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青岛旅游景点路线规划
青岛旅游路线参考:青岛的景点比较集中,因此非常适合自助游和自驾游,尤其适合步行游览。★滨海一线游:匆匆而行式:用时1天,不下海游泳、不赶海采集小虾小蟹小贝壳什么的,不在沙滩逗留,只浏览沿途风光景点,速战速决。游览景点:栈桥_步行_天后宫_步行_海军博物馆_步行_小青岛_步行_鲁迅公园_步行_水族馆_步行_海底世界_步行_小鱼山_步行_第一海水浴场_步行_八大关_公交_五四广场_步行_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奥帆基地)_公交_银海大世界_步行_极地海洋世界_步行_雕塑园_步行_石老人浴场。采取方式:快速休闲慢行式:用时2天,体会欧陆风光、边看边玩、边玩边走,适当下海采集小虾小蟹小贝壳,躺坐在沙滩上来个日光浴。游览景点:栈桥_步行_天后宫_步行_海军博物馆_步行_小青岛_步行_鲁迅公园_步行_水族馆_步行_海底世界_步行_小鱼山_步行_第一海水浴场_步行_八大关(花石楼、公主楼、钓鱼台、元帅楼……)_公交_五四广场_步行_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奥帆基地)_公交_银海大世界_步行_极地海洋世界_步行_雕塑园_步行_石老人浴场。采取方式:慢行亲密接触式:用时3天,浏览欧陆风情,深入了解各个景点的相关历史、典故,赶小海,日光浴,再换上泳装与大海来个亲密接触。游览景点:栈桥_步行_天后宫_步行_海军博物馆_步行_小青岛_步行_鲁迅公园_步行_水族馆_步行_海底世界_步行_小鱼山_步行_第一海水浴场_步行_八大关_公交_五四广场_步行_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奥帆基地)_公交_银海大世界_步行_极地海洋世界_步行_雕塑园_步行_石老人浴场。(用时1天)青岛山公园_公交_天主教堂_步行_基督教堂_步行_总督府_公交_信号山公园_步行_迎宾馆_步行_百花苑_步行_中山公园。(用时1天)石老人观光园_公交_雨林谷_公交_随便找个浴场洗个海水澡。(用时1天)采取方式:中速★市内全景游:欧陆风情暴走之旅:用时2天,游览景点风光,欧式建筑风格,了解各景点相关人物、历史。游览景点:中山路_步行_天主教堂_步行_总督府_步行_基督教堂_步行_观象山_步行_青岛山_步行_信号山_步行_迎宾馆。(用时1天)栈桥海滨_步行_小青岛_步行_鲁迅公园_步行_第一海水浴场_步行_八大关(花石楼、公主楼、钓鱼台、元帅楼……)_步行_八关山。(用时1天)采取方式:慢行民俗风情深入之旅: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深入到大街小巷和乡村农家。游览景点:大街小巷、市郊乡村。(用时:自己把握)方式:中速韩国风情深入之旅:别忘了在青岛的韩国人很多,你可以到他们开的餐馆、商店甚至深入到韩国家庭中感受韩国风情。游览景点:韩国餐馆、店铺、韩国美食一条街(漳州二路书城对面)、韩国商贸城、韩国在青家庭。(用时:自己把握)现代风光深情之旅:游览新城区、新景点。游览景点:第三海水浴场(太平角浴场)_公交_音乐广场_步行_五四广场_步行_奥林匹克主题公园_步行_奥帆基地_公交_银海大世界_步行_海滨雕塑园_步行_石老人浴场。(用时1天)方式:中速★文人墨客游:游览历史名人、现代艺术名人纪念馆。游览景点:老舍故居_步行_中国海洋大学_步行_闻一多故居_步行_梁实秋故居_步行_康有为故居_步行_沈从文故居_步行_洪深故居_城际快客_莱西崔子范艺术馆。(用时1天)_城际快客_胶州高凤瀚纪念馆_城际快客_胶南一切智园。(用时1天)方式:中速★工业名企游:游览参观青啤、海尔等著名企业。游览景点:青岛啤酒博物馆_公交_青岛港_公交_双星集团_公交_青岛贝雕艺术馆_公交_海尔科技馆_公交_海尔集团_公交_京华旅游观光工厂_公交_华东葡萄酒庄园_城际快客_金王集团。(用时1天)方式:快速
二、论文怎么写题目是:青岛旅游饭店集团化问题分析
第一,正是有了工业化的基础,才形成了饭店集团的模式化发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之所以15年以前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认识不到,就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缺乏真正的工业化基础。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沿海发达地区基本到了工业化发展的后期。这次会议发的饭店集团名单,90%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为什么?不光是因为东部地区饭店多,更重要的是东部地区已经具备了工业化的基础,这种工业化的基础就可以使饭店以工业化的方式进行模式复制;另一方面,后工业化的文化又形成了多样化的要求。
