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青岛旅游A

山东青岛的旅游形象,山东青岛的旅游形象是什么

青岛旅游A 2024-04-09 1
山东青岛的旅游形象,山东青岛的旅游形象是什么摘要: 本文目录山东人怎么看青岛青岛四大怪是什么青岛独有特色一、山东人怎么看青岛1、本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来给你回答,青岛作为山东最有名的城市,青岛人心里自然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

本文目录

  1. 山东人怎么看青岛
  2. 青岛四大怪是什么
  3. 青岛独有特色

一、山东人怎么看青岛

1、本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来给你回答,青岛作为山东最有名的城市,青岛人心里自然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

2、青岛市区是标准的海派文化,这和山东内陆很不同。青岛市区没经历过农耕文化,直接在殖民和政权更迭和各种商业文化中成长,青岛市区的人更注重自我意识,自家管好自家的事,自家的孩子自家打青岛旅游导游。各家亲戚之间也只限于客气,反感别人插手自家事、指手画脚的内陆家族式家长制管理。从这点出发,衍生了各种山东内陆人和青岛市区本地人的文化冲突,加上人员流动、竞争摩擦增大,本地人口在房产、就业方面的优势,导致了文化冲突被放大。青岛市区和区县的文化的割裂的,是历史原因,不是歧视。青岛区县的人文和山东内陆倒是更相通。

3、青岛市对教育也极为重视,现在山东大学已经实现回归。这得益于青岛莱西籍的山大前校长徐显明和山大校友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两人一拍即合。青岛市的“交钥匙”工程,为山大在蓝色硅谷区建设超大的图书馆、博物馆、教职工公寓、十二年配套教师子女学校,也是下了血本,这能看出城市管理层的远见,比济南强不少。相反,山大在济南市是相当憋屈的,明明实力和学风很优秀的一个大学愣是留不住人也招不到当代文化大家,这种情况希望建设青岛校区后有所改观,改观可以说是肯定的。青岛是山东大学的龙起之地。

4、子曰: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感觉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褒青贬济了,不过也是尽量站在济青中间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不失偏颇的回答。在我心里济青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家在的地方、爱人在的地方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5、一座城市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底蕴,青岛是一座非常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

山东青岛的旅游形象,山东青岛的旅游形象是什么

二、青岛四大怪是什么青岛旅游

青岛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既有老城区别具韵味的欧陆风情,又有新城区大气磅礴的都市风貌,既有传统的名胜古迹,又有新开发的特色旅游产品。素有四大怪之称:“骑车没有走路快,啤酒装进塑料袋,身穿泳装走在外,小嫚都爱嫁老外”。

青岛人真有很多都不会骑自行车。因为青岛市沿海城市,很多地方都是从山地上扒山建出来的,所以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比如青岛的2路车线路,穿越青岛市的中部地区从“台东”穿到“火车站”,中间有一段路,接连十来个转弯,还都是下坡转弯。

青岛盛产啤酒,青岛的啤酒厂不少,青岛人在夏季每人每天大约要喝2到3斤啤酒,青岛啤酒集团为了让人们每天都能及时品尝到新鲜的啤酒,因此将啤酒装进了塑料袋,这样即节约原材料又可以方便大家。所以,在青岛的大街小巷里,到处可以看见人们手中拿着塑料袋中装的都是啤酒。

青岛有诸多的海水浴场,仅市区就有五、六个,守着大海的青岛人自然喜欢”洗海澡”。人们去洗海澡的时候,因浴场就在附近,所以人们在家中穿好了泳装,然后穿行在大街小巷直奔浴场;待洗过海澡后,穿着泳衣直接回家淋浴。

