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青岛海鲨游艇旅游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青岛海鲨游艇旅游有限公司下主营青岛华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和青岛浅山岛游艇度假村:青岛华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概况:位于青岛崂山区流清河,依山傍海,风景秀美的青岛华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于2008年4月28日正式注册,注册资本100万美元,由青岛海鲨游艇旅游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自然人克林勃恩.威廉.约翰.阿瑟合资成立,生产销售30米以下各类铝合金船舶的设计、生产与制造;铝合金焊接加工:批发及进出口铝合金板材、各种铝合金异型材及相关配套服务等;为各类船舶提供装修、维护。在过去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华澳人以精湛的技术水平、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公司的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海内外客户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游艇奇迹。2009年12月,公司领导决定将注册资本增加到人民币2000万元,经营范围扩大为50米以下铝合金、钢质各类船舶的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产品种类有豪华游艇、导航艇、高速巡逻艇、大型浮码头设施及500吨以下各种拖轮。这一举措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国内起步最早的铝合金船舶生产商,公司规模由最初的二十几名员工,到拥有70余人的健全管理体制,车间配备焊机21台、切割机、折弯机、卷板机、剪板机、行吊等主要生产设备十余台/套,年产船舶量达到20艘,发展的速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公司现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25人、具有中国船级社认证资格的高级焊工68人、轮机20人、弱电技师13人、质检员9人、专业采购6人及其他管理人才,健全的经营队伍为公司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容来执行日常生产的每一步骤,于2009年5月26日获得法国国际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BV国际检验认证证书,证明了华澳船舶的企业管理体制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所生产船舶的各项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公差之内,品质优秀,外型美观,受到广大顾客的一致赞誉。2008年4月新开业便获得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可喜成绩,随着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更新,使得产品质量与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建造合同不断签订,2009年销售收入成倍增长.行业分析:青岛海鲨游艇旅游的主营产品以铝合金游艇为主,兼营玻璃钢船舶,综合国内外游艇、工作艇的生产制造和使用情况来看,铝合金艇相比其他船舶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1、环保性好,属于再生资源。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年限最低可达20年,超过国家规定使用年限后,可返厂重造。而玻璃钢船使用寿命只可达到10年,年限一到即报废成为垃圾,不可再利用,并且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相关部门还需要对使用方提出要求对报废船进行销毁处理,对此支付一笔费用。2、养护费低。玻璃钢船等每年要花大笔的养护费用对船体进行保养,以防船体被海水腐蚀过于严重,缩短使用寿命。铝合金船因其材质特殊的耐腐蚀性能,无须对船体进行保养,从而省去了每年大笔的养护费用,长远考虑,铝合金船比玻璃钢和钢铁船都要实惠很多。3、节省燃油。铝合金与其它材质的燃油性价比:铝合金与钢材的比重是4:1,和玻璃钢的比量为1:1.1。相同吨位排水量的情况下,铝合金与钢质船的燃油比为40%-45%之间。和玻璃钢船相比在20米以内船型几乎接近,20米以上船型因结构原因,铝合金船可省油20%-25%。4、防撞安全。铝合金的硬度与钢材相同,而其它材质比较脆。我公司采购进口铝板(都具有船级社CCS证书),严把进货质量关,以保证船板质量。气候的变暖,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海洋资源的保护,使得游艇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倾向于铝合金船艇。欧美等国家早已淘汰玻璃钢船,取而代之的铝合金游艇不仅是形势所趋,而成为专业领域的时尚潮流。在亚洲,韩国与日本都已不允许生产玻璃钢游艇。目前铝合金艇在亚洲尚属新兴产业,我国的企业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华澳船舶是国内仅有的三家从事铝合金船舶生产商之一,本行业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铝合金艇具有环保性好,养护费低,节省燃油,防撞安全等独特优势,成为游艇制造业的最新潮流及必然选择。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
二、青岛的人文地理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青岛五一旅游。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青岛荣获2005年“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增长 16.9%,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亿元,增长 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6.5:51.9:41.6。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0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亿元,增长 3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03.06亿元,增长23.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消费品市场态势活跃。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 800亿大关,达 865.91亿元,增长15.8%。2005年,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额 194.22亿美元,增长 23.1%,进口额136亿美元,增长21.4%。
2005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30项,增长4.4%,合同外资 95.45亿美元,增长42.1%。外商直接投资 36.56亿美元,增长 13.1%。
青岛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 142个项目。
青岛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油、林果、畜牧、水产品,平度大泽山葡萄饮誉海内外。青岛海区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土质肥沃,饵料丰富,有多种水生物栖息繁衍,如鲷鱼、黄鱼、鲈鱼、鲍鱼、牡蛎、寨鱼及对虾、干贝、海参、螃蟹、海螺等。
青岛作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凭借其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生活条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等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荣获“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
青岛,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另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种,中国驰名商标15个,有5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青岛市拥有正在快速成长的金融保险业。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从业人员 3.5万多人。全市共有银行类中资金融机构20家,营业性机构及储蓄网点1180个;银行类外资金融机构 9家,其中经营性机构 6家,代表处3家;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各1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49.24亿元,比年初增加 428.15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32.8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6亿元。全市共有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 39家,证券服务部 3家;期货经纪公司 2家,期货经纪营业部 5家。境内上市公司10家(发行股票 11只),境外上市公司 2家; 12家上市公司已累计融资 124亿元,股票基金交易额 563.6亿元;