下一步的发展过程很可能在这一点上会发生冲突,这种大规模的复制和扩张,或者一定规模的复制和扩张需要工业化的方式,可是文化的要求又是后工业化的文化,所以多样化的要求和模式化的发展本身有一致的一面,同时会形成相冲突的一面。这就是现在饭店最基本的标准化、规划化和个性化的冲突。这种冲突同样需要制度来解决。所以模式化发展是一个基本前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模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即要吸引外国管理公司的好的经验,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加以选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可以说这个竞争过程,也是一个并行不悖的发展过程。
第二,下一步实体网络和电子网络的结合需要饭店集团加以高度的关注,需要倾斜。下一步的竞争集中点会集中在这些方面。为什么我先说饭店的传统定义和新型定义呢?这是集团化下一步的最重要的方面,也正是饭店集团目前的一个软肋。国外的大集团都有非常发达的客联网络,有非常先进的中央预订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系统构造了一个全球运行的产品体系和客联体系。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这需要培育,但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实体网络的同时,把电子信息网络进一步的培育出来。
第三,要研究这个过程中的分工体系问题。就目前来看,国内酒店分工体系大体已经形成。这个分工体系一方面是地域的分工,东部、中部、西部,高端饭店和高端客源集中在东部,中部次之,西部更次之。但也有特例,比如乌鲁木齐已经有8家五星饭店,广州培育了这么多年,才7家五星饭店。这样一个地域性的分工已经形成,从档次来说也是这样,基本上外资外管饭店占据高端市场,国内这一批集团大体上占据了中高端市场,其它的酒店是低端市场。这个分工体系也已经基本形成。
现在需要研究的是,中国的酒店在国际上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分工体系,这是我们下一步必须瞄准的方向。客观的来看,尤其是从我们的基础和发展潜力来看,中国的酒店行业已经进入国际行列,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纳入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要争取在国际分工体系里达到一个水平分工的局面。
目前国内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从国际上来看,我们基本还在垂直分工体系的中间,进一步的发展,应该谋求高端位置,这也是我们饭店的优势所在。在酒店行业,我们应该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传统分工体系的局面,争取纳入国际的水平分工体系。中国目前的酒店价格和国际上相比,原来处在第三个层次,这两年稍好,尤其是去年,以上海为代表,已经进入国际组织价格的第二层,但是始终没有到第一层。第二层的概念就是在水平分工里还没有你,还是在接受垂直分工。如果我们的酒店价格能够与世界上的价格接轨,就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国际上的水平分工体系,这也使我们酒店行业有可能超越其它行业而进一步发展。
我们要有百年心态,要沉稳,可是还要想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总是亦步亦趋,总是跟着人家走,那就意味着,我们永远处于第二流的位置。这里需要提出这个命题,我们酒店行业的一些赶超战略。赶超从规模上很容易做到,我们也已经达到了。从硬件上来说,我们现在大体上也已经达到了。这里赶超的核心就是创造自己新的模式,包括技术模式、管理模式和扩张模式。这是创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样需要按照中国的国情来研究。有些东西已经有了萌芽,这些萌芽外国人看了可能会笑,他们觉得我们在开玩笑,但是中国把这事办出来了,只不过在办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我的一个基本看法是,模式创新应该百花齐放,你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完善,先办成,再办好。如果做事情总想着要做就做到最好,恐怕永远做不成。从现实操作的层面来看,先办成,再办好是一条更现实的路径。这是创新的要求,也会产生一系列其它的泛化。按照国际上的模式,我们现在做不到,有些东西可以直接引进,但是多数没有能力引进,也付不出这样高的成本。再这个过程之中,必须发展,需要在发展中扩充。
