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缺水的原因
威海缺水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实际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4、世界的1/22,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此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条件也加剧了威海的缺水状况。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幅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旱涝交替、旱涝急转、连旱连涝交替出现,十年九旱是基本特征。因此,威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
二、烟台、威海地区冬天多雪且大原因
原因:在中国,地处胶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由于冬季降雪量远高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其他地区,因而有“雪窝”之称。
烟台和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相对于内陆,地处沿海的烟威地区是名副其实的“雪窝”,这个称号的得来,与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烟威地区冬日频繁大雪的成因有一下两个:
1、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南下,在地面受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形切变影响,不断有冷空气下甩,造成长时间的大量降雪。
2、当冷空气自西北路南下时,将经过渤海海面,冬半年,对马暖流西分支把外海暖水输送到黄、渤海,表层水温表现为由南黄海伸向渤海的一个高温水舌。
烟台威海地区的降雪在冬天冷空气的影响下,常常具有持续性、高强度的特点,所谓的持续性就是一般下雪会持续数天,多者达数周之久,下雪在烟台并不是奇闻,下大雪、暴雪也不是奇闻。
烟台威海地区的降雪在冬季呈现出两头多、中减少的特点,即初冬和初春降雪较多、较大,原因为:初冬时由于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较大,容易形成降雪。在元旦春节期间由于天气最冷,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最小,不易形成降雪。
在春末时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差拉大,冷空气影响下,也容易形成降雪。烟台的初雪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到12月的上旬,而最后一场雪会在每年的3月份甚至4月末,2010年4月28日,烟台降下了4月雪,而上一次在4月份降雪,为1991年的4月25日。
三、威海生态恶化的原因
1、第一是人类活动。由于工农业的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开山劈岭,开拓耕地,从而造成动物栖息地骤减。而且由于人类的无节制的开采和捕猎,使得动植物多样性降低,进而使生态恶化。工农业的发展造成的污染也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2、第二是危险废品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进展缓慢,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无序。造成土地被污染,各种植物相继死去。还有近几十年来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平衡机制。
3、最关键的是大面积地区发生严重的荒漠化。荒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用水,造成了许多地方的土地干涸,最后变得沙漠化。
四、威海湾的生态失衡状况及原因
从人工养殖的角度看,由于受利益驱动和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威海湾的人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品种不断增加。至 2004年,该湾已发展筏式养殖33500亩,养殖品种近10个,而威海湾可提供人工筏式养殖的有效水面只有50410亩,以每养1亩占有水面5亩计算,实际可养面积只有10082亩,大大超出了该湾的养殖容量,其结果不仅不能实现精养高产,还导致了病害的发生。从底质的角度看,威海湾由于长期超负荷养殖,养殖生物的脱落、动植物尸体、残饵和粪便以及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大量沉积到湾底,使底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铅含量比较高,石油、铜、锌有一定的容量。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为 1.62%,氮、磷含量亦较高,底质较肥,但须注意富营养化的影响,尤其是威海湾的西北部已有污染迹象。
从海流的角度看,两次大范围的测流完全可以说明威海湾内的水交换能力太差,无论是涨潮流还是落潮流,都不等老水完全排出就开始回潮,从一定意义上讲威海湾基本上是一湾子死水。
从水质的角度看,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和养殖的自身污染,使威海湾的局部海区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给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从生物的角度看,沙泥质近岸海底的大叶藻数量明显减少,潮间带岩礁的野生贻贝明显减少,其他物种的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看,威海湾的环境条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均发生了变化,对养殖生物及海滨旅游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是人工养殖密度过大,阻流影响了水体交换,导致海湾基础生产力下降。二是工业污水的排放,导致海水质量下降。三是养殖生物自身污染,造成局部海区富营养化。
五、威海水质好的原因
1、水源地优良:威海的主要供水源地为山东半岛的山区水源,例如桃花岛水库、临沂水库等,这些水源地水质干净、无污染物质,保证了威海市自来水的源头水质。
2、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威海市政府在水源地方面采取了多项保护和管理措施,例如设立防火带、禁止采伐、严格管理水源地周边的经济活动等,保证水源的环境质量。
3、严格的供水管理:威海市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自来水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加强了对饮用水水源地和水厂的监督检查,确保自来水的水质达到国家及地方的标准。
4、投资水处理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来水的水质,威海市政府采取投资建设水处理设备,例如将去除浊度和杂质的过滤设备和去除有机物的活性炭过滤设备加入到自来水生产流程中。威海市,别名威海卫,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之间,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遥相呼应,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
六、威海轮船爆燃,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威海轮船爆燃,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具体原因还未证实。我提出了以下可能。
一、可能性因热量接触可燃气体引发爆炸。
不同物质的混合会增大静电起电效应的概率。根据本航次所装货物为混合物,其中邻间对二甲苯占总量的81.5%;乙苯占总量的16.37%;苯占总量的0.01%;非芳烃占总量的1.88%,在与空气,灰尘、水份、氧化物等杂质接触,并在沉降、飞溅、搅拌等接触分离过程中,静电起电效应发生量会急剧增加。因此,该物质的静电效应的概率相对高。
三、可能船舶首楼内的压载水泵开关,电气照明开关和接线盒等为非防爆电气设备,这些电气设备均不能侑效隔绝电气火花。当水手长关闭船用磁力启动开关时产生电气火花。电气火花遇首楼积聚后达到爆炸极限的对燃气体而导致闪爆事故发生。本起事故直接原因是隔离舱不能完全起到隔离作用,从而使得非危险区域的首楼变为危险区域,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4月20日,山东威海一轮船发生爆燃。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轮船上冒着滚滚浓烟,救援紧张进行中,不断有消防车进入现场。据山东威海经开区通报称,4月19日22:07,由威海驶往大连的“中华富强”号客货滚装船行驶途中发现舱内一辆货车出现冒烟现象,随即返航威海港。威海市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对船上旅客、船员进行妥善疏散安置。4月20日11时40分许,在救援过程中,发生爆燃,现场无人员伤亡。现场处置工作正抓紧进行,事故原因在调查中。
据了解,该轮由渤海轮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威海市海大客运有限公司斥资建造,2020年9月投入威海—大连航线运营,总长186米,共设三层车辆舱。船上车辆舱设有固定水雾和二氧化碳双套灭火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满足国际相关规范要求。
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