旅游项目———帆船休闲产业的发展开题。“总体上,威海旅游业在保护与继承中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蓝色经济区的‘蓝色’理念相切合。随着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也不能忽视威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度不高,休闲设施规模小、休闲娱乐品种单一,缺少地方特色等问题。这也是未来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的着重发力点。”高旭光表示。以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威海将进一步完善刘公岛、赤山等重点景区,加快华夏生态园等景点建设。威海还将提升环翠、银滩等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建设中心城市、海滨生态等六大旅游板块。滨海旅游与沿线产业的相互衔接很重要,高旭光表示,威海将打造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联动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海上旅游,开发适合游客参与的帆船等高端旅游项目,建设集经济、文化、品牌、消费等为一体的国际沙滩帆船基地。依托温泉资源,威海正以宝泉路温泉一条街为基础,加快温泉大世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天沐、汤泊等温泉项目,加大对“中国温泉之乡”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的温泉休闲疗养基地。威海是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理想之城。这里海湾遍布、地质稳定、季风特点显著。以石岛湾核电站、国华瑞丰、中海油风电海上工程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入春天。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能源兴市’战略的实施,为威海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石岛湾核电站、国华风电项目等在威海落地并顺利推进。目前,威海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正逐步走向正轨,这就对相关配套设施及服务提出了要求,相关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树伟表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将重点规划建设核电、风电,其中石岛湾核电站的一台20万千瓦机组,争取2013年建成投产。全力推进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华瑞丰二、三期,歌美飒文登等风电项目。在有条件的区域,威海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批太阳能发电和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地热能、潮汐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步伐,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清洁能源项目。石化产业不仅具有提供能源的优势,还构建有精细化工产业链,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威海规划建设的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是一个综合型化工基地。中石油集团确定镆铘岛石化项目总体规划按年处理委内瑞拉重质原油2000万吨标准建设。目前,配套码头项目已列入威海及山东港口总体规划,大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完工。基地建成后,将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和优势产品系列。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不仅可为威海乃至全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将成为全新的地方经济增长板块。以此为依托,威海还将大力引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填补国内空白的石油深加工产品,力争建成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四、威海为什么人越来越少
1、工业体系落后,能留得住人的大、中型企业太少;即使是小型具有竞争势力的企业也不多,工资、福利几乎没有,缺乏吸引力,多得是服装加工电子加工等初级企业,难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
2、作为旅游城市,物价在山东偏高,而平均工资在山东反而垫底。相对于隔壁青岛烟台,无论是薪资还是职业前景对于年轻人或者外来人口来说不利于安家立业。
3、交通不便,陆路天生劣势,地理位置决定。海运可以发展,但是受陆路影响,外部的货物不如从烟台直接发走。
2019年,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山东省威海市位列第45位。这是一个人口仅有280多万的小地级市,能够取得如此的位次也算是一个突破。
山东省威海市的人口只有280万多,这在各个地级市当中都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威海市在行政区划上面,也只包括4个区和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