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B

青岛旅游相关诗句(青岛旅游诗句文案)

青岛旅游B 2024-05-03 2
青岛旅游相关诗句(青岛旅游诗句文案)摘要: 本文目录崂山的诗句形容天津海河的诗句关于青岛栈桥的诗句一、崂山的诗句崂山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名山,因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灵感激发的人文氛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赞美和吟...

本文目录

  1. 崂山的诗句
  2. 形容天津海河的诗句
  3. 关于青岛栈桥的诗句

一、崂山的诗句

崂山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名山,因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灵感激发的人文氛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赞美和吟咏。

崂山作为文人墨客眼中的圣地,广泛出现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如《青岛行馆晓望崂山》诗中的“作存眺,朝霞照远山”,《登崂山》中的“南阳渊深小舟过,云屏碧立笔端多”。

崂山的秀丽景色也成为文人们吟咏的对象,如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泛崂山作》“海上明月共长飞,千里相思鸟零落。年年月盈空有泪,只似玉钩彩缕鞘。”还有宋代诗人陆游的《偏厅双树》“崂山名胜两无尤,幽谷碧溪流不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

崂山作为中国道教圣地,也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曾写道:“峰入白云天,寺临碧水流。飞泉落石上,香气满空秋。”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崂山绝咏》中有“沧海波澜桀骜冲,龙潭虎穴古所逢。乘流坠岸蹈波浪,巨石之中愧鬼胧”的描写。

许多文人雅士都吟咏过崂山的美景和灵感,如黄庭坚的《题振兴寺月眺崂山》:“烟岛弯弓欲射何,嵩关险阻返舆车。万顷碧波皆素影,数峰青出一轮华。”

元代文人辛弃疾更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描绘。

崂山的历史传说:崂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丰富的传说和故事。例如,崂山是道教的圣地之一,相传九天仙母王母娘娘就居住在崂山上;还有关于崂山与东海龙宫的传说,相传崂山为东海龙王在人间修行时居住的地方。

崂山的现代价值:崂山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登山。除了自然景观之外,崂山还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如青岛崂山道教文化名胜区、青岛崂山石刻艺术群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得崂山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崂山作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赞美和吟咏。诗人们通过描绘崂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氛围,表达了对崂山美丽风景和灵感激发的赞美之情。崂山的诗句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山川人文的思考,为崂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形容天津海河的诗句

天津关于海河的诗句 1.描写海河的句子

1、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树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3.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4.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5.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河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

6.屹立在岸边的沙滩上,向远处望去,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都分不清是水还是天.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又像顽皮的小孩不断向岸边跳跃

7.看着大海,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在这种境界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海水涨潮了,海水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像一座座滚滚动的小山;有的撞了海边的礁石上,溅起好几米高的浪花,发出“哗。。哗。。”的美妙声音!

8.喜欢它安静的样子,咆哮的样子……望眼过去那开阔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

9、难忘那清爽的潮湿的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就像艳丽丰盈的女人一样的诱人。

10.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

11.到秋天,山是浅黄或绛紫色的,河水是碧蓝碧蓝的,柞树的叶子火一样红,素馨花雪一样白,野艾的瓦灰,菅草的姣绿,野菊花的藕荷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

12.流淌着的河水在秋天通体泛红,好像一头巨蟒吐出的信子。

13.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译文: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

翻译: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在天空海势东。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天津人。

译文:天津城东桃李花美,熙熙壤壤人来人往,观赏人数众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的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天津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翻译:天津桥上,在明亮的月色下吹起了笛声。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翻译: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尽时。

翻译:邵雍是爱吟诗,诗是天津秋季耗尽时。

3.求一篇二三百字的描写天津海河的文章

海河外滩公园是天津市海河开发中最早开发、最早竣工的项目。

东起塘沽新华路立交桥,西至悦海园高层住宅小区,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南临海河,平面呈不规则带状梯形。外滩公园建设推倒挡在海河岸边的三四米高的防洪墙,建高5米的漫海河公园坡式弧形山体,以满足百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山体下建一条宽30米、长约700米的箱体商业走廊。外滩延线由文化娱乐区、商业休闲区、绿化景观区和高台景观区四部分组成,以沿河木制人行步道相贯通。