全市共有内资保险分公司 18家,保险支公司(营业部)64家,营销服务部 82家;保险经纪公司 21家,保险代理公司 45家,保险公估公司 12家,外资保险分公司2家、代表处3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 4.2%。
青岛拥有25个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机构,全国重点综合性海洋高等学府——中国海洋大学就设在这里;拥有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东方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资”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显得独具特色。近两年来,共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19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人次,组织出国(境)培训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岛高校软控有限公司和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我市还有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市级工业引智示范基地6个;共有5位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6位专家获得山东省“齐鲁友谊奖”,90位专家获得青岛“琴岛奖”。连续举办了4届的中国青岛·国际化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通过招才引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构筑国际化人才创业“人才(融才)-项目(融智)-资金(融资)”高效融合的创业机制,累计达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签订合同116个,其中,招商项目14个、外方投资总额9085万美元。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海岸,背依环渤海经济圈,是构建“大青岛”战略的核心区域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
开发区建区以来,遵循国际惯例,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累计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位于区内的世界亿吨大港前湾新港,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深水码头,100多条远洋航线连通世界各地。
开发区着力营造适合现代人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共绿地3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2004年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商关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累计总投资90多亿美元。有3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办了50多个项目。
围绕建设青岛新型工业化中心区,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机械制造、新材料、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商务部最新组织的对5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进入全国前4强,在分类指标中,其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1位,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均列全国前3位。
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新兴的旅游胜地,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美丽无比的海滨景色和妩媚秀丽的山水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和金沙滩、银沙滩、连三岛、竹岔岛等名胜景点,这里以影视文化传媒产业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开发已经正式启动。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3年3月29日通过海关总署等部委验收正式运营,是沿黄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主要开发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商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
2000年以来,青岛保税区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成“投资无费区”和“全程免费代理服务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全国保税区的末位迈入先进行列,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3400家企业入区经营,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个。
2005年,青岛保税区以国务院批复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创建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新模式,建设以国际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橡胶、矿权、矿产、棉花、纸浆、建材等综合市场产业体系,全面发挥经济辐射及对外开放示范带动作用;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青岛保税区迈出了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坚实一步。未来的青岛保税区将以区港联动为主体,以口岸国际物流为核心,以出口加工与国际商展及市场体系建设为推动力,发展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展中心、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争取设立保税港,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迈进,建成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认定;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荣誉称号;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软件园通过了“国家863软件孵化器”的认定,2004年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该区。
青岛高新区遵循“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确立了以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产业重点,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吸引聚集了海尔、朗讯、海克斯康、清华紫光、山东东软、爱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黄海制药、金谷镁业、帝科液晶、汉缆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新引进了朗讯全球技术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国研发中心、IBM软件测评中心、地恩地研发中试生产基地、高校软控研发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个大企业研发中心,加上入驻该区的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学院所,青岛高新区已成为青岛市科技资源较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的区域。
青岛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与法国布雷斯特高科技园、韩国京畿道科技园等国际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成了创业大厦、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生命科学院、软件园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孵化器8个,总孵化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
青岛出口加工区地处青岛市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城阳区。城阳区是青岛市的航空和陆路交通枢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青岛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12月通过海关总署等8部委联合验收,核心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大、高、外”项目。该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采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货物通关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外向型加工企业来区内发展。