因此,青岛的夏季,尤其是在节假日,大街小巷中到处可以看见身穿五颜六色泳装行走的男女。

青岛是个开放的城市,而且又是沿海,在青岛的外国人很多,仅韩国人在青岛就达5万多所以青岛小嫚嫁老外,也便不是什么稀罕事了。青岛旅游推荐

骑车没有走的快、啤酒装进塑料袋、身穿泳装走在外。但在青岛还有一些比较奇怪的事情,

1、老区房顶红瓦盖,青岛的欧式建筑是生活化的,红瓦绿树,依山傍海。因为历史原因,这里保留了非常完整的德国风格的建筑群。

2、公交站牌乱安排,青岛的单行线太多了,再加上公交基础设施也有待提高,使很多外地人不明白青岛的公交车如何坐。

3、东西南北分不开:和一些沿海城市一样,青岛也是没有一条路是正南或是正北的,所以问路时,只能说左右。

三、青岛独有特色

1、青岛的历史悠久并有其独有的特色,上溯自4000年前的三里河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琅琊、古即墨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有较高地位。尤其是秦汉之际,琅琊作为中国惟一的海港郡城,在政治、经济、文化、航海等方面都居重要地位,和即墨同为东部沿海中心城市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海外交通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其文化遗址保存完好,成为珍贵的文物和旅游资源。唐、宋时期,胶州湾成为重要港口,著名的密州市舶司即设在胶州湾内的板桥镇(今胶州市),是我国北方惟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和沟通中国与日本、新罗(朝鲜)的主要口岸。宋金对立时期,胶州湾又成为两国“互市”贸易的口岸,同时也以著名的宋金海战而闻名于世。元明两代,开凿了中国惟一的海运河--胶菜运河,一度产生过重要作用。明代,在胶州湾两岸设立了鳌山卫、灵山卫及浮山所、雄崖所、胶州所、夏河寨所等军事行政设施,并开放了青岛口、金家口、女姑口等海口,青岛成为具有一定地位的渔镇港口,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

2、1891年,清廷批准在胶澳驻军设防。第二年,调清军四营入驻青岛海口,是为青岛建置之始。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青岛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实为殖民地),德国当局先后两次制定城市建设规划,经17年发展,奠定了青岛老城区的建设布局,青岛一跃而成为中国新兴的欧洲风格的滨海名城。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城市建设在德国原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青岛城市充填了东洋风格。1922年青岛收回后,先后经历了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直到1949年青岛解放。在建国前的58年中,青岛经历了从清末到解放战争的七个历史时期,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入侵,其历史之曲折、内涵之丰富,城市建设之多元化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从而使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

3、(一)作为近代新兴城市,青岛的城市发展史十分短暂,但在建置之前的胶州湾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大部分都得以保留,如琅琊台、即墨古城、三里河、齐长城、天柱山魏碑、岭山道观等均保存较完好,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分遗址已开发为旅游文化景观。这些宝贵的文物遗迹,虽然大部分不在青岛市区,但其灿烂的古代文化和较响的知名度,对于提高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开发青岛人文旅游资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古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是我们规划、文物、旅游部门的重要任务。

4、(二)青岛城市发展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历史发展沿革却曲折复杂。如前所述,短短58年,竟历经了七个不同历史时期几度沦入帝国主义的殖民占领,其曲折复杂的历史遭遇,欧、亚文化的交汇融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等,使得青岛在政治、经济、文化、城建、外事诸领域中均充溢着特有的多元文化,从而使青岛历史文化更具有独特传奇色彩。因此,对青岛近代这种欧亚文化交汇和多元化的历史特色,应该予以认真研究和保护、开发。

5、(三)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很少有哪一个城市能像青岛那样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从发生德占青岛的“胶州湾事件”以来,青岛本身或者因青岛而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胶州湾事件”直接刺激了中国的政治界和知识界,促发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发动进攻青岛的日德战争,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21条”,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促进了国民的觉醒。而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更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视为近、现代分界线。在这场运动中,青岛主权问题既是爆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又是全国人民誓死力争的核心目标。1922年,在全国人民力争下,青岛回归祖国,成为外国在华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处租借地,这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23年后,中国***在青岛开展革命工作,先后组织了胶济铁路大罢工、日商纱厂大罢工等斗争,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纱厂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其后,青岛市再度遭到日军的侵占和美军的进驻,从而爆发了遍及全市的抗日武装斗争和反对美军驻扎青岛的斗争,这些事件和有关遗迹都对青岛的历史增添了重要的内涵。而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它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正是青岛入选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应予全面、深入研究的主题。