所以,下一步会形成这样几个联盟方式,也可能是创新方式。
第一类是系统的纵向联盟。比如铁道部、交通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基础,而且现在大家都有了合作的愿望。原来在中央地方吃饭的时候,中央地方的冲突比较厉害,现在不同了,而且地方的割据也逐步减缓,这就为系统的纵向联盟,乃至资产性机构的直接构造创造了条件。第一步可能是联动结合。在中国,联盟是现在最可行的方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要弄出一些新的花样。但是这种以资产为纽带的方式需要大规模的资产背景,现在做不到,管理模式的扩充很多地方又看不上。国外的很多扩张模式在我们这儿都会形成,但是联盟很可能成为下一步的主流方式。
第二类是市场营销联盟。这在国际上已经是很成熟的经验,都是市场营销的联盟。类似这样的联盟在国内已经产生,只不过需要进一步的培育。比如中国一流酒店组织,中国名酒店组织,有了十几年的历史,虽然没有看到特别突出的成效,但是至少在稳定的发展。类似的方式,这样的市场营销联盟还会进一步的培育,只要大家能找到共同的关注点,就能搞起来。
第三类是产品体系的联盟。产品体系的联盟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会进一步扩充,尤其是所谓的经济型酒店,严格的说,这就是一个产品体系的联盟,而且不是联盟的方式,基本上是自我复制、自我扩张的方式,但最大的特点是产品体系。
第四类是服务品牌联盟。近三年来,中国金钥匙组织搞了一个金钥匙酒店联盟,从零起步,短短的三年时间,现在已经有87家酒店加入,其中有7家是海外的酒店。它以服务品牌作为主题,形成一个联盟。我相信,下一步类似的模式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借助国际经验,借助国际模式,然后把它放大,再把它进一步提升,这样的事情在世界金钥匙组织也是一个创新。
第五类是文化主题联盟。去年召开了主题酒店的研讨会,在这个会上我就感觉,大家有一种共同要求。现在的饭店最困难的是三不,不大不小、不三不四、不伦不类,这样的酒店在国内大约有四五千家,在市场上找不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如果通过文化主题构造一个主题酒店联盟,也可能成为中间难点的一个突破点或者切入点。青岛旅游区
当然,这只是举几个方面,如果再研究,可能还会形成其它的概念。总体来说,下一步饭店集团化的发展,模式创新是必然的。中国人别的不行,这方面的本事大,只要大家认同了,创新花样百出。花样百出的过程中肯定有一些乱,乱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对乱要重新认识,这是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我们的市场整治就是脏乱差,我多次谈到一个观点,脏和差必须治,一定程度的乱要容忍,没有一定程度的乱就没有人气,就没有发展、没有市场。脏乱差不能等同视之,说句老实话,乱才有机会。之所以多说几句,是因为下一步很可能在市场上,包括在舆论上会产生一个导向,大家都在研究模式的创新,然后大家就说,乱糟糟的不行,又得治理整顿。如果一个产业的发展老处在治理整顿的环境之中,这个产业绝不可能变强,在发育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所以,我们需要倡导这种模式的创新。
出境需求的膨胀,不仅是出境旅游,是总体的出境需求的膨胀,而且会继续膨胀。去年出境游2885万人,已经超过日本,这可以说是相当大的规模。现在海外接待体系已经形成,这个体系的主体就是海外的华人。比如,欧洲华人旅行界联合会,2500个企业,其中1500个旅行社,1000个小旅馆和招待所,接待的都是中国的团组。客观的说,这个接待体系已经形成,但只是在个体户的基础上做,严格的说,现在也是个体户的层次,所以欧洲能有2500个企业。
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一定意义上就要走出去,就是国际模式的国际化。我们把国际模式引进来,消化了,现在用这个模式走出去,所以就需要发展跨国饭店集团。这条路日本已经走过了,我们完全可以走下来。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1985年是高速成长时期,1985年以后,日本观光局提出海外旅行倍增计划,当时全世界旅游局为之轰动。他的目标是,从1985年的500万出境人数发展到1990年到1000万。现在看来是小菜一碟,我们已经翻了三倍,可是围绕着出境旅游倍增计划,企业出去了。比如,澳大利亚黄金海岸60%的房产日本人买走了,夏威夷70%的房产日本人买走了,他就形成一个独有的模式,日本人出国,坐日航飞机,住日本宾馆,坐日本的汽车,然后吃日本的饭菜,在当地就是看些景点、买点东西。这样一个体系自然形成了,而且企业家跟进速度极快,反应也极快。我们现在2885万人,应该说3000万人的规模还处在个体户的层次上,这怎么能行?所以,现在恰恰是国内一批大的饭店集团走出去的时候,能满足我们自己这点需求就够了。