最为抢眼的三组大型标志物“海之魂”自西至东分别高达100米、70米、50米,分别矗立在第一、第二、第三景区内;三个构架像大海中航行的帆船,环绕三个标志物形成的景观水体约9000平方米,与蔚蓝的海河水相映成辉。海河外滩公园开阔的空间无疑使其成为滨海地区最大的休闲广场,为百姓休闲、健身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体现了“还河于民”的主导思想,改变目前人们临水不亲水的现状。

为确保外滩广场夜晚亮起来,广场内外装点各种泛光灯、景观灯1万套,另有19组风格各异的青铜景观雕塑点缀在广场的不同部位,极具观赏价值。海河外滩公园建有全国高度最高、长度最长的喷泉景观。

其主喷高度达170米、东西长360米,这组喷泉共有27种水型,并有“水上喷火”的独特景观,堪称国内水景之最。广场建设有2.5万平方米的绿地、花坛及热带雨林的绿化景观,建设有3.4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天津国际游乐港天津国际游乐港定位于以“基辅”号航母为核心旅游资源的大型综合人文娱乐景区,以军事科技和海洋文化为景区主题,以“激情航母、欢乐港湾、旅游名镇”为景区旅游形象,创建游乐港精神与文化乐园,逐步发展相关产业,构造景区品牌资产。

近期立足于“航母旅游”,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综合性主题旅游景区,打造中国“旅游航母”。据权威部门预测,天津国际游乐港建成后年接待游客能力达300万人次以上。

核心旅游项目位于国际游乐港水域附近,总占地面积约为25公海河公园顷。包括东方水世界、游艇俱乐部项目,其中,东方水世界占地面积约4.6公顷,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分为七部分:死海之恋(人造死海区)、欢乐海洋(自然海水区)、温泉乐园区、表演区、阳光沙漠区、泥浆池、服务区等。游艇俱乐部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区良好的海滩、航道、围埝等条件,主要投资于游艇购置和码头、辅助设施及会所建设等。

游艇俱乐部采用会员制。引进国际游艇俱乐部运作模式,把天津国际游乐港游艇俱乐部建成集休闲、运动、康体、度假、商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经济实体东方公主号"东方公主"号游轮船长150.28米,宽21米,排水量10298吨,分为八层,可装载游客 350人,船员150人。

船上设施齐备,包括:客房、餐厅、电影院、卡拉OK、游戏室、桑拿室、游泳池、保龄球、会议室等。拟对其进行更新、升级、改造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演艺于一体的多功能游轮,停泊在塘沽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岸边。

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素有“海滨温泉”美称的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位于天津市塘沽区高沙岭东面,又叫做海滨浴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滨浴场之一,国家4A级景区。这里建有全中国规模最大、15米高的具有三个直滑道和两个旋转滑道的冲水滑梯。

与北戴河、青岛、大连等海滨浴场相比,天津海滨浴场有其独特之处。由于这里的沙滩极为平缓,坡度仅为千分之一,故潮差很大。

潮涨时,平缓的沙滩形成水深适宜的辽阔天然浴场,泳客可到大海远处畅泳。潮退时露出2-3公里宽的沙滩,成为赶海的理想之地。

浴场的面积约18万平方米,从海岸向海滩修筑了一条宽 10米、长600米的引堤,连接引堤的是一个与海岸平行的50米宽、5.5米海河公园高、520米长的人造沙滩。游人在宽阔平坦的沙滩上可尽情享受拾贝、捉鱼、抓蟹等乐趣。

这里有温泉游乐宫、儿童嬉水乐园;有青年人下的惊险刺激的空中跳伞、自架摩托艇、多功能复合水滑梯、海上花瓣等水上竞技运动;有游客参与性的娱乐活动,俄罗斯风情歌舞表演、海上网球、沙滩排球、足球,还为垂钓爱好者提供了海上垂钓园。看日出、浴温泉、观海听涛、休闲度假,可尽享海滨温泉独特魅力。

东丽湖温泉度假区东丽湖是天津市八大旅游景区和七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市政府确定为滨海新区旅游度假区域,位于天津市东部,距市中心24公里,距天津港 30公里,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l9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口l0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l2.5公里,距天津国际高尔夫俱乐部7.5公里。津汉、东金、杨北、津北等公路均通往该湖。

东丽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22.Ol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 l2000亩),湖岸周长l2公里,总水容量2200万立方米,素有“淡水小海洋”之称,是杭州西湖的l.5倍。湖中盛产银鱼、梭鱼、鲫鱼、甲鱼、河蟹、虾等20多种水产品。

