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青岛市旅游条例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旅游业的发展遵循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城乡统筹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人文、经济、社会资源,突出海洋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特色。第三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第四条市、区(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有关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
3、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业的相关工作。第五条旅游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协会会员的合法权益。
4、旅游行业协会可以根据协会章程和会员需求,组织市场拓展、参与旅游促销、发布市场信息、推介旅游产品、进行行业培训和交流,可以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建议。第二章旅游规划第六条市、区(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5、区(市)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并在编制时征求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等专业规划相衔接。旅游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应当纳入城乡规划。
6、编制其他规划涉及旅游业的,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兼顾旅游业的发展。第八条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合作、资源整合和城乡统筹发展,防止旅游资源的浪费、无序开发和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7、(一)旅游主题形象、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8、(二)旅游业发展的各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比例关系,发展保障措施;
9、(三)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重点旅游项目及开发建设的空间、时序;
10、(四)旅游资源开发和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实施步骤及标准;
11、(五)旅游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
12、(六)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及标准。第十条市、区(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需要、产业要素和特色,编制旅游专项规划。
13、旅游专项规划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第十一条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大型游乐场所等旅游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第三章旅游促进与保障第十二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与周边行政区域开展旅游协作,促进旅游资源共享。第十三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旅游宣传、促销网络,开展本市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青岛旅游本地推介(青岛 旅游 推荐)" title="青岛旅游本地推介(青岛 旅游 推荐)" >
14、区(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围绕本市整体旅游形象,结合当地旅游特色,确定当地旅游形象并对外推介。第十四条鼓励本市以外的企业来本市开展旅游经营活动。
15、鼓励、支持旅游企业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和经营合作网络。第十五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发展与改革、建设等有关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确定重大旅游建设项目。
16、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在选址或者确定规划条件时,规划部门应当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六条旅游、口岸、交通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包机、专列和邮轮旅游的开展。第十七条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网络,应当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发展旅游观光公共交通。
17、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旅游客运需要,依法审批不同运力额度的旅游客运车辆、船舶,开通旅游观光专线、郊区旅游专线和海上旅游航线。第十八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交通、市政等部门,在公路、城市道路上设置主要旅游景区中外文标示牌。第十九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统一的旅游呼叫电话,并建立旅游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实现本市旅游信息互通。
18、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在机场、车站、客运码头、旅游集散点、主要旅游景区等场所设置旅游咨询站(点)和电子查询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二、旅游局如何发展地接青岛旅游网站
1、一、勇于担当,以发展东营地接旅游为己任
2、旅行社地接游客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做大做强我市的旅游地接业务是我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东营市江川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正是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攻坚时期,本市旅行社大多都只做组团,卖的产品也大同小异,当时我公司就有了“与其抢蛋糕,不如自已做蛋糕”的想法,坚持既做组团也做地接,努力实现“两条腿”走路的目标,同时也为尽快拉长东营地接旅游这一“短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09年底我市正式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东营市加快发展地接旅游业务的时机逐渐成熟。2010年,东营市江川旅行社有限公司紧抓东营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重点旅游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的有利时机,设立了专门的地接部,整合本地旅游产品线路,积极联络济南、青岛、淄博等地同行向我市输送客源,同时做好会议旅游接待工作,从接待黄河口一日游游客起步,又推出了东营二日游线路,当年接待了32个团队1120人次在我市旅游,其中两日游游客占八成以上。外地组团社和游客对我公司地接服务的满意回报,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地接旅游的信心。今年以来,以喜迎建党90周年为契机,我公司主推湿地观光加红色革命文化线路,先后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广饶刘集支部旧址、孙武祠等景区签订了输送客源协议,大批京津、河北、省内周边城市游客到我市旅游,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公司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0%以上,我公司也有幸成为全市开展地接业务的重点旅行社之一。