再进一步,因为是在国外的环境之中,我们会培育出一批国际化的人才。这样一个模式的形成才是中国饭店集团化的长远之路,而且现在条件已经成熟。不是说这个事等到十年之后再干,十年之后再干没有机会了,那时候机会是海外华人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从旅行社行业来说,海外一些大的华人旅行社已经基本垄断了这个市场,在酒店接待的体系上,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现在想进,进不来。
这是一个机会,而且机会就在眼前,这样就势必使我们寻求从民族品牌到国际品牌的飞跃。大家唱民族品牌,我很赞成,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事需要淡化,跨国公司没有民族概念,只有总部概念。如果我们培育了自己的跨国饭店集团,将来这个饭店集团总部可能跑到欧洲去了,因为欧洲是我们出境游的大本营,或者那个总部跑到东南亚去了,这完全可能,但是资金、起源地、总部的运作核心在我们这儿。那时候这个酒店集团是谁的,只能从资本构成上来看,严格的说已经没有主权概念,跨国公司就是这样。哪一天我们不再唱民族了,我们的集团就真正成熟了。©本站律师申明:本文为奄兮喱靳与最爱四川旅游网共同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如该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管理员
UID219帖子741精华0积分1141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204小时注册时间2007-7-3最后登录2009-1-5查看详细资料TOP四川酒店宾馆住宿查询
帖子741精华0积分1141点金钱1470 RMB威望0点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3#大中小发表于 2007-9-11 11:00只看该作者
这样几个变化应该是看得到的,而且正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创造了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首先是住宿业大市场的格局形成,一万多家星级酒店,这个市场不足,5万个住宿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没有纳入,比如公寓、写字楼、度假村,各地的各种办事处。现在有多少驻京办事处,谁都说不清楚,但是每一个驻京办事处都是一个饭店,至少都是一个住宿单位。我们一定要从住宿业统一大市场这个角度来进一步研究。在这个大市场的格局之中,星级酒店始终处在大市场的领头位置,但是整个市场的变化,包括下一步集团化的发展,能不能在其它方面更多的形成一些机会。比如,金钥匙酒店联盟搞了三年,几个房地产老板就提出,能不能做一个金钥匙物业联盟,就是想借助这个概念来扩张。类似这些都是酒店品牌的衍生,衍生之后可能对饭店集团化产生更大的作用。现在有一个趋势,房地产老板正在进入酒店行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住宿业大市场格局形成的前提之下培育、研究我们的发展。
这是一个总的格局,之下还有几个状况。
一是星级饭店仍然保持主流地位,虽然大家也在讨论,各种花样百出,好像星级饭店越来越淡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主流地位仍然会保持,因为它的主体概念包括社会化的影响已经形成。
二是下一步发展,会形成所谓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限制两头,这两头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还会影响市场的总体格局,一个是功能型饭店的崛起,就是大家所说的经济型酒店。严格的说,我不赞成经济型酒店这个词,这个词太笼统,而且说来说去有点说乱,实际上是有限服务、主体功能,换一个词可能好些。这里确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定位的问题,因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新的业态、新的经营形式会不断产生,首先需要把定位弄清楚。