每年有二余万只野禽在湖上嬉戏,在湖边繁衍生息。地热资源丰富,为我国北方地热带源头。

目前利用地热资源建有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年产5000吨《地源》牌矿泉水厂。此外,除为已建成的宾馆供热,。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曾经因水而得名的天津,近来似乎被误读为灰色。

散步海河畔,行走渤海边,微风拂面,丝丝凉爽,

不可否认,曾放慢脚步,那是历史中偶尔的沉重,

特殊的那些年,曾经的辉煌沦落为黯淡。青岛旅游心得

无数个第一,无数的耀眼,却被误读为“大农村”的荒诞。

拉登的笑话,低估了天津文化600年。

这些人言语真是可怜,像个暴发户见识短浅。

在历史面前,我们应对逝去的辉煌以尊重,

在历史面前,应该清楚天津人仍在埋头苦干。

要知道,他也是地震废墟中重建,

要知道建国后,几乎所有的大项目都与之无缘,

到是迁出上百个工厂,为全国人民做了奉献。

这就是经济,这就是政治,言语中除了无奈,

遗忘中他不曾失掉方向,科学发展,埋头苦干。

天津人没有抱怨,默默耕耘,把愿望实现。

如今,天津正在腾飞,滨海新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翻开了中国以及天津现代史的新篇章。在天津人民六十年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天津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如今,天津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它那巨大的变化也另我们应接不暇: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横架长空;快捷方便的地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高超尖端的科技发明让我们提前进入了原本未知的世界……如果说到天津的历史,当然少不了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繁华商业区,它是天津的发源地和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一条条古香古色的街道,一座座雕龙绘凤的亭台楼阁,无不体现了天津悠久的历史,成为了记载天津历史的标志性建筑。而炮台是明代崇祯十二年,为阻止满洲统治势力侵犯而修筑的防御工事。铃铛阁则是明代万历七年建成的一座藏经阁。这“三宗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天津历史的特色,成为了天津人民永远的骄傲。天津为渤海之滨,是一座美丽而又有着六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城市。蜿蜒的海河横贯其中,犹如一条巨龙,从三岔口流入渤海之湾。倘若俯视海河,它又像一条如玉的飘带,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妖娆。黄昏,在夕阳的照耀下,海河泛着金色的光芒,似乎有一条金纱铺展在上面。夜晚,当色彩斑斓的霓虹灯逐渐点亮时,音乐喷泉翩翩起舞,美丽的焰火映红了夜空,此时的海河更加艳丽,好似一块巨大的七彩水晶光芒四射。那座高耸入云的天塔,在它旁边的天塔湖内设有世界一流的大型音乐灯光喷泉组泉、水幕电影。白天,鲜花草木与湖光塔影相应成趣;入夜,波光夜空间,荧塔与星月争辉……还有那银河广场就像一只圣洁无比的白天鹅;还有那独巨匠心的堆山公园;还有那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无不体现出天津——这个极具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天津的美景令我道不尽,说不完。我爱天津——我的家乡。它带给我太多的惊喜,我爱这美丽而精彩的城市——天津!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天津,看到一条宽广的河流,弯弯曲曲地穿过市区,这就是著名的天津母亲河-海河。

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上波光粼粼,从远处看真像一串闪亮的珍珠项链,装饰着美丽的天津。春天,你来到海河,有一种春味包围着你。

冰化成了融融春水尽情流淌,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小花也探出头来向人们微笑。夏天,你来到海河,会被当时的景色迷倒。

树木更加苍绿茂盛,成了一把把自然的大伞。人们在树阴下乘凉,小孩在树下玩耍。

两岸的花坛开满了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鲜花,这种美丽吸引来许多蝴蝶在自由地飞舞。一只只小蜜蜂趴在花蕊上辛勤地采花蜜,这时的海河真是花的世界。

秋天,你再来到海河,景色使你更加心旷神怡。虽然树叶变黄,慢慢地落下来,但景色更加独特。

两岸花坛的鲜花变成了各种颜色不同的菊花。白菊、黄菊、紫菊交织在一起。

一阵秋风吹过,美丽的菊花来回摇摆,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更加艳丽。再看那些菊花的姿态,有的正在含苞欲放,有的全开了,露出晶莹的露珠,还有的是一个花骨朵儿,这秋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冬天,你来到海河,只会感到温暖而没有寒冷。虽然海河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像是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但两岸的梅花开得很旺,粉红粉红的,显露着它的美丽。