3、二、积极探索,努力发展地接业务
4、旅行社是重要的旅游服务供应商,一头连着境内外旅游市场,一头连着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购物场所、休闲娱乐场所,是串联旅游业各大要素的桥梁和纽带。在开展地接业务中,我们重点做好线路组织、要素整合、导游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在宣传推介东营旅游和为游客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做出了不懈努力。
5、(一)整合东营旅游资源,着力提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线路。自2010年初以来,我公司先后四次组织员工到全市重点景区景点进行现场踩线,包括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口生态农业观光园、天鹅湖、清风湖、黄河口湿地博物馆、揽翠湖公园、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市历史博物馆、孙武祠、孙武湖、刘集支部旧址等,推出了“黄河口湿地一日游”、“黄河口湿地、石油文化二日游”、“黄河口湿地、兵家文化、红色文化三日游”等产品线路,并深入开展市场调研,针对京津唐、省内周边城市等不同客源群体,根据游客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生态游、观光游、科普游、红色游、采摘游、垂钓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吸引市外游客参与,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我公司与北京、济南、青岛、威海等地的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推出了集我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山东半岛连线于一体的精品线路,接待省内周边城市、京津唐等地区的游客,今年以来已有33批826人次在我市旅游,其中在我市过夜游客21批526人次,重点团队包括北京地区游客6批167人次,唐山某煤矿游客4批132人次,台湾地区游客3批
6、72人次,上海地区游客2批56人等。
7、(二)完善旅游接待要素,与我市宾馆饭店、购物场所等抱团发展。针对我市宾馆饭店、购物场所接待游客团队少的实际,我们派出专门人员,分别与本市多家星级饭店、餐馆负责人洽谈,共同分析我市地接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确定了15家饭店为我公司定点住宿接待单位,10家酒店、餐馆为团餐合作单位,合作饭店、餐厅给予了我公司最大限度价格优惠,使我社的东营二、三日游旅游产品更具有吸引力,相应地我们也为其输送更多的客源,游客团队消费成为我公司定点接待饭店、餐馆新的效益增长点。在完善旅游购物要素方面,我们先后与
8、3家以经营本地土特产为主的商场、商店接洽,引导其面向团队游客开发、销售旅游商品,既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也为商场、商店带来了较高的经营利润。
9、(三)培养优秀导游队伍,提供优秀地接服务。我公司现有导游人员8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人员2人。公司与导游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建立健全薪酬分配制度及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导游人员的后顾之忧。强化导游人员教育培训,通过开展职业道德、仪表礼仪、普通话、市情知识、旅游基本知识、旅游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并通过在带团实践中锻炼提高,努力把我公司导游队伍打造成东营旅游的“百事通”,这为我公司做好地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以来,我公司地接业务游客意见反馈满意率超过99%,这就是对我公司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供优质导游服务的最大褒奖。
10、此外,我们还努力做好旅游宣传推介、地接计划调度、游客满意度调查、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11、三、奋发有为,为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多做贡献
12、旅行社是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和最核心的因素,在旅游业发展中处于龙头、枢纽和集聚地位。下一步,我公司将与全市其他旅行社一道,在做好组团业务的同时,更好地开展地接业务,努力为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多做贡献。青岛旅游社
13、(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企业发展、人才先行”的人才理念,在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上狠下功夫,着力建设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在搞好新引进人才岗前培训的同时,深入开展全员在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二是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管理激励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三是要精心培育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增强广大员工的向心力。旅游青岛
14、(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首先观念要不断更新。要树立创新观念,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其次,要优化和规范管理流程,建立系统、科学、实用、先进的制度体系,并将适合企业的制度标准化、量化、细化、可操作化。第三,增强品牌意识。坚持“诚信铸就品牌,品牌源于专业”的理念,设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打造旅游产品品牌和旅行社服务品牌,提升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15、大力开展旅游地接业务。一是把经营旅游地接业务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策划各具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地接产品,加强外联工作,积极参与旅游推介,深入宣传我市的旅游产品。二是制定并实施规范的地接业务操作流程,包括制定旅游产品线路和报价、编制接待计划、结算报账、资料归档等,为外地游客在我市旅游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诚信经营,与同行业加强相互协作,自觉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为促进全市旅游地接业务加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青岛好吗
1、有山有海,空气清新!景也很美!