6、(四)由于青岛独有的城市发展历史,使得青岛成为中西文化(欧亚文化)的交汇之地,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青岛城市文化。而其典型代表则是城市文化中的主要载体--城市建筑文化。青岛城市建筑文化史,实际上就是青岛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建筑风格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作为一座百年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的城市建筑带有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风格。早期的建筑除了天后宫和几处村庄外,较大的建筑物就是清军在青岛驻防期间修筑的一座总兵衙门、两座前海栈桥(码头)、三座炮台、四处兵营、以及电报局、军火库等,从而构成了早期军事设施和港口城镇的主体。德国占领青岛后,将青岛城市功能规划为军事基地、港口和商贸中心城市。基于这一点,德国当局于1900年和1910年两次制订城市发展规划,以海泊河一线作为市区、郊区的分界线,拆除了市区大部分村庄,改建了原清军的炮台和兵营,原有的建筑物仅留下天后宫、总兵衙门(1959年拆除)、栈桥和青岛炮台(衙门炮台)。1900年德国当局制订城市规划时,将火车站以东今保定路、德县路、观海山、信号山、青岛山、太平山以南划为德人区,按德国建筑标准予以建设,分别形成了以中山路、广西路为中心的商业区,以总督府为中心的行政区和东部住宅区,遂形成今市南区的欧洲城市风貌区。同时,在大鲍岛(今四方路、胶州路一带)规划建设了华人商业区,随后又规划了小鲍岛(益都路一带)、保定路、小港北等住宅区,而被强迁之青岛原住村民则被安置在台西、台东。这几个小区,各具不同建筑特色,但其质量、风貌远逊于德人居住区。

7、1914年至1922年,日本根据德国制订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填充了今市北区的大部分城区和市南区部分地段,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日本风格的商业住宅区,并将城区扩展到了四方、沧口一带,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热河路住宅群;胶州路、李村路、市场三路和聊城路一带日本商业区;馆陶路一带的金融商业区以及四方、沧口一带日本纺织工业区等。

8、二三十年代中,一方面日本建筑仍不断增筑,另一方面,市政当局也做了许多新规划建设,突出中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又注重兼收西方建筑材料的运用及风格特点,从而使中山路成为主要金融商业中心;建成了莱阳路住宅区,八大关、太平角别墅区,并在沿海一带建成了栈桥回澜阁、兰山路礼堂、水族馆、东海饭店、汇泉体育场等优秀建筑,进一步完善和美化了青岛的城市风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已成为青岛独有的风貌特色。

9、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于1939年制订了《大青岛发展计划》,将即墨、胶州划入青岛,扩大市区规模,并修建了日本海军司令部、军官俱乐部、青岛剧院、日本商工会议厅等建筑,并在黄台路、莱阳路、金口路、热河路、合江路、嫩江路等修建了一批单体小楼和公寓式建筑。而中国居民则集中于仲家洼等贫民窟中,其建筑质量和生活条件极为低下。

10、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当局忙于内战,无暇顾及城市建设。大量“难民”涌入青岛市区后,搭建了大批临时建筑,树木砍伐毁坏严重,实为青岛城建最阴暗的时期。

11、正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使得青岛城市发展历史长河中既有较明晰的文化主脉,又有中外多国不同文化交汇而呈现出的多彩文化,从而构成了以“洋”味为主的城市建筑文化多元化的总体风貌特色。长期以来,青岛一直是以中国最“洋气”(欧化)的城市而名闻于世,而这种“洋气”至今仍具有十足的魅力。认清青岛历史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的特色,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极为重要旅游青岛攻略。目前,青岛市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青岛城市发展史的成果甚少,且比较浅薄,缺乏资料依据和文化品位。这一状况如不改变,对提高青岛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名城保护都是极为不利的。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青岛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pdsd.cn/post/72814.html发布于 2024-04-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青岛旅游网

阅读
分享