梅花不仅把冬天的海河装扮得更美,而且显得暖意浓浓。海河,我家乡的母亲河,你太美了。

1.《初到津门》:潞卫交流入海平,丁沽风物久闻名。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柳外楼台明雨后,水边鱼蟹逐潮轻。分明小幅吴江画,我欲移家过此生。

2.张向陶: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

3.蒋诗:绝似西湖好风景,二分烟水一分花。旅游青岛攻略

4.崔旭:沽上人家千万户,繁华风景小扬州。

5.张坦:为问江南芳草地,何如海畔夕阳天。

6.还有很多,如:“柳边画舫多闻笛,水上红搂远见灯”、“水深春暖鱼龙夜,野阔秋高鹳雀风”、“出网河豚三月美,桃花红映酒家船”、“赚得南人乡思缓,白鱼紫蟹四时肥”等等。

1.天津隶属中国,简称津,是中国直辖市,位于北纬38度34分至40度15分,东经116度43分至118度4分之间,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天津是中国北方十几个省市区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2.天津土地总面积119.19万公顷,户籍人口1044.40万人(2016年),辖16区,拥有五大道、天津之眼、鼓楼、盘山、古文化街、水上公园、黄崖关长城等景点。

3.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别名津沽、津门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

《初到津门》:潞卫交流入海平,丁沽风物久闻名。

京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柳外楼台明雨后,水边鱼蟹逐潮轻。

分明小幅吴江画,我欲移家过此生。张向陶: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

蒋诗:绝似西湖好风景,二分烟水一分花。崔旭:沽上人家千万户,繁华风景小扬州。

张坦:为问江南芳草地,何如海畔夕阳天。还有很多,如:“柳边画舫多闻笛,水上红搂远见灯”、“水深春暖鱼龙夜,野阔秋高鹳雀风”、“出网河豚三月美,桃花红映酒家船”、“赚得南人乡思缓,白鱼紫蟹四时肥”等等。

天津简介:天津隶属中国,简称津,是中国直辖市,位于北纬38度34分至40度15分,东经116度43分至118度4分之间,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是中国北方十几个省市区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天津土地总面积119.19万公顷,户籍人口1044.40万人(2016年),辖16区,拥有五大道、天津之眼、鼓楼、盘山、古文化街、水上公园、黄崖关长城等景点。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别名津沽、津门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

三、关于青岛栈桥的诗句

1.青岛的栈桥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

它位于青岛湾,全长440米,宽8米。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市内十景之首、青岛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下赞美它的诗词,国内外的重要宾客、知名人士来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

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栈桥概况]栈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既目睹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见证了青岛的建设与发展。

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时称胶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长200米,宽10米。

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

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最早的码头。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

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于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

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从崂山仰口登陆占领青岛后,仍然在这座桥上举行阅兵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

1922年,青岛被中国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国水兵在此阅兵。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

桥南端增建了箭头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

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2001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前面这片水域被称为青岛湾。远处看,栈桥像一条彩虹横卧在大海之中,尽头的“回澜阁”仿佛飘浮在大海之上,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美称。

要领略栈桥的魅力,最好是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桥走进去。走进去,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大海环绕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气息,体验海的浩淼,增强对大海的立体感受。

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漂浮在蓝天,海鸥在海天间飞翔,游船在海浪中穿梭,这种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时此地才能充分体味。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绿树掩映、楼台辉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满浪漫欧陆风情的城市画卷,正如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梁实秋的“观壮阔波澜,当大王之雄风”。

[回澜阁]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回澜阁,“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现在“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

[栈桥周边景点]与栈桥在一条南北直线上的这条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岛市一条老商业街,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德国占领青岛后,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1899年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

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2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

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这样看来,栈桥成了大海与街市的过渡。它将大海和陆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是“百盛商厦”。1998年9月开业。

它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18家合资零售企业之一,由青岛第一百货公司与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合资兴建,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地下5层,地上49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万平方米。在当时被称为齐鲁商业第一楼。

历史资料:青岛的栈桥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可以说青岛的百年兴衰荣辱、历史变迁尽收她的眼底。

她目睹了青岛建筑的发展,早在一百年前的清政府统治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著照所请。”

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有一个便是栈桥了。以前有叫它大码头的还有叫南海栈桥的,当时对它有很多的称谓。