三是集团化的发展,这是大势,是主导,而且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这个大势会真正成为潮流。如果做个预测,五年之内饭店集团和饭店管理公司所管的饭店能够占到全行业30%左右,达到这一步,就达到了一个相当好的状态,甚至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
它不是落实方式。模式做特,文化做深,市场做透,产品做精,服务做细,品牌做响,企业做强,网络做大。如果能按照这八个方向做下来,我们的饭店集团一定会有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
三、探究一下中国旅游企业的排名问题(一)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所谓“中国旅游集团20强”又发布了,这个榜单由国家级“权威”中国旅游研究院背书,本应成为业内企业无比的荣誉。可每次发布后,总免不了沦为业内人士茶余饭后的笑谈。这次的20强评选更有点特别,笔者数了数变成28家了,差点以为自己数学没学好。
评选标准也很是有趣,据称入选标准是“根据企业申报、诚信背书的原则,共上报40余家旅游集团数据,根据营业收入这一单项指标,共有28家企业入围”。
座次顺序是按照这个标准:“20强集团排名不分先后,具体按先中央后地方的原则排列。中央企业按国资委对央企排序进行排列;地方企业根据注册地,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时地方先后顺序排列,同一省市按照先国有后民营,国有或民营中按照营业收入规模排列。”
换而言之,这个20强标准是:入选是靠申报收入,却无核实;座次是看级别,而非强弱。这确实是一个行业排名的创新。
笔者私以为行业榜单的入选和排名,是一个行业对强者的判断标准,不仅会影响到业内价值观、发展观,更会影响到外部投资者对此行业营商环境的评判。
是时候该正本清源了。我们2020年的年末企划,将首次以文旅行业内各企业真实的旅游经营业绩进行梳理和排名,并对全部数据和分析依据进行公开,以保证专业性和客观性。由于初次尝试,且旅企中上市企业较少,数据采集可能会出现疏漏,请业内同仁和相关企业多多指正。
第一章对标国际,契合行业,设定公允的评价标准
一、对标,国际知名企业排名的依据标准
全球最知名、最常见的企业排名首推“世界500强”。每年美国3大商业杂志《财富》 FORTUNE、《福布斯》Forbes和《商业周刊》BusinessWeek以及英国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都要给全球大企业排座次。《财富》、《金融时报》和《福布斯》的排行榜都叫“世界500强”;而《商业周刊》则较多一些,达到了1000家。
《财富》世界500强资格最老,始创于1954年,以销售收入为依据进行排名,比较重视企业规模;
《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分别从1998年和1997年开始发榜,更注重公司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把企业市值作为排名依据;
《福布斯》则以年销售收入、利润、总资产和市值的综合评分为依据。
我们可以发现,不管采用哪种排名方法,既然是排名,就必有先后。而且排名的标准和数据依据是公开的、经得起检视的,所有的榜单后面都注明了作为依据的经营数据。榜单也没有参评和不参评之说,不可能因为企业来参评给好处就上榜,企业不参评不勾兑就不上榜。数据获取和辨别靠的是专业研究能力,而不是以所谓“诚信背书”的申报,就如没有任何一个富豪会把自己的真实财富去向福布斯富豪榜申报。
但凡国际上有点知名度的排名,它的权威并非来自于所谓“官方”背书和行政级别的高低,而是来自于发布机构的专业和严谨,以及长年以来的坚持。
二、去除迷雾,还原真实的行业数据评价标准
既然是旅游企业的排名,不管以哪种排名方式,都应该以旅游收入和效益作为基本数据依据。由于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有很多大型企业集团跨界进入旅游行业,传统旅游企业也多有涉及房地产、免税等其他业务的,所以单从企业整体的报表收益很难作为评判依据。
笔者认为,评判的依据应该简单直接,只有旅游行为产生的直接收益才是旅游收益。
也就是说,文旅地产虽然造在乐园、景区的边上,但它依然是地产,显然卖房子的收入不能作为旅游收入。同理,免税城依然是商业购物,即使落位是在旅游目的地三亚,卖奢侈品和香化的收入也不能作为旅游收入。对酒店来说,只有度假酒店,因为它是作为旅游目的本身的一部分,应该是旅游收入;而普通的城市酒店,那只是城市的住宿业态,无法区分是游客住宿、情侣开房、还是商务出差住宿,所以只能排除在外。机票、火车票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不少企业的报表会把不同业务的收入混而一谈,营造注重文旅、淡化地产的假象,这就需要数据分析进行去伪存真。