青岛加工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已完成投资8亿元,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九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了美国泰科电子、德国斯蒂尔动力工具等一批大项目。2005年,青岛出口加工区招商引资规模达3亿美元,在全国13个同批次加工区中列第2位,在全国57个出口加工区中位居前列,开工投产企业10余家。
着眼于发挥青岛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青岛市“三点布局”城市框架中红岛组团的发展,城阳区依托出口加工区核心区规划设立了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和生活服务区,实行四位一体、配套联动、重点突破、全面启动的开发模式,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逐步建设成为环胶州湾产业带、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域和承载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青岛旅游感想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于1999年3月经国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成立,是全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唯一设在县级的试验区。
试验区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试验区中心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加工区处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以内,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70公里,距胶济铁路10公里,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达。
试验区坚持以出口食品加工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引进国内外粮油、果品、蔬菜、畜牧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地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吸纳、消化中心。区内规划设立了食品加工区、综合工业区两大分区。其中综合工业区设有电子工程、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等项目区,适宜各类项目入驻。
设区以来,试验区已投入资金2.6亿元,完善了9.8平方公里中心启动区的道路、给水、排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有22万伏变电站和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具备了承接各类项目的能力。目前,已有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比利时,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地的客商,在区内投资项目60余个,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利用内资6.6亿元。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等产业初具特色。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设立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6个开发区设施建设基本配套,优美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办厂。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列中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1.4亿吨,列中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列中国第三位,继续保持世界15强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国第一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泊里镇柳树底村附近的204国道处。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69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
青岛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亿元,增长 32.4%。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84.3万户,增长27.7%,使用时长达到275.6亿分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0.16万门,增长6.28%;市话用户达到 227.48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 383.64万户。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
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初期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掩映于秀丽风光之中的众多文化遗产,承载着百年青岛的风雨沧桑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多元化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欧式别墅区,充满海情、海韵和浪漫色彩的多处海湾、沙滩、海水浴场,形成了独特的欧陆风情区。
青岛历史上遗留下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欧陆风韵的城市风貌。代表性的建筑有原德国总督官邸、提督楼、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关别墅区等。每一座建筑,都写着一段历史,演绎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春秋冬夏,成双成对身着婚纱礼服的新婚夫妇倘佯在八大关和海滨步行道,摄影留念,立下他们的“海誓山盟”,留下他们浪漫温馨的蜜月回味。
东部新城区是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市市级机关大楼,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在这片区域。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的滨海步行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串起汇泉广场、中华文明雕塑一条街、五四广场、音乐广场、雕塑园等一系列景点,构筑成一幅美丽的海滨都市旅游景观。
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沙细坡缓的海滨浴场,海滨雕塑园、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世纪广场、体育中心等一大批现代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已经开工建设的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游艇帆船俱乐部等项目,使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集观光、度假、节会、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东部的黄海之滨,由9个风景游览区、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称,为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崂山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曾是中国道教重要传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是“天然雕塑公园”;林木苍郁,生机盎然,不乏古树名花;物产资源丰富,矿泉水、海底玉等闻名海内外。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始皇三次东临乐而忘返,越王勾践在此设台会盟诸侯、徐福东渡日本从此启航;田横岛,西汉五百义士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和春秋战国的齐长城遗址等。
2005年,青岛接待海外旅游人数 68.4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4.15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 2449.0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222.6亿元;旅游业总收入为256.6亿元。