不过这个栈桥在当时作用特别重要,起到了一个枢纽和中枢的作用,如果谁能控制到栈桥,谁就等同于控制了整个胶州湾了。当时德国就是以军士演练为由,先是控制栈桥,后占领了青岛。

栈桥便是德国入侵的最好见证。德国控制青岛后,将栈桥进一步改造,还是用于军用。

后来又一更大的码头建成后,栈桥主要作用便不只是码头了,并开始对游人开放。后来日本占领青岛后也是在这个桥上阅兵来证明存在。

后来青岛被北洋政府收回时,中国的水兵也在这里阅兵。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出资历时两年多又将栈桥重建,重建后的栈桥便成为青岛第一景延续至今。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政府也多次出资来维修栈桥。八十年代政府再一次出资维护,将桥上设了铁索护栏还加装了桥灯。

九十年代又进行了大的修护,保持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又加了护岸措施,建筑更显美观。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

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复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青岛栈桥的故事:话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扎青岛期间,每天早上有一个爱好,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一天,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章高元和侍从都翻进了水中,幸好岸上士兵营救及时。

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船头有红光在闪,36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俊俏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接着,三十六对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

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把画师请来,并把所梦的景象添油加醋说出来,让画师画一张海桥图。

画师听罢,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将海桥图画好,他把36对一字排开的两行仙女改成36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36对仙女的脖颈和头改为36对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

扩展资料:主要特点为: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a href=青岛旅游相关诗句(青岛旅游诗句文案)" title="青岛旅游相关诗句(青岛旅游诗句文案)" >

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栈桥桥长由350M增长至约440M,桥面全部以水泥铺面,桥身增加排水系统。

延伸部分增加两排间隔约2M直径约20CM的铸铁气孔,每逢大潮,海水拍击桥墩的浪花可由气孔直上桥面。桥的南侧尽头增建半圆形挡浪堤,堤内建中国传统样式的两层飞檐八角亭一座,名"回澜阁"阁顶覆兰色琉璃瓦,周围设24根圆形立柱。

阁内为圆形厅堂,中间有34级台阶盘旋而上。登二层,向北可观青岛街市的红瓦绿树,向南可望胶州海湾的碧海蓝天,1936年,由市会同专家市民共同评选的“青岛十景”中,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回澜”成为其中的第一景。

自回澜阁建成至今,青岛栈桥虽也经厉过多次维修,但其风貌基本未改。“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这首刊载于1933年“青岛指南”中的诗句正是青岛栈桥的真实写照。

青岛栈桥由一个初衷为清军出于军事用途而建造的军事设施,转变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青岛胜景。这座连接着陆与海的“桥”,伴随着岛城百余载岁月沧桑,更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青岛栈桥。

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即出于此。

远处,小青岛上白色的灯塔亭亭玉立。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

西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

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自由地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漫步栈桥之上,可尽收青岛湾的如画美景,簇簇雪白浪花、点点赤色礁岩,红瓦绿树点缀于海港之滨,飞阁回澜安坐于碧波之上,百年沧桑,终现生机勃勃。

历史资料:青岛的栈桥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可以说青岛的百年兴衰荣辱、历史变迁尽收她的眼底。

她目睹了青岛建筑的发展,早在一百年前的清政府统治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著照所请。”

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有一个便是栈桥了。以前有叫它大码头的还有叫南海栈桥的,当时对它有很多的称谓。

不过这个栈桥在当时作用特别重要,起到了一个枢纽和中枢的作用,如果谁能控制到栈桥,谁就等同于控制了整个胶州湾了。当时德国就是以军士演练为由,先是控制栈桥,后占领了青岛。

栈桥便是德国入侵的最好见证。德国控制青岛后,将栈桥进一步改造,还是用于军用。

后来又一更大的码头建成后,栈桥主要作用便不只是码头了,并开始对游人开放。后来日本占领青岛后也是在这个桥上阅兵来证明存在。

后来青岛被北洋政府收回时,中国的水兵也在这里阅兵。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出资历时两年多又将栈桥重建,重建后的栈桥便成为青岛第一景延续至今。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政府也多次出资来维修栈桥。八十年代政府再一次出资维护,将桥上设了铁索护栏还加装了桥灯。

九十年代又进行了大的修护,保持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又加了护岸措施,建筑更显美观。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

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复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青岛栈桥的故事:话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扎青岛期间,每天早上有一个爱好,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一天,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章高元和侍从都翻进了水中,幸好岸上士兵营救及时。