我认为光“虚胖”是无用的。对于一个企业在旅游行业地位的评价,不仅要看它的旅游收入和资产,更要注重利润。一个收入庞大,却微利、甚至亏损的企业,只能说它经营是失败的,对行业没有任何示范作用。
另外不同的收入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特殊性。一般来说旅行社行业收入规模较高,但毛利很低,净利往往在盈亏之间。而经营景区、乐园、度假村等旅游项目获得的收入规模相对较低,但毛利较高,也有一定的净利润。
因此,在旅游行业仅以收入来判断强弱是非常偏颇的,榜单的评价基准应双重考量收入和利润,兼顾其他经营指标。因此我比较倾向于类似福布斯500强榜单标准,以收入和利润的综合评价为依据。
第二章大型国有文旅开发企业评价
传统的旅游行业三大央企: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中青旅,行政级别高、资产规模大,理应是引领行业的支柱,就先从这三家说起。
作为中国最红最专的国字号旅游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经营业务非常广泛,从旅行社、景区等传统旅游业务,到免税、酒店、金融等更赚钱的其他业务。其上市板块——中国中免由中国国旅更名而来,并于2019年1月把“虚胖”的国旅总社的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中国旅游集团,专注于毛利率水平较高的免税品零售市场,获得了市值的腾飞。
所以上市公司报表显然无法体现这个业务庞大的综合性集团的整体业务情况。好在景鉴智库依然可以获取整个中国旅游集团的经过审计的合并报表。
其中旅游服务收入主要为旅行社开展的票务、出境和入境业务、国内业务和签证服务等构成,运营主体主要包括下属中旅总社、中国中旅、国旅总社、招商国际系列等。景区收入主要包含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嵩山少林寺、珠海海泉湾、青岛海泉湾、宁夏沙坡头等项目的景区门票业务收入。
这两项纯粹的旅游收入合计约218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27%。
而所谓旅游零售收入约477亿元,毛利达49%,占集团总收入的59%。垄断性免税品销售确实非常暴利。
在酒店运营收入方面,旗下仅港中旅酒店就拥有独资、合资、委托管理以及第三方管理和租赁的酒店近140家,客房约30,000间。自有品牌包括“维景国际”、“维景”、“睿景”、“旅居”四个城市酒店品牌。另有少量度假酒店,比如安吉的ClubMed joyview、中卫沙坡头的星星酒店等,但占比很小,财报中也并未独立核算,无法将这部分收入加入旅游收入,稍有缺憾,但数据总体影响很小。
点评:一个完全靠垄断性暴利免税品销售支撑的国字号旅游集团。纯旅游收入占比一般,毛利较低,净利微薄。从收入金额来看,中国旅游集团无疑在旅游行业的第一梯队,但在旅游板块除了行政级别外,缺乏核心竞争力,收入质量有待提高。
同为央企的华侨城集团资产规模远大于中国旅游集团,经营业务也更为庞杂,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三家,分别是华侨城股份47.01%、康佳集团21.75%、云南旅游18.14%。显然拆分出其中的旅游收入也是必须的。
详阅华侨城集团或华侨城A的财报,都会分列一个命名非常有趣的收入——“旅游综合业务”收入。
但如果以此作为其旅游收入,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所谓“旅游综合业务”的主要部分是主题乐园周边的地产收入,真正的旅游收入仅占很小一部分,这就是在对外财务报表中玩弄文字游戏的典型。
景鉴智库获取的数据显示,华侨城集团2017年真正属于旅游业务的收入仅为39亿元,仅占其所谓“旅游综合业务收入”的10.38%,也就是说另外近9成是房地产收入。
上表清晰地罗列了2015-2017年的游客人次数据,其中属于主题乐园的游客量合计分别为2232万人次、2217万人次、2306万人次。2017年的微增主要由于重庆欢乐谷的开业,其他主题乐园的游客人次增长长期停滞。大连青岛旅游
此外还有2018年数据披露:“2018年1~9月,公司旅游接待人次为3,65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297,324.11万元,其中,门票收入为213,933.14万元,人均旅游收入和人均门票收入较2017年全年小幅下降。”
可见2018年全年数据对比2017年数据应该变化不大。
大家知道业内有一个“号称”十分权威的主题公园年度报告,每年由一个美国行业组织TEA和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咨询公司AECOM共同发布,一直被誉为行业权威数据。
那么他们的“权威”报告中的华侨城旗下主题乐园游客量数据是多少呢?