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青岛新区已经成为青岛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昔日的陋屋旧居已经被环境幽雅的居民小区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代替。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青岛秉承“打造优美环境,构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造就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个性突出、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并相继获得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青岛已经成为最适宜人类创业、居住的城市之一。
城乡居民收支持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20元,增长 16.5%;人均消费性支出9883元,增长 9.8%,恩格尔系数 37.6%。农民人均纯收入 5806元,增长 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737元,增长 11.4%。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5616元,增长 16.1%。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 22.96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54平方米。
三、青岛旅游业的构成
1、青岛有史可查的旅游活动可追溯到古代的帝王巡游。春秋时期,齐桓公、齐景公都曾坐船巡视游琅琊,齐景公还坐船游胶州少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五次大规模巡游,其中三次来到现青岛地域的琅琊台。汉武帝也曾多次来到琅琊、东莱山以及不其城等地。此外,吏宦游、买卖商游、文人漫游和宗教云游一度也成为青岛地区古代旅游的特色。
2、 1906年,大批由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派出的医务人员对青岛海滨环境、卫生和游泳条件进行了考察,一致认为青岛是中国沿海乃至亚洲最优秀的游泳和疗养地,旅游者更是从亚洲和世界各地慕名而至。清末民初,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城市景观和旅游业相关条件形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零星的旅游活动逐渐催生出旅游业这一行业,旅游业由此发端。
3、清末民初,青岛在旅游业中实施了必要的开发,对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建造海水浴场,打造消夏避暑的度假风格,建造旅馆等旅游服务设施,完备旅游交通运营体系。直至1930年青岛有了自己的旅行社,随后几年,青岛中国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开始扩张,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
4、青岛,作为海滨旅游度假避暑疗养胜地,闻名遐迩,名躁海内外,提起海滨旅游度假,已是非青岛莫属。
5、青岛旅游资源丰富,而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青岛的旅游业不仅是青岛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青岛的旅游服务体系也内容全面、功能完善,但是青岛缺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人文资源,对国际游客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青岛虽对国内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因对国内旅游所产生的效益不够重视,加之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使青岛的国内旅游业出现了一种“隐性衰退”的现象。
6、二、青岛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7、近年来,青岛投巨资建设了相当多的大型旅游项目,如青岛海底世界、宝龙乐园、方特梦幻王国等,海底世界创造了日进账191万元、投资回报率200%、两年收回投资的神话。至此之后,动辄投资过亿、过10亿、过几十亿的旅游项目,在海岸一线和城市内部鳞次栉比。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投资3亿元、小珠山主题公园投资过10亿元、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总投资12亿元、排除奥帆中心因奥运而生的建设成本,为完善场馆赛后利用功能而正在追加的投资,据说将达到几十亿。无可厚非,大项目的出现,一度为青岛几十年来一直秉承的“靠天吃饭”的本色旅游,接连投下波澜“有”惊的问路石,但是,近几年的发展表明,除了从没见过大海的内地游客,会为青岛的秀色可餐惊艳,只要稍具一点旅游资历、对青岛整个城市状貌身临其境过的任何人,还是会对青岛旅游提出这样那样的挑剔与质疑。与投资额度一路攀高极不相符的,是游客的“旅游幸福感”并没有因为这种大投资而获得持久的、生动的、刻骨铭心的高回报。很多游客这样说,“栈桥一看、崂山一转、喝喝啤酒、吃吃海鲜,差不多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其他没什么吸引我的。”
8、(二)旅游纪念品面孔依旧、缺乏创新,市场混乱
9、旅游纪念品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记忆,青岛旅游纪念品缺乏是一个老生常谈、长年不得解决的问题。但青岛市面上依然不见做工精良、设计新颖、价格适中的高中端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出现更多的是千孔一面的同质化旅游商品,性价比高、特色化文创产品少之又少。
10、(三)旅游季节性明显,对外宣传不足
11、“从11月到次年5月,青岛的旅游冬季太漫长了。”青岛市信息中心研究员徐新明长叹,显然对这位长时间关注青岛旅游领域的老人而言,这个“冬天”并不仅仅直指物理气候。“冬冷夏热,晚上冷白天热,北边冷南边热”,是对青岛旅游季节落差大、引人入胜的娱乐休闲项目少、旅游资源偏安海岸一线分布不均等软肋的直观总结。
12、(四)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
13、导游是旅游业的第一线接待员,整体素质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旅游企业的社会声誉,也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在青岛乃至全国导游队伍中,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这也使得青岛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旅游投诉过多等,另外,青岛市对专兼职导游管理方面的疏忽,造成了旅游市场的混乱,从而引起诸多问题。
14、首先,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设施设备、公共景观和环境建设、交通和景区旅游集散点的休憩设施等;其次,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如加强旅游目的地道路与旅游设施标志系统、旅游客服中心及旅游资讯发布系统等;再次,改善和加强旅游公益事业,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促进旅游就业、扶贫等。青岛的旅游团
15、(二)树立大局观念,整体意识,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16、青岛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树立全局观念,做到各个方面协调统一,以已有的青岛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在整体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上,选择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或者旅游项目进行重点的开发与保护,不断创新,结合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形成青岛旅游独一无二的特色,以吸引国内外游客。
17、(三)提高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及整体素质,以吸引回头客
18、青岛可以通过提高旅游从业者的准入门槛,来提高旅游者的整体素质,以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对旅游旺季的专兼职导游员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以此规范导游员的行为,定期对其进行旅游培训或者举行大型的旅游专家座谈会等,以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及自身素质,尽量对游客做到服务尽善尽美,让游客满意,减少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来吸引回青岛的回头客。
19、(四)青岛旅游的整体发展要重视夜经济
20、青岛农大教授董雅娟曾说:“白天栈桥、崂山逛一逛,晚上就窝在宾馆里睡大觉,这一点不假,时间一长我就发现,吃了晚饭就不知道干什么了。”与强大的消费能力相比,青岛的商务、娱乐休闲还缺乏完善的配套系统,青岛可以借鉴国外的24小时店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在今后建设各种酒店、场馆时,要尽量做到怎么能让游客进门后无论是吃喝住行娱乐购物都不用出门,也可根据消费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档位的娱乐消费项目。同时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三期工程—极地SEABAR酒吧街,也即将填补青岛酒吧高端市场的空白,成为促进青岛海文化、夜文化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