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船头有红光在闪,36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俊俏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接着,三十六对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

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把画师请来,并把所梦的景象添油加醋说出来,让画师画一张海桥图。

画师听罢,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将海桥图画好,他把36对一字排开的两行仙女改成36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36对仙女的脖颈和头改为36对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

扩展资料:主要特点为: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 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栈桥桥长由350M增长至约440M,桥面全部以水泥铺面,桥身增加排水系统。

延伸部分增加两排间隔约2M直径约20CM的铸铁气孔,每逢大潮,海水拍击桥墩的浪花可由气孔直上桥面。桥的南侧尽头增建半圆形挡浪堤,堤内建中国传统样式的两层飞檐八角亭一座,名"回澜阁"阁顶覆兰色琉璃瓦,周围设24根圆形立柱。

阁内为圆形厅堂,中间有34级台阶盘旋而上。登二层,向北可观青岛街市的红瓦绿树,向南可望胶州海湾的碧海蓝天,1936年,由市会同专家市民共同评选的“青岛十景”中,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回澜”成为其中的第一景。

自回澜阁建成至今,青岛栈桥虽也经厉过多次维修,但其风貌基本未改。“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这首刊载于1933年“青岛指南”中的诗句正是青岛栈桥的真实写照。

青岛栈桥由一个初衷为清军出于军事用途而建造的军事设施,转变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青岛胜景。这座连接着陆与海的“桥”,伴随着岛城百余载岁月沧桑,更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栈桥。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来的游客如果没有去看一看栈桥,那就等于没来青岛。

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蹭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桥西侧立有华灯,入夜如株株玉兰盛开。

栈桥可以说是与青岛同龄的建筑,当年清朝的钦差大臣李鸿章要到青岛(当时称胶澳)来巡视,按李鸿章的级别他应当坐大型官船,但当时的青岛只是一个小渔村,根本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就临时修了一个港口,后来几经翻修,并一直使用。这就是栈桥的原形。解放后,在胶州湾修建了大型深水良港(现在是亚洲最大的货柜码头),栈桥失去了做为港口的使用价值,几经改建后,变成了现在的模样,现在栈桥的桥头的回澜阁是一个小型的展览馆,经常举办一些美术、摄影及其它艺术展览。桥身供游人参观并停靠旅游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岛。

栈桥距青岛火车站仅0.5公里,交通便利,并通有2、5路电车和6、8、25、26等路公交车。

青岛是中国一座具有强烈欧洲风格的沿海城市,这座前德国殖民地城市,曾经是德国在华的主要海军基地。

由于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青岛很早便被选作海军基地。1885年,清延成立海军衙门,派人赴山东、河北等各海口实地勘察,选择良港建立海军基地,刘含芳等到过胶州湾,清延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等提出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建议。

1891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后,与山东巡抚张曜南下到胶州湾视察,经实地勘察,深感胶州湾位置重要,遂联名上奏朝廷,建议在此建造炮台,驻军设防。6月14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了胶州湾设防。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胶澳。章高元部进驻胶澳后,修炮台、辟道路、建军营,筑造了前海大量清廷军队的移防和相关设施的建设,青岛口逐步繁荣,形成了一设防的滨海市镇。

为了方便运输补给,章高元在青岛建造栈桥。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是青岛地标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栈桥原本是码头,当时共建造两座码头。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

青岛是中国一座具有强烈欧洲风格的沿海城市,这座前德国殖民地城市,曾经是德国在华的主要海军基地。

由于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青岛很早便被选作海军基地。1885年,清延成立海军衙门,派人赴山东、河北等各海口实地勘察,选择良港建立海军基地,刘含芳等到过胶州湾,清延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等提出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建议。

1891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后,与山东巡抚张曜南下到胶州湾视察,经实地勘察,深感胶州湾位置重要,遂联名上奏朝廷,建议在此建造炮台,驻军设防。6月14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了胶州湾设防。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00余人移驻胶澳。章高元部进驻胶澳后,修炮台、辟道路、建军营,筑造了前海大量清廷军队的移防和相关设施的建设,青岛口逐步繁荣,形成了一设防的滨海市镇。

青岛旅游相关诗句(青岛旅游诗句文案)

为了方便运输补给,章高元在青岛建造栈桥。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是青岛地标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栈桥原本是码头,当时共建造两座码头。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84542.html发布于 2024-05-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