呵呵,2015-2018年游客量分别为2883万、3227万、4288万、4935万。对比一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显然这个“权威”机构的报告直接采信了企业上报的数据,而没有进行任何专业的、负责任的查证。所以报告的质量也就和这些机构平日提供给客户的咨询质量一样,完全是水货。
点评:华侨城虽然是中国主题乐园的开创者,打造了从“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到“欢乐谷”等系列主题乐园项目,从这点来说它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和创新贡献不少。但那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00年代的老皇历了,产品早已落后。到2017年最新开业的重庆欢乐谷,依然停留在游乐器械的堆砌层面,与00年代左右投建的其他欢乐谷没有多大区别。
究其原因,它过于看重地产利益,已转型成了一个房企,旅游完全是为地产勾地而存在,文旅团队创新枯竭,缺乏核心优势。近几年来除了在2017年5月通过战略投资并表云南世博和云南文投获得一些景区,几乎处于停滞的发展状态,只能靠财报上玩弄文字游戏充充旅游的门面。
再来看下第三家,也是旅游行业规模最小的央企——中青旅。和前两家不同,它的旅游板块基本全在上市公司,其母集团“中国青旅集团”的其他资产和业务并不多,所以我们单以上市公司数据来看下。
中青旅的业务板块也较多,其中IT产品销售、整合营销、酒店、房地产、房屋租赁等,显然不能被列入旅游收入,故其旅游收入主要包括旅游产品服务和景区经营。
由上表可见两项旅游收入合计65亿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46%,这个比例在所有三家涉旅央企中是最高的。景区经营的毛利率高达81.35%。
中青旅控股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两大国内标杆项目,2019年营业收入合计约31亿,贡献的净利润约9.5亿,甚至远高于整个集团的归属于股东净利润。
点评:国内标杆性文旅项目十个手指能数得出来,中青旅占了两个可以说作为旅游企业是值得夸耀的,而且利润丰厚,名利双收。
但依然存在两大隐忧:其一,这两个小镇的打造者业内都知道是陈向宏团队,中青旅只出了钱,自己却没有锻炼出队伍,没有自身的突破,整个集团的利润寄于一个外人。其二,从1999年开发乌镇伊始,到2001年乌镇东栅开园、2006年乌镇西栅开园,再到2014年古北水镇开园,用近16年的时间打造了2个景区。下一个参股项目濮院古镇的竣工开业时间已经一拖再拖,可见这类旅游小镇开发基本没有可复制性。
近年来国内重组整合了不少省级旅投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统筹管理省内国有旅游资产。但是是否因为这些企业级别高、资产庞大,所以就“强”了呢?近30个省级旅游集团一一来看过于厄长,笔者单独挑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剖析一下数据。
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是连续数年官方认证的旅游行业20强,总资产达491亿,在全国的省级文旅集团中应该算是比较大的。以下来看看这个旅游集团实际的旅游经营业绩。
如上表,鄂旅投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17.4亿,另有1.55亿政府补助,净利润4.6亿
但细看其收入结构,真正的大头是在大宗农产品商贸,文旅收入只是小部分。再进一步细究这个文旅收入,其中纯粹的旅游收入就更少。鄂旅投也有和华侨城一样的财务习惯,也就是把文旅地产与其他旅游收入合并计入“文化旅游“收入,自然按照我们的标准只能计算其景区、旅行社、以及度假酒店的收入。
以此计算,鄂旅投集团2019年真正的旅游收入仅在13亿左右。
另外我们还可看一下鄂旅投旗下各景区的经营情况,收入增长速度很快,从2016年的2.7亿,到2019年的9.5亿,增长了2.5倍。但从效益来看基本上处于盈亏平衡上下浮动。2019年9.5亿的营收,仅录得200多万的净利,实在看不出强在何处。
从其中一些典型企业案例可以发现,目前各省级旅投集团大多资产规模大、经营范围广,但从旅游投资和经营实绩来看,经济效益和成功案例都很缺乏。如果一堆省级旅投集团仅仅因为行政级别的原因而得到行业排名,显然是不合适的。
限于篇幅,本系列年末盘点将分四期刊载,下期我们扒一下民营文旅开发企业,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