2、青岛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令人惊艳的亮点,这是这座百年新城的幸运所在。幸运来自海外,老百姓说是殖民。先是欧洲文化的殖民,接着是日美文化的浸润。如果如实地评价青岛的话,殖民文化的根子造就了这座奇特的城市。其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无不渗透出这种特性。但是,这里又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前沿的集散地。既有鲁文化,更多的是齐文化。齐文化的典型特性就是商业经济和排场门第。正是这种不东不西文化的荟萃,使得青岛这块土地在中国比较异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考古知之。但是遗憾的是,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青岛走不出多远,在现在的行政区域版图上,就连李沧区都走不到。于是,有居民戏称青岛是“镶着金边的抹布”。这真是极大的嘲讽。
3、青岛的经济多是外向型的,这和南方江浙一带的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在青岛有一个奇特的经济现象,那就是家电经济特别突出。既有以生产冰箱著称的海尔集团,又有以生产电视机著称的海信集团,也有以生产冰柜著称的澳珂玛集团。而这三者又同时生产各类小家电如空调、电脑、电吹风机、洗衣机等。竞争本地化前所未有。这是异常罕见的经济现象。与这并存的还有家纺经济,红领、新郎等西服经济也是火拼不已。
4、哈酒在青岛并不是什么热情款待的意思,而是一种戏弄,或者说是挑逗。青岛本土人的哈酒,哈的是酒量,或者是酒胆,绝对不是什么酒文化。这样说,也还是比较讲究的。说有些人馋酒或是酒疯,也不为过。在这里,经常有人因为哈酒而呕吐各处。在这里,也经常有哈酒的人们因为其中的某一个不哈酒而被哈酒的用酒瓶子捅死,或是砸碎脑袋而亡青岛旅游感悟。嘎拉是青岛的海鲜之一,极为普通,却是味美。其肉不大却丰腴,不经意地造就了身材肥美而牛仔裤饱满臀部且踱步在青岛满街的曼妙女人,十分得抢人眼球,令人扼腕之处是却不耐看。青岛的女人身背三条男人的命(据传,背影背一命,正面背一命,开口也要一命),却不知风情为何物,能骚弄风情的,又是煽情专家,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愁煞了许多人。
5、青岛是百年历史的地域,建城时间更短,但是无论如何都看不上北京、西安、南京这样的古老城市,就连学上海,也是不得已为之,骨子里还是“哪里还有青岛好”,于是居然就有人狂妄到了“就只有青岛有海,别的地方还有海吗?”对于南方,身居北地得青岛除了觉得“精明、能干”之外,没有什么好印象,于是欺负起身材相对矮小的又愿意喋喋不休讲理的南方人来,突兀之间就有了一种霸气。可是要是遇到了“匪气”绕身的东北人,青岛土著就只有唉声叹气怨恨的份,骨子里得那种怕是写满了全身。对于西北,藐视之甚,无有过其左者。原因大概就是穷字。
6、在青岛,你是没有年龄大小的,因为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很有可能冷不丁地就有人冲你叫一声:大哥。而呼你大哥的这个人年纪却在四十开外,而你却只有二十出头。这种配套也可以用在女人身上。当然,如果你愿意做大哥,那更是时时有人这么叫,整的就跟黑社会似的。其实,这是一种亲切的叫法。只是用的却有商榷之处。不妥只是表象。但这是风俗。
7、如果要参选“倾国倾城”,推介青岛的话,浪漫不及大连,文化不抵西安,惬意不如成都,厚重不够南京。青岛的一个要义是“新”,所以推介青岛的话,就用一个“新”字足矣。青岛打“新”牌,新在历史,新在文化,新在活力,新在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